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5 页 共 55 页 ——以城区为中心,增强北向辐射,拓展区域内昌九工业走廊的产业布局; 增强南向辐射,沿交通干道形成小城镇密集带。 把向塘、民和(含云桥乡一部分)、龙津 ——鼎湖逐步建设成县级市所在地,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功能,聚集人口,增强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建设好12 个各具特色,有一定基础的农村重点小城镇,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业人口非农化,优化农业布局。 重点工程 “十五 ”期间,政府组织实施的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主要有: 城市道路骨架工程 ——洪城路综合改造、北京路综合改造、洪都大道综合改造、建设路综合改造、青山路综合改造、解放路综合改造、南莲路综合改造、南高路综合改造、青山湖 大道综合改造、麦庐大道综合改造、中环路、城东地区路网工程、红谷滩路网工程、凤凰洲路网工程、金庐软件园路网工程、朝阳洲路网工程、临江大道风光带、滨江大道风光带、井岗山大道风光带、庐山南大道风光带、桃花大道风光带、胡惠元路堤、红角洲沿江路堤工程、象湖南大堤工程、孺子桥、赣江大桥、洛阳路立交桥、舍里甲互通立交桥、墨山立交桥。 供排水工程 ——牛行水厂、青云水厂三期、青山湖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系统、黄家湖污水处理厂、昌北污水处理厂、城南排渍道工程。 广场建设 ——城东、城北、城中、贤士湖、灌婴、城南、江边(铁线湖)等 7 个各占地 30000 平方米的市民文化广场、 20 个各占地 5000 平方米以上绿地广场、八一广场改造、红谷广场。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6 页 共 55 页 市区及城市周边景区建设 ——青山湖景区、象湖景区、江西园艺博览园(沙子岭公园)、绳金塔景区、八大山人景区、朝阳公园、艾溪湖景区、黄家湖景区、扩建滕王阁景区、天香园景区、湾里野生动物园、溪霞景区、象山森林景区、安义石鼻千年古树群、富山沙漠景区、迁走瀛上坟区群墓项目。 低洼危旧房改造 ——低洼危旧房改造、京东安居工程、红谷滩安居工程。 配合省实施的重点工程主要有:沪瑞高速公路温圳 ——梨园段、京福 高速公路乐化 ——温家圳(绕城高速路) ——沙塘隘段,构建南昌到全省10 个设区市直通浙、湘、粤、闽、鄂的高速公路主网架;省会展中心、美术馆、艺术中心、少儿活动中心、体育中心、广播电视发射塔、新高校园区。 产业发展重点 进一步推动农业向强质产业转换,继续主攻工业,坚定不移地走工业现代化道路,大力发展以现代流通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培育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都市型产业体系。 工业 坚持兴工强市,加快两个转变,以更开阔的视野,更高的起点,坚定不移地实施战 略性结构调整,重组优势,发展特色,大力推进机制、技术、管理创新、培育一支职业企业家队伍。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7 页 共 55 页 着力在主攻工业水平上取得突破。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现代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环保、节能和软件业,发展智能电气、发光二极管、应用软件、彩色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机、 TH多媒体显微诊断仪、 L乳酸等产品,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 继续促进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发展,拓宽高新区政策和服务的区域适用范围。 以更优良的服务,不断改善和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集团和更多的有竞争力、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开拓潜力的名牌拳头产品。 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保护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对机械、轻纺、化工等行业的改造,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提升市场竞争力。 努力把南昌建设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基地、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基地。 着力在主攻工业规模上取得突破。 继续扶优扶强,实施名牌精品战略和大集团战略,促进名品大厂形成规模经济和规范化 经营。 重点发展汽车、发动机、特种变压器、新闻纸及特种纸、药品、服装及高支棉服装面料、冰箱(柜)、轮胎、超细白炭黑、饮料酒、绿色方便食品和新型建材等产品。 支持江铃集团、汇仁集团、江西纸业集团、清华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泰丰轮胎有限公司、统一集团南昌食品有限公司、江南动能集团、凤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棉纺织印染有限责任公司、民星集团、南昌亚洲啤酒有限公司、诚志股份草珊瑚日化公司、江印集团、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8 页 共 55 页 江联重工集团公司、先科(南昌)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南昌化工集团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导产品突出、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作用强, 预计 2020 年销售收入 10 亿元以上的企业做大做强。 大力实施招大、靠大、联大,瞄准国际大公司和国内知名上市公司,引进和培育若干家大型企业。 通过发展骨干企业,重构产业新优势,把汽车工业、食品工业培育成为全市工业的主要增长点,加快形成南昌老纺织工业基地和冶金、航空工业基地新的竞争力,建设电子、新闻纸和中成药生产基地。 注重放小扶小,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引导中小企业靠大靠强,朝专、精方向发展。 着力在主攻工业布局上取得突破。 积极调整工业布局,盘活企业资产,解决企业在发展空间和资金方面的约 束,为工业现代化注入活力。 到 2020年,通过退城进郊和置换工业用地,使城区工业基本达到都市工业要求;城市中环和外环之间,主要布局高新技术产业、配套工业和大中型传统工业企业,建设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江铃汽车城,引导新办工业项目和退城进郊企业主要向开发区集中;外环以外,以向塘开发区、莲塘 ——小蓝片区和县(区)工业园为支点,不断拓展城市大工业发展空间,并逐步向郊县转移。 “十五 ”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初步形成以优势企业、重点产品、高成长性产业为支撑,大企业强、小企业精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建筑业 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资质管理,完善有形建筑市场,全市应招标和公开招标工程的招标率达到 100%。 严格实行工程监理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9 页 共 55 页 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加速全行业的技术进步,在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上跃居全国先进行列。 加强建筑企业与国内外大承包商合作,发展对外劳务承包项目。 发展和壮大室内装饰设计、施工队伍,形成以重点装饰企业为骨干,大、中、小企业相结合的设计施工体系。 “十五 ”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 农业 农村经济 依托城市发展,跳出农业抓农业,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素质 ,加强农业基础性产业地位。 突出抓好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千家万户调整农业结构,建设区域特色农业基地;突出抓好农村小城镇建设,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县域经济支柱产业,推进乡镇企业 “二次创业 ”;突出抓好一批示范项目,通过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把工商资金和管理理念引入农业领域,革新农业增长方式,提高非农产业比重,促进农业人口非农化。 逐步形成以当代科技、先进装备和高素质农民相互促进的现代农业生产力;以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三统一的都市农业发展路子;以农业物质投入保障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示范引导 体系为一体的农业发展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农业现代化框架。 “十五 ”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4%; 2020 年,非农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 88%。 大力发展市场农业。 保持粮食生产能力,围绕粮食、油料两大基础产业,经济作物、畜牧、水产三大支柱产业,河蟹、鳜鱼、彭泽鲫、珍珠、生猪、禽蛋、奶牛、肉牛、水果、茶叶、原料林、花卉苗木、蔬菜等重点产品,发展基地农业、创汇农业和生态农业。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利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20 页 共 55 页 用现代生物技术,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加快建设市级水稻、旱粮、蔬菜、水产、果业良种引育中心,加紧建设三元杂交猪 、杂交牛、优质肉禽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实现农产品品种和品质优质化。 争取创办省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 坚持龙头引导、基础联动、规模经营、注重实效、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020 年,稳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占60%以上。 支持煌上煌烤禽、阳光乳业、南昌(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小蓝禽蛋市场、佛塔生猪大市场等优势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的发展,扩大规模,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 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农业、综合农业现代化项目,完成 鄱阳湖二期治理、移民建镇、长江防护林、荒漠化土地治理、扬子洲现代农业生态示范村、向塘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等重点工程。 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立质量标准和监测体系,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020 年,全市农业商品率 75%。 调整农业产业布局。 推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变,农业产业布局为三个圈层。 第一圈层为近郊,重点布局以精品蔬菜、花卉苗木、优质草坪等为主的园艺产业,发展精品农业和旅游农业。 第二圈层为中郊,布局 “菜蓝子 ”工程,推行规 模化生产和种养加多种经营,重点发展优质粮油、高效经济作物、水产水禽和林果业,着力抓好军山湖、瑶湖的中化绒鳌蟹生产基地;扬子洲、瑶湖的鳜鱼养殖基地;南昌县、进贤县、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21 页 共 55 页 湾里区的良种猪生产基地;小蓝、八一、黄马、温圳的禽蛋生产基地;新建县北郊、青云谱区、郊区的奶牛养殖基地;扬子洲、三江镇、向塘镇、南矾山的蔬菜生产基地,为城市提供鲜活副食品。 第二圈层为远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滨湖避洪农业和山区绿色农业,实施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项目,形成南昌外围绿色屏障。 实施 “三扶 ”工程。 “十五 ”期间,每年集中 3000 万元专项 资金,县区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用于扶优、扶乡、扶贫,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速农村小城镇建设,加快贫困村脱贫步伐,促进全市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农村稳定。 服务业 加快传统行业现代化、新兴行业产业化、社区服务社会化步伐。 坚持兴贸活市,繁荣现代商贸业,以贸促工,以贸促农,以贸兴城;优先发展旅游业,加强金融保险、电信邮政、交通运输和房地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中介服务、科教文卫体、社区服务业,努力搞活会展经济和假日经济。 充分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加快服务创新。 适应市场需求和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贴近居民 生活,拓展服务领域,增加就业岗位。 加大中心城区 “退二进三 ”力度,增加服务业用地。 “十五 ”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0%; 2020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45%,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47%。 商贸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