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考点总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答案 ] 本题属于万有引力与平抛运动相结合的题目,应抓住 问题的切入点:平抛小球的加速度就是该星球表面的重力 加度.类似问题还可以结合自由落体、竖直上抛、单摆振 动等. 1. (2020杭州模拟 )2020年 8月 25日韩国用运载火箭 “ 罗老 号 ” 将一颗近地科学技术卫星送入太空,卫星未能进入 预定轨道已坠毁;我国于 2020年 8月 31日发射的 “帕拉 帕 — D” 同步卫星,于 2020年 9月 1日在近地点进行了成 功变轨,则关于两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帕拉帕 —D” 近地点变轨前后,其轨道半长轴的三次 方与周期的二次方比值不变 B.两卫星的设计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设计周期二次方比 值相同 C.韩卫星坠毁过程中,卫星所受万有引力大于其做圆周运 动所需向心力 D. “ 帕拉帕 —D” 近地点变轨前后,万有引力对卫星做负 功,卫星机械能不变 解析: 由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易知 A、 B正确;韩卫星在 坠毁过程中,卫星做向心运动,则卫星所受万有引力大 于其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 C正确; “ 帕拉帕 —D” 近 地点变轨过程中,万有引力对卫星做负功,机械能增加, D错误;综上所述只有 D项不正确. 答案: ABC 2. 2020年 9月 25日 21时 10分 “ 神舟 ” 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进入预定轨道自西向东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轨道距地 面 343千米.绕行过程中,宇航员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 实现了我国宇宙航行的首次太空行走 (图 4- 4- 3).在返 回过程中, 9月 28日 17时 30分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 17时 38分安全着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 4- 4- 3 A.飞船做圆周运动的圆心与地心重合 B.载人飞船的轨道高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 C.载人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略大于第一宇 宙速度 km/s D.在返回舱降落伞打开后至着地前,宇航员处于失重 状态 解析: 由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飞船轨道的圆心与地心重合, A选项正确.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是一定的,约为 104 km,飞船距地面的高度是 343 km,故 B选项正确.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由 v= 可知,载人飞船绕地球的线速度不可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选项错误.在返回舱降落伞打开后至着陆前,宇航员和返回舱一起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故 C、 D均错. 答案: AB 3. (2020广东高考 )发射人造卫星是将卫星以一定的速度送 入预定轨道.发射场一般选择在尽可能靠近赤道的地方, 如图 4- 4- 4所示.这样选址的优点是,在赤道附近 ( ) A.地球的引力较大 B.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 C.重力加速度较大 D.地球自转角速度较大 图 4- 4- 4 解析: 为了节省能量而沿自转方向发射,卫星随地球自转 而具有的动能在赤道附近最大,因而使发射更节能. B项 正确. 答案: B 4. (2020杭州七校联考 )一宇宙飞船绕地心做半径为 r的匀速 圆周运动,飞船舱内有一质量为 m的人站在可称体重的台 秤上.用 R表示地球的半径, g表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 度, g′表示宇宙飞船所在处的地球引力加速度, FN表示 人对秤的压力,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 A. g′= 0 B. g′= C. FN= 0 D. FN= m 解析: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及其舱内的人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台秤无法测出其重力,故 FN= 0, C正确, D错误;对地球表面的物体 = mg,宇宙飞船所在处 = mg′,可得 g′= ,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C 5.有一星球的密度与地球的密度相同,但它表面的重力加速 度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 4倍,则该星球的质量将是地 球质量的 ( ) A. B. 4倍 C. 16倍 D. 64倍 解析: 设该星球的质量为 M,在星球表面有 mg′= ,将 M= ρ πR3代入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 ρGπR,因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 4倍,所以该星球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 4倍,再由 M=ρ πR3可知该星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64倍.故选项 D正确. 答案: D 一、功能关系 1.功是 的量度,即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 生了转化. 2.做功的过程一定伴随有 ,而且 必 须通过做功来实现. 能量转化 能量的转化 能量的转化 2.表达式: ΔE减 = . 二、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 ,它只会从一种形 式 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 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 . 不会创生 转移 转化 保持不变 ΔE增 ΔE减 表示某个物体或某种形式的能量的减少量,等于初状态能量减去末状态能量; ΔE增 表示其他物体或其他形式的能量的增加量,等于末状态能量减去初状态能量. 1.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 W合 = Ek2- Ek1,即动能定理. 2.重力做的功对应重力势能的改变. WG=- ΔEp= Ep1- Ep2 重力做多少正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重力做多少负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3.弹簧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改变相对应. WF=- ΔEp= Ep1- Ep2 弹力做多少正功,弹性势能就减少多少;弹力做多少负功,弹性势能就增加多少. 4.除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的功与物体机械能的 增量相对应,即 W其他 = ΔE. (1)除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多少正功,物体的机 械能就增加多少.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