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运动的基本概念复习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为避免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车距离至少为多少。 [思路点拨 ] 由于货车的质量远大于摩托车的质量,在都没有采取刹车措施的情况下,两车相撞时,货车的速度变化很小,而摩托车碰撞后的速度与货车相同 . [解题样板 ] (1)两车碰撞过程中,取摩托车的初速度方向 为正方向,摩托车的速度变化量为 Δv= v2- v1=- 72 km /h- 54 km/h=- 20 m/s- 15 m/s=- 35 m/s┄┄┄┄ (1分 ) 两车相碰撞时摩托车的加速度为 a= ≈- 16667 m/s2 故得 > 500g 因此摩托车驾驶员有生命危险 .┄┄┄┄┄┄┄┄┄ (2分 ) (2)设货车、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 a2,根据加速度定义得: a1 = ┄┄┄┄┄┄┄┄ (2分 ) 所以 a1∶ a2= =1: 1┄┄ ┄ (2分 ) (3)x= x1+ x2= = 10 m/s 4 s+ m/s 3 s= m.┄┄┄┄┄┄ (3分 ) [答案 ] (1)有生命危险 (2)1∶ 1 (3) m 在应用公式 a= 计算加速度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应选取正方向及各量的符号; (2)各物理量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 .求比值时两项的单位对应即可 . 1.(2020广东理基 )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看做质点处理的是 ( ) 解析: A、 B、 D三种情况中,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并不都相同,对所研究的问题不能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因此不能看做质点,但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可以看做质点处理,故只有 C正确 . 答案: C 1月,中国海军护航舰艇编队用时 10天抵达亚丁 湾、索马里海域为中国商船护航 .如图 1- 1- 3所示,此 次护航从三亚启航,经南海、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 总航程四千五百海里 .关于此次护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可以将其看做质点 B.“ 四千五百海里 ” 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 C.“ 四千五百海里 ” 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 解析: 将护航舰艇看做质点可较方便也研究其运行轨迹,故 A对;由题图可知, “ 四千五百海里 ” 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而不是位移,故 B错, C对;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不能由题中数据求出护航舰艇的位移,因此不能求出护航舰艇的平均速度,故 D错 . 答案: AC ( ) ,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它的速度也一定为零 ,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小 ,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解析: 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物体的速度以及速度改变大小无直接关系, A、 C错误, D正确;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如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 . 答案: D 4.(2020成都模拟 )如图 1- 1- 4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 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 .开始时指针指示 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 8 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 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 为 ( ) m/s2 m/s2 m/s2 m/s2 解析: 题图甲为初速度,示数约为 20 km/h≈ m/s,题图乙为末速度,约为 60 km/h≈ m/s,则加速度 a= m/s2≈ m/s2,故 C选项正确 . 答案: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3 m/s,则物体在 1 s内一定走 3 m 1 s内的平均速度是 3 m/s,则物体在这 1 s内的位移 一定是 3 m 3 m/s,则物体在任 1 s内 的位移一定是 3 m 3 m/s,则物体在任 1 s内 的路程一定是 3 m 解析: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 3 m/s,并不表示物体在 1 s 内的平均速度也为 3 m/s, A错误;物体在 1 s内的平均速度 是 3 m/s,则在这 1 s内的位移一定是 3 m, B正确;物体在某 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3 m/s,由于时间不确定,所以任 1 s 内的位移不一定是 3 m;同理,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率是 3 m/s,则任 1 s内的路程也不一定是 3 m;故 C、 D错误 . 答案: B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沿着一条直线且 不变的运动 . (1)速度公式: v= . (2)位移公式: x= . (3)速度-位移关系式: v2- v02= . 匀加速直线运动: a与 v 匀减速直线运动: a与 v . 加速度 同向 反向 v0+ at v0t+ at2 2ax (1)Δx= ,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 .可以推 广到 xm- xn= ,是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依据 . (2) ,即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 间内的平均速度 . (3)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aT2 (m- n) aT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① 前 1 s、前 2 s、前 3 s…内的位移之比为 x1∶ x2∶ x3∶ …∶ xn = . ② 第 1 s、第 2 s、第 3 s…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 ∶ xⅡ ∶ xⅢ ∶ …∶ xN= . ③ 前 1 m、前 2 m、前 3 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t1∶ t2∶ t3∶ …∶ tn= . ④ 第 1 m、第 2 m、第 3 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tⅠ ∶ tⅡ ∶ tⅢ ∶ …∶ tN= . 12∶ 22∶ 32∶ …∶ n2 1∶ 3∶ 5∶ …∶ (2n- 1) 对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逆向等效处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利用上述结论进行判断 .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 的 运动 . . (1)大小: g= . (2)方向: . 二、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 作用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