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头生态型猪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环利用,最终建成生态化猪场。 七、项目建设的地点及范围 项目建 设的地点、范围: 项目建设地点为彰武县后新秋镇烧锅村,以租用山地、半山地和林地为基础,通过平整、硬化和水利建设等成为基地。 项目区的自然条件: 后新秋镇为彰武县的副中心城镇,座落于彰武县东北部,依山傍水,山峦重叠,溪涧纵横,气候温和。 全镇辖 11个行政村,总人口 ,交通便利,省道彰桓线穿镇而过。 猪场所在地烧锅村距彰桓线 100米,距彰武县城 33公里,距沈彰高速 35 公里,距阜四高速 15公里。 项目区的畜禽养殖情况。 整个彰武县畜牧生产规模化程度较低,饲养量相对沈阳市其 他地方偏少。 目前 全县养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传统的农户养猪生产方式,一般每户每年饲养 25 头,作为家庭的副业,主要利用其家里的剩汤剩饭和一些农副产品饲养,较少的利用配合饲料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养殖方式较为粗放。 二是规模化、专业户养猪,存栏数达 24 千头以上的全县仅几家,规模化程度较低。 据统计, 2020 年底全县存栏生猪 万头,其中散户 万户,占饲养总量 75%80%。 项目所在地后新秋镇 2020 年存栏生猪 万头,烧锅村 2020 年养猪户 220 户,年底生猪存栏 380头,绝大多数为农户散养。 养殖场概况: 烧锅村山多田少,很难有成片的平坦的可供开发的山地和林地,村道贯村而过,为本村居民出入的主要通道,但车流量很少。 生态养殖场选择在距离村道 20米, 呈“ U”型山凹地, 靠村道西侧,共 31500 平方米,合 47 亩,该处不属于畜牧禁限养区和农业保护用地,无城乡建设用地,现有山地种植松树。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可以兴办适度规模猪场。 八、项目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万头生态型瘦肉型猪场的建设,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工作: 良种繁育 以长白、大约克和杜洛克为基本猪种,自繁自养,年生产杂交瘦肉型商品 猪 1 万头。 改善饲养环境 采用先进的猪舍建筑结构、材料,以及有利于提高生猪生育成绩和饲料报酬的新工艺新设备。 ①配种舍。 为半漏缝地面,全部使用钢制定位栏,设自动饮水器,装壁扇。 ②分娩舍。 实施全漏缝高位床栏舍,有母子舍及仔猪补料槽,装地下冲水池,采用自动饮水器,装电热板和红外线灯,用于冬季保暖。 ③保育舍。 实施全缝高位钢架床位,装地下冲水池,采用自动饮水器,配电热板。 ④育成舍。 采用舍内水泥地面饲养,采用自动饮水器。 实行全进全出和三点式饲养模式。 我们利用天然山地的隔离屏障,实施生 猪三点式养殖模式,布局以下三个区 :配种妊娠及分娩哺乳区、断奶仔猪保育区和肉猪育肥区。 各区域配有专门化猪舍、设备和生产管理人员。 同时严格做到各生产单元以周为单位全进全出,严格猪群周转和各舍的大小以 及规格布局,按设计要求系统安排,形成稳定的生产流水线。 立体的防疫技术、设备和药物 真正建立起以预防为主的生物安全机制,配以先进的设备和药物,实施严格的免疫程序,并采取隔离、消毒、免疫和无害化处理等配套的综合防疫措施和规章制度,配备动物标识智能识读 器、电脑等信息终端。 全价饲料的使用 饲料消耗在养猪成本中占 7080%;优化的饲料配方,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科学管理 项目建立后将使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使生猪行业取得更大 的经济利益。 九、项目建设的具体内容 根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和现有生产水平,考虑场地占地面积和能容纳生猪数量,我们对年产 10000 余头肉猪生产线实行工厂化生产管理方式,采用先进饲养工艺和技术,其设计的生产性能参数选择为:平均每头母猪年生产 窝,提供 20头肉猪,母猪利用期为三年,肉猪平均日增重 700 克以上,达 90— 100公斤体重的日龄为 160天左右( 23周)。 设计的生猪普通生产技术指标:配种受胎率 85%、配种分娩率 90%、胎均总产仔数 ~ 、胎均活产仔数 10 个、断奶仔猪成活率 %、保育期成活率 %、育成期成活率 、全期成活率按 91%计算,则猪场存栏猪结构标准为: 妊娠母猪数 =303 头 ,哺乳母猪数 =123 头,空怀断奶母猪数=123 头,后备母猪数 =16 头,成年公猪数 =15头,后备公猪数 =5头,仔猪数 =980 头,保育猪 =1125 中大猪 =3169,合计: 5894 头(其中基础母猪为 550头),年出栏生猪 10000 头左右。 则需要 建设的相应猪舍为: 1)、配种妊娠舍 空怀及后备母猪在配种舍大栏内饲养,妊娠母猪在妊娠舍定位栏内饲养。 配种舍 1 栋 (建筑面积约 180*8=1440 平方米 ),设大栏 40 个 ,妊娠舍 1 栋 (每栋建筑面积约 180*8=1440 平方米 ),设定位栏 360个。 2)、产仔舍建设 产仔舍共设 2 栋 (建筑面积约 170*8=1360 平方米 ),分为 10个单元,每个单元内设 15个产床,共为 150个产仔床。 产仔舍是全厂投资最高,设备最佳,保温和通风换气最好的猪舍,舍内应设有保温性能良好并能排湿的顶棚,应有排风装置。 3)、断奶仔猪舍的建设 仔猪培育舍共建 2 栋 (每栋建筑面积约 180*8=1440 平方米 ),分 6个单元 ,每个单元 25 个高床栏 .培育舍应吊顶棚,要达到保温、通风、排湿的 目的。 4)、中大猪舍建设 保育猪进入中大猪舍饲养,一般情况下再养 16周到 23周时,体重 90 公斤以上时上市。 中大猪舍 20 栋 (每栋建筑面积约170*8=1360 平方米 ),每栋 40栏 , 每栋能容纳 350头育肥猪 5)隔离场建设:共建 1 栋 (建筑面积约 150*8=1200 平方米 ),每栋 30栏 , 每栋能容纳 300头育肥猪 配套用房建设: 2。万头生态型猪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