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除菌的工艺及设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的微粒式中21121 )4(NNNNN 上式称为对数穿透定律,它表示进入滤层的微粒数与穿透滤层的微粒数之比的对数是滤层厚度的函数。 N2/N1 称为微粒通过介质的穿透率,以 P 表示,则介质层过滤效率 η 用 l— P 表示。 所以式( 6)也可写成: 2,介质层厚度的计算 根据对数定律式( 6)、式 (7)得: 式中的 N1可根据进口空气的菌体浓度、空气流量及持续使用时间算出。 如空气中的原始菌浓度为 10000 个/ m3,空气流量为 200m3/ min,持续使用 2020h,则 N1 为 2. 4 1011个菌, N2 一般可假定为 103 个菌,即在规定使用时间内透过一个菌的机滤为千分之一。 于是 N1/N2= 1014,在设计空气过滤器时,我们常把 Nl/N2= 1015 作为设计指标。 式 (10)中的 K 值与纤维介质的性质、直径、填充率、气流速度以及菌体大小有关, K 值可以从下式求得: 对数穿透定律是以四点假定为 前提推导出来的。 实践证明,对于较薄的滤层是符合实际的,但随着滤层的增加,产生的偏差就大。 空气在过滤时,微粒含量沿滤层而均匀递减,故K’值为常数。 但实际上,当滤层较厚时,递减就不均匀,即 K’值发生变化,滤层越厚,K’值变化越大。 这说明对数穿透定律不够完善,需要校正。 3,过滤压力降 空气通过过滤层需要克服与介质的摩擦而引起的压力降, ΔP 是一种能量损失,损失随滤层的厚度、空气的流速、过滤介质的性质、填充情况而变化,可用下式计算: 由式 (2)和式 (13)可见,过滤常数或过滤效率随介质的填充率及单 纤维过滤效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纤维直径的增加而下降。 然而单纤维过滤效率,根据图 74,则随气体流速的增加而增加,也随纤维直径的增加而减少。 由此可见,要用一定高度的介质过滤器取得较大的除菌效率,应选用纤维较细而填充率较大的介质,并采用较大的气流速度。 但随着填充率及气流速度的增大及纤维直径的减小,通过介质层的阻力 (即压力降 )将增加,使空压机的出口压力受到影响。 阻力过大,还容易导致介质层被吹翻。 而气流速度过大,摩擦过激,则会引起某些介质 (如活性炭、棉花等 )的焚化。 二、计算举例(自学) 参见《发酵工程与设备》 p98 三、空气过滤器与过滤介质 过滤介质是过滤除菌的关键,它的好坏不但影响到介质的消耗量、动力消耗 (压力降 )、劳动强度、维护管理等,而且决定设备的结构、尺寸,还关系到运转过程的可靠性。 迄今用得比较多的纤维过滤器是用棉花或玻璃纤维结合活性炭作为过滤介质的过滤器。 但这种过滤器存在不少缺点:( l)设备庞大; (2)介质耗量大; (3)阻力大,( 4)更换拆装不方便;( 5)劳动强度大等。 近年来很多研究者按不同的作用机理寻求新的过滤介质,并测试其过滤性能,如超细玻璃纤维、其它合成纤维、微孔烧结材料和超滤微微孔薄膜等。 1, 空气过滤器 (1)纤维状及颗粒状介质过滤器 图 77 是深层棉花、活性炭过滤器的结构。 以纤维状或颗粒状介质层为滤床的过滤器为立式圆筒形,内部填充过滤介质,以达到除菌的目的。 空气过滤器的尺寸主要是确定过滤器的内径 D 和有效过滤的高度,最后定出整个过滤器的高度尺寸。 过滤器的内径 D 可以根据空气量及流速求出: 流速一般取 ~/ s,按操作情况而定,尽量使过滤器在较高过滤效率的气流速度区运行。 通过过滤器的压力降一般为 ~。 目前有的过滤器控制的流速较低仅为~,相应的压 力降也较小。 过滤器的有效过滤介质高度 L 的决定,一般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按对数穿透定律进行计算。 但由于滤层太厚,耗用棉花太多,安装困难,阻力损失很大,故工厂常用活性炭作间层,以改善这些因素。 这本来是不符合计算要求的。 通常总的高度 L 中,上下棉花层厚度为总过滤层的 1/4~1/3,中间活性炭层为 1/2~l/3,在铺棉花层之前先在下孔板铺上一层30~40 目的金属丝网和织物 (如麻布等 ),使空气均匀进入棉花滤层。 填充物的装填顺序如下: 孔板 → 铁丝网 → 麻布 → 棉花 → 麻布 → 活性碳 → 麻布 → 棉花 → 麻布 → 铁丝网 → 孔板 装填介质时要 求紧密均匀,压紧一致。 压紧装置各厂不一,可以在周边固定螺栓压紧,可以用中央螺栓压紧,也可以利用顶盖的密封螺栓压紧,其中利用顶盖压紧比较简便。 有些工厂为了防止棉花受潮下沉后松动,在压紧装置上加装缓冲弹簧,弹簧的作用是保持在一定的位移范围内对孔板的 — 定压力。 在填充介质区间的过滤器圆筒外部有装夹套的,夹套的作用是在消毒前后对过滤介质加热,在北方也可以作为冬天温度太低时保温用。 如果仅作为消毒后吹干的加热用,则对直径大的过滤器来说效果很低,热量很难从周边传到过滤器中部。 同时使用温度也要十分小心控制,温度过高,则容易 使棉花焦化而局部丧失过滤效能,甚至有烧焦着火的危险。 空气一般从下部圆筒切线方向通入,从上部圆筒切线方向排出,以减少阻力损失,出口不宜安装在顶盖,以免检修时拆装管道困难。 过滤器上方应装有安全阀、压力表,罐底装有排污孔,以便经常检查空气冷却是否完全,过滤介质是否潮湿等。 (2)平板式纤维纸分过滤器 这种过滤器是适应充填薄层的过滤板或过滤纸,其结构如图 78 所示。 它由简身、顶盖、滤层、夹板和缓冲层构成。 空气从筒身中部切线方向进入,空气中的水雾、油雾沉于筒底,由排污管排出,空气经缓冲层通过下孔板经薄层介质过滤后 ,从上孔板进入顶盖经排气孔排出。 缓冲层可装填棉花、玻璃纤维或金属丝网等。 顶盖法兰压紧过滤孔板并用垫片密封,上下孔板用螺栓连接,以夹紧滤纸和密封周边。 为了使气流均匀进入和通过过滤介质,在上下孔板应先铺上 30~40 目的金属丝网和织物 (麻布 ),使过滤介质 (滤板或滤纸 )均匀受力,夹紧于中间.周边要加橡胶圈密封切勿让空气走短路。 过滤孔板既要承受压紧滤层的作用,也要承受滤层两边的压力差,孔板的开孔一般为 5~10mm,孔的中心距为 10~20mm。 过滤器的直径可由式 ()确定,空气在过滤器内的流速为 ~,且阻力很小,未经树脂处理的单张滤纸在空气流速为 . 4Pa(3mmHg)。 经树脂处理或混有木浆的滤纸。 阻力稍太。 (3)管式过滤器 平板式过滤器过滤面积局限于圆筒的截面积。 当过滤面积要求较大时,则设备直径很大。 若将过滤介质卷装在孔管上,如图 149 所示,这样,总的过滤面积要比平板式大很多。 但港装滤纸时要防止空气从纸缝走短路,这种过滤器的安装和检查比较困难。 为了防止孔管密封的底部死角积水,封管底盖要紧靠滤孔。 (4)折叠式低速过滤器 在一些要求过滤阻力损失很小,过滤效率比较高 的场合,如洁净工作台、洁净工作室或自吸式发酵罐等,都需要设计、生产一些低速过滤器来满足它们的需要。 超细纤维纸的过滤特性是气流速度越低,过滤效率越高。 为了将很大的过滤面积安装在较小体积的设备内,可将长长的滤纸折成瓦楞状,安装在楞条支撑的滤框内,滤纸的周边用环氧树脂与滤框粘结密封。 滤框有木制和铝制两种规格,需要反复杀菌的应采用铝制滤框,使用时将滤框用螺栓固定压紧在过滤器内,底部用垫片密封。 选择过滤器时,应按通过空气的体积流量和流速进行计算。 一般选择流速在 0. 025m/ s 以下,这时通过的压力损失约为 20 133. 3Pa。 超细纤维的直径很小,间隙很窄,容易被微粒堵塞孔隙而增大压力损失。 为了提高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和延长滤芯寿命,一般都加中效过滤设备,或采用静电除尘配合使用。 目前,我国一般采用玻璃纤维或泡沫塑料的中效过滤器配合使用;这样较大的微粒和部分小微粒被中效过滤器滤去,以减少高效过滤表面的微粒堆积和堵塞过滤网格的现象。 当使用时间较长,网格堵塞,阻力增大到 40mmHg 时,就应该更换新的滤芯。 2,空气过滤介质 空气过滤介质不仅要求除菌效率高,还要求能用高温灭菌、不易受油水沾污而降低除菌效率;阻 力小、成本低、来源充足、经久耐用及便于调换操作。 常用的空气过滤介质有棉花和活性炭 (总过滤器及分过滤器 )、玻璃棉和活性炭 (一级过滤 )、超细玻璃纤维纸 (一般用于分过滤器 )、石棉滤板 (分过滤器 )等。 据测定,超细玻璃纤维纸的除菌效率最好,但易为油、水所沾污。 在空气预处理较好的情况下,采用超细玻璃纤维纸作为总过滤器及分过滤器的过滤介质,染菌率很低,但在空气预处理较差的情况下,其除菌效率往往受影响。 棉花和活性炭过滤器,因介质层厚、体积大、吸油水的容量大,受油、水影响要比超细玻璃纤维纸好一些,但是这种过滤器调换过滤介质时 劳动条件差。 因此,改进空气净化的前处理工艺,用超细玻璃纤维纸或其它介质来代替棉花、活性炭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新的过滤介质还有烧结材料、多孔材料等高效滤菌材料。 目前试用烧结金属板、烧结金属管作为分过滤器和总过滤器的过滤介质已取得初步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试验。 此外,近年来出现的微孔过滤介质,如硝酸纤维酯类和聚四氟乙烯类微孔滤膜,在有预过滤的情况下,能绝对过滤干燥或潮湿的空气中平均直径大于孔径 (推荐用 )的微生物,这是一类值得重视的新型过滤介质。 3,空气过滤器的操作要点 为了使空气过滤器始 终保持干燥状态,当过滤器用蒸气灭菌时,应事先将蒸汽管和过滤器内部的冷凝水放掉,灭菌蒸汽的压力应保持在 0. 17— 0. 2MPa(表压 )。 开始时先将夹套预热 (有的空气过滤器无夹套则不需预热 ),然后将蒸汽直接冲入介质层中:小型过滤器的灭菌时间约为半小时,蒸汽从上向下冲;大型过滤器的灭菌时间约为 l h,蒸汽一般先从下向上冲半小时,再从上向下冲半小时。 过滤器灭菌后应立即引入空气,以便将介质层内部的水分吹出,但温度不宜过高,以免介质被烤焦或焚化。 蒸汽压力和排气速度不宜过大,以避免过滤介质被冲翻而造成短路。 在使用 过滤器时,如果发酵罐的压力大于过滤器的压力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突然停止进空气或空气压力忽然下降 ),则发酵液会倒流到过滤器中来。 因此,在过滤器通往发酵罐的管道上应安装单向阀门,操作时必须予以注意。 第七章 生产菌种的扩大培养与保藏 目前工业规模的发酵罐容积已达到几十立方米或几百立方米。 如按百分之十左右的种子量计算,就要投入几立方米或几十立方米的种子。 要从保藏在试管中的微生物菌种逐级扩大为生产用种子是一个由实验室制备到车间生产的过程。 其生产方法与条件随不同的生产品种和菌种种类而异。 如细菌、酵母菌、放 线菌或霉菌生长的快慢;产孢子能力的大小;及对营养、温度、需氧等条件的要求均有所不同。 因此,种子扩大培养应根据菌种的生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来获得代谢旺盛、数量足够的种子。 这种种子接入发酵罐后,将使发酵生产周期缩短,设备利用率提高。 种子液质量的优劣对发酵生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种子扩大培养 :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在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放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 种子。 发酵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种子的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1)菌种细胞的生长活力强,移种至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迟缓期短; ( 2)生理形状稳定; ( 3)菌体总量及浓度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的要求; ( 4)无杂菌污染; ( 5)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 第一节 种子的制备过程 在发酵生产过程中,种子制备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 1)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 ( 2)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 一、实验室种子的制备 实验室种子的制备一般采用两种方式: 对于产孢子能力强的及孢子发芽、生长繁殖快的菌种可以采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孢子,孢子可直接作为种子罐的 种子,这样操作简便,不易污染杂菌。 对于产孢子能力不强或孢子发芽慢的菌种,可以用液体培养法。 (一)孢子的制备 1,细菌孢子的制备 细菌。空气除菌的工艺及设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土。 换土后应压实,使密实度达 80%以上。 6)针对土质的实际情况,要求施工时对各种花草树木均应施足基肥。 7) 所有苗木移植时对根部枝叶及树皮均应妥善保护,避免遭受损害及阳光直接爆晒。 8) 苗木由苗圃掘起至种植完毕,不得超过两日。 9) 采用人工浇水灌溉方式,植物需要早、晚或傍晚浇水,浇水量应控制在渗透到土层80100cm 深处。 10) 施工种植时应依设计认真配植;对自然丛植树
部必须将 1 1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手机号码、企业应急领导组织成员手机号码、当地安全监督部门电话号码,明示于工地显要位置。 工地抢险指挥及 安全 员应熟知这些号码。 警戒与治安 12 安全保卫小组应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 人群疏散与安置 疏散人员工作要有秩序的服从指挥人员的疏导要求进行疏散,做到不惊慌失措,勿混乱、拥挤,减少人员伤亡。 公共关系
0 轻型框架式结构 一期场 平 B1 区 新建 保温库 200 220 砖木结构 敞棚库 1200 ( 90179。 20179。 12) 1800 轻型框架式结构(钢材 60t)石棉 瓦顶1950 m2 值班室 50 60 砖木结构 露天库 1590 露天场地 区内道路 650 6M 宽水泥路面 合 计 3250 5520 届时我方将在成套设备库内配置汽车起重机、载重汽车
况如下: 指标统计汇总 移动 GSM 联通 GSM 电信 CDMA 测试里程(公里) 覆盖率 % % % 里程 覆盖率 % % % 试呼次数 317 323 305 接通次数 316 316 304 接通率 % % % 掉话次数 5 10 0 掉话率 % % % 话音质量 % % % MOS 平均得分 呼叫时间延迟 N 移动 GSM 网络各项指标覆盖图 话音质量( Qual) 移动
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 基本雪压 场地类别 III 类 场地无冻土 本工程依据的主要现有国家规范和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 GB500092020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 GB50021202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50011202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GB50007202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GB500102020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
百货加部分底墒 —— 打造县城新的消费及商业中心 36 A、 测试 调研样本采集 普通消费者、经营户、百货公司管理方 b、普通消费者需求和方案测试 特征、消费习惯 消费者生活配套满意度分析 对本项目的感兴趣程度 c、 商家访谈需求和方案测试 商户访谈列表(可以和方案访谈的商户相同,访谈结论不同) 对本项目的感兴趣程度 D、 集中百类商业中心 百货公司管理方需求和方案测试 对本方案的感兴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