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的诊断与防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患猪脾脏坏死结节 患猪肺脏出血斑点 患猪脑脊液增多 诊断 • 病毒分离时选用脑、脾和肺, 活猪应采用鼻拭子取样 • 荧光抗体组织切片检测( FATS)可以快速可靠检测组织内的 PR病毒,选用的组织为扁桃体 • 可将 10%脑悬液的上清液肌肉注射至兔后肢,注射点 4896h出现典型的巨痒症状,则可以确诊为PR 扁桃体冰冻切片,荧光抗体检测伪狂犬病病毒抗原 病料接种家兔后局部发痒,兔啃咬接种部位,使局部咬伤、出血 综合防治 药物名称 功用 用量 使用方法 抗病毒 1号 抗病毒 肌肉注射 ,连用 23天 板蓝根注射液 清热解毒 硫酸卡那霉素 抗菌消炎 1015mg/kg体重 克毒先 抗病毒 2020mg/kg饲料 混入饲料中添加 复合维生素 B粉 加强营养 500mg/kg饲料 综合防治 • 全场猪用猪克伪紧急接种, 1头份 /头 • 加强消毒工作,选用蓝光、 2%火碱、复合醛、复合酚等消毒药 • 用猪克伪进行免疫接种,公母猪一年 3次,仔猪 5070日龄免疫, 1头份 /头 • 同一猪场不能使用两种基因缺失苗,以免基因重组 五、猪圆环病毒感染 病原学 • 猪圆环病毒感染是由 PCV Ⅱ 引起的以多系统进行性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 • PCV Ⅱ 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有囊膜,单股 DNA 流行病学 •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 仔猪多在 1113周龄受感染 临床症状 • 生长发育不良,渐进性消瘦 • 皮肤苍白贫血,缺少光泽 • 部分病猪出现黄疸 • 生长猪拉黄色、血色稀粪,皮肤形成红色疹块 患猪皮肤苍白、消瘦 患猪排黄色、血色稀粪 患猪耳部形成红色丘疹 患猪皮肤形成红色丘疹 患猪腹部皮肤形成红色丘疹 患猪耳部形成的血肿 病理变化 • 全身淋巴结肿大 45倍,呈土黄色 • 肺脏缩小,表面有隆起的橡皮状硬块,间质性肺炎 • 脾脏肿大变黑,脾头肿胀明显 • 肾脏肿大,有白色坏死灶 • 心冠脂肪黄色胶样浸润 • 胃近食管处出血或大面积的溃疡灶 患猪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 患猪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患猪肺脏淤血、间质变宽 患猪脾脏肿大、坏死 患猪肝脏黄染、坏死 患猪肾脏肿大、白色坏死点 患猪心冠脂肪黄色胶样浸润 患猪胃粘膜出血、溃疡 综合防治 药物名称 功用 用量 使用方法 抗病毒 1号 抗病毒 肌肉注射 ,连用 23天 清开灵 清热解毒 每头 510ml 多种维生素 强化营养 500mg/kg饲料 混料服,连用 23天 小苏打 500mg/kg饲料 阿莫西林 防继发感染 300mg/kg饲料 综合防治 • 每千克饲料添加克毒先(鱼腥草、桔梗、白头翁、板蓝根、甘草) 3克、多种维生素 500毫克、小苏打 500毫克、阿莫西林 300毫克,母猪产前、产后和仔猪断奶前后药物保健 六、猪副嗜血杆菌病 病原学 •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猪只发生以关节炎和呼吸困难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 猪副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有多种形态,通常可见荚膜,该菌生长时需要 V因子( NAD),不需要 X因子(血红素或其它卟啉类物质) • 猪副嗜血杆菌有 15个血清型,型特异性抗原是对热稳定的多糖,可能是荚膜或脂多糖 流行病学 • 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通常可从健康猪的鼻分泌物中分离出来,还可以从患肺炎猪的肺脏中分离出来 •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呼吸道、伤口传播 • 温差变化明显、寒冷等因素可加重该病的发生 • 仔猪最易感 临床症状 • 发热、精神沉郁 • 被毛粗乱、消瘦 • 关节(肩关节和后肢关节)肿大、跛行 • 腹式呼吸明显 • 本病的死亡率很高 患猪肩关节肿大 患猪后肢关节肿大 病理变化 • 主要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 • 患猪关节肿大,皮下胶冻样渗出,切开患猪关节,流出乳白色渗出物 • 肺脏表面纤维素性渗出 • 胸膜、腹膜有纤维素性渗出 病理变化 • 心包积液,心外膜纤维素性渗出 • 肝脏表面纤维素性渗出 • 肠浆膜表面纤维素性渗出 患猪肺脏表面纤维素性渗出 患猪心外膜纤维素性渗出 患猪肝脏表面纤维素性渗出 诊断 • 细菌分离最好选用浆膜表面物质和心脏血液 • 用胰蛋白胨血液培养基可以提高生长速度 • NAD依赖性也是鉴别诊断的一个方法 综合防治 • 治疗效果不佳,治愈率低,重在预防 • 分离本猪场的菌株制备自家灭活苗对本病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 做好 PRRS、 PCV、 PR、 SI和支原体肺炎的预防工作,对本病的控制也非常重要 • 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敏感药物,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复方替米先锋 1000毫克、环球之星预混剂 1000毫克或多种维生素 200毫克,连用 35天 七、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病原学 • 本病的致病因子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APP),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有鞭毛和荚膜 • 生物 1型培养需要 NAD,分为 12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间存在交叉反应 • 本菌共分泌 4种毒素,毒素 1是一种较强的溶血素;毒素 2也是一种溶血素;毒素 3是非溶血性细胞毒素;毒素 4具有很弱的溶血活性 病原学 • 其它的毒力因子包括: • 荚膜多糖:其成分为带负电的重复结构单糖,具有保护菌体免于被吞噬和被抗体中和的作用 • 脂多糖内毒素( LPS):刺激宿主细胞产生释放炎性介质,引起白细胞趋化,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组织损伤 • 外膜蛋白( OMP):吸附作用,有助于 APP通过和逃避免疫屏障 病原学 • 转铁结合蛋白:有助于 APP从宿主细胞获得铁 • 蛋白酶:能降解呼吸道粘膜抗体,使 APP可以在猪的呼吸道粘膜上粘附增殖 • 粘附素:具有吸附作用 • 渗透因子( PF):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作用 流行病学 • 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 34周龄的仔猪最易感 • 温差过大、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转群应激等因素均可诱导本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 • 体温升高到 ℃ • 毛松,皮肤苍白 • 短暂时间的呕吐、腹泻 • 末梢皮肤发绀 • 腹式呼吸明显 • 死前流出血色或白色泡沫 患猪死前流出血样鼻液 发病机理 • 本菌在扁桃体上定居并粘附到肺泡上皮 • 在肺内,该菌可被肺泡巨嗜细胞迅速吞噬或吸附,并产生四种毒素 • 这些毒素对肺泡巨嗜细胞、肺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有潜在的毒性作用 病理变化 • 纤维素性肺炎,肺脏与胸壁粘连 • 肺脏病变部位出血、变硬,甚至出现化脓溶解 • 纤维素性胸膜炎 病理变化 • 心包积液,纤维素性心包炎 • 纤维素性腹膜炎 • 气管内充满白色或血色泡沫 患猪纤维素性心包炎 患猪肺脏表面纤维素性渗出 患猪肺脏和胸壁粘连 患猪肺脏出血 诊断 • 尸检时带有胸膜炎的肺脏病变特征有助于诊断 • 从新鲜死尸的支气管、鼻腔分泌物及肺脏病变区很容易分离到病原菌 • 血清学方法包括凝集试验、 ELISA • PCR和斑点杂交试验可用来检测细菌的核酸 综合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