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实施(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善性能进行的修改。 ( 4)预防性维护:为减少或避免以后需要进行的上述三类维护而进行的维护。 ( 5)系统运行软件环境维护或更新: 操作系统等系统软件新的版本的出现后,对其进行评估,决定是否更新。 数据维护 ( 1)数据备份:经常或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对于重要数据实时备份。 ( 2)存储空间整理:对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临时文件等进行清理,减少存储空间的无谓占用,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15 三、运行管理规章制度 除上述各个方面保证系统正常运转外,在软件方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规章制度包括:。 16 第五节 系统评价 一、系统评价体系 系统评价体系由系统建设、系统性能、系统应用等方面构成。 系统建设评价 ( 1)系统规划目标的科学性 ( 2)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 ( 3)先进性 ( 4)经济性 ( 5)资源利用率 ( 6)规范性 17 系统性能评价 可靠性、系统效率、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可移植性、安全保密性。 系统应用评价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用户满意程度、系统功能应用程度。 18 二、系统评价文档内容 、软件系统的评价 19 第二部分 信息系统技术基础 20 第三章 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对管理信息系统从职能的角度和管理活动的层次角度有了概念结构的认识。 第二部分从计算机技术或信息系统物理成分的角度,对它的底层平台进行讨论。 本章学习目标: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包括实体、属性、联系。 21 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目前,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一微型机为主,多台微机和服务器连成局域网;另一种是以大型机为中心连接若干终端;构成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 22 一、客户/服务器结构 微机局域网的信息系统一般采用客户/服务器( Client/Server 或 C/S)结构,在这种结构中,网络中的计算机分成两个有机联系起来的部分:客户机和服务器。 客户机是由功能一般的微机来担任,它可以使用服务器的资源。 服务器可以是一台功能强大的具有大磁盘空间的微机服务器,也可以是一台小型机。 23 二、主机中心结构 主机中心结构是一种传统的信息系统结构。 在主机中心结构中,所有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讯软件等都在主机是运行,所有的数据也都存储在主机上,用户通过本地或远程终端来访问主机。 在这种结构中,用。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实施(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意或偏向石膏板毛边,导致石膏板爆裂;自攻钉根据规定尺寸漏攻等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只有操作过程中较易发现,若操作工人觉悟较低,且不及时整改,在其后的互检及隐检中,往往不易被发现。 解决此类问题办法:①加强操作工人岗位培训;②自攻钉未攻入龙骨上得及时退掉此钉,并在距离此钉23cm左右重新补钉加强;③石膏板固定自攻钉,间距边缘尺寸小于180mm,中部间距尺寸不大于250mm;④墙边沿石膏板攻自攻钉
应商 采购项 目文件 处理数据 至其他 系统 关 闭 定单 采购定单历史文件 获得顾客 数 据 顾客文件 顾客 准备发票 采 购 接收的订单 项目 记录 项目 合用 库存 记录 库存总帐收据 更新 加入 填好项目 采购数据 采购单 承诺 发出的采购单数据 运输 库存 供应商材料库 采购定单文件 发票 会计应收 清华大学出版社 加入新 应收 提供总 帐数据 准备报告 会计应收 文 件 已付应收文件
( 2) 研究对象的成熟过程 ( 3) 研究对象对研究本身的反应 ( 4) 研究对象状况的变化 ( 4) 历史事件 ( 5) 度量工具的变化 ( 6) 统计回归 ( 7) 研究者自身的原因 选择偏差 选择偏差是指用以比较的研究对象在一开始可能就是有差别的 , 因而观测结果的差异并不一定是假设的原因导致的。 这种由研究对象选择偏差导致研究结果不可靠 , 叫作内部有效性的选择误区。
, 亦即使服务对象获得满意 , 并且使服务的提供者亦获得一种高度的士气感和成就感。 ( 美 ) • 注意:组织 目标 实现 管理内涵的延伸 • 系统化与权变化的管理 • 全球化的管理 (二)管理的特征 • 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 管理的载体就是 “ 组织 ” • 管理的任务、职能和层次 管理者 • 管理者是指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操 作 者 基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高层 管理者
述:计算应缴纳的电费 输入的数据流:数据流电费价格,来源于数据存储文件价格表;数据流电量和用户类别,来源于处理逻辑 “ 读电表数字处理 ” 和数据存储 “ 用户文件 ”。 处 理 :根据数据流 “ 用电量 ” 和 “ 用户信息 ” ,检索用户文件,确定该用户类别;再根据已确定的该用户类别,检索数据存储价格表文件,以确定该用户的收费标准,得到单 价;用单价和用电量相乘得该用户应缴纳的电费。
3\项目产品可以购买代理权取得,也可以公司进行自主开发或为委托加其生产。 李萧萧的个人主页 需要文档请给我留言。 167。 6技术培训 模式 (如图 ) 模式一: 为主; , 外部 培训少量技术管理者,负责监督,协调委托生产方的日常生产,检验产品品质。 模式二: 为主 ; 产品 和自行生产 ,需要聘请高级专业资格的经验技术人才领导,并在内部实行入职员员工低端培训,费用较低。 技术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