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加工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总面积的 %;水域面积 15613ha,占总面积的 %; 未利用土地 7223ha,占总面积的 %。 珲春市地处长白山区,地质古老,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能源矿产有煤、煤成气,重金属有金、银,有色金属有 铜、铅、锌、铂、镍、钨,黑色金属有铁,钛,建材及其它非金属有红柱石、硅藻土、石墨、珍珠岩、灰岩、高岭土、硅石等。 煤炭资源储量为 6179。 108t,矿产总量预测为 179。 108t,以长焰煤为主,褐煤占 5%左右;黄金资源已探明储量为 65t,预测为 120t,铜矿资源已探明储量为 12179。 104t,钨矿资源已探明储量为 ,红柱石、硅石、煤成气等资源也十分丰富。 16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珲春市内,厂区周围及基地的环境空气满足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 本项目所在地周围无企业,故其声环境质量较好,能满足 GB3096— 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 2 类区标准。 本项目区域地表水主要为骆驼河及珲春河,由例行监测结果来看,骆驼河水质较好,能够满足相应的水体标准要求,珲春河珲春市河段内(珲春大桥 — 三家乡)的水质已不能满足Ⅳ类水体,已受到一定程度污染,这主要是珲春河接受珲春市生产和生活污水所致。 17 主要环境保护目 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 1)控制本项目种植期废水排放,以保护项目所在地受纳水体 — 骆驼河 的水质满足 GB3838— 202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Ⅳ标准要求。 控制公司总部加工期间洗刷废水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不加重受纳水体 — 珲春河 的污染现状。 ( 2)控制种植期产生的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以保护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二类区不受影响。 ( 3)控制种植期的植被破坏,使其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 4)防治种植期水土流失。 ( 5)控制公司总部锅炉烟气达标排放,保护区域环境空气满足 GB3095— 1996《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 ( 6)控制公司总部产噪设备的产噪声级,使厂界噪声符合 GB12348— 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Ⅱ类区标准要求,不对周围声环境产生影响。 ( 7)控制公司总部产生的固废物不产生二次污染。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 要素 标准级(类)别 标准限值 标准来源 大 气 二级 项目 TSP SO2 NO2 GB3095— 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浓度限值( mg/m3) 地 表 水 Ⅳ类 项目 CODMn BOD5 石油类 GB3838— 202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松花江水系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限值( mg/l) ≤ 10 ≤ 6 项目 pH 氨氮 污染限值( mg/l) 6— 9 ≤ 噪 声 2 类区 时间 昼间 夜间 GB3096— 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标准值 dB( A) 60 50 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源 标准 级别 标准限值 标准来源 废水 二级 污染物 SS BOD5 COD NH3— N GB8978— 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排放浓度( mg/l) 150( 300) 30 150 25 废气 二类 (二级) 污染物 SO2 烟尘 烟囱高度 ( m) GB13271— 2020《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排放浓度( mg/l) 900 200 35 18 噪声 Ⅱ 类区 昼间 60dB( A) 夜间 50dB( A) GB12348— 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总量控制 指标: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珲春市环境保护局尚未给该企业下达总量控制指标,由排污特征可知,本环评建议将锅炉烟气中烟尘和 SO2及废水中 COD 和氨氮共四项作为该项目总量控制因子,将其处理后排放量作为总 量控制指标,即烟尘: ,SO2: , COD: ,氨氮:。 该指标应上报珲春市环境保护局批准后方可执行。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本项目由林下中 药材种植 ( 养殖 )基地和 药材加工 厂组成。 其 生产技术方案 如下: 关键技术: 本项目中,人参生产技术方案设计主要是针对常规培育方法的不足,应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从而增加产量、缩短发育期和增强抗逆性。 采用的主要技术有: ( 1) 种子激素处理 人参种子需形态后熟和生理后 熟过程。 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需经过 3~ 4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形态后熟,然后还需 60~ 70d 才能完成生理后熟。 用 50~ 100mg/L 的赤霉素浸种 18~ 24h,可缩短形态后熟期。 完成形态后熟的人参种子,用 100mg/L 的赤霉素浸种 6h,能使生理后熟期缩短。 ( 2) 在常规栽培方法的基础上,应用生物菌肥技术解决常规方法中种苗存活率低,产量受影响的问题。 在种子处理环节,选用适宜林下参的生物菌肥浸种,可加速促进植物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病害发展,增强光合效率,提高抗逆性,最终提高种植产量。 19 生产技术方案 ◆ 采取林下 栽培种植方式,对项目区进行生态改良,建立高效物种生态群落,保证珍贵种群优先扩展的生态条件,综合利用林下生态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 参地选择在优质阔叶林和针叶林树种混交的区域,以利形成正常的多种物种共存的生态平衡,防止自然环境下,病虫害因生态失衡而严重发生的情况; ◆ 使用植物激素处理种子,缩短生长周期; ◆ 使用生物菌肥浸种,提高抗逆性; ◆ 制定详细的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 根据林下参生物产量和人参皂甙含量积累动态,确定最佳采收时期; ◆ 规范林下参加工工艺,制定相应的加工工艺标准; ◆ 建立质量检测监 测规范。 种植工艺流程: ◆ 选地: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质肥沃,腐殖质层较厚的缓坡地; ◆ 播前种子处理 ◆ 整地:保证林下空间光照适宜并便于种植后田间管理 ◆ 播种 ◆ 人工护育 ◆ 采收 加工工艺流程 选参 洗刷 烘干 包装 成品 关键技术手段: 西洋参原生于林下阴湿处,属阴性植物,喜凉爽、湿润,喜斜射光、散射光,忌强光照射,适宜生长的土壤为通透性能良好的森林灰棕壤或腐殖质壤土。 本项 目采用西洋参林下栽培技术,选择与野生西洋参相似的林下环境,将优质西洋参种子直接播种于林下进行栽培,避免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提高有效成分含量。 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对种子的处理: 20 种子处理采用层积沙埋法: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放在一定的容器内进行层积沙埋。 每月筛选一次种子,剔除霉烂的种子,选留好种子,之后仍进行层积处理,直至室外温度达 5℃。 选留的好种子连同容器,放在室外 50cm 深的地下坑内,上盖一层草,草上覆土,经自然低温冷冻贮藏,早春取出直接播种于林下。 选择合适的生物菌肥,浸种处理,提高抗病能力。 生产技术方案: ◆ 选择排水良好,腐殖质土层较深的林地,将处理好的种子直接播种在林下; ◆ 使用植物激素处理种子缩短生长周期; ◆ 使用生物菌肥浸种,提高抗逆性; ◆ 制定详细的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 适当疏花疏果,增加种子饱满度,增强抗病性; ◆ 根据林下西洋参生物产量和人参皂甙含量积累动态,确定最佳采收时期; ◆ 规范林下参加工工艺,制定相应的加工工艺标准; ◆ 建立质量检测监测规范。 种植工艺流程: ◆ 选地: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质肥沃,腐殖质层较厚的缓坡地; ◆ 播前种子处理:采用层积 处理方法; ◆ 整地:保证林下空间光照适宜并便于种植后田间管理; ◆ 播种:采用穴播的方法; ◆ 摘蕾、疏花,以利有效物质积累; ◆ 人工护育 ; ◆ 采收:在收参前割取茎叶。 加工工艺流程 选参 洗刷 烘干 包装 成品 关键技术手段: 细辛是一种喜阴植物,多分布在山区的腐殖质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阴坡或半阴半阳坡以及较肥沃的灌木丛内,山沟底部稍湿润的地方 21 以及林缘地带。 所以,形成一种喜湿 润、喜肥、喜阴、怕强光的特性。 本项目采用细辛林下栽培技术,选择与野生细辛相似的林下环境,将细辛种子直接播种于林下进行栽培,避免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提高有效成分含量。 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对种子的处理: ◆ 种子处理采用层积沙藏处理法; ◆ 选择合适的生物菌肥,浸种处理,提高抗病能力。 生产技术方案: ◆ 选择排水良好,腐殖质土层较深的林地,将处理好的种子直接播种在林下; ◆ 使用植物激素处理种子缩短生长周期; ◆ 使用生物菌肥浸种,提高抗逆性; ◆ 制定详细的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 根据林下细辛 生物产量和挥发油含量积累动态,确定最佳采收时期; 规范林下细辛加工工艺,制定相应的加工工艺标准; ◆ 建立质量检测监测规范。 种植工艺流程: ◆ 选地: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质肥沃,腐殖质层较厚的缓坡地; ◆ 播前种子处理:采用沙藏处理方法; ◆ 整地:保证林下空间光照适宜并便于种植后田间管理; ◆ 播种: ◆ 人工护育 ; ◆ 采收。 加工工艺流程 原料 去杂 洗刷 烘干 成品 关键技术手段: 本项目中,主要是针对常规培育方法的不足,应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从而增加产量、缩短发育期和增强抗逆性。 采用的主要技术有: ◆ 种子激素处理 在播前 1~ 3d,用 50mg/L 赤霉素浸种 12h。 22 ◆ 选择适宜的生物菌肥浸种处理,提高抗病能力。 生产技术方案: ◆ 选择排水良好,腐殖质土层较深的林地,将处理好的种子直接播种在林下; ◆ 使用植物激素处理种子缩短生长周期; ◆ 使用生物菌肥浸种,提高抗逆性; ◆ 制定详细的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 根据林下龙胆草生物产量和龙胆苦甙含量积累动态,确定最佳采 收时期; ◆ 规范林下龙胆草加工工艺,制定相应的加工工艺标准; ◆ 建立质量检测监测规范。 种植工艺流程: ◆ 选地: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质肥沃,腐殖质层较厚的缓坡地; ◆ 播前种子处理:采用激素处理方法; ◆ 整地:保证林下空间光照适宜并便于种植后田间管理; ◆ 播种: ◆ 人工护育 ; ◆ 采收。 加工工艺流程: 原料 去杂 洗刷 烘干 成品 关键技术手段: ◆ 控制雌雄比 ◆ 幼虫养蛙 技术 ◆ 回捕技术 生产技术方案: ◆ 林蛙养殖采取封沟放养和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保证野生林蛙的较高品质,又可以提高它的存活率。 ◆ 建立切实可行的养蛙场建设管理规程; ◆ 根据林蛙生长发育特点,制定详细的养殖方法标准操作规程; 23 ◆ 加强养殖期间技术管理,密切注意温度、水源、天敌、病害的变化; ◆ 针对林蛙的活动规律,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林蛙流失或逃逸; ◆ 根据季节变化,为成年蛙和幼蛙提供充足的食饵和良好的生长栖息环境。 养殖工艺流程: ◆ 选场址:林蛙只对植被和水源有要求,需选 择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林带,有茂盛的林下草本植物,水源充足,无污染 ; ◆ 选择种蛙:以 2~ 3年生林蛙为种蛙,林蛙成活率为 6%~ 7%; ◆ 建造产卵池,供种蛙抱对产卵; ◆ 选择向阳透光的地址修建孵化池,为林蛙卵提供孵化的天然场所,并注意孵化期间的气温变化,及时解决不利因素对孵化的影响; ◆ 建造供蝌蚪变态成为幼蛙的保护场地,修建孵化池蝌蚪饲养与变态池,并提供补充食物,保持合适的雌雄比例; ◆ 依据山势水源条件,建造幼蛙保护和补充食物的场所,修建幼蛙饲养圈; ◆ 为越冬成蛙提供越冬场所,修建越冬池。 ( 1) 冻干林蛙原油产品加工 活林蛙 烫漂 去腿 预处理 剥油 速冻 升华干燥 解析干燥 挑选 包装 成品 ( 2) 林蛙腿肉系列食品加工 活林蛙 烫漂 去腿 清洗 腌制 装袋 封口 杀菌 冷冻 成品 主要污染工序: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