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微观经济学局部均衡理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业 成本不变行业 2. 技术水平变动 我们已经看到,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长期内,企业只能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处生产,价格等于平均成本,利润为零。 这种情况让消费者最满意,但生产者显得无可奈何。 面对这种情况,生产者能够甘心吗。 不能。 为了利润而生产经营的企业不会就此罢休,他们要进行技术创新,也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获得新的利润途径。 企业可以使用的技术创新手段主要有这么几种 : 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开拓市场范围、使用成本较低的新材料 、 实现新的组织以提高组织管理技术 、 引进或发明新的生产技术以有效降低成本。 当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获得利润之时,其他企业纷纷效,这又导致市场价格回到企业的最低长期平均成本水平上,但市场供应量较技术创新前上升了,并且又将带来新一轮的技术创新。 可见,只有技术创新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三、竞争的经济效率 当经济学向人们展示完全竞争理论时,人们不时地会说,这太脱离实际了。 不错,完全竞争是一种理论上的高度抽象,它剥离了实际经济活动的一切杂质和一切表面现象,完全超脱了现实,难怪人们要如此批评。 然而可以肯定地说,凡是这样批评的人肯定不懂经济学或者对经济学一知半解,他们不明白经济学这样做的用意。 经济学讲完全竞争,是在向人们提供并论证一种判别实际经济运行好坏的基准 (benchmark),给人们提供一个参照点。 如果没有这个基准,那么任何经济活动便都是合理的和正确的。 因此,我们学习经济学,就必须首先牢固地树立和掌握这个基准。 那么,经济学为什么要把完全竞争作为衡量经济运行好坏的基准呢。 原因在于 完全竞争经济是最有效率的经济 , 是社会福利最大的经济。 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要极大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完全竞争正是最符合这一目的的经济运行方式。 现在,就来论证这一点。 (一 ) 社会福利指标 为了说明完全竞争经济的社会福利最大,首先需要说明评价社会福利的指标。 在局部均衡分析中,评价社会福利的指标是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是指 消费者愿意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与实际付出的价格之差 ; 生产者剩余 是指 生产者实际接受的价格与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之差。 社会福利 是指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总和。 在有政府部门的经济中,如果政府从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中拿走了一部分成为政府的福利,那么社会福利就由政府福利与剩下来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三部分构成。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社会福利应该用人们的满足程度来衡量。 消费者剩余是否衡量着消费者的满足程度。 生产者剩余是否衡量着生产者的满足程度。 为了说明这两个问题, 假定 : 产品 Q的市场需求函数为 Q = D(P),其反函数为 P = (Q)。 产品 Q的市场供给函数为 Q = S (P),其反函数为 P = (Q)。 1. 消费者剩余 (Surplus of Consumers) 设 消费者按照实际价格 P购买了 Q个单位的产品。 这 Q个单位的产品可以看成是一单位一单位地购买来的: 购买第一个单位的产品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为 (1), 实 际支付价格为 P,消费者剩余为 (1) P ; 购买第二个单位的产品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为 (2), 实 际支付价格为 P,消费者剩余为 (2) P; 买最后一单位产品时,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为 (Q), 实 际支付价格为 P,消费者剩余为 (Q) P。 这样,购买 Q个单位的产品后 , 消费者剩余总额为: PQxxxPxQScSc 00 d)(d))(()( P Q o Sc Q P PQ(效用付出 ) 根据前面对需求曲线的推导可知,反需求函数 P = (Q) 是消费者的效用函数的偏导数 , 且货币的边际效用保持为 1不变。 这样, 消费者剩余 Sc 代表消费者获得的效用净额 : 获得的效用与付出的效用之差。 D:P= (Q) Q xx0 d)((效用收获 ) 2. 生产者剩余 (Surplus of Producers) 设 生产者按照实际价格 P销售了 Q个单位的产品。 这 Q个单位的产品可以看成是一单位一单位销售的:卖 第一个单位的产品时,生产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为 (1), 实 际支付价格为 P, 生产者剩余为P (1) ; 卖第二个单位产品时,生产 者剩余为 P (2) ; 卖最后一单位产品时,生产者 剩余为 (Q) P。 这样,销售 Q个单位的产品后,生产者剩余总额为: xxPQxxPQSpSp 00 d)(d))(()( P Q o Sp Q P PQ=Sp+C(Q) 根据前面对供给曲线的推导可知,反供给函数 P = (Q) 是生产者的边际成本函数。 这样,积分 代表生产者的成本支出。 注意, PQ为销售总收入。 如此一来, 生产者剩余 Sp 代表生产者的利润 : 销售收入与成本支出之差。 可见,生产者剩余 Sp表达着生产者的满足程度。 S:P= (Q) Q xx0 d)(C(Q) 3. 社会福利 (Social Welfare) 按照价格 P,消费者购买了 Q 个单位的产品,生产者销售了 Q 个单位的产品,社会福利 Sw为消费者剩余 Sc与生产者剩余 Sp之和: QxxxxxPxPxQSpQScQSwSw000d)]()([d))((d))(()()()(P Q o Q P C(Q) Sw=Sc+Sp Sc Sp S:P= (Q) D:P= (Q) (二 ) 竞争的高效率 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用社会福利来衡量。 如果通过改变旧的资源配置方式能让社会福利得到提高,就说明新的资源配置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 利用上面建立的社会福利指标,可以说明 完全竞争的经济效率最高。 这是因为在完全竞争经济中,价格机制的作用使得经济在供求相等的地方运行,此时的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如下图所示。 P P P Q Q Q D D D S S S Sc Sc Sc Sp Sp Sp C Q Q Q Qp P P P 供不应求 供过于求 供求相等 Sw=Sc+Sp Sw=Sc+Sp Sw=Sc+Sp C Sw 最大 成本损失 (三 ) 经济政策评价 现代社会几乎都离不开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主要是对价格实行管制,执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税收等政策,并号称是计划与市场的结合。 现在,我们应用完全竞争这个基准来评价一下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效果。 政府干预经济活动,比如对价格实行管制,就必然使市场交易价格偏离市场均衡价格,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即 效率损失。 所谓 社会福利损失 (Loss of Social Welfare),是指完全竞争的社会福利与当前的社会福利之差,记作 LSW,即 LSW 等于最大社会福利与政府干预下的社会福利之差。 用 Mw表示 (完全竞争时的 )最大 社会福利,则 LSW = MwSw。 评价一项经济政策,主要是评价该政策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有多大。 我们从最低限价政策评价开始,逐个讨论各种政策的效应。 1. 最低限价 最低限价政策 是指政府把产品价格控制在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某个水平之上,并以法令或命令形式强行规定产品价格不得低于这个水平。 比如,政府为了帮助低收入者,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为了保护农业生产,政府对粮食规定一个最低收购价,当市场价格低于这个价格时,就要执行这个最低价格。 设政府规定的最低价格为 P0: P0 Pe,这激励生产者提供 Qp = S(P0) 个单位的产品,而实际销售量仅为 Qb = D(P0) Qp,造成 Qp – Qb个单位的产品过剩。 过剩产品的成本无法收回,其成本损失为 C ,如下图所示。 该项政策的社会福利为 Sw=Sc+SpC,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为 LSW = Mw Sw = A+B+C。 对最低工资法的评价: 最低工资法不但造成社会夫损失,而且让穷人更穷。 P0 P Q C Qb Qp Sw=Sc+SpC LSW=MwSw =A+B+C D S A B Pe Sc Sp 供过于求 成本损失 2. 最高限价 最高 限价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法令或命令形式把价格限制在某个低于均衡价格的水平上。 当该商品的市场价格高于最高限价时,就执行最高限价;当市场价格低于最高限价时,执行市场价格。 实行最高限价的商品,可能是对群众生活影响较大的商品。 如果这些商品的价格太高,就可能引起社会不满,成为不稳定因素。 Sc Sp P A B D S Sw=Sc+Sp LSW =MwSw =A+B Pe P0 Q 如右图所示,实行最高限价 P0以后 , 社会福利损失 LWS = A+B。 这样的效果与最低限价相似,区别在于最低限价使得消费者的部分利益转移给生产者,而最高限价使得生产者的部分利益转移给消费者。 另外 , 由于产品供不应求 , 因此最高限价政策没有给生产者造成成本损失。 供不应求 执行最高限价政策的结果是 排队购物 、 走后门 、 凭票供应。 黑市交易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Sw=Mw(A+B+C) LSW=A+B+C 政府购买了剩余产品,这让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 Sc + Sp 比完全竞争的最大福利 Mw 还多出了 K: Sc+Sp = Mw +K。 但政府支出增加其实是社会利益的一种损失,其损失额为 A+B+C+K。 因此 , 社会福利 应该为Sw=Sc+Sp(A+B+C+K)=Mw(A+B+C)。 社会福利损失为 LSW = MwSw = A+B+C,这 与最低限价政策下的社会福利损失一样多。 3. 价格扶持 价格扶植是指政府制定一种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并且由政府购买市场过剩产品,以保证市场价格达到支持价格水平。 这种政策是对最低限价政策的改善,以防挫伤生产积极性。 如下图所示,在扶持价格 P0下,生产者将生产出至少 Qp = S(P0) 个单位的产品,市场需求量 Qb = S(P0)Qp, 多出的 Qp – Qb个单位的产品由政府购买,从而使政府支出额外增加了 P0(Qp – Qb)=A+B+C+K。 P0 P Q C Qb Qp D S A B Pe Sc Sp 政府承担 K 4. 销售税 如果政府征向产品征税,比如每单位产品征收 t 元税,那么产品价格会有什么变化。 许多人会说,产品价格将提高 t 元,消费者购买一单位产品要比无税收情况下多支出 t 元。 然而,这种似乎正确的答案实际上却是错误的。 对此,我们来做一下分析。 设在不征税情况下,均衡价格为 Pe,均衡数量为 Qe。 在征税情况下,产品售价为 Ps,消费者付出的价格则为 Pb=Ps+t。 P Q S D Sc Sp A B Pe Pb Ps t Tc Tp Ps由 S(Ps)=D(Ps+t) 确定,即在产量 Qt 下有 (Qt) (Qt) = t。 可见 , PsPePb。 如 右图所示,国家税收总额 Tc+Tp, 消费者剩余损失Tc+A, 生产者剩余损失 Tp+B,社会福利损失LSW =(Tc+A)+(Tp+B)(Tc+Tp)= A+B。 消费者实际纳税 Tc,生产者实际纳税 Tp。 因此 , 销售税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的。 Qt LSW=A+B 5. 关税 许多国家都采取关税或进口配额来限制进口,以保证国内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社会福利损失将是很高的,它造成的消费者剩余损失要超过它带给国内生产者的利益。 对此,我们来作一个分析。 设无进口情况下的国内市场均衡价格 Pe高于自由贸易情况下的国际市场均衡价格 Pw。 假如向进口品征收关税,税率为 t,即进口一单位产品需向国家交纳 t 元税。 那么国 内价格将从国际市场价格 Pw上升到 Pt =Pw+ t ( Pe),国内产量从 Qsw 上升到 Qst,国内需求量从 Qdw下降到 Qdt。 由于 Qst Qdt,国内还需进口 QdtQst个单位的商品,从而国家关税收入为 K = (Qdt Qst) t。 这项关税政策,导致 消费者剩余损失 A+B+K+C 远高于 生产者剩余增加 A,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 LSW 为: LSW = (A+B+K+C) A K = B+C Pw Sw Pt Pe A B C K Q Qsw Qst Qdt Qdw S P D LSW=B+C 第 15讲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任何经济社会都是由许许多多的消费者、生产者和多种商品。高级微观经济学局部均衡理论(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s are called Walras’ Demand Correspondence, or function if it’s single point. 0m a x ( ) . . ( . )us t B wxx x p( . )wxp maximization • Properties of – HD0 – Satisfied Walras’ Law – If are concave,
产无从进行。 因此,组织生产不应只看产量收益,还应考虑成本因素。 企业的生产安排是权衡收益与成本的结果。 前面从生产收益方面分析了生产活动,现在就从生产成本方面再对生产活动的特点与规律进行研究。 要研究成本,必然涉及要素价格。 这里假定要素价格既定,暂不考虑要素价格如何确定的问题,也即在既定的要素价格下研究成本的变化规律。 我们将主要回答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如何理解成本概念。
p(x) = v(x) / x 来给出。 不过,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价值函数 v(x) 来讨论价格歧视问题。 如果存在商品向量 及存在实数 rR使得 v(rx) rv(x),则也说明存在着价格歧视:虽然按照 rx 购买的商品在数量上是按照 x 购买的商品的 r 倍,但方案 rx 的支出却不是方案 rx 的支出的 r 倍,说明价值函数 v(x) 在商品数量上存在着价格歧视。
公平的赌博 相对接受 集边界 GA 0)1( yppx 在原点 (0,0)处的切线方程: xyo)())1(()1())1(( wuwyupwxpu AGR 2)())1(()1())1((: wuwyupwxupG A AGAGAG凸集 对任何 (x, y), (x, y)GA 及实数 t[0, 1], 令 (x, y) = t (x,
斯需求函数 ( i = 1,2, ,)。 显然,希克斯需求映射具有下述三条性质: 零阶齐次性 : 对任何 ( p, x) 及实数 t 0,都有 h( t p, x) = h( p, x)。 效用不变性: 对任何 ( p, x), h( p, x) ~ x。 反向变动性: 对任何 ( p, x), (q, x), ( p q)( h( p, x) h( q, x)) 0
槽内,然后由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地点集中处理。 钻机在较坚硬岩层中采用牙轮钻头,其它岩层用刮刀钻头。 钻孔过程中要根据岩层的变化,及时调整钻进的速度和孔内泥浆的浓度。 ( 5)清孔 钻孔至设计高程经检查孔径、 孔位、垂直度、孔深和孔形合格后,即进行清孔。 清孔采用换浆清孔。 清孔时要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塌孔。 清孔后的泥浆浓度及沉淀厚度要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