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要点 第 3章 赫克歇尔 欧林模型 (上)  李嘉图模型 • 揭示了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所导致的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 假设只有劳动力一个生产要素,因而不能回答国际贸易如何影响收入分配这个问题  特定要素模型 • 假设某些生产要素特定于某些生产部门,由此对国际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提供了一种解释 • 忽略了任何生产要素在长期内总是可以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流动这一现实 回顾 赫克歇尔 欧林模型  赫克歇尔 欧林( HO)模型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欧林建立的。 从它诞生以来,赫克歇尔 欧林模型一直是国际贸易学中最主流的一个理论模型。 虽然在 20世纪 80年代以后由于新国际贸易学的兴起,赫克歇尔 欧林模型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但时至今日它仍然是研究国际贸易现象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 和特定要素模型不同,在赫克歇尔 欧林模型中,所有生产要素都能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 本章内容 第 1节 赫克歇尔 欧林模型的框架 第 2节 封闭经济均衡 第 3节 自由贸易均衡 第 4节 贸易类型和收入分配 第 5节 讨论和总结 第 1节 赫克歇尔 欧林模型的框架  模型框架 • 2个国家:中国、美国 • 2种商品:服装、饮料 • 2种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  无论是劳动力还是资本都可以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因而不存在特定要素 赫克歇尔 欧林模型的框架 模型框架  假定 1:在所有相关的要素价格水平下,  根据假定 1,服装的资本劳动比率低于饮料的资本劳动比率,所以我们称服装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饮料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 假定 1排除了行业间要素密度反转的可能性 赫克歇尔 欧林模型的框架 行业的要素密度 YYXXLKLK 赫克歇尔 欧林模型的框架 行业间要素密度反转 N (w /r) C H N O XXLK YYLK (w /r) U S A 行业间要素密度反转的情形  服装在点 N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点 N后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 饮料在点 N前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点 N后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 假定 2:  根据假定 2,中国( CHN)是劳动力丰裕国,美国(USA)是资本丰裕国  请注意一个国家生产要素禀赋丰裕程度的定义是建立在相对丰裕程度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绝对丰裕程度之上的。 赫克歇尔 欧林模型的框架 国家的要素丰裕度 U SAU SAC H NC H NLKLK 第 2节 封闭经济均衡 封闭经济均衡 供给方面  假定中国有 1000单位劳动力和 100单位资本 • 如果中国所有的资源都用于生产服装,结果会是 562套服装, 0箱饮料 • 如果中国所有的资源都用于生产饮料,结果会是 0套服装, 178箱饮料。 • 如果中国将资源 “ 均匀地 ” 分配在服装和饮料两个生产活动中,结果会是 281套服装和 89箱饮料吗。 封闭经济均衡 生产可能性边界 N 178 O M 饮料 281 89 D C 中国 PPF 中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 在李嘉图模型中,如果一半劳动力用于生产服装而另一半劳动力用于生产饮料,那么产量会对应于上图中的 N点  在 HO模型中,如果中国将劳动力和资本简单地对半分,一半用于生产服装,另一半用于生产饮料,那么产量也会对应于上图中的 N点  问题是,对于生产 281套服装和 89箱饮料,是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