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机械波考点总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C.水中质点振动频率较高, a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D.空气中质点振动频率较高, a是空气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解析: 波的频率取决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故同一音叉发出的声波在水中与在空气中传播时频率相同.但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只取决于介质性质,与波的频率无关.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再由v= λf知,声波应在水中的波长较大,对应于题图中波形曲线b,故只有 A正确. 答案: A 2.一简谐横波在 x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 11- 2- 9 所示,已知此时质点 F向 y轴负方向运动,则 ( ) A.此波沿 x轴负方向传播 B.质点 D此时向 y轴负方向运动 C.质点 E的振幅为零 D.质点 B将比 C先回到平衡位置 图 11- 2- 9 解析: 根据 F点的振动方向可判断波沿 x轴负方向传播,波上任意质点的振幅都相等. 答案: AB 3. (2020镇海模拟 )一列简谐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 11- 2- 10 甲所示,图乙为该波在传播的介质中某质点此后一段时间 内的振动图象,则 ( ) 图 11- 2- 10 A.若波沿 x轴正方向传播,图乙为 a质点的振动图象 B.若波沿 x轴正方向传播,图乙为 b质点的振动图象 C.若波沿 x轴负方向传播,图乙为 c质点的振动图象 D.若波沿 x轴负方向传播,图乙为 d质点的振动图象 解析: 由图乙知,开始时质点位于平衡位置,故 A、 C错;质点开始时向 y轴正方向运动.若波沿 x轴正方向传播, b沿 y轴正方向运动, d沿 y轴负方向运动,故 B正确;若波沿 x轴负方向传播, b沿 y轴负方向运动, d沿 y轴正方向运动,故 D正确,所以选 B、 D. 答案: BD 4.公路巡警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以 100 km/h 的恒定速度巡查, 在同一车道上巡警车向前方的一辆轿车发出一个已知频率的 超声波,如果该超声波被那辆轿车反射回来时: (1)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出的低. (2)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出的高. 以上两种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 (1)如果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出时低,由多普勒效应可知,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远离.又由于巡警车在后且车速恒定,所以轿车的速度大于 100 km/h. (2)如果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出时高.由多普勒效应可知,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靠近,同理可知,轿车的速度小于 100 km/h. 答案: (1)轿车的速度大于 100 km/h (2)轿车的速度小于 100 km/h 5. (2020山东高考 )如图 11- 2- 11所示为一简谐波在 t= 0时 刻的波形图,介质中的质点 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y= Asin5πt,求该波的波速,并画出 t= s时的波形图 (至少 画出一个波长 ). 图 11- 2- 11 解析: 由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可知 ω= 5π rad/s, t= 0时刻质点P向上运动,故波沿 x轴正方向传播.由波形图读出波长 λ= 4 m. ① 由波速公式 ② 联立 ①② 式,代入数据可得 v= 10 m/s t= s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答案: 10 m/s 波形图见解析图 一、光的折射、全反射和色散 1.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 向发生 的现象. (2)折射定律 (如图 11- 3- 1所示 ) ① 内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 于 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 正弦成 . 图 11- 3- 1 改变 同一平面内 法线 正比 ② 表达式: = n12,式中 n12是比例常数. ③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 (3)折射率 ① 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介质时, 的正弦与 的正弦的比值. ② 定义式: n= (折射率由介质本身和光的频率决定 ). ③ 计算式: n= (c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v是光 在介 质中的传播速度,由此可知, n1). 可逆的 入射角 折射角 2.全反射 (1)发生条件: ① 光从 介质射入 介质; ② 入射角 临界角. (2)现象: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 光. (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 90176。 时的入 射角,用 C表示, sinC= . (4)应用: ① 全反射棱镜; ② 光导 纤维,如图 11- 3- 2所示. 光密 光疏 等于或大于 反射 3.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现象: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 光的现象. (2)色散规律:由于 n红 < n紫 ,所以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棱镜界 面时,红光和紫光的折射角不同,即紫光偏折得更明显. 当它们射到另一个界面时, 光的偏折最大, 光的偏 折最小. 单色 紫 红 (3)光的色散现象说明: ① 白光为复色光; ② 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频率越大的色光折 射率 ; ③ 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波长越短,波 速 . 越大越慢 1.光密介质不是指密度大的介质,折射率的大小与介质的 密度无关. 2.由 n= 知,当光从真空射向其他透明介质时,频率不变, 波速和波长都发生改变. 二、光的波动性 1.光的干涉 (1)产生干涉的条件:两列光的 相同, 恒定. (2)杨氏双缝干涉 ① 原理如图 11- 3- 3所示. ② 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 频率 相位差 图 11- 3- 3 a.单色光:若路程差 r2- r1= kλ(k= 0,1,2„) ,光屏上出现 ;若路程差 r2- r1= (2k+ 1) (k= 0,1,2„ ),光屏上出现 . b.白光:光屏上出现彩色条纹. ③ 相邻明 (暗 )条纹间距: Δx= . 明条纹 暗条纹 (3)薄膜干涉 ① 概念:由薄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相互叠加而成. 劈形薄膜干涉可产生平行 条纹. ② 应用:检查工件表面的平整度,还可以做增透膜. 等距 2.光的衍射 (1)光的衍射现象:光在遇到障碍物时,偏离直线传播方向 而照射到 区域的现象. (2)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当孔或障碍物的尺寸比光波。高考物理机械波考点总结(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磁通量增大,由楞次定律可判定流过线圈的电流方向向下,外电路电流由 b流向 a,同时线圈作为电源,下端应为正极,则电容器下极板电势高,带正电. D项正确. 答案: D 5. (2020海南高考 )一长直铁芯上绕有 一固定线圈 M,铁芯右端与一木质 圆柱密接,木质圆柱上套有一闭合 金属环 N, N可在木质圆柱上无摩擦 移动. M连接在如图 9- 1- 8所示 的电路中,其中 R为滑线变阻器, E1
能守恒,在最高点的机械能是mg(H+ h),与小球落地前瞬间的机械能相等,故选C. 答案: C 3.如图 5- 3- 7所示,斜面体置 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光滑斜面上 有一物体由静止下滑,在物体下滑 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B.斜面体的机械能不变 C.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垂直于接触面,不对物体做功 D.物体和斜面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图 5- 3- 7
a2+ b2+ a2+ c2+ b2+ c2, 所以 3( a2+ b2+ c2) ≥ ( a + b + c )2= 1 , 所以 a2+ b2+ c2≥13.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26 方法 3 :设 a =13+ α , b =13+ β , c =13+ γ . 因为 a + b + c = 1 ,所以 α + β + γ = 0. 所以 a2+
( ) A.导线内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等于电流的传导速率 B.电子运动的速率越大,电流越大 C.电流是一个矢量,其方向就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D.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其单位安 培是基本单位 解析: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由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I= neSv可知,电流的大小不只是和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有关,故 B错;电流的传导速率等于电场的传播速率,故 A错;电流虽有方向
环上用两根细绳悬挂一个重 G的物体, 使 OA绳固定不动,将 OB绳从竖直位置 沿半圆环缓缓移到水平位置 OB′,则 OA与 OB绳中受到的拉力 FA、 FB的变化情况是 ( ) A. FA、 FB都增大 B. FA增大, FB减小 C. FA增大, FB先增大后减小 D. FA增大, FB先减小后增大 [思路点拨 ] 本题应把重力作为分解的对象,它对两绳产生两个拉紧的效果
两端电压减小, L2功率减小而变暗,选项 B正确. [答案 ] B 不能正确分析电路中电阻的连接,认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有效电阻为下半部分,从而导致错选 A,还有认为 R1支路电流增大,所以 L2灯变亮而错选 D. 如图 7- 2- 6所示的电路中, E= 10 V, R1= 4 Ω, R2=6 Ω,电池内阻不计, C1= C2= 30 S,待电路稳定后再断开 S,求断开 S后通过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