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道路管网建设工程环评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算行车速度( km/h) 60 50 30 可能通行能力( pcu/h) 1640 1550 1050 设计通行能力 不受平面交犹影响的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Nm: Nm= 其中: ac 为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道路分类系数,对主干路 ac 取 ,一般道路 ac 取。 故本项目一条机动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 计算行车速度 V=60km/h 时 Nm=1312pcu/h 计算行车速度 V=50km/h 时 Nm=1318pcu/h 11 计算行车速度 V=30km/h 时 Nm=945pcu/h 道路的单向设计通行能力 对于城市道路,车 道的通行能力受到车道数和交叉口的影响。 对于单向二车道,车道折减系统取 ,单向三车道,车道折减系数取 ,单向四车道,车道折减系数取 ,交叉口折减系数取 ,由此计算出道路单向设计通行能力见下表 33。 表 33 道路单向设计通行能力 设计车速( km/h) 60 50 30 单向一车道 1185 1186 803 (2)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分析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并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 ,取一条自行车道线的设计通行能力为: 8001000 辆 /小时。 (3)建设规模 片区所含道路全长 12190 米,建设规模见表 34。 表 34 片区道路建设规模 道路名称 道路红宽度( m) 建设规模(宽179。 长) m 主要建设内容 经一路 (南段) 16 16179。 1100 路基、机、非混行车道及人行道、绿化、照明工程 经一路 (北段) 16 16179。 1020 路基、机、非混行车道及人行道、绿化、照明工程 纬一路 纬二路 16 16179。 750 16x770 路基、机、非混行车道及人行道、绿化、照明工程 纬三路 经三路 16 16179。 170 16179。 1850 路基、机、非混行车道及人行道、绿化、照明工程 勇进路 60 60179。 1270 路基、机动、非机动车道及人 行道、绿化、照明工程 霞虹路 黄土坑西路 40 32 40179。 1600 32X1700 路基、机动、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绿化、照明工程 经二路 25 25179。 1960 路基、机、非混行车道及人行道、绿化、照明工程 主要技术标准 根据已确定的道路等级 ,本项目道路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35。 12 表 35 主要技术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主干道 次干道 支路 计算行车速度 km/h 60 50 50 30 路幅宽度 m 60 40 25 16 平曲线最小半径 m 500 100 竖曲线最小半径 凸 m 5000 5000 5000 400 凹 m 3000 3000 3000 400 最小纵坡 % 最大纵坡 % 工程内容 (1)道路设计 设计依据 根据《 ****市总体规划》和《 ****市 ****凤凰片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以及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道路平面: ( 1)平面设计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轴线进行。 ( 2)注意新建道路与老路衔接,保证新、老之间连接平顺。 ( 3) 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结合,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 4)处理好道路直线段与平面线段的连接,平曲线半径必须满足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要求。 ( 5)既要满足近期要求,又要兼顾远期发展。 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 道路纵断面 ( 1) ****凤凰片 地势起伏 ,冲圩相间 ,以圩冲地形为主 ,属典型的丘陵地区 ,道路自然坡度一般较大 ,地面雨水能迅速排除 ,一般情况下可 以满足道路纵断面最小纵坡要求。 ( 2)道路设计高程兼顾与现有建筑的衔接及考虑远期两侧的开发。 ( 3)充分考虑上方平衡,尽量做到经济合理。 ( 4)纵坡设计利于管道埋 设,保证覆土厚度。 道路横断面 横断面布置遵照以下原则: 13 ( 1)满足道路交通功能; ( 2)兼顾两侧现有建筑,尽量减少拆迁量; ( 3)符合管线布置要求。 其中各类道路分幅如下: 60m 宽道路分幅: 24m(机动车车道) +2179。 (绿化带) +2179。 (非机动车道) +2179。 (人行道及绿化带)。 40m 宽道路分幅: 16m(机动车车道) +2179。 (绿化带) +2179。 (非机动车道) +2179。 (人行道及绿化带)。 25m 宽道路分幅: 15m(机、非混行车道) +2179。 (人行道及绿化带)。 16m 宽道路分幅: 8m(机、非混行车道) +2179。 (人行道及绿化带)。 道路路面结构 ( 1)水泥砼路面结构 机动车道: 22cm 厚 C35 砼面层。 30cm 厚二灰碎石基层( 1: 2: 3)。 素土整实、压实度≥ 95% 非机动车道: 18cm 厚 C30 水泥砼。 20cm 厚二灰碎石基层( 1: 2: 3)。 素土整实、压实度≥ 93% 人行道: 预制 25179。 25179。 5cmC30 砼人行道板。 2cm 厚 1: 4 水泥砂浆垫层 15cm 厚二灰碎石基层( 1: 2: 3)。 素土整实、压实度≥ 90% ( 2)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机动车道: 8 厘米厚沥青混凝土 +6 厘米厚沥青贯入碎石。 14 35 厘米厚二灰碎石( 1: 2: 3)。 素土整实、压实度≥ 95% 非机动车道: 2 厘米厚沥青混凝土 +6 厘米厚沥表贯入碎石。 25 厘米厚二灰碎石基层( 1: 2: 3)。 素土整实、压实度≥ 93% 人行道: 预制: 25179。 25179。 25cm 砼人行道板。 2 厘米厚 1: 4 水泥砂浆垫层。 15 厘米厚二灰碎石基层( 1: 2: 3)。 素土整实≥ 90%。 两种路面比较: 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厚度较小,路面无接缝,施工工期较短,行车舒适,养护维修简单,开放交通早,目前在高等级公路上普遍采用,但是沥 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较复杂,投入施工机械设备较多,其路面结构抗水损害能力较差,较易出现龟裂,坑槽、泛油等。 从材料来源看,沥青混凝土必须采用进口或国产优质沥青,工程造价较水泥混凝土路面高。 水泥混凝土使用寿命长,路面防滑性能好,施工工艺简便,材料来源丰富,而且道路不必经常养护,从整个使用过程考虑,其修建和养护费用比沥青路面低。 通过上述分析,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霞虹路、勇进路采用沥青路面。 经二路、黄土坑路、纬一路、纬二路、纬三路、经一路、经三路 推荐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绿化工 程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 在考虑道路交通功能和景观效果有机结合的前提下,从提高绿化品位,丰富道路景观,增加绿化层次,体现绿化建设水平出发,充分利用道路绿化带。 将每一条道路都建成展现园林城市风貌的园林景观路。 ****凤凰片区道路两边各预留 55 米宽绿线 , 并 为 将来道路提级提供弹 15 性空间。 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 1)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设计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在不同的路段树种进行变化,空间层次感强,色彩 搭配丰富,这样景观层次多,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 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适应性强,便于养护管理,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合理配置,以反映当地的绿化特点和绿化水平。 ( 3)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绿化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和行车净空要求。 一般设计要求为:绿化布局形式为对称规整式,人行道绿化带以大乔木为主,结合花灌木、球类、地被,快慢车道分车岛布置行道树,下面满栽灌木,中央分车岛绿化由低矮整形灌木,花灌木,少量地被组成。 根据不同的路段,选用不同树种。 ****凤凰片路网照明工程 道路照明的主要目的是 :当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夜间行驶和行走在道路上时 ,将必要的视觉信息传递给驾车者和行人 ,事先防止由于视觉信息不足而出现的交通事故 ,同时 ,可以增加和保证夜间道路交通的全面安全以及舒适感 . 供电电源 一般道路的照明系统的供电采用 AC380/220V 三相五线制 .考虑到电缆敷设的施工以及穿管条件 ,一般采用 4x25+1x25 的五芯电缆作为照明灯具的配电电缆是合适的 .由于供电电压降限制在177。 10%Ue 左右 ,经过计算 ,这种低压供电方式的供电半径大约在 500~600m 左右 ,也就是说在道 路 照 明 供 电 系 统 设 计 中 ,一 般 每 隔 1000m 到 1200m 要 设 置 一 座10kV/ 变电站 .可以是固定式变电站 ,也可以采用环网供电的箱式变电站 . 考虑到道路照明长距离供电的需求 ,可以采用中压供配电的方式输送电能到照明负荷处。 再采用小型高防护等级 (一般为 IP68)的埋地式变压器 ,降压到灯具的使用电压 16 kV、 kV、 10 1000m 到 1200m 所设的变 电站 ,但是增加 了中压馈 电电缆 .一般 一个中压 变配电站 馈电范围 达20km. 照明灯具 采用一般灯杆照明方式布设道路照明时 ,道路照明的配光 ,是在对照明器设置场所的情况 (道路周围的明暗 )、路面亮度的均匀度以及眩光等进行分析之后决定的 .通常使用截光型和半截光型高压钠灯 . (1)照明器的安装高度 (Hf):灯杆高度应以 10~15m 为经济 ,加大照明器的安装高度可以减少眩光 ,增加整个照明设施的舒适感 .同时也会增加灯杆的成本 ,同时溢向路面以外的光也会增加形成总效率的减低 ,所以要根据道路性质 ,宽度等而定 . (2)有效悬 挑长度 (Or):在干燥路面 的情况下 ,如 加大有效悬挑长度 ,可以使路面平均亮度增高 ,雨天道路湿润的时候 ,路面两侧 (路肩 )的亮度将是 十分低的 , 有效悬挑长度大小不同而会引起雨天路面亮度分布的不同 . (3) 照明器的安装角度 (θ f):一般控制在 50~150 范围内 . (4) 照明器的布置和排列 : 照明器的布置和排列基本有单侧布灯、交错布灯、对称布灯、中央布灯等几种 ,这可以根据道路宽度、结构情况的不同 ,独立的或成组的使用它们 . 道路照明的监视与控制 道路照明的监视与控制是现代化城市管所必不可少的 .其目的是设备管理与节能 . 道路照明按区域划分以后 ,主要根据该区域的活动时间或照度来决定路灯的开启与关闭 .也可设 置智能控制器 ,按照设置的程序进行控 制 .对于和广场或景观结合的道路照明可以根据需要分时分段地控制开闭 ,或输入彩等灯程序控制 . (2) 对道路照明整个系统的监视与控制必须建立若干控制子区 ,每个子区设置对灯具状态的监视与照明的开闭程序 .整个道路照明工程设置完整的信号采集与设备监视控制系统 .能够完成智能化区域控制的所有功能 ,还能完全的掌握该系统所管辖范围内灯具的状态 .为完成系统监 17 控所必须建立的通信系统在城市可以利用公共有线网 ,也可以建立无线专网。 排水工程 雨水管道设计 根据项目区基础配套工程 雨水管网工程中确定的管 道走向、管径大小,结合道路工程的实施进行雨水管道铺设。 项目区道路宽度大于或等于 40 米时,雨水管双侧布置, 40 米以下道路单侧布管;雨水管起始管段覆土深度不小于 米。 雨水管材选用钢筋混凝土管,管道接口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管道基础根据管道不同的埋设深度,采用对应的混凝土基础。 污水管道设计 根据项目区基础配套工程 污管网工程中确定的管道走向、管径大小,结合道路工程的实施进行污水管道铺设。 项目区污水管道采用单侧布置;污水管起始管段覆土深度不小于 米。 污水管材选用钢筋混凝土管, 管道接口采用承插式胶圈接口;管道基础根据管道不同的埋设深度,采用对应的砂石基础。 排水管网工程 排水管网工程 雨水管网工程 ( 1)排水现状及体制 项目区目前建成道路下均埋设了雨水管,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由于现状道路系统尚未完善,整个项目区雨水排放系统也尚未完善,部分道路的雨水管出水口均为临时出水口。 ( 2)雨水排向: 经雨水管收集后,就近排入项目区内及周边相邻水体。 ( 3)雨水量计算 项目区雨水量计算采用 ****市暴雨强度公式: q= )( )( t P 18 t=t1+t2 Q=F*q 0 q0=¢ *q 式中 Q管段服务区域的设计流量 ¢ 服务区域径流系数取 ~ q0— 单位面积径流量 P暴雨重现期取 1 年 F— 管段服务区域面积 t1— 雨水的地面集水时间取 10min t2— 管道内雨水的流行时间 雨水管网工程实施 依据当地暴雨强度公式及所选参数计算出不同道路下的雨水管所收集的雨水量,根据雨水量及管道流速。公路道路管网建设工程环评报告书(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中引入氧化塘实行进一步 处理,对锅炉烟气进行水膜喷淋除尘处理,达标排放,生态保护措施 有针对性。 二、建议 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设立专职的环保人员对环保设施 进行 运行操作维护, 同时做好运行记录,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并定期进行监测, 生产锅炉 除尘进、出口设永久性监测孔( Φ6cm) 确保达标排放。 孵化生产线的消毒应采用环境友好的消毒剂和消毒措施(包括紫外线、臭氧、双氧水等方法)
范》( GBJ8785)中工人每天连续接触 8 小时的生产车间,其噪声限值为 85dB。 废气 本项目食堂厨房属于中型规模,厨房油烟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GB184832020)相应要求,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低去 除效率如下: 表 45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规模 小型 中型 大型 基准灶头数 ≥ 1,< 3 ≥ 3,< 6 ≥ 6 对应灶头总功率 (108J/h) < ≥
方式为填埋处置,填埋场地不设在园区内,按国家有关填埋场地的设计要求,拟在江阴选择适当场地建设,用于园区固废的最终出路。 地系统 整个园区的公用绿地系统面积 15 104m2,绿地系统以草坪与植树为主并协调一致。 进区企业内部绿化面积不得小于国家标准。 预计工业园区将增加职工 3万人,皮革工业园内不设居民点,园区职工居住在利港镇区的居住区内。 皮革工业园区年加工生皮 1500 万张,以牛皮
发电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 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热电规划设计院 8 q—采暖热指标; F—采暖面积, m2; tw—室外空气温度,℃; twj—采暖室外空气计算温度, 24℃; tn—采暖室内空气计算温度, 18℃; 最大热负荷时室外温度, 24℃ 平均热负荷时室外温度, ℃ 最小热负荷时室外温度, 5℃ 由以上条件经计算而确定的采暖设计热负荷见表。 采暖设计热负荷 表 采暖面积 最大热负荷
................................................................................. 52 167。 景区配套建设: ..................................................................................... 53 167。
.................... 20 第 1节 施工目标 ......................................................... 20 第 2节 施工顺序 ......................................................... 21 第 3节 施工组织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