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导读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真正完成了经济学上的革命,建立起从理论上再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的理论体系。 《资本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从而能够科学地、首尾一贯地对资本主义经济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预见。 同时,《资本论》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层次的一系列规律。 这些成果不仅适用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而且适用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研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资本论》提供了一个从理论上再现复杂的经济体系的科学范本 2.《 资本论 》 的影响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现 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真正创立者是前苏联经济学家费尔德曼,费尔德曼是根据《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来建立经济增长模型的。 费尔德曼的模型是在 1928 年,哈罗德的模型是在 1939 年,多马的模型则在 1946 年。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实际上是一个增长模型。 动态经济学 卡莱茨基将不完全竞争与就业理论联系起来,先于凯恩斯创造了有微观基础的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宏观运行分析的宏微观相统一的动态经济学,被誉为预见了“凯恩斯革命”。 卡莱茨基的体系胜过凯恩斯体系,但卡莱茨基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础的。 “卡莱茨基学习的惟一的经 济学就是马克思经济学。 ”(罗宾逊, 1969)。 制度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的创造者,大多接受过马克思经济学,受过马克思经济学的影响(科斯等人的阅历)。 “在详细描述长期变迁的各种现存理论中,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 ”(诺斯, 1991)。 企业理论 企业不同于市场 企业内服从权威,企业外等价交换。 这是两类不同的分工。 8 交易费用 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 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分工在于节约这类费用。 规模经济 资本通过价格低廉化展开竞争,大企业有竞争优势。 企业制度的演进 包卖商 —— 工场 —— 工厂 —— 公司,所有权与职能的分离。 创新理论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实际上是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创新机制的理论。 熊彼特明显受到马克思的影响。 新增长理论 知识内生性生产函数 “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 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第 53 页。 )令 L 为劳动生产力,则 ),( NPPSAFL msp ,令 Q 为产出,则劳动生产力可等价地表示为: ),( NPPSAFQ msp ,且 0dFdQ。 其中 msp PPSA , 分别是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显然,这是一 个标准的内生性生产函数(参见张衔等,2020)。 决定 经济增长的历史文化因素 产业后备军理论 失业的必然性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调节作用,通过对“非自愿失业”的解释而实际上被渗入到当西方宏观经济学。 “效率工资假说”,夏皮罗 — 斯蒂格利茨模型实际上肯定了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否定了只存在自愿失业的新古典主义教条。 (左大培, 2020)。 3.《资本论》的当代价值 《 资本论 》 的方法 生态价值研究。 主张应当按照马克思用辩证法阐述价值和使用价值关系的做法,在生态经济学研究中也应当以辩证法为基础,来阐述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与资本主义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 Burkett Pual:“ The Value Problem in Eoological Economics:Lesson from the Physiocrats and Marx” ,2020)。 凯恩斯革命的含义 萨伊定律曾长期统治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而萨伊定律正是詹穆勒买卖必然平衡的教条。 马克思证明了商品内在矛盾必然导致买卖脱节,证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危机的必然性,否定了萨伊定律和穆勒教条。 在西方经济学,直到凯恩斯革命才否定了萨伊定律。 尽管凯恩斯是反马 9 克思主义的,他的学生罗宾逊试图说服凯恩斯用马 克思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凯恩斯当时所遇到的难题,凯恩斯也没有改变对马克思的看。 但凯恩斯在写作他的《通论》时发现,马克思对资本周转的重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企业追求的是货币利润而不是产出商品这个实事的强调,给了后人如何去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如何去批判古典经济学特别是萨伊定律最好的启示( Sardonil,Claudio 转自 Harcourt,. “ Contemporartary Capitalism and Keyness General Theory” ,2020.)。 显然,凯恩斯革命在一定意义上肯定了 马克思的理论。 非正式组织与人力资本 霍桑实验证明,非正式组织以平均耗费为标准控制企业效率。 人力资本理论将经济增长中不能解释的部分归结于人力资本的作用。 这些实际上证明了人力资本、员工、员工总体创造价值。 通过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回到劳动价值论。 激励相容性( incentive patibility)合约 激励相容性问题是现代企业治理中的核心问题。 马克思的理论证明,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不可能产生充分的激励,并指出了现代企业的基本矛盾。 新制度经济学的团队生产理论以另一种方式证明了马克思的分析。 收入分配理论 由生产的制度结构决定。 丁伯根以实证方法否定了边际生产力分论。 (丁伯根, 1991;张衔, 2020)。 克莱因的工作(“有效需求与就业理论”) 结论是马克思的模型优于凯恩斯的模型:与凯恩斯模型相比,马克思的模型提供了更的信息。 在马克思的模型中,其完备解总是给出消费品需求、生产资料需求以及就业需求,而在凯恩斯模型的某些形式中,完备解仅仅给出消费品需求和生产资料需求。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就为业和生产资料)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