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及抗车辙剂解决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该提高中面层的车辙标准;  在不提高车辙标准的情况下,车辙试验的试验压强和试验温度应模拟当地路面实际情况。 如 65度, 施工方面  正确处理规范级配、目标级配和施工级配之间的关系  合理提高压实度,适当减少空隙率 采用实测密度与理论密度双控空隙率,保证理论密度不低于 94%,实测空隙率在 4%左右。  严格控制沥青用量 建议缩小沥青用量允许误差的范围,将规范规定的允许误差士 %缩小为士 %。  严格控制石料的压碎值 法国:相对形变 ,△ H/h,% 德国:车辙深度(汉堡钢轮试验,同时评价水敏感性) 美国:车辙深度( APA,可评价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 中国、日本:动稳定度, DS=(42 15)/(d60d45) 6 车辙的测定方法 动稳定度评价高温稳定性存在问题 D60 D45 45min 60min 抗车辙剂解决方案 抗车辙剂是以一种或多种纤维聚合物材料,经过一定工艺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可通过拌合或熔融分散在沥青混合料中,以改善或提高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沥青混合料外掺加剂。 1 抗车辙剂 2 抗车辙剂的特性  外观为黑色颗粒  可在常温下保存  密度: ~ 熔融指数: 7~10 g/10min  熔点: 140~150℃  粒径:不大于 6mm 胶结作用 通过部分聚合物的溶解形成胶结作用,从而达到降低渗透性、提高环球法软化温度和降低热敏感性等效果 加筋作用 通过聚合物中塑料纤维在级配骨架内部搭桥而形成 嵌挤作用 施工时微粒临时得到软化,然后这些颗粒在碾压过程中热成型,从而填充沥青混合料中的空隙 2 抗车辙剂的工作原理 干集料空白表面 干集料附着抗车辙剂表面 2 抗车辙剂的工作原理 沥青改性作用: 抗车辙剂在湿拌和运输过程中 , 部分溶胀于沥青中 , 形成凝胶层 , 从而达到对沥青的改性 、 提高软化点温度 、 增加粘度 、 降低热敏性等沥青改性的作用; 变形恢复作用: 抗车辙剂的弹性成分在较高温度时具有使路面的变形部分弹性恢复的功能,因而降低了成型沥青路面的永久变形。 2 抗车辙剂的工作原理 3 抗车辙剂的性能及与改性沥青对比 抗车辙剂掺量对最佳沥青用量的影响 马歇尔水稳性能比较 —— 残留稳定度 试验采用 AC20级配,分别采用海川公司产车辙王(掺量‰ )、茂名石化产 SBS改性沥青和克拉玛依 70A重交沥青,根据 JTJ0522020试验规程实验操作方法进行研究(见表 1)。 项目 未浸水( KN) 浸水( KN) 残留稳定度比( %) AC20+70A AC20+ ‰ 车辙王+70A AC20+SBS改性沥青 3 抗车辙剂的性能及与改性沥青对比 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