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处理10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m d m d   应采用机械除渣及皮带输送机或无轴输送机输送栅渣,采用机械栅渣打包 机将栅渣打包,汽车运走。 进水与出水渠道 城市污水通过 1250DN mm 的管道送入进水渠道,然后,就由提升泵将污水提升至细格栅。 细格栅设计计算 设计中取格栅栅条间隙数 b = ,格栅栅前水深 h = ,污水过栅流速v = sm ,每根格栅条宽度 S = ,进水渠道宽度 1B = ,栅前渠道超高mh  ,每日每 1000 3m 污水的栅渣量 1W = 333 10 mm 则 格栅的间隙数: NbhvQn sin 60s in5 0   个 格栅栅槽宽度:     mbnnSB 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 mBBl 20t a n2 a n2 111   进水渠道渐窄部分的长度计算: mll 2  14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mggvbSkh i n2 i n2)( 2342341   栅后槽总高度: mhhhH  栅槽总长度:  t a nt a 221 hhllL  60t a n60t a n  每日栅渣量: 4 33m a x 1 186400 1 0 1 0 0 . 0 5 5 0 . 21 0 0 0 1 0 0 0 1 0 0 0ZQW QWW m s m sK       应采用机械除渣及皮带输送机或无轴输送机输送栅渣,采用机械栅渣打包机将栅渣打包,汽车运走。 提升泵站 污水总泵站接纳来自整 个城市排水管网来的所有污水,其任务是将这些污水抽送到污水处理厂,以利于处理厂各构筑物的设置。 因采用城市污水与雨水分流制,故本设计仅对城市污水排水系统的泵站进行设计。 排水泵站的基本组成包括:机器间、集水池、格栅和辅助间。 泵站设计的原则 污水泵站集水池的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 5min 的出水量;如水泵机组为自动控制时,每小时开动水泵不得超过 6 次。 集水池池底应设集水坑,倾向坑的坡度不宜小于 10%。 水泵吸水管设计流速宜为 ~ m/s。 出水管流速宜为 ~ m/s。 其他规定见 GB50014— 2020《室外排水规范》。 泵房形式及 工艺布置 本设计采用地下湿式矩形合建式泵房,设计流量选用最高日最高时流量smQ 。 泵房形式 为运行方便,采用自灌式泵房。 自灌式水泵多用于常年运转的污水泵站,它的优点是:启动及时可靠,管理方便。 该泵站流量小于 2m3/s,且鉴于其设计和施工均有一定经验可供利用,故选用 矩 形泵房。 由于自灌式启动,故采用集水池 15 与机器间合建,前后设置。 大开槽施工。 工艺布置 本设计采用来水为一根污水干管, 无滞留、涡流等不利现象,故不设进水井,来水管直接经进水闸门、格栅流入集水池,经机器间的泵提升 污 水进入出水井,然后依靠重力自流输送至各处理构筑物。 泵房设计计算 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为 31 .5 0 4 6 3 1 5 0 4 .6 3Q m s L s,集水池最高水位为 ,出水管提升至细格栅,出水管长度为 5m,细格栅水面标高为。 泵站设在处理厂内,泵站的地面高程为。 泵房的设计计算 ( 1)集水池的设计计算 设计中选用 5 台污水泵( 4 用 1 备),则每台污水泵的设计流量为:1 1 5 0 4 .6 3 3 7 6 .244 L s  ,按一台泵最大流量时 5min 的出水量设计,则集水池的容积为: 31 3 7 6 . 2 5 6 0 1 1 2 8 6 0 1 1 2 . 8 6V Q t L m      取集水池的有效水深为  集水池的面积为: 21 1 2 .8 6 5 6 .4 32VFmh   集水池保护水深 ,实际水深为 +=。 ( 2)选泵 本设计单泵流量为 1 L s ,扬程。 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 11 册常用设备,选用 300TLW540IB 型的立式污水泵。 沉砂池 沉砂池是借助污水中的颗粒与水的比重不同,使大颗粒的砂粒、石子、煤渣等无机颗粒沉降,以去除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 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涡流式沉砂池和多尔沉砂池。 这几种沉砂池各有其优点,但是在实际工程中一般多采用曝气沉砂池。 本设计中采用曝气 (aeration)沉砂池,其优点是:通过调节曝气量可控制污水旋转流速,使之作旋流运动,产生离心力,去除泥砂,排除的泥砂较为清洁 ,处理起来比较方便;且它受流量变化影响小,除砂率稳定。 同时,对污水也起到预曝气作用。 16 曝气沉砂池 本设计中选择三组曝气沉砂池, N=3组。 每组沉砂池的设计流量为 sm3。 设计参数 水平流速宜为 / s。 最高时流量的停留时间应大于 2min。 有效水深宜为 ~ ,宽深比宜为 1~。 处理每立方米污水的曝气量宜为 ~。 进水方向应与池中旋流方向一致,出水方向应与进水方向垂直,并宜 设 置挡板。 污水的沉砂量,可按每立方米污水 计算;合流制污水的沉砂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砂斗容积不 应大于 2d的沉砂量,采用重力排砂时,砂斗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不应小于 55176。 池底坡度一般取为 ~。 沉砂池除砂宜采用机械方法,并经砂水分离后贮存或外运。 采用人工排砂时,排砂管直径不应小于 200mm。 排砂管应考虑防堵塞措施。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计算 沉砂池有效容积 QtV 60 式中 V 沉砂池有效容积 , m3; t 停留时间 , min。 本设计中取 t=3min mV  水流断面面积 1vQA 式中 A 水流断面面积 , 2m ; 1v 水平流速 , sm。 设计中取 1v = sm 17 mA  池总宽度 hAB 式中 B 沉砂池宽度 , m ; h 沉砂池有效水深 , m。 设计中取 h =2m mhAB 0  hB 在 ~ 之间。 池长 mvtAVL  每小时所需的空气量 Qdq 3600 式中 q 每小时所需的空气量 , hm3 ; d 1 3m 的污水所需要的空气量 , 污水33 mm。 设计中 d = 33 mm 污水 hmq 6 0 6 0 0  沉砂室所需容积 610 86400 TXQV 式中 X 城市污水沉砂量  污水363 10 mm ,设计中取 X =30 363 10 mm 污水 T 清除沉砂的间隔时间,设计中取 T =2d。 364 610 2301010 mV  从而可计算得每个沉砂斗的容积为: 30 236 mNVV  沉砂斗几何尺寸计算 设计中取沉砂斗底宽为 1a ,沉砂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  60 ,沉 18 砂斗高度 h m 则 沉砂斗的上口宽度为: maha a n a n212  沉砂斗的有效容积     222221122 22 7 mmaaaahV  池子总高 设池底坡度为 ,破向沉砂斗,池子超高 mh  则 池底斜坡部分的高度: mbBh 3  池子总高: mhhhhH 7 0 0  验算流速 当有一格池子出故障,仅有 两格池子工作时: m a xm i n 1 . 5 0 4 6 3 0 . 1 5 / 0 . 1 0 /2 2 2 . 5 1QV m s m snhb    当有两格池子出故障,仅有一格池子工作时: m a xm i n 1 . 5 0 4 6 3 0 . 3 0 / 0 . 1 5 /1 2 2 . 5 1QV m s m snhb    进水渠道 格栅的出水通过 1250DN mm 的管道送入沉砂池的进水渠道,然后进入沉砂池,进水渠道的水流流速 111 HBQv 式中 1v 进水渠道水流流速 , sm ; 1B 进水渠道宽度 , m ; 1H 进水渠道水深 , m。 设计中取 1B = , 1H =。 1 v sm 水流经过进水渠道再分别由进水口进入沉砂池,进水口尺寸 900 900,流速校核: 19 m a x 1 . 5 0 4 6 3 0 . 6 2 /0 . 9 0 . 9 3Qv m sA   进水口水头损失  2 2   gvh 代入数值得:    进水口采用方形闸板, SFZ 型明杆或镶钢铸铁方形闸门 SFZ— 900,沉砂斗采用H46Z— 旋启式底阀,公称直径 200mm。 1排砂装置 采用吸砂泵排砂,吸砂泵设置在沉砂 斗内,借助空气提升将沉砂排出沉砂池,吸砂泵管径 DN 200mm。 第四章 污水的二级处理设计计算 设计要点 1. 在满足曝气池设计流量时生化反应的需氧量以外,还应使混合液含有一定的剩余 DO 值,一般按 2mg/L 计 . ,不致产生沉淀,一般应该使池中平均流速在3. 设施的充氧能力应该便于调节,与适应需氧变化的灵活性 . 设计计算 (污泥负荷法 ) ( 1) .有关 设计参数 N= BOD5/(kgMLSS d) XR=10000(mg/L) R=50% )/( LmgXRRXR  混合液回流比 R 内 混合液回流比 %80%1 0 01   Rr RrTN 取 R 内 =200% 20 回流污泥量 Qr: Qr=RQ= 100000=50000m3/d 循环混合液量 Qc: Qc=R 内 100000=202000 m3/d ( 2) . 反应池的计算 厌氧池计算 V1 , 厌氧池平均停留时间为 2h V1= (100000/24) =10000(m3) AO 反应池容积 V, m3 VAo =Q SO/N X=100000 180/ 3330=36036 m3 AO 反应池总水力停留时间 : )()( 0 0 0 0 03 6 0 3 6 hdQVt AOAO  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 : 缺氧∶好氧 =1∶ 3 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 t2=14 = 缺氧池容积 : )(9 0 0 93 6 0 3 641 32 mV  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 )(3 ht  好氧池容积 : )(2 7 0 2 73 6 0 3 643 33 mV  反应池总体积 : V=V1+VAO=10000+36036=46036( m3) 总停留时间: t=t1+tAO=+2=(h) ( 3) .反应池主要尺寸 反应池总容积 V=46036(m3) 设反应池四组,单组池容积 V 单 =V/4=46036/4=11509(m3) 有效水深 5m; 采用五廊道式推流式反应池,廊道宽 b=8m; 单组反应池长度: L=S 单 /B=11509/(5 8 5)=(米 ); 校核: b/h=8/5=(满足 b/h=1~ 2); l/b=(满足 l/h=5~ 10); 取超高为 m, 则反应池总高 H=+=(m) 厌氧池尺寸 宽 L1=10000/B 5=10000/(5  8  5  5)=10(m) 尺寸为10 50 5(m) 缺氧池尺寸 宽 L2=9009/B =9009/(5  8  5  5)=9(m) 尺寸为 21 9 50 5(m) 好氧池尺寸 宽 L3=27027/B =27027/(5  8 5 5)=27(m) 尺寸为 27 50 5(m) 辐流式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一般采用对称布置,有圆形和正方形。 主要由进水管、出水管、沉淀区、污泥区及排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