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建材和水泥产业为核心,发展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新材料和节能保温新型墙体材料,按集约化生产方式发展水泥产业,鼓励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大水泥”,淘汰工艺落后的“小水泥”。 形成海拉尔、牙克石、阿荣旗三大水泥生产基地。 到 2020 年,水泥及熟料生产规模达到 300 万吨。 生物 制药 发挥我市中草药和牲畜脏器等医药资源优势,依托哈慈集团、东北虎药业、康益药业等骨干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重点发展拥有一定知识产权的中蒙药。 积极引进生物制药高新技术成果,加快医药企业嫁接改造步伐。 以发酵工程、保健品等为重点,发展生物制药。 第二节 优化产业布局和促进企业 技术进步与创新 一、推动产业空间合理布局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4 页 共 58 页 坚持实施产业集聚战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在地域上合理配置要素资源,基本实现企业“退城进郊”的目标,形成工业园区和新型工业发展基地为中心、市区和旗市区为补充的相互促进、全 面发展的合理布局。 大力发展块状经济和特色经济,引导企业向 工业园区转移。 重点在岭西地区 建设形成伊敏电力输出基地、大雁能源重化工基地、宝日希勒煤化工基地、海拉尔高载能基地、扎赉诺尔能源重化工基地和石油、有色金属开发基地,加快构筑煤电联营、有色金属采选冶炼、煤化工、石油化工等相关产业及高耗能产业集群,成为全市能源重化工业发展的龙头板块。 带动岭东地区加快发展盐碱化工、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上升板块。 通过资源优势地区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和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 努力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支柱产业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带动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努力缩小与先进水平差距。 建立管理、技术、市场开发为一体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和机制环境,引导科技资源与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结合,扩大产学研合作领域,加强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合作,完善技术创新的产业组织结构,鼓励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扶持创新、 鼓励竞争和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良好技术创新环境。 第三节 加快发展建筑业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5 页 共 58 页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推进建筑业结构调整,转变建筑业增长方式;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建筑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以政府投资工程为重点,完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全面提高建筑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一、建筑业结构调整 以资本和专业协作为纽带,加快国有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逐步形成大中小企业、综合型和专业型企业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 培育建筑业龙头企业。 鼓励和引导优势企业开拓国内外基础设施、大 型公共建筑等市场;引导中小型建筑企业向专、新、精的方向发展,拓展专业市场,发展劳务输出。 推行工程总承包建设方式,逐步形成由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等企业组成的承包商体系。 二、建筑业市场环境 加强建筑业法规和制度建设,完善工程建设监管体系和建筑市场运行机制。 改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提高工程建设市场化程度,全面推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材料设备等工程和服务采购招标制度,实现程序公开透明。 建立和完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推行工程设计、监理和其他工程咨询机构职业责任保险制度,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三、建筑业技术进步 以标准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为基础,以科学组织管理为手段,以建设项目为载体,不断提高建筑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 在大型建筑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企业标准建设和工艺、工程技术研发。 大力推行节能建筑,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6 页 共 58 页 设备和新材料,建设一批优质、节约、适用的精品示范工程。 第四章 抓好“三农三牧三林”工作 ,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牧林区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从我市实际出发,编制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牧林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巩固和加强农牧林业的基础地位,着力调整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牧林业;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推进农牧林业产业化进程;强化农牧林业和农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建立保护体系,积极努力推进新农牧林区建设。 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8%,达到 132 亿元。 第一节 加快农牧林业结构调整 继续调整优化农牧林业产业结构,推进乳、肉、粮油、薯(蔬菜)、饲草饲料、森林抚育和管护等重点产业发展。 种植业要保持稳定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出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形成比例协 调、生态平衡、效益突出的粮经饲三元结构。 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稳步发展牧区畜牧业,推动农牧业由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转变。 林业要在加强森林抚育和管护、巩固提高林产工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非林产业和多种经营。 “ 十一五”期末, 粮食年生产能力稳定在 55 亿斤以上;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 2020 万头只 ,其中农区占 80%以上;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比重提高到 60%;林业非林产业产值比重达到 70%。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7 页 共 58 页 第二节 大力推进农牧林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内引外联、加快发展 乳、肉、粮油、薯(蔬菜)、饲草饲料、木材、特色种养殖 七大重点产业,做大做强雀巢、 洛娃、 光明、三元、伊利、长春皓月、天津中敖、 元盛、奈伦、淳江、玖珑兴安纸业、根河板业集团等 产业化龙头企业,构筑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 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牧林业,切实提高农牧林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能力,实现品牌化、规模化经营。 打造 呼伦贝尔牛肉、羊肉、大鹅、大豆、小麦、马铃薯、油菜籽、白鱼、鲤鱼、黑木耳等十大绿色品牌和名牌商标,培育一批产值超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努力提升农牧林产品加工转化率和综合竞争力,带动 农牧林区 经济发展。 龙头企业要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快建设具 有我市比较优势和特色的农牧林产品生产基地,促进特色优势农牧林产品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实现区域化布局。 七大主导产业原料基地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力争达到 80%。 重点 建设海拉尔、满洲里、牙克石、扎兰屯、阿荣旗等八个旗市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 成具有相当规模和地方特色并与七大主导产业相适应的原料基地。 —— 奶源基地。 建设农牧林三区乳业基地集中带,全市形成十二个奶源基地。 到 2020 年全市奶牛头数达到百万头、牛奶产量达到 200 万吨,将我市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绿色奶源优势主产区。 —— 肉业基地。 牧区重点发展 呼伦贝尔羊、三河牛生产基地,农区重点发展育肥牛、育肥羊和猪禽生产基地。 城郊和林区重点开发利用林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8 页 共 58 页 间草场,引导城镇居民和林业职工养牛、养羊、养大鹅。 以强度育肥为主,加快发展养殖小区和棚圈建设,形成稳定的肉类供应基地。 到 2020年,肉类总产量提高到 50 万吨,大鹅养殖发展到 1500 万只。 —— 商品粮油基地。 以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鄂伦春旗以及大兴安岭农垦集团为主,建设高油、高蛋白、绿色食品、专用大豆生产基地。 以海拉尔农垦集团、额尔古纳市、牙克石市为主,建设双低油菜生产基地;以海拉尔农垦集团、牙克石市、额尔 古纳市、陈旗为主,建设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以阿荣旗、扎兰屯市、莫旗、鄂伦春旗为主,建设玉米生产基地。 —— 马铃薯(蔬菜)基地。 以阿荣旗、扎兰屯、鄂伦春旗为重点建设岭东马铃薯原料基地;以海拉尔、牙克石、大雁为重点建设岭西马铃薯原料和种薯生产基地。 以海拉尔、满洲里、牙克石、扎兰屯、阿荣旗等 8 个旗市区为重点,建设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基地。 围绕俄罗斯、蒙古国的需求,重点发展元葱、胡萝卜、西红柿等适销品种,建立出口创汇蔬菜生产基地。 —— 饲草饲料基地。 奶业区建设青贮玉米、多汁饲料、高蛋白饲草料种植和秸 秆加工基地;肉业区建设羊草、披碱草等多年生牧草和燕麦、谷草等一年生饲料种植基地。 —— 木材基地。 在实施好“天保工程”的基础上,稳定大兴安岭森工集团 200 多万 立方米 、市属六个林 业局 11 万立方米生产能力,加大进口俄罗斯木材 力度,形成稳定的木材原料供应基地。 —— 特色种养殖基地。 利用丰富的中草药和食用菌资源开发系列高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9 页 共 58 页 新技术产品。 发展有特色和地域优势的桔梗、赤芍等中草药种植加工,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 进一步扩大黑木耳生产规模,建成自治区最大的黑木耳种植加工基地。 建设根河、额尔古纳、满 洲里鹿、狐、貂、獭兔等特种养殖基地。 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发展行业协会、专业经合组织等中介组织,培育经纪人队伍,提高农牧林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力争全市 60%的农牧户和大部分林业职工进入农牧林产业化经营领域。 规范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与农牧户和林区群众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促进农牧林区经济发展,农牧民和林区群众增收。 第三节 强化农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牧林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农牧林业和农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以抗旱水源工程和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 为重点的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牧林业抗旱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 继续落实严格保护耕地的各项制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按照以城带乡、同步规划的原则,促进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由城市向农牧林区延伸,实现行政村(嘎查)全部通路、通电、通电话。 做好乡村(嘎查)建设规划,推广使用以小型风电、太阳能为重点的洁净能源,在林区推行“以煤代木”工程。 按照节约土地、设施配套、节能环保的原则,合理引导农牧林区居民点布局。 继续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改善人畜饮水条件。 第四节 完善农牧林区公共服务和保护支持体 系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20 页 共 58 页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公共财政全面覆盖农牧林区,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方面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农牧林区,进一步完善对农牧林业及农牧户的各项资金补贴政策。 健全农牧林区科技服务。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