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考点总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方案的深度要求 初步设计阶段方案设计 , 满足国家 对项目 建议书 内容和深 度 要求。 可研阶段满足 : ① 各主要条件和数据 应有 文件或意向书 作 为依据 ; ② 各层次建设方案设计经比选后提出倾向意见 ; ③ 满足投资误差 不超过 10% 的要求 ; ④ 最终使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的结论满足投资决策的要求。 第二节、 建设方案设计的依据 一 、建设方案设计的依据 ▼ 可研阶段 项目建设方案设计的 主要依据 包括: ① 经批准的 项目建 议书 、 ② 项目 建议书的审批文件 、 ③ 业主 单位 委托书 及其设想说明。 ▼ 建设方案设计应收集的 基础资料: 建设方案设计应收集的资料包括 地区资料 和 工程规范资料。 第三节 、 建设方案比选 ▼ 一 、建设方案 比选的要求 : 参与比选的各建设方案设计都应 首先满足国家政策法规 和 地方法规 的要求; 第四节 、建设方案总体设计的内容 大型或复杂的工业 投资 项目 在进行建设方案设计时 ,应先进行总体设计。 一、 建设方案总体设计 的主要工作 —— 一般要抓七项工作 产品方案 、 建设规模方案 ; 编制主要工程一览表,对表中各分项目或单项工程提出建设方案 设计 要求 ; 主要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 项目选址 ; 原材料与投入物的供应 、 运输 与 储存方案 ; 总图运输方案 ; 对公用专业提出方案设计的统一技术措施。 二 、 建设方案分项设计的要求 :应明确项目研究范围,列出工程项目一览表,作为研究和分工的基础。 (一) 生产装置分项目建设方案设计要求 : 工艺流程方案设计 与主要 设备计算 及 选型 一般 同时进行 ; (二) 公用工程与辅助工程分项目建设方案设计要求: 建设方案总体设计在确定配套装置和工程名单,编制工程项目一览表时,尽量不要漏项,应该逐一对他们分别提出建设方案设计要求。 ▼ 确定项目配套装置与工程的 基本原则 : ( 1)满足生产需要; ( 2)适应选定的厂址; ( 3)符合工程标准规范要求; ( 4) 经济合理(满足使用、降低造价,节约资金) (三) 主要厂房和生产装置建设方案 主要 研究 : 建筑特征 (面积、层数、高度、跨度) , 结构形式 (含基础和抗震) 、特殊要求 (防火、防爆、隔音、隔热、安装、构件运输等) 以及水 、 电、气、照明、通讯、空调、电梯、消防等的配套。 这部分工作需与总图和土建专业设计相结合而得以最终完成。 涉及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主要有: 选择厂房的层数和层高: 单 层 厂 房 对 于 需要大跨度和高空间的 、生产时震动大和散发大量热气,以及有重型设备、起重设备的车间是经济合理的 ,如铸、锻、轧钢等; 多层厂房 适用于工艺过程比较紧凑,需要组织垂直工艺流程,可利用重力输送物料等,设备和产品重量比较小的各种轻型车间, 如化工厂、食品厂、仪器仪表厂的车间 等; 厂房高度 综合考虑生产工艺、设备 及 安装维修高度要求, 采光 、 通风 、 经济 等各方面因素进行选择。 生产装置 、 厂房(车间)的平面布置和柱网 在 工艺流程、技术参数 和 主要设备选择 确定之后,应本着 物料流向最经济 合理 、 操作 控制最有利、检测维修最方便 的 原则 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经济实 用的 平面布置方案。 跨度 根据 设备尺寸大小、布置情况、产品运输及生产操作 所需的 空间 来确定。 第 8 页 共 131 页 充分的利用厂房的体积和面积 为了提高单位厂房面积的产品产量,可采用 先进工艺 和高效能的大型化生产设备;可向空间发展、节省用地面积;可采用大跨度 大柱距 的 厂房 ,以提高平面利用系数;可改进厂区和车间内部的运输方式,以增加厂房的有效使用面积。 计算厂房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有 : 建筑面积、生产面积、辅助面积和服务面积 的比重;每个生产工人所占的生产面积;单位设备所占的生产面积;单位产品产量的占地面积等。 第五节 、产品方案和建筑规 模 (掌握) 一 、 产品方案 产品方案(产品大纲) : 即拟建项目的 主导产品、辅助产品 或 副产品 及其 生产能力 的组合方案。 ▼ 产品方案需要 在产品组合研究 的 基础上 形成。 产品组合的深度 , 即 产品品种 的数量。 产品组合的广度 , 即 产品线(产品种类) 的数量。 需要根据 市场需求 及 项目的资源、设备、资金、技术力量等 内部条件,选择项目的 产品组合策略。 扩大产品组合的 广度 可以 分散 项目投资的 风险 , 挖掘产品组合的深度 可以占有更多的 细分市场 ,加强产品 组合的关联性 ,则可以 提高 企业的 知名度。 ▼ (一) 产品组合的类型 ( 5 类) 1)全线全面型 : 向所有 的用户消费者提供所需要的产品。 2)市场专业性 : 专向某市场提供各种产品。 3)产品线专业性 : 只生产同一类型的不同 品种 产品 来满足市场需求。 4)有限产品线专业性 : 只 生产某 一 产品线中一个或 少数 几个品种 来满足市场需求。 5)特殊产品专业型: 根据用户及消费者的特殊需求而 专门生产特殊产品。 ▼ (二) 产品组合的一般原则( 8 条:材、产、保、存、专、设、综、场 ) 1)符合 产 业政策; 2)针对市 场 需求; 3) 专 业化协作; 4)资源 综 合利用; 5) 环 保; 6)考虑原 材 料燃料供应; 7)适合技术 设 备条件; 8)满足生产储 存 条件。 二 、 建设规模 :也称生产规模,是指项目设定的 正常生产运营年份可能达到 的生产或服务能力。 (一) 确定建设规模应当考虑的因素和内容 市场需求 : 市场需求变化快,品种规格多,采用中 、 小型规模;市场需求量大,产品适应性强,品种规格变化小,采用大 、 中型规模。 自然资源、原材料能源供应、外部建设条件; 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来源; 资金的可供应量; 环境容量; 国家或行业制定的生产经济规模标准; 社会因素和政策法规; 行业因素 :( 1)煤炭、 金属 与非金属矿山、石油、天然气等 矿产资源开发项目 ,应该考虑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 要求和资源可采储量、赋存条件 等。 ( 2) 水利水电项目 ,应考虑 水资源量、可开发利用量、地质条件、建设条件、库区生态影响、占用土地以及移民安置条件 等。 ( 3) 铁路、公路项目 ,应根据拟建项目影响区域内一定时期 运输量的需求预测 ,以及该项目在综合运输系统和本运输系统中的作用确定 线路等级、线路长度和运输能力。 改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 (二) 建设规模的合理性分析 ( 5 方面) 产业政策和行业特点的符合性 : 项目建设规模设计是否 符合国家和行业 的 产业政策 ,是考虑其 合理性 的 首要因素。 收益的合理性 : 在确定建设规模时, 理论 上 应追求 最优 经济规模 , 一般寻求 的是 合理 的 经济规模。 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 ▼ 主要考虑资源利用的 可靠性、有效性、经济性。 外部条件的适应性与匹配性 : 外部条件 泛指项目之外的所有方面,包括 市场、原材料供应 和其他外部建设条件( 物资条件、交通条件、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等)。 技术改造项目的特殊问题 :建设规模的合理性受老装置的影响,建设规模的确定是否 能与现装置有效结合和匹配 ,可以辅以 生产能力平衡法 来确定合理生产规模。 包括: 最大工序生产能力平衡法;最小公倍数法。 第六节 、生产工艺技术建设方案设计 在拟建项目的 市 场与资源研究 的基础上,在 产品方案 与 建设规模 基本确定后,应 在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 选取符合国情和厂情的,同时又先进可靠、经济合理的工艺技术。 第 9 页 共 131 页 一、生产工艺技术建设方案设计的内容 ( 7 点) (一) 、 研究各种生产工艺 首先对各种可能采用的工艺进行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相关资料:可靠性和精确性 ; 2)分析工艺发展趋势: ▼ 重点分析 和 预测 拟用 工艺的 寿命期。 注 重 采用 处于 发展期、成熟期 的工艺。 3)原材料 、 辅助材料 和 燃料资源条件的适应性(成分 、 规格 、 稳定性) ; 4)生产工艺的可得性:对比多家的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和费 用 ; 5)拟采用的工艺是否符合 节能、 清洁的生产要求。 (二) 研究生产流程 : 生产流程 反映由原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物料和能量的流向、变化 以及所经历的 设备、仪器和工艺过程。 生产流程 是工艺技术设计的 核心。 与设备选型、工艺计算、设备布置等工作有直接的关系。 对各种生产流程的研究如下: ( 5 个方面) 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 各工序间是否合理衔接,是否流畅、简捷; 物料消耗定额; 工艺参数,如压力、温度、真空度、收率、速度、纯度等; 是否合理安排。 (三) 选择主要生产装置和设备 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是 技术 先进,可靠、经济合理。 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应 与 选择项目的 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和工艺技术方案 相适应,满足项目的要求,可获得最大出力。 进行设备选型时注意约束条件 : ① 基础设施条件的约束 ; ② 投资和外汇的约束 ; ③ 人才的限制 ; ④ 设备维修条件和设施的限制 ; ⑤ 引进设备和国内配套设备的适应和衔接 ; ⑥ 有关的政策约束。 可研阶段 设备选择工作的深度 : ① 提出只要设备的规格 、 型号 和数量 ; ② 对制造商调查 和初步 询价,提出设备来源和设备费方案 ; ③ 引进国外设备时,提出设备供应方式 ( 合作设计合作制造 、 合作设计国内制造, 以及引进 单机或成套 引进 ;④ 选用超大 、超重、 超高设备,提出 相应的 运输 和 安装技术措施方案 ; ⑤ 利用 和 改造原有设备的, 应 提出改造方案, 并 分析改造 效果 ; ⑥ 经设备比选后,提出推荐方案 并 编制主要设备表。 (四) 研究工艺参数 和进行 物料衡算 ▼ 生产工艺 和 生产流程 基本确定之后,应确定 生产工艺参数。 工艺参数应具有 先进性 ,同时必须 是 切实可行。 ▼ 物料衡算 的理论基础是 质量守恒定律 , 可研阶段 要求对每个生产过程的物料量进行 初步平衡计算 , 详细计算 在 初步设计阶段 进行。 质量守衡定律: ∑G1= ∑G2+ ∑G3 物料衡算 : 总输入物料 = 总输出物料 + 总损失物料 (五) 开展 能量平衡计算,提出公用工程用量 : 公用工程计算是将 生产 过程中所需的 水、 蒸汽、电功率、冷冻、加热剂、冷却剂、 压缩空气、氮气、真空 等的 用量, ▼ 通过 物料衡算 和 能量衡算 的方法 计算出来。 ▼ 能量计算 的 理论依据 是 能量守衡定律。 生产用水: 对于 加入生产工艺流程的水 , 如脱盐水,其水质和水量应 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 而定,进行物料衡算,计算出具体的用量。 其它生产用水 ,如冲冼地面、清洗设备、泵和风机的轴封和冷却水、洗手池用水、化验室用水等,可以 按照经验公式 或 指标 用量进行计算。 设备的电加热功率的计算 依据也是能量守恒 定律, 首先 进行 热量平衡 计算, 然后 根据 热功当量 换算 成 电热功率。 (七) 提出推荐的工艺技术方案及理由 ▼ 应绘制 主要工艺流程图 , 编制 主要物料平衡表,车间(或者装置)组成表,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及水、电、汽等公用工程的消耗定额表。 二、生产工艺技术的选择原则( ▼ 7 点) 先进性和前瞻性 :工艺技术的 先进性 决定项目的 市场竞争力。 技术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 : 产品质量性能、工艺水平、装备水平。 衡量工艺技术先进性的具体指标主要有 : 产品质量性能、单位产品物耗能耗、生产能力、劳动生产率、自动化水平、装备水平、工厂占地面积、建厂速 度、投资、产品成本 等。 适用性 : ▼ 采用的工艺技术应与 资源条件、经济发展 和 管理水平 相适应 , 与项目的 建设规模、产品方案 相适应。 1)应同项目的生产能力相匹配,不同的建设规模需要选用不同的工艺技术 ; 2)应与原材料、辅助材料和燃料相适应 ; 3)应与设备(包括国内和国外供应设备,主要和辅助设备)相适应 ; 4)应与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相适应 ; 第 10 页 共 131 页 5)应与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尽可能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三) 可靠性 : ▼ 是指生产工艺技术 的 成熟度。 (四) 经济合理。 (五) 确认知识产权 :对专利技术,应研究工业产权问题。 对于专 有技术交易必备两个条件 : 1) 必须具备实际应用经验,是成熟和完整的技术; 2) 必须能够鉴定与 辨 别,能用技术资料和文件转让的。 (六) 适应市场变化 ; (七) 安全和环保。 三 、 选择高新技术的要求 ( 4 条) ; : 创新 是否有 独特性、技术密集程度 是否 高 ; 产品 的 差别化 程度如何; ,产品 是束有 独一无二 性能 ,是否有 垄断 性 竞争优势, 竞争对手是否能对这些优势进行 简单 的 模仿 ; 创新程度表现为 :是否属于全新产品,或在技术原理、设计构思、结构、材质、工艺等方面比其它同类产品有重大改进,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产品功能。 ;。 四 、 工艺技术转上的形式和方法 : (。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考点总结(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长期贷款利率 ” FNPV 0—— 拟建项目的净效益不足以抵付用折现率计算的利息,甚至有可能是负的效益,一般可判断项目不可行。 n ttt1(C I C O ) ( 1 r )F N P V CI t —— 第 t年的现金流入量; CO t—— 第 t年的现金流出量; (CI CO)t—— 第 t年的净现金流量 n —— 计算期 ( 1, 2, 3, ……, n); r ——
的研磨而粉碎成细小粒子。 处理量大,产品粒度细且均匀 气流粉碎分级机 QLM3型气流粉碎分级机 QLM6型气流粉碎分级机 QLM10型气流粉碎分级机 QLM20型气流粉碎分级机 QLM40型气流粉碎分级机 粉碎比大 ,粉碎颗粒成品的平均直径在 5μm 以下 粗粒由于受到离心力作用不会混到细粒成品中,保证了 成品粒度的均匀一致。 粉碎设备结构紧凑、磨损小,易 实现无菌操作卫生条件好
产生程序科学合理 , 最后的人选是择优聘用。 人选必须进行条件评估。 即对学历 、 水平 、 经历 、 能力 、 业绩进行定性分析和能力 、 专业 、 兴趣和个性等进行定量考核 、 评估。 ( 2)项目经理的培养 应从二个方面进行。 首先 是现代项目管理基本知识培训,重点学习项目管理的规律、管理思想、管理组织机构、管理程序以及项目谈判与合同、项目控制等理论知识; 其次 是项目管理技术培训
① 取掉避雷器支架、保护罩、 GIS 法兰盖板及接口屏蔽头,清理壳体内部及法兰面,将 13 机构及配管、空压机管道连接 安装就地控制柜及二次电缆 接地安装 四》、 GIS 检查、试验、调整 避雷器移至接口下方,吊起避雷器,将导体清理干净、涂导电脂后固定在避雷器上,给法兰面涂密封胶 ,装 0 型圈。 ② 将避雷器缓慢上提,确认导体插入正确后用定位销定位,连接法兰面,按要求紧固力矩。 ③
施评估 建设条件和选址方案 工艺、技术和设备方案 环境保护评估 建筑工程标准评估 实施进度评估 企业组织与人员培训计划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评估 经济及社会效益评估 Your site here 示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冠状动脉金属支架及输送系统产业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渔沟路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B、在制定项目计划时,加强风险分枂,在迕度安排上留有适当余地,在费用安排上考虑一定地丌可 预见费 C、尽量减少发更带来的影响 D、发更评审前要不有关部门迕行反重协商沟通 1项目某阶段的成果可能会对项目的其他阶段的范围定义产生影响,例如 ( ) A、可行性研究成果对项目建议乢的影响 B、可行性研究成果对工程项目设计的影响 C、可行性研究成果对投资机会研究的影响 D、可行性研究成是对预见性研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