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g加气站环评报告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度 386mg/m3,烟尘浓度 42 mg/m3,均低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20)Ⅱ时段燃气锅炉标准限值,废气 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 废水对环境的影响 加气站产生工艺废水主要为 天然气 高压脱水产生的废水、设备检修清洗水和场地冲洗水, 年排水 82m3/a,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 SS 和石油类,其浓度分别为 60mg/L~ 180mg/L、 8mg/L~ 50mg/L,工艺废水设隔油沉淀池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 职工生活污水年排放量 377 m3,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水质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要求,废水排入城市下水管网, 对地表水环境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加气站噪声主要是压缩机、燃气锅炉和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噪声值在 75~ 100dB(A)。 为降低工程对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工程设备选型应选用低噪设备,并严格落实隔声、降噪措施,压缩机、燃气锅炉设置于室内,对高产噪压 缩机房加装隔音门窗等隔音设施,经采取屏蔽隔声措施后,确保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 90)中Ⅱ类标准限值,在此前提下,才不致产生噪声扰民,对 周边声环境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加气站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职工生活垃圾,年 排放量 ,定 18 期 运至 XXX 城市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置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环境风险分析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见表 4。 表 4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判定表 剧毒危险 性 物质 一般毒性危险物质 可燃、易燃 危险性物质 爆炸危险性 物质 重大危险源 一 二 一 一 非重大危险源 二 二 二 二 环境敏感地区 一 一 一 一 19 经判断,拟建加气站为非重大危险源,项目处于环境敏感地区,判定结果:一级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20),一级评价应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环境敏感性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20)的要求,本次评价对风险评价范围内 (5km)的居民区和社会关注点(学校、医院)进行排查,排查结果见表 5 和表 6。 表 5 人口集中居住区统计一览表 序号 人口集中居住区名称 与建设项目的位置 敏感因素 方位 距离( km) 1 TT 区供销社回收公司 N 10 人 2 TT 区第二建安工程公司 第六分公司 NWW 15 人 3 小坪村 ESE 1200 户, 6000 人 4 花园小区 SWS 2500 户, 9000 人 5 十二街区 NEE 3000 户, 11000 人 6 十一街 区 NEE 3000 户, 11000 人 7 东苑小区 NEE 3000 户, 10000 人 8 XX 飞龙 小计 表 6 社会关注区(医院、学校)统计一览表 序号 单位名称 与建设项目位置 敏感因素 方 位 距离 ( km) 1 TT 区人民医院 N 医护人员 300,床位 120 张 2 小坪小学 SSE 学生 400 人,教工 60 人 3 兰炼二小 NNW 学生 2020 多,教工 60 人 4 XX 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NNW 学生 6000 人,教 工 500 人 5 兰炼二中 NNW 学生 300 人,教工 120 人 6 兰炼一中 ENE 学生 1500 人,教工 150 人 7 兰炼一小 ENE 学生 1500 人,教工 150 人 小计 风险识别 行业事故调查与统计 国内天然气在开采、输送及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几起泄漏及火灾事故,其中以管道类及站场类事故为主,事故发生因素主要由人为和操作不当引发。 各种事故类型及发生的频率见表 7。 表 7 天然气事故类型及发生频率 ( 103/km a) 序号 事故原因 针 孔 /裂纹 穿孔 断裂 总计 20 1 外部影响 2 带压开孔 3 腐蚀 4 施工缺陷和材料缺陷 5 地移动 6 其它原因 7 合计 事故按破裂大小可分为三类:针孔 /裂纹(损坏处的直径 ≤20mm)、穿孔(损 坏处的直径 20mm,但小于管道的半径)、断裂(损坏处的直径 管道的半径)。 可见,其中针孔 /裂纹发生频率最高,穿孔次之,断裂最少。 从事故原因分析,外部影响造成事故的频率最大,为 103/kma,大多数属于穿孔;其次是因施工缺陷和材料缺陷而引发的事故,事故率为103/kma;因腐蚀而引发事故的几率为 103/kma,且很少能引起穿孔或断裂。 由于地移动而造成的事故通常是形成穿孔或断裂,发生几率为 103/kma。 由其它原因造成的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 8%,这 类事故主要是针孔、裂纹类的事故。 类似典型事故调查 目前已建成 CNG 充装站的运行过程中,因安全管理、安全检测手段和安全技术措施尚不到位,自 1994 年以来,已先后发生了多起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燃爆事故的充装站占充装站总数的 %:如 1994 年 9 月 12 日,绵阳 CNG 充装站的 2 只钢瓶发生爆炸,幸无人员伤亡; 1995 年 3 月 31 日,绵阳地方天然气公司的 CNG 充装站,在给钢瓶充气时,因脱水处理不净,导致爆炸并起火成灾; 1995 年 9 月 26 日,自贡富顺华油公司 CNG 充气站因钢瓶泄漏燃气发生爆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995 年 10 月 7 日,遂宁CNG 充装站因钢瓶质量问题发生爆炸,将一钢瓶炸飞 70 多米之远,并引起实瓶库的 15 只钢瓶发生喷射燃烧,焰柱高达 20 余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8 万余元。 1997 年 7 月 24 日,泸州纳溪加气站在给川 E00296 号大客车加气时,由于驾驶员未关闭防漏阀,使天然气在车内泄露,遇乘客点火吸烟闪燃起火,烧伤 18 人,其中 3 人重度烧伤。 物质危险性识别 本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性物质为天然气,其火灾爆炸危险性、毒性以及应急救援措施见表 8。 生产过程风险识别 本工 程工艺过程风险因素识别见表 9。 本项目天 然气存储量超过临界量,属重大危险源。 泄漏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危害类型主要包括泄漏气体扩散至环境空气中的直接危害、天然气引燃后的冲击波危害和热辐射危害。 表 8 天然气特性一览表 21 英文名称: natural gas; CAS号: 无 危险类别: 类易燃气体; 化学类别: 烷烃; 主要成分: 甲烷等; 相对分子量: 40 物化性质: 无色气体。 熔点: ℃ ; 沸点: 160℃ ; 相对密度: ; 溶解性 :微溶于水。 爆炸特性: 爆炸极限 5%~ 14%; 闪点: 188℃ ; 引燃点: 482℃; 火灾爆炸危 险度: ; 火灾危险性: 甲。 危险特征: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及其氧化及接触剧烈反应。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露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二氧化碳、干粉。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氟、氯;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本品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 当空气中甲烷达到 25%~ 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供给失调。 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 皮肤接触本品,可致冻伤。 毒理学资料: 暂无。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管理人员带自给正压时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 送至空旷地方或加装适当喷头烧掉。 也可以将漏气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贮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 30℃。 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废弃: 参阅国家地方有关法规。 建议用控制燃烧法处置。 环境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鱼类和水体要给与特别注意。 还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职业接触限值: 300mg/m3(甲烷,前苏 联)。 表 9 工艺过程风险因素识别表 分类 类型 风 险 项 22 加气站工艺危险性 设计施工 ① 加气站建址存在基准面低、设施基础不稳固、周围排水不通畅、环境破坏等潜在危险。 ② 调压、计量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为带压设备,受外界不良影响、设计、制造和施工缺陷可能引起管线、设备超出自身承受压力发生物理爆破危险。 设备 ① 生产设备、管线、阀门、法兰等因腐蚀、雷击或关闭不严等造成漏气,在有火源(如静电、明火等)情况下发生燃烧、爆炸。 ② 压力仪表、阀件等设备附件带压操作脱落,设备缺 陷或操作失误造成爆炸,危险区域内人员有受到爆裂管件碎片打击的危险。 操作 ① 设施故障、操作不当引起超压,阀组内漏造成高低压互窜,流程不通畅,如安全阀联锁报警系统失效,造成容器破裂后大量的天然气泄漏及至燃烧、爆炸。 ② 流程置换、检修、紧急情况处理、截断阀联锁等过程中天然气放空后扩散,遇火源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危险。 ③ 系统运行中,检修泄漏的管道、法兰及各种阀门设备,系统投产运行、调试或介质置换等特殊情况下,有可能引发天然气与空气混合达爆炸浓度,遇火源或撞击、静电、电气等火花引发天然气爆炸危险。 自然 因素 ①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引发站场内承压设备受外力裂缝、折断等造成管段天然气泄漏,遇火源发生爆炸; ② 在雷雨天气,站内设施有可能受到雷击的危险,引起爆炸和火灾。 其它 站场附近危险性建筑带来的危害。 最大可信事故及发生概率 考虑到 压缩机是天然气加气站的心脏,压缩机出口压力最大可达25Mpa,压缩系统连接部位较多,压缩机的震动易造成这些部位松动,从而造成天然气的泄漏,一旦压缩机房通风不良,会造成天然气的积聚,极易形成爆炸性蒸气云。 所以,加气站压缩系统具有压力高、压力变化频繁、易发生泄漏和火灾 爆炸事故等特点。 结合同类型项目 风险识别结果,本 工程 最大可信事故 确定 为 加气站压缩机房天然气泄漏发生 火灾爆炸事故。 根据天然气工程事故统计结果,天然气发生泄漏后被引燃,发生火灾爆炸的概率为 10 4。 据全国化工行业统计,可接受的事故风险率为10 4。 可见,本项目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概率处于可接受概率范围之内。 火灾、爆炸事故 后果分析 本次火灾、爆炸风险评价采用道化学评价法《第七版》。 计算模式 爆炸是突发性的能量释放,是可燃气团燃烧的后果之一,造成大气中破坏性的冲击波,爆炸碎片等形成抛射物, 造成危害。 爆炸与损害的关系采用直接被损害等级法,不同损害等级道化学方法中将其分为 A— D 四种损害级别。 损害半径 R(S)为: 31)()( eNESCSR 式中: R( S) —— 损害半径, m; C( S) —— 经验常数, mJ1/3; Ee—— 爆炸总能量, J; N—— 发生系数(取 10%)。 23 损害等级的选取 前面所述爆炸损害级别见表 10。 表 10 爆炸的损害特性 经验常数( Cs) (mJ1//3) 损害 级别 爆炸损害特性 对设 备或建筑物的损害 对人的损害 A 重创建筑物或设备 1%人死于肺部损害 > 50%人耳膜破裂 > 50%人被抛射物严重砸伤 B 对建筑物造成可修复损害或外 表损伤 1%人耳膜破裂 1%人被抛射物严重砸伤 C 玻璃破裂 被飞起的玻璃击伤 D 10%玻璃破损 计算结果 本次计算,以压缩机房内最大物料量计算。 拟建加气站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的危害距离计算结果见表 1加气站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对敏感点的危害分级统计见表 12。 表 11 爆炸、火灾 事故危害结果 损害级别 评价单元 A B C D 爆炸损害半径( m)。cng加气站环评报告表(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art”对话框中输入元件名后单击“Place”放置元件。 按照此步骤放置所需要的元器件。 如无法找到所需的元器件,则需要自己绘制,创建元器件库,然后绘制所需要的元器件,最后加载到原理图中。 放好元件要检查元件的封装是否添加正确,如不正确,则要重新添加元件封装。 绘制新元件的方法:以“Stc89c51 ”为例说明:1.新建元件打开“My ”原理图元件库文件,执行菜单命令Tools\New
. • When measuring the amount of discrimination, one must correct for differences in human capital and job characteristics. Copyright 169。 2020 SouthWestern Summary • Competitive markets tend to
ur talk, your partner will ask you a question. All right? Here are your topics. Please don’t write anything in the booklet. (hand each candidate a Part 2 booklet (open at appropriate task) and a
1. 编制依据 由北京市中天建中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创业者家园 A区 5 号住宅楼施工图纸》 《创业者家园 A区 5 号号楼施工组织设计》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第四分院提供的《测量成果报告书》 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有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规程 :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建筑施工测量手册》 2.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西二旗东北旺北路南侧,建筑面积 ,地下面积 ;地上
ferent knowledgeable and independent observers could reach consensus, although not necessarily plete agreement, that a particular depiction is a faithful representation. – Direct or indire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