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污染与自净(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设臵目的:根据栅条间距,截留不同粒径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以减轻后续构筑物的处理负荷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栅渣:被截留的污染物 ,其含水率 70~ 80% ,容重 750kg/m3。 分类: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又称回转式格栅)。 视 频 照 片 图 件 1)格栅设计主要依靠水量大小、栅渣量多少来确定 (机械清渣、人工清渣 )。 机械清渣采用回转式、或栅条臵于外侧耙头抓渣适于水量大、渣多或机械程度、自动化程度较高时采用。 人工清渣适于水量小、少栅渣,当栅渣多为纤维状物质而难于用耙清楚时 ,也多采用定时吊起栅渣人工清除。 2)设计参数 B、 L、 e和 b的相关尺寸见 P55表 3- 1。 长度 L:取决于水深,以 200mm为一级增长值。 当 L1000mm时,框架应加横向肋条。 栅条材质为 A 3钢制,栅条偏差≦ 1/1000,总偏差 ≦ 2mm。 栅条间隙 e: 1 2 40mm(细格栅);  50、 60、 70………150mm(中或粗格栅)。 :人工清渣 e ≦20mm ;对大中型泵站,采用机械清渣, e = 20~ 150mm。 :人工清渣 e= 25~ 40mm,机械清渣e= 15~ 道格栅 ,粗格栅 e= 50~ 150mm,细格栅 e=15~ 40mm;当提升泵站前格栅 e ≦25mm 时 ,泵后可不住设格栅。 :当每日渣量 m3时,一般采用机械清渣,格栅台组数不宜少于 2台。 若仅为 1台时,应另设一条人工清渣格栅备用。 :一般 45~ 75176。 ,对人工清渣,为省力一般角度 ≦ 60176。 对机械清渣,角度一般 60~ 75176。 ,特殊时为 90176。 对回转式一般 60~ 90176。 :栅前渠道流速 V= ~ ,过栅流速 ~ ,通过格栅水头损失宜采用 ~。 :设水深 h,格栅水头损失 h1 ,栅前渠道超高 h2(一般采用 ),则后槽总高度 H= h1+ h2+ h。 格栅工作台高度:高出栅前最高设计水位 工作台宽度:人工清渣 ≧ ,机械清渣≧。 、尺寸:正方形 20 20mm;圆形 248。 =20;长方形 10 50mm,迎水面半圆矩形 10 50mm。 3)设计参数 栅槽宽度:已知 B或 Qmax 、水深 h、流速V,则栅条间隙数: n= Amax(sinα) /ehv,B= en+ (n1),栅条数 n1,栅宽 s。 格栅的水头损失: h1= Rh。 R为倍数,一般取 3。 h0= ζ〃V 〃 sin α /2g , ζ= β(s/e) 4/3,为阻力系数; 对圆形 β= ,矩形 β= ,迎面半园 β= ,迎背面半圆 β=。 栅槽总高度: H= h1+ h2+ h, h2为超高。 栅槽总长度: L= L1+ L2+ + + H1 /tg α, 式中: L1= (B- B1)/2tgα1, L2= L1/2, H1= h2+ h L1为进水渠渐宽部分长度; L2为渠出水渐窄处长度。 α1为渠道展开角,一般 20176。 ; B1为进水渠宽度。 。 每日栅渣量: W= Amax W1 86400/K总 1000(m 3/d)。 式中: W1为栅渣量 (m3/10 3 m3污水 ),一般取 ~。 粗格栅取小值,中格栅取中值,细格栅取大值。 K总 为生活污水变化系数,见 p59表 3- 3。 例题:见 p59例 3- 1。 二、沉淀理论 : 沉淀是实现固液分离或泥水分离的重要环节,由于沉淀的对象和空间不同,其沉淀形式也各异 — 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