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站风险评价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 风险识别 本项目使用的主要危险物质 为 氨。 本项目设置 1 个 12m3氨水储罐,氨水储量为 8 m3,约。 本章的风险评价对象为氨水储罐可能引起的风险。 风险识别 ( 1)储罐区风险识别 罐区输配管网系统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很低,但仍不能排除因种种原因引起石油气泄漏乃至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全面、细致的环境风险因素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出必要的防范措施,以利于管理部门了解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早的消除事故隐患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① 管材缺陷:是指因材料本身有划痕、擦伤、砂眼等瑕疵,而最终导致泄漏的情况。 ② 焊缝开裂:是指由于焊接质量问题所引发的泄漏事故。 ③ 施工不合格:是指 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因施工质量不合格所造成的工程质量缺陷,而引发的漏气现象。 ④ 腐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储罐内、外壁的腐蚀,引起泄漏的情况。 ⑤ 违规操作:主要指由于人为破坏的情况,其中主要为其它项目施工时的影响。 ⑥ 自然因素:是指由于地震、洪水、飓风、开春时地面下沉等自然原因而造成的损坏。 ⑦ 夏季高温期间如防护措施不力或冷却降温系统发生故障,易引发易燃液体储罐的火灾、爆炸。 ⑧ 贮罐附件,如安全阀失灵、阻火器堵塞、排污孔堵塞、泄漏、压力表、液位计等不密封都会给易燃液体的安全贮存带来严重威胁,造成大量泄漏从而 引起爆炸事故。 物质风险识别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20)中附录 物质危险性标准,氨水不属于有毒、易燃或爆炸性物质 , 但氨水的挥发物氨气为一般毒性物质,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见表- 1~4。 氨水及氨气主要理化性质 项目 氨水( 20%) 氨气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臭味 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 危险性类别 第 类 碱性腐蚀品 第 类 有毒气体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吸入 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鼻 、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 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 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口服灼伤消化道。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 线征象符合肺炎或支气管周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 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 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 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毒 理 学 资 料 无 急性毒性: LD50: 350mg/kg(大鼠经口) LC50: 1390mg/m3, 4 小时(大鼠吸入) 燃 爆 特 性 不燃,不爆。 危险特性: 易分解放出氨气 , 温度越高 , 分解速度越快 , 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易燃,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下限: 上限:。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重大危险源识别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20)附录 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20)所列有毒、易燃、爆炸性危险物质名称,本项目涉及的主要危险物质氨水的储存区的存在量及重大危险源辨识计算见表。 表 重大危险源识别一览表 序号 物质名称 存贮形式 项目最大存贮量 ( t) 临界量 ( t) 辨别结果 1 氨 储罐 10 非重大危险源 事故概率分析 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借鉴化工项目的经验,在环工项目中各种设备事故的频率以及各种运输过程中和装、卸的过程中出现有毒、易燃物泄漏着火或污染环境的事故频率统计资料如表。 表 化工事故频率统计表 序号 工业事故类型 频率 /年 1 贮罐着火或爆炸 106 2 贮罐泄漏(有害物质释放) 104 3 非易燃物贮存事故 105 从表中可见,贮罐泄漏事故的发生频率相对较高。 另据全国化工行业事故统计和分析结 果显示,生产运行的事故比例占 43%,贮运系统占 %,公用工程系统占 %,辅助系统占 %。 可见化工项目环境风险主要发生在生产运行系统和贮运系统。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违反操作规程。 3 风险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风险类别 风险评价等级 根据导则,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判别情况见表。 表 项目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判别表 种类 剧毒危险性物质 一般毒性 危险物质 可燃、易燃 危险性物质 爆炸危险性物质 重大危险源 一 二 一 一 非重大危险源 二 二 二 二 环境敏感 地区 一 一 一 一 本项目所处地区为工业园区,不属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社会关注区等环境敏感区。 氨水不属于有毒、易燃或爆炸性物质。 但氨水的挥发物氨气为一般毒性物质,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氨水罐区中的储存量小于临界值,为非重大危险源。 因此,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 按照导则要求,二级评价可参照导则要求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风险评价范围 根据二级评价要求,本项目大气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不低于 3km 范围。 通过现状调查 ,周围 3 公里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详见表 —略。 风险类型 氨水及其挥发物氨气的危险特性及放散起因,根据国内外事故调查资料,本项目氨水的风险类型为:泄漏。 因此本项目的风险类型为:泄漏。 4 源项分析 最大可信事故的确定 最大可信事故即在所有概率不为零的事故里,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 本项目的最大可信事故为氨水泄漏挥发对周边大气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最大可信事故源项分析 贮罐或输送管道破损发生的氨水泄漏速率按环境风险评价导则附录 ,以下列公式估算: ghPPACQ dL 2)(2 0   式中: QL—液体泄漏速度, kg/s; Cd—液体泄漏系数,常用 ~ ,取 ; A—裂口面积, m2; ρ—液体密度,取 925kg/m3; P、 P0—容器内及环境压力, Pa; g—重力加速度,。 h—裂口之上液位高度,取 m。 对于氨水储罐来说,罐体结构比较均匀,发生整个容器破裂而泄漏的可能性很小,泄漏事故发生概率最大的地方是容器或输送管道的接头处。 本评价设定泄露发生接头处,裂口尺寸取管径的 100%,氨水泄漏 孔径为 ;以贮罐及其管线的泄漏计算其排放量;事故发生后在 10min 内泄漏得到控制。 由上式估算氨水泄漏速度为 , 10min 内氨水泄漏量为。 氨水蒸发量的估算 : 氨水泄漏后,在围堰中形成液池,并随着表面风的对流而蒸发扩散。 氨水蒸汽即氨气比空气轻,能在高处扩散至较远地方,使环境受到污染。 泄漏氨水的蒸发主要是质量蒸发,质量蒸发速度 Q3按下式计算:   )2/()4()2/()2(03 / nnnn ruTRMpaQ   式中: Q3—质量蒸发速度, kg/s; a,n—大气稳定度系数,按环境 风险评价导则表 A22 选取; p—液体表面蒸气压, Pa; R—气体常数, J/molk; M—气体分子量, kg/Mol; T0—环境温度, k; u—风速, m/s; r—液池半径, m。 液池半径按 2m 计,经计算,不同气象条件下 ,泄露氨水蒸发的氨气量为~。 具体见表。 泄露氨水蒸发的氨气量计算结果表 不同气象条件 稳定度 B 稳定度 D 稳定度 F U=1m/s U=2m/s U=1m/s U=2m/s U=1m/s U=2m/s 氨水蒸发速度 ( kg/s) 5 后果分析 为防止氨水泄漏可能产生的影响, 应在罐区周围设置防火堤与围堰。 氨水储罐泄漏后,在距氨水储罐 处,氨的落地浓度即可低于 30mg/m3,满足《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2020)中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限值的要求。 拟建项目周边 1km 范围内无现状及规划居住区等敏感点,因此储罐发生泄漏事故时不会对厂区外居民区 造成影响。 本项目的环境风险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在采取环境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后,可进一步降低事故发生率,同时严格执行《应急预案》,可减轻事故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6 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措施 ( 1)规范设计 ① 集输管线设置自动截断阀。 ② 选用密闭性能良好的截断阀,保证可拆连接部位的密封性能。 ③ 合理选择电气设备和监控系统,安装报警设施和自动灭火系统,做好防雷、防爆、防静电设计,配备消防栓、干粉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和消防工具;对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工作场所,配置个人静电防护用品。 ④ 对于易遭到车辆碰撞和人畜破坏的管 线路段应设置警示牌,并应采取保护措施。 ⑤ 除设有就地检测液位、压力、温度的仪表外,尚须考虑在仪表室内设置远传仪表和报警装置。 当储罐内液面超过容积的 85%和低于 15%或压力达到设计压力时,立即能发出报警信号,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⑥ ⑦ 设有气体浓度报警系统,火灾消防手动报警按钮、压力监测、超高液位联锁切断、现场作业监视双雷达液位监控等系统。 ⑧ 根据设计资料, 本项目氨水布置在厂区西侧的废气处理系统旁,储量小于 10t。 在设计时,应尽可能降低氨水储量,以降低其危险性;本项目氨水罐区远离厂界,距离各居民区均在 1km 以上 ,位置合理。 ⑨ 氨水罐区设置围堰 (围 堰 尺寸: 3m 4m 1m) ,防止氨水泄漏外流影响周围环境。 ○10 氨水的槽车装卸车场,应采用现浇混凝土地面。 ○11 本项目 氨水储罐及输送管线的工艺设计满足主要作业的要求,工艺流程简单,管线短,阀门少,操作方便,安全可靠,避免了由于管线过长而增加发生跑、渗、漏,由于阀门过多而出现操作上的混乱,发生泄漏等事故。 ○12 将氨水储罐及输送管线区域设置为专门区域进行安全保护,可设立警示标志,禁止人 为火源、禁止使用可能产生火花的工具;可设立围挡,防止汽车或其他碰撞。 ( 2)施工管理 ① 选用优质的钢管及管道附件,确保工程所用材料的质量,在重要部位适当增大管壁厚度。 ② 为保证工程质量,关键部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③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完工后要进行严格的试压检验。 ④ 储罐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降低因腐蚀而引发的事故可能性。 ( 3)运营管理 ① 定期进行安全保护系统检查,截至阀、安全阀等应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以备随时利用。 ② 加强日常维护与管理,定期检漏和测量管壁厚度。 为使检漏工作制度化,应确 定巡查检漏的周期,设立事故急修班组,日夜值班。 ③ 保证通讯设备状态良好,发生事故及时通知停止送气。 ④ 加强维护保养,所有管线、阀件都应固定牢靠、连接紧密、严密不漏。 ⑤ 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工作人员配置各种必须的安全防护用具,如安全帽、防护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鞋靴等。 ⑥ 应特别注意防止野蛮施工对储罐的破坏。 在建设单位领取施工证时,均应经有关部门查明附近有无管线,并提出相应要求后方可施工,并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 ⑦ 储罐进行切割和焊接动明火时,应有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⑧ 储罐放空时,应根据放空气量 多少和时间长短划定安全区域,区内禁止烟火,断绝交通。 人和动物必须清场撤离,告知附近居民作好防护准备。 ⑨ 燃气的泄漏和爆炸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其发生与否和危险程度又与设备装置、施工质量、操作规程、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有关,需要对社会各界广为宣传,使人们重视这一潜在的风险,并了解基本的减灾常识。 做到燃气泄漏时避免明火,有序的进行自救互救,既要防止火灾引起的爆炸,又要注意防止爆炸引起的火灾并避免二次爆炸。 ⑩ 在氨水罐上方安装顶棚,防止阳光曝晒,保持罐区的 阴凉、通风,远离火种、热源。 氨水储罐和输送管线应严加密闭 , 避免与 酸类、金属粉末接触。 ○11 氨水罐区 配备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以便于吸收小量泄露的氨水。 ○12 氨水罐区 地表采用防渗材料处理,铺设防渗及防扩散的材料。 ○13配备事故排水系统:设置高压水枪和水炮及消防应急泵,将泄露的氨水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收集后排入厂区事故水池(本项目事故水池有效容积为100m3),待事故结束后,废水处理合格后外排。 ○14加强原材料管理:确保贮罐、设备、管道、阀门的材质和 加工质量。 所有管道系统均必须按有关标准进行良好设计、制作及安装。 ○15 在 LPG 和氨水储罐 20m 以内,严禁堆放易燃、可燃物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