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垄断竞争市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卡特尔、规定利润分配的卡特尔、规定原料产地分配的卡特尔等。  任务: 为各个成员的厂商的同质产品制定统一的定价,然后在各个厂商之间分配产量。  作用: 避免损失,增加总利润,阻止其他厂商进入,减少威胁。  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 1) 统一定价  原则:使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最大化 , 即总的 MR=MC。  ( 2) 产量分配  原则:各个厂商的边际成本相等。  卡特尔利润最大化和产量分配 •图 c: 假定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为 D,则全行业的边际收益曲线为 MR。 这样,卡特尔即可根据 MR=MC的利润最大化准则,确定其总产量为 Q,相应的 “ 垄断价格 ”为 P。 • 图 a与 b:按等边际成本原理分配总产量可使其总利润最大化。 曲线 MR与 MC的交点确定了相同的边际成本水平(水平虚线),再由这条虚线与各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确定各自的产量 Q1, Q2。 阴影部分为厂商各自的利润。 • 各厂商从自身利益出发,或对这种分配结果不满,或期望更多的利润等原因的驱使下,卡特尔的协议及相应的分配结果是不稳定的。 各厂商在最大利润的驱使下很容易走上 “ 背叛 ” 之路。  卡特尔的不稳定性 在限产时,可能为了卡特尔的总体利益,个别厂商不能达到利润 MAX。 规定了某厂商的 P、 Q,而厂商为了追求利润MAX,想避开卡特尔的规定,悄悄把 P降低,Q提高。 只要其他卡特尔成员不采取同样的行动,对卡特尔影响不大;如果其他成员采取同样的行为,则卡特尔自然解体。 讨论题  如果双寡头达成共谋的协议,双方都承诺按照协议行事,也都相信对方会守信,他们会把总产量定在什么水平。 这是稳定的状态吗。 价格领导模型  公开勾结和协议在有些国家中是非法的,因而更多的厂商是采用非公开的方式。  价格领导( price leadership)是指行业中的一个或极少数几个大的厂商开始变动价格,然后其他的厂商随之而动。  出于各自追求最大利润的需要,价格领导的厂商一般根据其地位和实力或市场行情确定自己的价格,其他竞争力较弱的小厂商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种价格。  价格领导主要有二种类型: 支配型的价格领导  作为价格的领导者 在行业内处在支配地位 ,其它的一些追随企业都是规模较小的企业。  支配地位的企业根据其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来定价,其它企业被动地接受价格。 晴雨表型价格领导  领导型的企业在行业内不一定是这个行业中规模最大或效率最高的企业,但他 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市场行情的变化趋势。 它的作用就像一个能够对天气作出敏感反应的晴雨表。 支配型价格领导模式 SF D P1 P2 A dD MCD P* QF QD QT •D是市场需求曲线; •SF为所有追随者的市场供给曲线( MinAVC以上的部分加总而成); •当价格为 P1时, SF曲线恰好与 D相交,表明此时的追随者的产量满足所有市场,支配企业为 0; •如果价格定在 P2以下,则追随者的产量为 0,由此可以看出支配型企业的需求曲线为 P1AD •确定了支配型企业的需求曲线之后,可以得到其 MR线,则可以找到其产量与价格分别为 QD和 P*,其它的企业生产 QF,整个市场的需求量为 QT,则一定有 QT=QF+QD。 MRD 五、寡头市场的均衡 —— 纳什均衡  寡头市场的均衡问题: 寡头市场中厂商关于产量和价格的决定是最为复杂的,是在充分考虑给定的竞争对手的行为后采取的最好的行为,而且其他竞争对手也做到这一点。  纳什均衡( Nash Equilibrium): 是指在其对手的行为给定以后,每个厂商采取它能采取的最好的行为。 这一概念在经济学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经济学家通常假定: 在给定其对手们的行为以后,每个厂商都采取它能采取的最好的行为。 六、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竞争与共谋 博奕论简述 博奕:多人决策的过程。 当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其行为对竞争对手的影响以及竞争对手的反应时,就进入了博弈论分析的领域。  博弈论 (Game Theory) : 又称对策论,是描述、分析多人互动决策行为的理论或方法,即用数学方法研究决策相互影响的理性人是如何进行决策以获取最大收益的。  现代经济博奕理论始于 1944年冯 诺依曼 (John Von Neumann)和莫根施特恩 (Oskar Margenston)的 《 博奕论与经济行为 》 一书。  在经济学中应用广泛,如在用来表现寡头间相互依存的竞争特点便有其突出的优越性。 乙 石头 剪刀 布 石头 剪刀 布 甲 0 , 0 1 , 1 1 , 1 1 , 1 0 , 0 1 , 1 1 , 1 1 , 1 0 , 0 博弈描述 游戏 —— 石头、剪刀、布  博奕论的基本要素  参与者 (player)(博奕方、局中人、对局者):即有哪些人参与博弈。 一般至少有两个参与者。  策略与策略空间 (strategy amp。 strategy set):什么人在什么时候行动;当他行动时,他具有什么样的信息;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 结局 (oute):对参与人的不同行动,这场博弈的结果或结局是什么  报酬(支付)与报酬函数 (payoff amp。 payoff function):博弈的结果给参与人带来的好处。 可以用报酬矩阵(支付矩阵、得益矩阵、赢得矩阵)表示。  策略均衡( Strategy Equilibrium) 博弈分析的目的是寻求均衡结果。 博弈论中的均衡是策略均衡。 解一个博弈问题,主要是确定博弈的策略均衡。 策略均衡是指 局中人所使用的策略构成策略组合处于一种稳定状态,在这一状态下各个局中人都没有动机来改变自己所选择的策略。 此时博弈结果必将确定 ,每一个局中人的最优决策也就确定了。  博弈均衡的基本概念 占优策略均衡  占优策略:无论竞争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该策略都是最优策略。  占优策略均衡:不管竞争对手的策略如何,每个参与者的行为总是最优的,这样一个博弈的结果称为占优策略均衡。 纳什均衡  纳什均衡:是指在给定其竞争对手的行为以后,每个参与者所能采取的最好的行为决策。 一旦达到纳什均衡,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的话,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  博弈中双方可能都没有绝对的最优策略,一方的最优策略取决于对方的选择。 也就是说,在纳什均衡中,你不一定满意其他人的策略,而其他人也不一定满意你的策略,但是你们却针对对方确定了最佳的策略,谁也不会为了谁去改变自己的策略,谁也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 占优策略均衡( 1)  囚徒困境 (prisoner’s dilemma) 坦 白 不坦白 坦 白 10 10 1 12 不坦白 12 1 2 2 嫌犯 A 嫌犯 B • 如果两个疑犯都能够选择不坦白的话,他们将明显地得到一个更大的收益,但由于两人的信息无法沟通,选择不坦白并不是两人的理性选择。 对于两人而言,不管对方坦白或是不坦白,自己选择坦白都是更优的选择,因而, {坦白,坦白 }就是占优均衡策略。 占优策略均衡( 2)  犯人招供与黑社会制裁 坦白 不坦白 坦白 ∞ ∞ ∞ 12 不坦白 12 ∞ 2 2 嫌犯 A 嫌犯 B 纳什均衡( 1)  广告博弈 做广告 不做广告 做广告 10 5 15 0 不做广告 6 8 10 2 厂商 B 厂商 A 做广告 不做广告 做广告 10 5 15 0 不做广告 6 8 20 2 厂商 B 厂商 A •A、 B厂商都有占优策略; •同时博弈的结果是两家厂商都做广告,这是个占优策略均衡。 •A厂商没有占优策略;其最优决策取决于 B厂商的选择; •B厂商有一个占优策略,即做广告; •那么在同时博弈时,给定 B的决策, A的最优决策是做广告。 给定 A的决策, B的最优决策是做广告。 因此博弈的结果是两家厂商都做广告。 这是一个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 2)  性别之战 2 1 0 0 0 0 1 2 女 电影 球赛 电影 球赛 男 •在这样的博弈中,双方都没有占优策略。 •该博弈中有两个纳什均衡:(电影,电影)、(球赛,球赛)。 均衡中任何一方都不会单独改变策略,否则支付会减少。  比较占优策略均衡和纳什均衡 二者都是非合作博弈 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但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占优策略均衡。 纳什均衡是更一般的均衡概念。  占优策略均衡: 我所做的是 不管你做什么 我所能做的最好的 ; 你所做的是 不管我做什么 你所能做的最好的。  纳什均衡: 我所做的是 给定你所做的时 我所能做的最好的 ; 你所做的是 给定我所做的时 你所能做的最好的。  纳什均衡的启示:  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从 “ 囚徒困境 ” 中我们会发现个人理性之和不等于集体理性,非合作的自利行为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 博弈中的个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 “ 纳什均衡 ” ,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 也就是他们两人都是在坦白与抵赖策略上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结果就必然导致他们要服长期的徒刑。 事实上,要想得到集体理性的最优策略,就是首先替对方着想或者相互串供,这样才能得到对于个人和集体来说都是最好的策略。  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  合作需要有效监督。 要实现各方合作、总体最优的结果,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不合作方实施有力的监督。 应用:寡头厂商的共谋及其特征  “ 斯威齐模型 ”与寡头间合作的可能性  寡头间合作的方式 卡特尔 价格领导制  寡头间的合作是不稳定的 ( 1)案例:囚徒困境中的宝洁公司 定价 定价 定价 12 12 29 11 定价 3 21 20 20 联合利华和花王 •囚犯困境的占优策略均衡反应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 •显然,这场定价问题博弈的最终结果并不是最优的结果。 囚徒困境中的寡头们是否注定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与低利润。 •宝洁应该冒险信任竞争者并定价。 •如果你面对这样的困境,你会怎么做。 定价问题的支付矩阵 单位:千美元 宝洁  寡头市场上为了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厂商之间的共谋现象普遍存在,出现大量的卡特尔组织和一些共谋(或合作)组织  寡头厂商之间的共谋很脆弱 为什么合作协议常遭破坏。 囚徒困境的模型也体现了合作的不稳定性特征及其后果。 合作不稳定现象是否应该避免。 如何避免。 ( 2)囚徒困境模型的扩展应用: 寡头厂商合作的不稳定性  卡特尔 违约 守约 违约 1024 1024 1296 864 守约 864 1296 1152 1152 寡头 A 寡头 B •在守约的前提下,偷偷采取违约策略的参与者会得到更大的利益。 说明在达成合作协议后,每个寡头都有强烈动机偷偷背离协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