货币银行学货币政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金 一、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 货币政策时滞 指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政策效果所经历的一段时间。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 内部时滞 指从需要采取货币政策行动的经济形势出现到央行实际采取行动所经历的时间,它又可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个阶段。 其长度取决于中央银行对经济现象的反映速度和行动效率,并受当时经济和政治目标的影响 中间时滞 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金融机构产生影响作用的时间。 它取决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对政策的敏感程度。 外在时滞 指从金融机构对政策作出反映到对实质经济产生影响的时间,由于这段时间的不可测因素很多,因此时间长度的变化很大,不易把握。 对于货币流通速度一个相当小的变动,如果政策制定者未能预料到或在估算这个变动幅度时出现偏差,都可能使货币政策效果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使本来正确的政策走向反面。 但在实际生活中,对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估算,很难做到不发生误差,这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 当一项货币政策提出时,微观经济主体会立即根据可能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预测,从而很快地做出对策。 面对微观主体的对策,推出的货币政策可能归于无效。 鉴于微观主体的预期,只有在政策的取向和力度没有为公众知晓的情况下才能生效。 即使当局采取非常规的货币政策,终究也会落在人们的预期之内。 但公众的预测即使非常准确,实施对策即使很快,对消也要有过程,从而政策仍可奏效,只是效应会打折扣。 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客观经济条件变化 政治因素 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 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配合 双松的政策适用于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萧条时期 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配合 双紧政策适用于严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情况 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配合 适用于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而消费偏旺投资不足 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配合 适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时期 思考与练习 (一 ) 基本概念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 公开市场业务 直接信用控制 间接信用指导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时滞 (二)思考题 1 .如何协调货币政策各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2 .分析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与优缺点。 3 .简述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4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含义、构成及选择标准。 5 .如何评价货币政策效应。 6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与方式。 第十一。货币银行学货币政策(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后打印订单并签字,交收货员安排收货。 收货员拿到订单后, 安排 供应商进入收货 区 房卸货。 供应商卸完货后,收货员 、防损员、送货人员共同 进行验货。 验货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1)商品的名称、规格、条码是否与订单相符 ,商品验收的数量不能超过订单数量;商品价格不能高于订单价格;商品价格低于订单价格时要及时与营采部门主管沟通,而不能简单的拒收。 (
定的条件(包括价格、数量 、 交割地点、交割方式)买入或卖出某种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协议。 金融期货交易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 合约规模、交割日期、交割地点等都是 标准化的,即在合约上有明确的规定,无须双方再商定 • 在交易所交易 ,交易双方不直接接触,而是各自跟交易所结算。 • 可在交割日之前采取对冲交易以结束其期货头寸 (即平仓),而无须进行最后的实物交割。 • 每天进行结算
幼儿严重发育不良特征;由于症状最明显的特征表现为婴儿“头大”,因此又称为“大头娃”。 全球质量事故回顾 阜阳市政府对劣质婴儿奶粉事件负有严重失察、督查不到位的责任;阜阳市工商局作为流通领域的执法主体,对劣质婴儿奶粉事件负有严重失职的责任;阜阳市卫生局作为 《 食品卫生法 》的执法主体,对劣质婴儿奶粉事件负有严重失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的责任。 依据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
围为: ①追偿债务;②对所收购的不良贷款所形成的资产进行租赁或转让、重组;③债转股,并阶段性持股;④范围内公司的上市推荐及证券承销;⑤发行金融债券,向金融机构借款;⑥人行、证监委批准的其他业务。 ①抓大放小;②增资减债;③减人增效;④调整结构。 思 考 题 一、概念题 票据贴现与一般贷款 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 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
的结构分析 按照支出用途分类 国防支出、教育支出、债务支出 按照社会经济职能分类 一般行政管理支出、经济管理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按照财政支出部门分类 工业部门、农业部门、国防部门、教育部门 按照经济性质分类 公共消费性支出、公共投资性支出等 按照支出流向分类 政府采购、转移支付、债务利息 P154表 5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财政支出分类法 《
(一)从货币需求主体的角度划分 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 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需要 . 宏观分析是从总体上考察货币需求。 准确地判断总体货币需求的水准是决定货币供给的关键。 是指一国经济合理协调运转或者要达到当局制定的某些经济目标在总体上需要多少货币供给量 (二)从货币需求与物价关系角度来划分 M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