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Q-处理水量, 1100 3/mh; a-混凝剂最大投加量, 30mg/L; c-溶液浓度,取 5%; n-每日调制次数,取 n= 3。 代入数据得: W2= 35417 301100 m= 溶液池设置两个 , 每个容积为 2W ,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取有效水深 H1= , 总深 H= H1+H2+H3 (式中 H2为保护高,取 ; H3为 贮渣深度,取 ) 则 H= ++=。 溶液池形状采用矩形, 尺寸为长宽高=。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池周围应有工作台,宽 ~,池底坡度为 , 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且两池均设放水阀门,放水时间 1h 考虑 . 2 溶解池 溶解池容积 W1= = , 溶解池一般取正方形, 有效水深 H1= ,则: 面积 F= W1/H1, 边长 a= F = ,取边长为。 溶解池深度 H= H1+H2+H3 = ++= 式中 , H2—— 保护高,取 ; H3—— 贮渣深度,取。 和溶液池一样, 溶解池设置 2 个 ,一用一备。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 t= 10min,池底坡度 , 溶解池搅拌装置采用机械搅拌: 以电动机驱动浆板或涡轮搅动溶液。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池周围应有工作台,宽 ~,池底坡度为 ,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且两池均设放水阀门,放水时间 1h 考虑 . 投药管:投药管流量 q= SL /1 2 6 0 024 21 0 0 = 16 查给排水手册第一册,投药管管径 0d = 20mm, v2= ,1 与液面垂直投加。 排渣管: DN= 100mm(硬聚氯乙酸管 )。 放空管 : 放水流量 q0 SLtW / 1 0 0 2 === 查给排 水手册第一册, D=50mm, v=, 1000i= 设计两根放空管,一根备用。 静态 混合器 管式静态混合器图如下: : Q=26400m3/d=1100m3/h= : 静态混合器设在絮凝池进水管中,设计流速 v=,则管径为: D=mhVA 6 0 1 1 0 04π4π4 === ,设计中取 D= 700mm , 实际流速 v=< ,符合要求。 3 混合单元数 N: 按下式计算。 N≧ ﹣ ﹣ =N0, 则: N0= =DV,取 N=3 混合器的混合长度 L 取为 , 4 混合时间 : T=L/v=﹙一般 10~60s﹚ 5 水头损失 1 8 1 8 22 === NdQh m(< ) 混合池内水头损失估计值为 ,但一般小于 . 水力条件符合要 6 校核 GT值 : G= 16 8 7 svTgh = = (≧ 700~1000) ==GT 〉 2020 ,满足条件。 17 机械搅拌絮凝池 设计计算 : 已知设计流量为 26400 m3/d,采用 2 座反应池, 每座设计流量为: 26400∕( 24 2) =550 m3/h=单个絮凝池有效容积: W=QT/60=550 20/60= ,设计 中取为 185 m3 (其中反应时间 T 为 20 min) 根据水厂高程布置水深 H 取 ,絮凝池分为两 格 ,采用三排搅拌器, 则水池长度: L≥ ZH L= 3 =,设计中取为 10m 池子宽度: B=W/LH=185/(10 )= ,设计中取为 m 反应池内配水采用穿孔花墙,池子保护高 ,有效水深取为 , 则 : 池子高度 h=+ =。 分格过孔滤速为 , , 则孔洞面积分别为 , m2, 则实际流速为 m/s, m/s,毎格设一搅拌设备。 : 每排上采用两个搅拌器,每个搅拌器长: l =(10- 4 )/2= m (其中: 为搅拌器的净距和其离壁的距离) 搅拌器外缘直径: D=(- 2 )/2= (其中: 为搅拌器上缘离水面及下缘离池底的距离) 每个搅拌器上装有四块叶片,叶片宽度采用 ,长度 ,每根轴上桨板数为四块 ,内外侧各两块,则 每根轴上桨板总面积为 : = 2 2=,水流截面积 = = , 桨板总面积占水流截面积的百分比为 : / 100%= %(满足 10% ~20﹪条件)。 3. 每个搅拌器旋转时克服水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 每排叶轮桨板中心点线速度采用: v1=, v2=, v3=叶轮桨板中心旋转直径 D0=- = 叶轮转数 : Dvn 60, 叶轮转数及角速度分别为: 第一排: n1=60 v1/( D0)= 转 /分, 1= 弧度 /s 第二排: n2=60 v2/( D0)= 转 /分, 2= 弧度 /s 第三排: n3=60 v3/( D0)= 转 /分, 3= 弧度 /s 桨板长宽比 b/l=(1/10~1/15)< 1,查设计手册得 : 18 (阻力系数) = ,则: K=/(2g)= 1000/(2 )=56W 第一排每个叶轮消耗 功率 : N1=ykl3(r42- r41)/408=456(- )/408= kw 同 理 得 N2=456(- )/408= kw : N3=456(- )/408= kw 则每组絮凝池所需搅拌功率为: N=N1+ N2+ N3= kw 每台电动机功率 Nd=N/(η 1η 2) =( 70﹪ 75﹪) = 4. 机械搅拌絮凝池(垂直式)示意图如下: 5. 核算平均速度梯度 G 值及 GT 值 : (设计要求 絮凝时间 15~30 分钟, G=2070S﹣ 1, GT=104~105) (按水温 20℃计,查表 =102 10- 6 kg• s/m2) s- 1 其中 : 第一格絮凝池的容积 W1=176/﹙ 4 2﹚= 22m3 第二格絮凝池的容积 W2 = m3 , 第三格絮凝池的容积 W3 = m3 则 : 反应池平均速度梯度: G=(∑ N/W)1/2=[ 106/(102 22 4﹚ ]1/2 = s- 1 GT=(∑ N/W)1/2 T= 20 60= 104 经核算, G值和 GT 值均较合里。 6111 SW NG 第一排: 6222 W NG 第二排: 6333 SW NG 第三排: 19 斜管沉淀池 如下图 5 所示,斜管区由六角形截面的蜂窝状斜管组件组成。 1. 设计水量 : 斜管沉淀池设置两组 设计流量 Q=1100m/h=每组设计流量 Q=/ 2= 表面负荷取 q= /﹙ m2/h﹚= ﹙一般在 9~11 m3 /﹙ m2/h﹚ ) 2 沉淀池面积 : ①清水区面积 A: A=Q/q= ② 沉淀池面积 F: 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 5%计,则 F= A= 51= 为了配水均匀,采用清水区平面尺寸为 , 使进水区沿 长一边布置。 ③ 沉淀池建筑面积 F 建 在 , 因此净出口面积 A′=( - 10/ = 考虑到安装间隙,长加 ,宽加。 L=L1 +=14+= 10m。 B=B1+= ,取 B= F 建 =L B= 10 =56m2 ,符合要求。 ④池子高度 H= h1+ h2+ h3+ h4+ h5 20 式中, —— 采用保护高 h1= —— 清水区高度 h2= —— 配水区高度 h3= —— 穿孔排泥槽高 h4= —— 斜管高度 h5=Lsinθ=L sin60= 则, 池子总高度 H=++++= ⑤ 每组沉淀池有效容积: V=10 =268m 3. 沉淀池进水系统设计 : 沉淀池进水采用穿孔墙的形式,反应池和沉淀池之间,采用配水渠连接 即可, 配水渠底部呈 45176。 倾角倾向沉淀池,以免絮凝颗粒在配水渠中沉淀,配水渠底部与沉淀池积泥区顶面平齐。 配水渠宽 度 B= 1m,长度与沉淀池长边一致;水流过穿孔墙的流速应控制在不致造成絮凝体被破坏的流速下取,孔口面积不宜过大。 穿孔墙的孔口面积: A2=Q/v1= ﹙其中取孔口流速 v1= ,一般不大于 ~) 每个孔眼尺寸采用 150mm 80mm,单孔面积: = m2 孔口数目: n=,取 128 个,孔口位置在斜管以下,竖向 32 排,横向每排 4 个,均匀布置,交错呈梅花状 ,横向中心间距为 ,始末 两个孔中心距墙边距离为 ,纵向孔中心距为 ,始末两个孔中心距墙边距离为。 4. 集水系统 : 本设计采用穿孔管集水槽,水经穿孔集水槽进入出水槽,经出水管进入池集水半径 2m﹙一般 1~2m﹚。 共设八条集水槽,每条集水槽的集水量: q1=/ 8= m3/s 集水槽宽度: B= q10..4 , B= = m(不包括槽壁 米厚钢结构)。 集水槽高度: 槽内起点水深: + = 槽内终点水深: + =(其中 ﹚ , 21 m l sBhQV 2 1 5 平均水深 ,跌落取 ,孔口淹没水头取 ,则槽内水深 比池内深低 ﹙即超高﹚,槽底采用平坡,淹没式自由跌落, 则槽高为: H=+ = ① 孔眼计算: 设计空口流速为 V2=,孔口总面积为 223 === VQA ,设 每个孔口直径为 32mm,则孔口面积为 222 0 0 0 0 3 mdf === , 孔口个数 N= 0 0 0 ==fA,取为 320 个。 集水槽两边开孔,每边开孔数为 n=320/2=160, 共设 8 条集水槽,每条集水槽一侧开孔数为 20 个, 设每条集水槽宽为 ,孔间距为 === Ld m 集水总渠长度:与集水支渠垂直, L= ② 集水支管长度及中心间距计算: 集水槽沿沉淀池长边方向布置, 由于池中央设置了一条集水总渠, 其渠宽为 ,所以每条集水支渠设成两段, 则 每段长为( 10- - 2)/ 2=, 出水的水头损失包括孔口损失和集水槽内损失 孔口损失 : (其中进口阻力系数ξ= ) 集水槽内水深 ,槽内水流流速 : 槽内水头损失为 mlih ∑ 2 则出水总水头损失为 mhhh 设计中取为。 mgVih ∑ 2 21ξ 22 ③ 沉淀池斜管选择: 斜管长为 (一般 ~), 管径为 30mm(一般 25~35mm), 斜管为聚丙烯材料,厚度为 ~。 5. 核算 : 管内流速 v=Q/(Asin) =( sin)=﹙ ~05cm/s 之间﹚ 雷诺数 Re: 水力半径 R=d/4=25/4== ﹙其中内径 d= 25mm﹚ 当水温 t=20℃时,水的运动粘度 =, Re=Rv/= ﹙< 100~200) 劳德数 Fr: Fr=v2/( Rg) =( 981)= 104 (一般< 10﹣ 4) 斜管中的沉淀时间: T=Lv=1000/。给水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0 ( , , , ) , ( , , , )nnX ~ NX X X Xx x x 设总体并设 为来自总体 的样本为样本值。 一、均值的检验 二、方差的检验 山东财政学院 1 . 均值 的检验0 0 1 0( ) : :。 A H H 0 0 1 0( ) : :。 B H H 0 0 1 0( ) : : .C
1 ( 1 ) ( 2 )ˆ( ) ( ) 39。 ( )W x x x x x S 非线性判别函数 :当 S(1) ≠S(2)时 2221( 2 ) ( 2 ) 1 ( 2 ) ( 1 ) ( 1 ) 1 ( 1 )( , ) ( , )( ) 39。 ( ) ( ) ( ) 39。 ( ) ( )D x G D x Gx x x xm m m m S
数来分类 , 也不一定全都能够正确划分。 下面就是对我们的训练样本的分类结果 ( SPSS) :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R e s u l t sb,c30 0 0 300 30 0 300 0 30 301 0 0 . 0 .0 .0 1 0 0 . 0.0 1 0 0 . 0 .0 1 0 0 . 0.0 .0 1 0 0 . 0 1 0 0 . 030
……… ( 1) 式中: H1-最不利配水点与引入管的标高差相应的水头( mH2O); H2-管网的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之和 (mH2O); H3-水表的水头损失(mH2O); H4-最不利配水点所需要的流出水头(mH2O),按 P29表 21采用。 在有条件时,还可考虑一定的富裕水头(例如 1~ 3mH2O)。 对于居住建筑,在进行方案设计时,所需水压可根据建筑层数查表估算自室
预测 生产预测 : 对劳动力 ,固定资产 ,流动资金 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变化所做的预测 国民收入分配预测 : 对国民收入总量及其 构成 ,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未来 情况的预测 第五节 经济预测的步骤和方法 进行任何一项经济预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步骤 , 这样可以提高预测工作的效率 , 提高预测的质量和精度 , 对于搞好经济预测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经济预测步骤: 一
( 万件 ) 则若本公司自行产销该产品 , 平均可获利为: ( 8050) 47- ( 300+20) =1090( 万元 ) 因此决策的结果应自行生产和销售。 20 04 50 92 80 04 47 (二)累计概率中位数法 是根据累计概率,确定不同预测意见的中位数,得出预测值。 步骤: 制定主观概率和累计概率调查表。 将调查表情况进行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