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运动的基本概念复习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为避免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车距离至少为多少。 [思路点拨 ] 由于货车的质量远大于摩托车的质量,在都没有采取刹车措施的情况下,两车相撞时,货车的速度变化很小,而摩托车碰撞后的速度与货车相同 . [解题样板 ] (1)两车碰撞过程中,取摩托车的初速度方向 为正方向,摩托车的速度变化量为 Δv= v2- v1=- 72 km /h- 54 km/h=- 20 m/s- 15 m/s=- 35 m/s┄┄┄┄ (1分 ) 两车相碰撞时摩托车的加速度为 a= ≈- 16667 m/s2 故得 > 500g 因此摩托车驾驶员有生命危险 .┄┄┄┄┄┄┄┄┄ (2分 ) (2)设货车、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 a2,根据加速度定义得: a1 = ┄┄┄┄┄┄┄┄ (2分 ) 所以 a1∶ a2= =1: 1┄┄ ┄ (2分 ) (3)x= x1+ x2= = 10 m/s 4 s+ m/s 3 s= m.┄┄┄┄┄┄ (3分 ) [答案 ] (1)有生命危险 (2)1∶ 1 (3) m 在应用公式 a= 计算加速度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应选取正方向及各量的符号; (2)各物理量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 .求比值时两项的单位对应即可 . 1.(2020广东理基 )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看做质点处理的是 ( ) 解析: A、 B、 D三种情况中,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并不都相同,对所研究的问题不能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因此不能看做质点,但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可以看做质点处理,故只有 C正确 . 答案: C 1月,中国海军护航舰艇编队用时 10天抵达亚丁 湾、索马里海域为中国商船护航 .如图 1- 1- 3所示,此 次护航从三亚启航,经南海、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 总航程四千五百海里 .关于此次护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可以将其看做质点 B.“ 四千五百海里 ” 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 C.“ 四千五百海里 ” 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 解析: 将护航舰艇看做质点可较方便也研究其运行轨迹,故 A对;由题图可知, “ 四千五百海里 ” 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而不是位移,故 B错, C对;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不能由题中数据求出护航舰艇的位移,因此不能求出护航舰艇的平均速度,故 D错 . 答案: AC ( ) ,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它的速度也一定为零 ,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小 ,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解析: 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物体的速度以及速度改变大小无直接关系, A、 C错误, D正确;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如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 . 答案: D 4.(2020成都模拟 )如图 1- 1- 4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 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 .开始时指针指示 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 8 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 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 为 ( ) m/s2 m/s2 m/s2 m/s2 解析: 题图甲为初速度,示数约为 20 km/h≈ m/s,题图乙为末速度,约为 60 km/h≈ m/s,则加速度 a= m/s2≈ m/s2,故 C选项正确 . 答案: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3 m/s,则物体在 1 s内一定走 3 m 1 s内的平均速度是 3 m/s,则物体在这 1 s内的位移 一定是 3 m 3 m/s,则物体在任 1 s内 的位移一定是 3 m 3 m/s,则物体在任 1 s内 的路程一定是 3 m 解析: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 3 m/s,并不表示物体在 1 s 内的平均速度也为 3 m/s, A错误;物体在 1 s内的平均速度 是 3 m/s,则在这 1 s内的位移一定是 3 m, B正确;物体在某 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3 m/s,由于时间不确定,所以任 1 s 内的位移不一定是 3 m;同理,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率是 3 m/s,则任 1 s内的路程也不一定是 3 m;故 C、 D错误 . 答案: B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沿着一条直线且 不变的运动 . (1)速度公式: v= . (2)位移公式: x= . (3)速度-位移关系式: v2- v02= . 匀加速直线运动: a与 v 匀减速直线运动: a与 v . 加速度 同向 反向 v0+ at v0t+ at2 2ax (1)Δx= ,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 .可以推 广到 xm- xn= ,是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依据 . (2) ,即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 间内的平均速度 . (3)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aT2 (m- n) aT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① 前 1 s、前 2 s、前 3 s…内的位移之比为 x1∶ x2∶ x3∶ …∶ xn = . ② 第 1 s、第 2 s、第 3 s…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 ∶ xⅡ ∶ xⅢ ∶ …∶ xN= . ③ 前 1 m、前 2 m、前 3 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t1∶ t2∶ t3∶ …∶ tn= . ④ 第 1 m、第 2 m、第 3 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tⅠ ∶ tⅡ ∶ tⅢ ∶ …∶ tN= . 12∶ 22∶ 32∶ …∶ n2 1∶ 3∶ 5∶ …∶ (2n- 1) 对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逆向等效处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利用上述结论进行判断 .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 的 运动 . . (1)大小: g= . (2)方向: . 二、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 作用下。高考物理运动的基本概念复习资料(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A.汽车一定向右做加速运动 B.汽车也可能向左运动 C. m1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 右的摩擦力作用 D. m1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可能受到 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思路点拨 ] 根据 m的受力情况得出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但不能得出运动方向; m1受到底板的摩擦力的方向可用 “ 假设法 ” 或 “ 牛顿第二定律 ” 分析得出. [课堂笔记 ]
根质 量 m= kg的金属棒 ab,它与框架的动摩擦因数 μ= ,整个装置放在磁感应强度 B= T、垂直框架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当调节滑动变阻器 R的阻值在什么范围内时,可使金属棒静止在框架上。 (框架与棒的电阻不计, g取 10 m/s2) 图 8- 1- 9所 [思路点拨 ] 解答本题应抓住以下关键点: (1)画出截面图. (2)受力分析.结合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特点,确定安培力的临界值.
24 • 当 x=2时, • 当 x=2时, 不存在, f(x)不存在 . • 所以 • f(x)= 2l i m 02nnnnxxx 2lim 2nnnnxxx1 (x2或 x2) 0 (x=2) 1 (2x2). 25 • 所以 f(x)的定义域是 {x|x∈ R且 x≠2}. • 图象如下图 . • (2)因为 • 所以 不存在 . 22li m
a2+ b2+ a2+ c2+ b2+ c2, 所以 3( a2+ b2+ c2) ≥ ( a + b + c )2= 1 , 所以 a2+ b2+ c2≥13.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26 方法 3 :设 a =13+ α , b =13+ β , c =13+ γ . 因为 a + b + c = 1 ,所以 α + β + γ = 0. 所以 a2+
能守恒,在最高点的机械能是mg(H+ h),与小球落地前瞬间的机械能相等,故选C. 答案: C 3.如图 5- 3- 7所示,斜面体置 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光滑斜面上 有一物体由静止下滑,在物体下滑 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B.斜面体的机械能不变 C.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垂直于接触面,不对物体做功 D.物体和斜面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图 5- 3- 7
,磁通量增大,由楞次定律可判定流过线圈的电流方向向下,外电路电流由 b流向 a,同时线圈作为电源,下端应为正极,则电容器下极板电势高,带正电. D项正确. 答案: D 5. (2020海南高考 )一长直铁芯上绕有 一固定线圈 M,铁芯右端与一木质 圆柱密接,木质圆柱上套有一闭合 金属环 N, N可在木质圆柱上无摩擦 移动. M连接在如图 9- 1- 8所示 的电路中,其中 R为滑线变阻器, 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