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性弱电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准备阶段 ,建立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水、电施工资料,作好各分包专业图纸的深化、 优化、汇总、审核作,做好总体施工图的会审及技术交底工作。 ,准备劳动力、材料设备、机 施工设备、计量器具、加工件等的需用计划。 ,准备施工队伍进场前的安全、质量教育工作, 向各下属分包方布置关于安全、质量方面的工作要求。 、市、区有关管理主管部门的要求和规定,申请报批有关施工许 可文件 ,办妥各种手续。 ,根据各专业工种的不同特点,合理安 排各专业工种施工的进场时间、施工周期,安排好施工工作面。 、土建方、机电安装方以及其他建设方直接发包的分包队 伍之间的协调工作。 、协调,安排好下属各分包方用水、用电条件,提供 高位作业的作业台。 、修改工作。 施工实施阶段 ,试风等试验工作。 ,根据土建专业图所标志的各系统所需预埋件、 预留楼 板孔、墙洞进行施工,根据各系统平面管线敷设图进行暗管预埋工作。 、主干线、 支干线等明线的敷设工作。 、配合下属各分包方与土建方、机电安装方进行技术交底,并与之 进行密切的施工配合。 ,从工程全局的需要出发,采取从下到上、全面铺开 的施工顺序,做好内部各分项工程协调工作以及与其他专业的施工配合工作。 格,提供进入各系统的器件的原理图以及接线方式,提供智能设备及通讯接 口等技术文件和图纸,并积极进行技术配合。 ,尽力做好各分项工程的产品保护工作。 调试交付阶段。 ,在工程现场对软硬件进行冷态调 校。 、从次到主的顺序进行子系统调试,调试前组织一个由各 分项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调试小组,并制订针对性的系统联合调试措施。 ,对各项工程先进行自检,以配合 上级主管部门的质量检查。 第 10章 主要施工方法 综合布线系统 预留预埋工程 、型材、线槽、桥架的材质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内外表 面应光滑、平整、无裂痕及损伤;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 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中的规定; : 线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杂物和毛刺 线管严禁采用割刀或电气焊断管,切断口应平整、光滑 , 镀锌钢管应采用丝接、压接连接方式,不得采用焊接连接方式;非镀锌钢管连接时,可采用丝扣、套管、压 接的连接方式 : 线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管外径的 6 倍,当直接埋入地下或混凝土时,弯 曲半径不得小于管外径的 10 倍 直接埋入墙体时,非镀锌管内、外表面应涂刷防锈漆两道金属管直接埋入地下时,其表面必须刷沥青漆两道 线管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加设保护套管,套管内径不得小于线管外径的 2 倍 穿过抗震缝、沉降缝、变形缝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直埋暗管保护层的厚度不得小于 15mm 暗管的转弯角度不得小于 90176。 ,每根暗管的转弯不得多于两个,也不得出现 S 弯 弯曲布管时,设 置暗线盒(箱)装置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预埋线槽时应符合线槽安装的质量要求 金属管与接线盒(箱)的连接必须可靠,且与 PE 线相连 线管必须设置单独的吊(托)架;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所有线管不得露明敷设。 电缆桥架及线槽安装 ,其允许偏差应符合如下表要求: 桥架与线槽安装位置允许偏差值 内容允许偏差值( mm) 左右偏差177。 25 水平偏差(每延米) 177。 2 垂直度(每层高) 177。 2 线槽拼接水平偏差177。 1 、吊架安装应垂 直、牢固、整齐、无歪斜现象,其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线槽节间应安装牢固,且电气接触良好。 接线盒盖应能开启, 设于地面的接线盒盒盖应采取防水措施。 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金属桥架、配线设备、 线管、线槽均不得露明安装。 缆线检验 、型号及性能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并应测试和记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 (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光纤调度软纤应具有经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包皮,两 端活动连接器(活接头)端面的保护措施应正确。 每根光纤调度软纤中光纤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识。 缆线敷设 ,布放时缆线的两端应贴有标签,缆线 不得布放在电梯或管道竖井中。 ,不得有扭绞、打圈、挤压和损伤现象。 、信号电缆、对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它弱电系统的缆线应 分离布放。 、计算机、楼宇自控、电视监控、广播与卫星电视、火灾报警等系 统的信号及控制缆线在同一路由敷设时,宜采用金属电缆线槽分离布放,各系统缆线间距及线槽接地应符合设 计要求。 : 非屏蔽 4 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 4 倍,在施工过程中不应小于8 倍 非屏蔽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 10 倍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 10 倍 光缆弯曲半径在施工过程中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 20 倍 缆线布放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间距不应大于 布放缆线的牵引力,不应大于缆线允许张力的 80%,光缆瞬间最大牵引 力不应超过光缆的允许张力。 以牵引方式敷设光缆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 机械布放缆线牵 引时,应根据缆线牵引的长度、布放环境、牵引张力等 因素确定集中牵引或分散牵引方式,缆线不得有扭曲、超张现象光缆布放时,光缆盘转动应与光缆布放同步,光缆牵引的速度宜为 15m/min;光缆出盘处应保持松驰的弧度,光缆不得出现背扣现象 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最小净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对绞电缆与电力线缆最小净距 最小净距( mm) 2KVA( 380V) 25KVA( 380V) 5KVA( 380V) 对绞电缆与电力线缆平行敷设 130 300 600,有一方在接地的线槽或钢管中 70 150 300 双方均在接地的双槽或钢 管中见注 80 150 注:①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或钢管中,且平行长度小于 10m 时,最小间距可为 10mm;②表中对绞电缆如采用屏蔽电缆时,最小净距可适当减小,并符合设计 要求。 对绞电缆与其它管线最小净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对绞电缆与其它管线最小净距 管线种类平行净距( mm) 垂直交叉净距( mm) 避雷引下线 1000 300 保护地线 50 20 热力管(不保温) 500 500 热力管(保温) 300 300 给水管 150 20 煤气管 300 20 光缆敷设时与其它管线最小净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光缆与其 它管线最小净距 最小净距( mm) 平行交叉 市话管道边线(不包括入孔) 750 250 非同沟的直埋通信电缆 500 500 35KV 500 500 直埋式电力电缆 35KV 2020 500 管径 30mm 500 500 管径 3050mm 1000 500 给水管 管径 50mm 1500 500 高压石油管、天然气管 10000 500 热力、下水管 1000 500 压力 1000 500 ,煤气管压力 2020 500,排水沟 800 500 暗管敷设缆线 ,标志上应有房号、序号、长度等内容。 ,并应安置牵引线。 ,直线管道的内截面利用率应为 50%60%,弯管道应为 40%50%;暗管布放 4 对对绞电缆时,管道的内截面利用率为 25%30%;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 50%。 ,应在暗管内预置塑料子管,将光缆敷设在子管内,子管的内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 倍。 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 要求,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超过 50%。 ,缆线的上端及每间隔 处应与桥架的支 架固定;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处固定。 ,槽盖开启面上方的垂直净空不应小于 80mm。 ,应同槽分室(用金属板隔开) 布放,金属线槽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建筑群子系统线缆敷设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管道、直埋、墙壁及暗管敷设电缆和光缆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市内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电信网光纤数字传 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的规定。 接插件的检验要求。 、过流保护的各项参数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的 要求。 、数量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配线设备要求 、规格,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均 应符合设计要求。 各类标志的名称应统一,位置应明确,文字或图形应清晰。 、机械特性,光缆传 输性能及接插件的技术指标,均 应符合设计要求。 设备安装前的环境检查 、设备间、工作区的土建工程应全部完工,地面应清洁,门锁和 钥匙应齐全。 、暗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地板板块铺设应严密、坚固,每平方米水平允许偏差不应大于 2mm,活动地板防静电接地措施应符合设计和产品的技术 要求。 、设备间应有施工电源和接地装置。 、设备间的面积及环境的温、湿度均应满足设计要求。 、设备间的环境条件应符 合本条文的规定后,设备安装工程方可 开工。 机架安装。 ,漆面不得有损伤或脱落,各种标志 应完整、清晰。 ,且应符合防震的有关技术要求。 ,机架背面距墙尺寸不应小于。 300800mm。 机房控制设备 :几机架的底座应与地面固定;机架安装应竖直平稳,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几个机架并排 在一起,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 并与基准线平行,前后偏差不得大于3毫米;两个机架中间缝隙不得大于3米。 :控制台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台应安 放竖直,台面水平;附件完整,无损伤,螺丝紧固,台面整洁无划痕;台内接 插件和设备接触应可靠,安装应牢固;内部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扭曲脱落现象。 配线设备机架安装 ,架底位置应与电缆上线孔相对应。 3mm,底座水平误差每米不应大于 2mm。 或暗线箱应暗设在墙体内,箱底距地面高度应为 5001000mm。 各类接线模块安装 各类接线模块安装应完整,固定螺丝必须紧固,标志应齐全。 信息插座安装 ,信息插座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接线盒盖应能开启, 且应防水、防尘。 ,距地面高度宜为 300 mm,如地面为活动地板时,应附 加地板高度。 ,应采用颜色、图形或文字表示所连接的终端设备。 缆线终接 ,必须检 查标签颜色和数字含义,并按顺序终接。 ,接触良好。 、短路、串音、极性接反和线对交错等质量问题的发 生,应采取“随装随测”方法及时地发现和处理。 对绞电缆芯线终接 ,非扭绞长度对于 5 类线不应大于 13mm。 ,不得刮伤绝缘层;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 行卡接,接序标准必须统一;插座类型、色标和编号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定 的要求。 ,应按先近后远、先下后上的顺 序进行卡接。 ,应按设计和产品的技术要求操作;对绞线 与信息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操作。 ,缆线屏蔽层应与接插件屏蔽罩呈 360176。 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 10mm;屏蔽对绞电缆 应可靠接地。 光缆芯线终接 ,在连接盒中的光纤应有足 够的弯曲半径。 定。 ,所插位置应符合 设计要求。 ,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光纤接续损耗值表 光纤接续损耗( dB) 多模单模光纤类别 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 融接 机械接续 、数字系列比特率、数字接口特性等,应 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各类跳线的终接 各类跳线的终接应保证跳线和接插件接触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 全,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系统电气性能、光纤特性测试 、光纤特性测试(如缆线、信息插座及接线模块等整体 性能的测试)均应有详细记录,并应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性能测试、记录可按下表的规定进行: 性能测试记录表 内容序号 编号 电缆系统光缆系统 备注 地 址 号 缆 线 号 设 备 号 长 度 接 线 图 衰 减 近端 串扰 屏蔽电缆 屏蔽层 连接情况 衰减长度 问题及处理: 测试人员: 测试日期: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规 范》的规定。 : 测试仪精度最低性能要求表 序号性能参数 1100( MHZ) 1 随机噪声最低值 6515log(f/100)dB 2 剩余近端串音( NEXT) 5515log(f/100)dB 3 平衡输出信号 3715log(f/100)dB 4 共模抑制 3715log(f/100)dB 5 动态精确度177。 6 长度精确度177。 1m177。 4% 7 回损 15dB 注:动态精度适用于从 0dB 基准值至优于 NEXT 极限值 10dB 的一个带宽,按 60dB 限制。 试仪表对于一个信息插座的电气性能测试时间宜在 2050s 之间。 ,测试数据应随时存贮。 、光缆测试仪表应经计量部门校验,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 电视监控与入侵报警系统 施工要求 工质量检验的规定,确保工程质量。 ,实施过程中如有修改,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 ,技防主管部门批准,方可进行。 、或样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