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出海问题,即截排因陆域形成工程而填埋封堵的牛湾涌、共乐涌流域面积内雨水的截排出海,并延长西乡河出口段。 由于位于海滨路以东的坪洲涌、劳动涌流域来水被已建市政管网收集后在陆域形成工程以外就排入了西乡河或西乡大道排洪渠,由于有陆域形成工程的存在,坪洲涌最西侧的市政排水管出海口需要改变出水方向。 目前,在西海堤上,除西乡河外各河涌出海口处均设有挡潮闸,由于 集装箱码头陆域形成,原有各挡潮闸均将废弃,需重新修建挡潮闸及叠梁闸,新修建挡潮闸及叠梁闸为原有挡潮闸的重建,因此不属本次设大铲湾集装箱码头陆域形成工程 截排水专题 12 计范围,在各方案表叙时只作布设说明,为了保持设计上的完整性,在进行设计概算时,对其进行投资估算。 由于市政管网逐渐建成及坪洲涌、劳动涌、共乐涌及牛湾涌的填平,即使截排水工程修建为明渠亦收集不到地表径流,同时为尽量提高土地使用率,本截排工程拟采用箱涵结构形式。 挡潮闸作为配套工程,不在合同范围内,本设计只作布设说明。 牛湾涌截排箱涵:根据现有市政详规 :《西乡镇市政工程详细规划 (修编)》“雨水防洪工程规划图”,牛湾涌将由同鼓路下一条 3 孔 的箱涵所取代,新设计截排箱涵与其末端相接,据相关规范,排水建筑物平面上不宜缩小断面尺寸。 因此,初拟牛湾涌为 3 孔 宽截排箱涵,截排流量近期 P=2%洪峰流量 ,远期 T=2 年流量 ,同时为防止潮水倒灌,截排箱涵上需建挡潮闸。 由于不同的平面布置方案,牛湾涌段截排箱涵长度分别为 、 、。 共乐涌截排箱涵:根据同上资料,共乐涌将由共乐路下一条 的箱涵及其东边 一条道路下的一条 ,为使共乐涌近、远期排水出口相统一,建议两条箱涵改线使其先交汇,改为一条,再排往现共乐涌出口处。 因此,初拟共乐涌为 1 孔 宽截排箱涵 , 截排流量近期 P=2%洪峰流量 ,远期 T=2 年流量,同时为防止潮水倒灌,截排箱涵上需建挡潮闸。 由于不同的平面布置方案,共乐涌段截排箱涵长度分别为 、 、。 大铲湾集装箱码头陆域形成工程 截排水专题 13 西乡河出海口段:排洪流量及断面已由有关设计院进行设计,由于不同的平面布置方案,西乡河 出海口延长段长度分别为 760m、 214m。 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防洪工程的等别,应根据其工程规模、效益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按下表确定: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表 工程等别 城市等别 分等指标 建筑物级别 重要程度 城 市 人 口(万人) 主 要 建 筑物 次 要 建 筑物 Ⅰ 一 特别重要 ≥ 500 1 3 Ⅱ 二 重要 150~50 2 3 Ⅲ 三 中等 50~20 3 4 Ⅳ 四 小城市 ≤ 20 4 4 工程涉及的河涌流域为将来的西乡 镇中心区,是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等城镇,因此本工程等别为Ⅲ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 3 级。 工程布置的设计原则为: ( 1)满足截排水防潮要求原则; 大铲湾集装箱码头陆域形成工程 截排水专题 14 ( 2)不增加内河排涝压力原则; ( 3)尽量减小对码头使用功能影响原则; ( 4)洪水就近入海原则; ( 5)便于实施、经济实用原则。 截排箱涵 方案比较 根据共乐涌、牛湾涌与陆域形成工程的位置关系,水文特征、规划情况、及水力计算成果综合分析合理选定截排箱涵的布置方案如下: 方案一:共乐涌采用长约 1019m 箱涵向西北沿海滨大 道并入牛湾涌,牛湾涌采用长约 663m 箱涵向西南延伸,直排入海; 本方案需在箱涵出海口设置挡潮闸。 如为尽量减小对码头平面布置的影响,可在共乐涌并入牛湾涌后的海滨大道西侧绿化带处设置挡潮闸,但箱涵淤积量会较挡潮闸设于出口处大,为了满足清淤要求,必须在箱涵出口另外设置叠梁闸。 方案二:共乐涌采用长约 1019m 箱涵向西北沿海滨大道并入牛湾涌,牛湾涌亦向西北采用长约 1210m 的箱涵继续向西北沿海滨大道中心线,出陆域范围后转向西排水入海; 本方案需在箱涵出海口设置挡潮闸。 方案三:共乐涌、牛湾涌收集市政管网来水后分别采 用长约 875m 箱涵及长约 663m 的箱涵直排出海; 大铲湾集装箱码头陆域形成工程 截排水专题 15 本方案需在箱涵出海口设置挡潮闸,同方案一一样,如为尽量减小对码头平面布置的影响,可在箱涵入口处设置挡潮闸,为了满足清淤要求,必须在箱涵出口另外设置叠梁闸。 各方案优缺点见下表: 西乡大道北侧排水各方案优缺点对照表 表 方案 优点 缺点 存在问题 方案一 投资: 万元 ,直排入海,水流条件好,但共乐涌水流条件差。 的排洪压力。 面布置均有影响,但影响较小。 涵用地需要协调。 涵高程与市政管网高程及市政道路高程需要协调 方案二 投资: 万元 码头平面布置均无影响。 、造价最高。 、共乐涌水流均不畅。 ,对西乡镇排水影响。 、市政道路的高程均需要协调。 方案三 投资: 万元 1. 线路最短、造价最小、水流条件最好。 2. 协调量小。 面布置影响最大。 需要协调。 纵坡设计 由于共乐涌、牛湾涌截排箱涵进口高程受规划市政管网高程的控制,高程较低,考虑到箱涵出口的淤积问题,出口处涵底高程不宜过低,因此箱涵纵坡不能太大,初拟 i=1/2500。 大铲湾集装箱码头陆域形成工程 截排水专题 16 横断面设计 牛湾涌截排箱涵:根据现有市政 “详规 ”,牛湾涌将由同鼓路下一条 3孔 ,新设计截排箱涵与其末端相接,据相关规范,排水建筑物平面上不宜缩小断面尺寸。 因此,初拟牛湾涌为 3 孔 宽截排箱涵,涵高由水力计算求 得。 共乐涌截排箱涵:根据现有市政“详规 ”,共乐涌将由共乐路下一条 的箱涵及其东边一条道路下的一条 的箱涵所取代,建议两条箱涵改线使其先交汇,改为一条 ,再排往现共乐涌出口处。 因此,初拟共乐涌为 1 孔 宽截排箱涵,涵高由水力计算求得。 水力计算 根据前述水文成果及初拟截排箱涵纵坡、涵宽,对上述各方案分别进行水面线计算, 采用水利水电工程微机程序集“ D7 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计算程序与绘图程序”进行计算,由于箱涵均设置挡潮闸,水面线计 算采 用设计流量( p=2%,采用较大值即经验公式计算成果)遇多年平均高潮水位 起算。 当挡潮闸设于截排箱涵进口处时,遇高潮位时,挡潮闸处于下闸状态,截排箱涵水面线即为高潮水位。 其计算成果如下表所示: 大铲湾集装箱码头陆域形成工程 截排水专题 17 方案一水面线成果表 表 项目 位置 桩号 m 纵坡 流量(m3/s) 底高程(m) p=2%洪水 +多年平均高潮水位 P=2%高潮位 水深 m 水位 m 水深 m 水位 m 出海口 N0+ 1/2500 牛弯涌处 N0+ 共乐涌处 G0+ 方案二水面线成果表 表 项目 位置 桩号 纵坡 流量(m3/s) 底高程(m) p=2%洪水 +多年平均高潮水位 P=2%高潮位 水深 水位 水深 水位 出海口 N1+ 1/2500 牛弯涌处 N0+ 共乐涌处 G0+ 方案三水面线成果表 表 项目 位置 桩号 纵坡 流量(m3/s) 底高程(m) p=2%洪水 +多年平均高潮水位 P=2%高潮位 水深 水位 水深 水位 出海口 N0+ 1/2500 牛弯涌处 N0+ 出海口 G0+ 共乐涌处 G0+ 可见在相同的断面尺寸下,方案三所需水头损失最小,在截排箱涵进口处水位最低,最有利于上游排水,方案一次之,方案二需水头损失大铲湾集装箱码头陆域形成工程 截排水专题 18 最大,在截排箱涵进口处水位最高,最不利于上游排水。 截排箱涵设计成果 据相关规范规定:无压流排洪暗渠设计 流动水位以上,净空高度不应小于 ,截排箱涵各方案设计成果见下表: 方案一设计成果表 表 项目 涌名 桩号 纵坡 横断面( m2) 内底高程 (m) 外底高程 (m) 内顶高程 (m) 外顶高程 (m) 备注 牛湾涌 N0+ 1/2500 3孔 初拟底板厚,顶板厚 N0+ 共乐涌 G1+ 1孔 G0+ 方案二设计成果表 表 项目 涌名 桩号 L 纵坡 横断面( m2) 内底高程 (m) 外底高程 (m) 内顶高程 (m) 外顶高程 (m) 备注 牛湾涌 N1+ 1/2500 3孔 初拟底板厚,顶板厚 N。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