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探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 3. 2. 1 不能检测未知的入侵行为 由于其检测机理是对已知的入侵方法进行模式提取,对于未知的入侵方法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检测。 也就是说漏警率比较高。 3. 2. 2 与系统的相关性很强 对于不同实现机制的操作系统,由于攻击的方法不尽相同,很难定义出 统一的模式库。 另外,误用检测技术也难以检测出内部人员的入侵行为。 目前,由于误用检测技术比较成熟,多数的商业产品都主要是基于误用检测模型的。 不过,为了增强检测功能,不少产品也加入了异常检测的方法。 4 入侵检测的 发展 方向 随着信息系统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与国民 经济 的影响越来越大,再加上 网络 攻击者的攻击工具与手法日趋复杂化,信息战已逐步被各个国家重视。 近年来,入侵检测有如下几个主要发展方向: 4. 1 分布式入侵检测与通用入侵检测架构 传统的 IDS 一般局限于单一的主机或网络架构,对异构系统及大规模的网络的监测明显不足,再加上不同的 IDS 系统之间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用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与通用入侵检测架构。 4. 2 应用层入侵检测 许多入侵的语义只有在应用层才能理解,然而目前的 IDS 仅能检测到诸如 Web 之类的通用协议,而不能处 理 Lotus Notes、数据库系统等其他的应用系统。 许多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中间件技术及对象技术的大型应用,也需要应用层的入侵检测保护。 4. 3 智能的入侵检测 入侵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与综合化,尽管已经有智能体、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在入侵检测领域应用研究,但是,这只是一些尝试性的研究工作,需要对智能化的 IDS 加以进一步的研究,以解决其自学习与自适应能力。 4. 4 入侵检测的评测方法 用户需对众多的 IDS 系统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 IDS 检测范围、系统资源占用、 IDS 自身的可靠性,从而设计出通用的入侵检测 测试与评估方法与平台,实现对多种 IDS的检测。 4. 5 全面的安全防御方案 结合安全工程风险管理的思想与方法来处理网络安全问题,将网络安全作为一个整体工程来处理。 从管理、网络结构、加密通道、防火墙、病毒防护、入侵检测多方位全面对所关注的网络作全面的评估,然后提出可行的全面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入侵检测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使网络系统在受到危害之前即拦截和响应入侵行为,为网络安全增加一道屏障。 随着入侵检测的研究与开发,并在实际应用中与其它网络管理软件相结 合,使网络安全可以从立体纵深、多层次防御的角度出发,形成人侵检测、网络管理、网络监控三位一体化,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网络的安全。 参考 文献 l 吴新民.两种典型的入侵检测方法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20; 38(10): 181—183 2 罗妍,李仲麟,陈宪.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的比较.计算机应用, 2020; 21(6): 29~ 31 3 李涣洲.网络安全与入侵检测技术.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2020; 24(3): 426—428 4 张慧敏 ,何军,黄厚宽.入侵检测系统.计算机应用研究, 2020; 18(9): 38—4l 5 蒋建春,冯登国.网络入侵检测原理与技术.北京:国防 工业 出版社, 2020 6 粱晓诚.入侵检测方法研究.桂林工学院学报, 2020; 20(7): 303— 306. [论文 关键词 ]网络 故障 网络维护 分类 解决办法 [论文摘要 ]网络故障极为普遍,网络故障的种类也多种多样,要在网络出现故障时及时对出现故障的网络进行维护,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网络的正常运行,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维护理论、方法和技术是关键。 就网络中常见故障进行分类,并对各种常见网络故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随着 计算 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的日趋流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互联形成日渐庞大的网络系统。 计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