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浙江康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800吨熔喷非织造布、5亿个口罩生产项目环评登记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门县管辖的海域面积有 2。 三门县素有“三门湾,金银滩”之美誉, 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一是水产资源名闻遐迩。 全县浅海面积 59万亩,滩涂面积 21万亩,海水中微生物富 集度居全国海域前列,适宜发展海水养殖。 全 县共有水产养殖面积 ,其中青蟹养殖面积 ,产量近万吨,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和全国的九分之一,是浙江 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被命名为中国青蟹之乡,浙江对虾之乡、牡蛎之乡。 二是电力资源备受瞩目。 经专家勘察论证,三门湾口可建大型核电厂两座 ,大型火电厂两座,大中型 潮汐能电厂和抽水蓄能电站多个,终期装机容量可达 2000余万千瓦,是华东地区理想的 能源基地。 目前,三门核电已经立项建设。 三是港口岸线资源成 为开发热点。 三门县海岸线长达 227km,境内有五条港,即健跳港、海游港、浦坝港、旗门港、洞港。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年产 2800吨熔喷非织造布、 5亿个口罩生产项目 1 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 20142030年) ( 1)总则 为促进三门县域城乡空间统筹协调发展, 合理指导中心城区规范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 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浙江省《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以及三门县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规划时限:近期 2014~2020年;远期 2021~2030年。 ( 2)发展战略 ①强化中心、组团集聚 强化中心城区以及重点镇人口、产业、空 间等要素的集聚作用,带动县域产业的整合提升,推进县域新型城市化 进程。 其中中心城区突出战 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以及商业商贸、科技研发、商务咨询等 高端服务功能的配套,外围 乡镇按照新行政区划形成相应的组团分区,并推进资源要素向组团中心集聚。 ②区域联动、拉近南北 把握区域交通通道建设契机,积极融入甬 舟都市区、台州都市区核心区发展,强化区域融合和分工协作,推进都 市区层面联动。 完善县域交 通网络,强化县域城镇人流、物流联动,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③海洋强县、优化产业 积极推进“海洋强县”发展战略,依托滨 海滩涂等空间资源优势,重点培育海洋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优 化县域工业产业空间布局, 加快县域存量工业用地以及闲置工业用地的二次开发,提升工业用地产出效益。 ④全域旅游、环线串联 发掘县域山水滨海生态资源及历史人文资 源,提升旅游休闲产业战略地位,改变现状旅游资源零散孤立的局面, 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 构建县域旅游环线,串联县域主要旅游景区,联合全域旅游资源,共同打造海湾特色休闲度假胜地。 ⑤生态为先、保护资源 落实“绿色发展”战略,按照“先生态后 建设”的发展理念,规划重点对县域水源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基本农 田、湿地滩涂、风景名胜区 等生态、人文资源进行优先划定和保护。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年产 2800吨熔喷非织造布、 5亿个口罩生产项目 1⑥紧凑集约、精明增长 按照紧凑集约、精明增长的理念,在保证 合理用地增量基础上,加强对存量空间的利用,提高用地产出率,确保 在可利用建设用地空间内能 够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 ( 3)县域空间发展布局 形成“一主四重,一带两片”的县域空间布局结构。 “一主”:即由海游街道、海润街道及沙 柳街道构成的中心城区,是县域城镇空间发展主中心; “四重”:即浦坝港镇、健跳镇、珠岙镇、亭旁镇四个县域重点镇; “一带”:即沿滨海岸线及县域干线公路 集中布局城镇产业空间,形成滨海城镇产业发展带; “两片”:即位于发展带东西两侧的西部绿色山地生态片和东部蓝色海洋生态片。 规范符合性分析:本项目 位于海润街道滨港路 17号,属于“一主”中的海润街道,用地为工业用地,主要从事熔 喷非织造布及口罩的生产, 为二类工业项目,因此,项目符合三门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要求。 根据《三门县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所在的区域属于“中心城区优化准入区”编号:1022Ⅴ 01。 ( 1)基本概况 ①面积: 2 ②位置:分为西、中和东三片区。 西片范围为 :西工业区,西和南至省道 S224和梅村区块,东和北至中心城区人 居保障区。 中片位于海游街 道和海润街道交界处,主要为三门县工业园区,边界为省道 S74和亭旁溪。 东片位于海润街道东部,主要为滨海新城规划工业用地范围,规划滨经一路以西区域。 ③自然环境与发展状况:主要用地类型为 城镇建设用地。 区内工业主要以塑料、橡胶、酒类等制造产业为主。 ( 2)主导功能及目标 ①环境功能定位: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和工业生产环境,保障人群健康安全。 ②环境质量目标:地表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Ⅲ类标准;空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年产 2800吨熔喷非织造布、 5亿个口罩生产项目 1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二级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关评价标准;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2类标准或相应功能区要求。 ③生态保护目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国家标准。 ( 3)管控措施 禁止新建、扩建三类工业项目(除经批准 专门用于三类工业集聚开发的开发区和工业区,允许同类三类工业的新 建和扩建,但受排污总量控 制),鼓励对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改造。 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 需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新建和现有企业必须进行纳管处理。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环境 功能目标实现情况,编制实施重点污染物减排计划,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区域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橡胶、机电、工艺品等传统产业,通过腾笼换鸟、“退二进三”,促进现有三类 企业进行结构优化和提升改 造,重点加强塑料和橡胶制造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淘汰污染严重生产企业。 滨海新城应以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生物 工程、精密仪器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行业,限制重污染企业进入。 科学实施老城区改造,合理规划生活区与 工业区,在居住区和工业园、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隔离带,确保人居环境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 区域燃料应符合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要求,并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规定。 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 最大限度保留区内原有自然生态系统,保 护好河湖湿地生境,禁止未经法定许可占用水域;除防洪、重要航道必 须的护岸外,禁止非生态型 河湖堤岸改造;建设项目不得影响河道自然形态和河湖水生态(环境)功能。 ( 4)负面清单 负面清单:禁止发展三类工业项目(除经 批准专门用于三类工业集聚开发的开发区和工业区,允许同类三类工业的新建和扩建,但受排污总量控制)。 规范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熔喷非织造布 及口罩生产,属于非织造布制造及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类,为《三 门县环境功能区规划》附件 一中所列的二类工业项目,非负面清单中的禁止发展三类工业项目,且 项目选址位于三门县海润街道滨港路 17号,位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年产 2800吨熔喷非织造布、 5亿个口罩生产项目 1于三门经济开发区滨海新城启动区,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三门县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规划背景 三门经济开发区前身为浙江三 门工业园区,成立于 2001年 9月, 2006年 8月经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审核(发改委公告 2006年第 66号)通过设立为省级工业园区,核定面积为 2。 2011年,县委县政府将浙江三门工业园区、滨 海新城启动区、县城西区三个区块进行整合,组建三门经济开发区。 2015年 12月 21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将三门经济开发区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规划面积 10km2。 规划范围及期限 三门经济开发区包括县城西区、滨海新城 启动区、县城西区三个区块,三片规划面积分别为 2和 2,合计 10km2。 具体范围如下:县城西区具体范围北靠海游港,南临岭枫路,西至 亭游溪,东至潺岙渡头;滨 海新城启动区具体范围北靠横港,南临海游港,西至旗海路,东至 228国道 规划滨经二路;县城西区具体范围北至玫瑰湾小区,南至马娄小学,西靠西斗山等山脚线,东至统建村山脚线。 本次规划期限分为近中期、远期。 近中期为 20142020年;远期为 20212030年。 规划定位 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节点,三 门湾沿海产业核心区,三门县产城融合的重要平台,城市核心功能区。 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一轴三片”的总体结构。 (一)一轴 珠游溪 海游港开发区发展轴:以海游港和珠游溪为主体形成的滨水空间景观带,自西至东贯串整个开发区,是开发区空间景观发展的主要轴带。 (二)三片 根据开发区现状发展格局以及空间形态特 征,规划形成县城西区片、浙江三门工业园区片和滨海新城启动区片三大功能片。 ( 1)县城西区片 位于海游老城城西,其中,片区东北,西 区大道两侧为主要的居住功能集聚区,以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年产 2800吨熔喷非织造布、 5亿个口罩生产项目 1共享海游老城的公共服务设施;片区西南以工业为主体功能。 ( 2)浙江三门工业园区片 是三门经济开发区的中部片区。 其中,兴 业路两侧布局居住、商业、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形成片区中心;外围布局工业用地。 ( 3)滨海新城启动区片 位于三门经济开发区东部。 该片区以横港 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其中,横港以西是三门县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担城市的部分职能,具备较为完善生活配套功能,用地以居住、商业、公共服务配套为主;横港以东主要布局工业用地。 规划产业发展导向 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方向,明确 三门经济开发区优先扶持发展产业、传统转型升级产业、服务配套支撑产业门类如下。 (一)优先扶持发展产业 ( 1)海洋产业 围绕海洋资源开发、临港产业和新兴海洋 产业。 加快形成以新能源、船舶配件、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海产 品深加工等为特色的涉海产 业体系,积极培育一批海洋经济大企业、大品牌。 ( 2)新能源产业 重点依托三门作为国内首个第三代核电基 地项目建设和核电运营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加强与国内外核电集团的 战略合作,集聚一批第三代 核电设备及配套企业。 积极拓展风电、潮汐能设备制造产业 ,重点发展以关键零部件为 重点的配套产业。 延伸变压器及配件产业链,拓展智能电网 、高铁、核电、军工等领域 的特种变压器,建设新能源设备制造基地。 ( 3)核技术应用产业 加强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打造以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为特色的技术转移、科技孵化、创业创新服务配套 完善的核技术应用科技产业 基地。 重点发展辐照加工及辐照高分子新材料、数字化 X 射线无损检测、中空纤维微滤 /超滤膜、微晶电热膜材料、环保在线监测系统、激光光谱成像系统等项目。 ( 4)教育养老产业 整合提升三门职业中专(国家级职业中专 )的各项资源,筹建三门核电技师学院,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年产 2800吨熔喷非织造布、 5亿个口罩生产项目 1培养国家及地方急需的以核电产业为特色的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建设蒙台梳利南方总部,打造以教具研发、教具生产、 幼师培训、园长培训、学术 交流一体化的学前教育产业。 以三门湾健康城项目为抓手大 力发展养老健康产业,打造 集健康养老、休闲养老、养老康复、养老护理示范区为一体的“长三角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二)传统转型升级产业 ( 1)高端橡胶制造 坚持节能、环保、高强度的发展导向,积 极运用橡胶改性材料,着力提高管状输送带和高倾角输送带等新型输送 带的技术水平,重视发展各 种汽摩传动带,延长胶带产业链。 引进发展合成橡胶、炭黑 和助剂等橡胶原料工业及橡 胶机械工业;鼓励发展橡胶废旧物品回收加工业。 以橡胶高 新技术产业园为载体,推进 省级橡胶制品质量检验中心、橡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胶带生产基地和国家级胶带出口基地。 ( 2)机电机械及器材制造 支持骨干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 术及新颖工艺改造提升产品结构,提升发展电线电缆、变频电机、起重 机械、电器设备等优势产业 ,承接发展空调配件、节能、环保数控机床等专业设备,培 育发展新型农业机械设备, 重点拓展智能电网、精密电器仪器等新兴领域。 ( 3)汽摩配产业 加大行业扶持力度,大力扶持龙头企业, 促进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提高行 业整体技术水平、研发能力。 积极引导零件生产企业向部件转变,争取进入整车厂的二、三级配套体系。 ( 4)服装与户外装备 整合以冲锋衣为代表的服装产业资源,运 用第四代工业园区“产业综合体”的开发和运作模式,以产业集聚为依 托,以集群有效运行为核心 ,利用城市运营的概念,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服装和户外装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 (三) 服务配套支撑产业 ( 1)物流产业 整合提升现有交通运输和货物中转企业, 培育规范物流市场中。20xx年浙江康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800吨熔喷非织造布、5亿个口罩生产项目环评登记表(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