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原组整合接触。 与下伏太原组相比 ,本组无石灰岩,多砂岩,色略浅,交错层理发育,植物化石丰富为其特点。 山西吕梁中阳桃园鑫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 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修改版) 太原市明仕达煤炭设计有限公司 14 (二) 矿井地质 地层 本井田位于河东煤田离柳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离石详查勘探区南段及金春-乔家沟精查勘探区南部,井田内赋存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奥陶系;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上第三系、第四系地层。 现根据金春-乔家沟精查勘探区资料,结合生产矿井揭露情况将井田内各地层层序、厚度、岩性及其变化情况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 1) 奥陶系中统峰峰组( O2f) 本组地层在地表未见出露,据钻孔揭露,岩性以深 灰色、灰色巨厚层状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为主,夹灰-黄色泥灰岩,灰岩致密、坚硬,质地纯净,裂隙发育。 顶部侵蚀面下有石膏带,再下为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富含珠角石等化石,本组厚度大于 100m。 ( 2)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 C2b) 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岩性主要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灰白色砂岩组成,常夹 1- 2 层不稳定的石灰岩。 底部为灰色铝土泥岩,局部为黄色黄铁矿。 平行不整合覆盖于奥陶系灰岩侵蚀面之上,沉积厚度受奥灰侵蚀基准面控制。 厚度在 - 之间,平均。 (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3t) 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亦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灰色砂岩、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石灰岩及煤层组成。 主要含石灰岩有 4 层( L0、 L L L3),全区稳定,除 L0 灰岩外,其下均直接压煤( 6 号),是很好的标志层,所含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 1 12 号 6层煤, 10 号煤全区稳定可采,其余煤层均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 本组地层厚度 - ,平均。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 为本区另一含煤地层之一,由各离级灰白色 砂岩,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组成,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 0 0 0 4 下 、 5 上 、 5 下 号 11 层煤,其中 4号煤层层位稳定,为大部可采煤层, 5 上 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均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 全组厚 - ,平均。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 P1x) 为一套纯陆相沉积,下部以灰绿色的砂岩、砂质泥岩为主,间夹薄层泥岩及煤线,山西吕梁中阳桃园鑫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 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修改版) 太原市明仕达煤炭设计有限公司 15 上中以黄绿色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夹有泥岩条带,厚度 - ,平均。 底部以 K4中 砂岩为界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 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 P2s) 由黄绿色砂岩与紫色、黄绿色砂质泥岩、泥岩互层,厚度为 - 之间,平均 ,底部以 K6砂岩为界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 7)上第三系上新统( N2) 区内沟谷中分布,厚度 - ,平均。 其上部为暗红色砂质粘土,间夹 2- 3 层钙质及豆状铁锰质结核,结核层中含动物骨骼化石;中部为棕红色砂质粘土,常夹 1- 3 层 左右的半胶结状砾岩;下部为一层胶结或半胶结状的砾岩,砾石磨园度好,分选性差 ,成分主要为石灰岩、石英砂岩,次为片麻岩,此层砾岩不稳定。 ( 8)第四系中上更新统( Q2+ 3) 下部为棕黄色砂质粘土、夹十余层棕红色粘土条带及 3- 5 层钙质结核。 上部为淡黄色粉砂土,垂直节理发育。 厚 0- ,平均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 9)第四系全新统( Q4) 为近代冲积、洪积、坡积物,分布在各大沟谷及山坡处,由土黄、淡红色亚砂土、砂土及浅灰色砂、砾石层等组成。 厚 0- ,平均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含煤地层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 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地层,现分述如下: 1)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3t) 本组主要岩性为灰色砂岩、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石灰岩,含煤 6层,其中可采煤层 2 层,为井田内主要含煤层段,全组厚 - ,平均。 属海陆交互相沉积,根据岩性、沉积特征,以 10号煤层、 L1灰岩本组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 1)下段( C3t1) K1砂岩底- 10 号煤层底,为基本无煤段。 岩性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间夹灰色各粒级砂岩,夹 1- 2层青灰色、深灰色石灰岩和 1 12号煤线。 本段厚度为 - ,平均。 ( 2)中段( C3t2) 山西吕梁中阳桃园鑫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 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修改版) 太原市明仕达煤炭设计有限公司 16 10 号煤层底- L1石灰岩底,为碎屑岩含煤段。 其中含有稳定可采的 10号煤层和不稳定的 8 号煤层,两煤层之间普遍为灰色、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局部含砾)顶部和底部大多为泥岩或砂质泥岩。 本段厚度为 - ,平均。 ( 3)上段( C3t3) L1石灰岩底- L5石灰岩顶,为碳酸岩及碎屑岩含煤段。 本段地层主要由四层石灰岩组成,石灰岩厚度占到整个岩层厚度的 60%以上。 三层石灰岩厚度比较稳定,从上而下依次为 L K L1。 石灰岩与石灰岩之间夹有泥岩、 砂质泥岩、粉砂岩及 7号煤层,其中 6 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 7 号煤层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 本段厚度为 -,平均。 L1石灰岩为深灰色,含有动物化石及其碎片,两层石灰岩中间一般夹有一层平均厚度为 的黑色泥岩或钙质泥岩。 K2石灰岩为深灰色,致密坚硬,裂隙中充填方解石脉,含有动物化石,下部具有凸凹不平的溶蚀裂隙面,并充填有炭屑。 K2石灰岩厚度为 - ,平均为。 L5石灰岩为深灰色,致密坚硬,裂隙中充填方解石脉,含有黄铁矿结核及蜿足类动物化石, L5石灰岩厚度为 - ,平均为。 2)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 本组厚 - ,平均 ,与太原组连续沉积,含煤层及煤线 11 层,自上而下编号为 0 0 0 4 下 、 5 上 、 5 中 、 5 下 号煤层。 4号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 5 上 号煤层局部可采,其余煤层均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 岩性主要为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煤线等,为一套三角洲沉积。 本组沉积的特点主要是岩性横向、纵向上变化较大,岩性、岩相变化规律不明显。 构造 本井田总体上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 的单斜构造,局部有次一级宽缓波状起伏,地层倾角 8- 14176。 ,平均 10176。 左右。 井田在井下巷道揭露三条正断层,见表 212。 F1正断层:位于井田东南部,井田内延伸 1470m,走向北东,倾向北西,断距 17m,倾角 70176。 F2正断层:位于井田中南部,井田内延伸 1120m,走向北东,倾向北西,断距 10m,倾角 80176。 F3正断层:位于井田中南部,井田内延伸 1910m,走向北西,倾向北东,断距 5m,倾角 85176。 山西吕梁中阳桃园鑫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 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修改版) 太原市明仕达煤炭设计有限公司 17 表 212 井田内断层情况统计表 编号 走 向 倾向 倾角(176。 ) 断距( m) 延长( m) F1 NESW NW 70 17 1470 F2 NESW NW 80 10 1120 F3 NWSE NE 85 5 1910 矿井在井田内目前未发现陷落柱,也无岩浆岩侵入活动。 综上所述,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三、煤层及煤质 (一)煤层 含煤性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其中 :太原组地层平均厚度 ,煤层总厚 ,含煤系数 %,主要含煤 6 层,自上而下编号为 1 12号煤层,其中 10 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均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 山西组地层平均厚度 ,含煤 8 层,煤层总厚 ,含煤系数 %,其中 4 号、 5 上 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其余均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 1) 4 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中下部,煤层厚度 0- ,平均 ,资源量估算厚度 ,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 该煤层层位较稳定,但厚度变化较大。 井田内 8 1010 11 118 号钻孔揭露已尖灭,西北部和中部形成局部尖灭区,南部钻孔揭露大面积不可采区,仅西北局部可采,属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 煤层顶板为细砂岩、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 2) 5上 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下部,上距 4号煤层 ,下距 L5灰岩 14m 左右,煤层厚度 0- ,平均 ,资源量估算厚度 ,煤层结构简单。 井田内大部分钻孔揭露已尖灭,仅东北部钻孔揭露局部可采。 煤层顶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底板为砂岩,局部为泥岩。 属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 3) 6 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顶部,直接顶板为泥岩或粉砂岩,下距 K2灰岩 ,上距 5 上 号煤层,煤层厚度 - ,平均 ,煤层结构简单,大多含有一层夹矸,夹山西吕梁中阳桃园鑫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 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修改版) 太原市明仕达煤炭设计有限公司 18 矸厚度 -。 赋存区内为属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 老顶为 L5石灰岩,底板为细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 4) 10 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段底部,为本组主要可采煤层。 上距 6 号煤层 ,煤层厚 - ,平均。 结构简单-复杂,含夹矸 0- 5 层,夹矸厚度为 - ,多为 -。 赋存区内为厚度、层位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 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或细砂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 井田可采煤层情况详见表 213。 表 213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煤层 编号 见煤点厚度 最小-最大 平均 ( m) 煤层间距 最小-最大 平均 ( m) 煤层结构 (夹矸层数) 稳定性 可采性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4 0- 简单 ( 0) 不稳定 局部 可采 细砂岩 泥岩 砂质泥岩 泥岩 5上 简单 ( 0) 不稳定 局部 可采 泥岩 砂质泥岩 粉砂岩 泥岩 6 简单 ( 0- 1) 稳定 赋存区 可采 石灰岩 泥岩、粉砂岩 细砂岩 砂质泥岩 10 简单-复杂 ( 0- 5) 稳定 赋存区 可采 砂质泥岩 细砂岩 泥岩 砂质泥岩 (二)煤质 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1)物理性质 各煤层煤的物理性质基本相同,颜色为黑色、黑灰色、条痕为褐黑色,玻璃光泽,内生裂隙不发育,断口呈参差状、不规则状,硬度中等,一般为 2- 3。 2) 煤岩特征 ( 1)宏观煤岩特征 各煤层煤的宏观煤岩特征相近,一般以亮煤、暗煤为主,少量为镜煤、丝炭。 宏观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型和半暗型,一般呈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均一状结构次之,层状构造为主,块状构造次之。 ( 2) 显微煤岩特征 山西吕梁中阳桃园鑫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 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修改版) 太原市明仕达煤炭设计有限公司 19 ① 显微煤岩组分 据邻近的张子山煤矿 4 号煤层测定结果,煤中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丝质组次之,镜质组一般为 - %,丝质组含量为 - %。 无机矿物组分以粘土质为主,一般 7- 8%,同时还见少量的硫化物。 各种显微煤岩组分特征明显,镜质组以无结构镜质体为主,结构镜质体次之或少量;丝 质组以氧化丝质体为主,火焚丝质体少量;粘土质一般呈充填细胞腔或团块状分布。 ②显微煤岩类型 各煤层煤的显微煤岩类型一般为混合亮暗煤、混合暗亮煤。 ③ 变质作用类型、变质阶段及其变化规律 煤的化学性质 根据《金春-乔家沟精查地质报告》资料及本井田井下 10 号煤层采样测试资料,以及收集相邻山西中阳沈家峁煤业有限公司 5上 、 6号煤层煤质化验结果,详见附表214。 本井田内各可采煤层煤质特征叙述如下: ( 1)化学性质 ① 4号煤层 水分( Mad) 原煤 %,平均 %,浮煤 %,平均 %; 灰分( Ad) 原煤 %,平均 %, 浮煤 %,平均 %; 挥发分( Vdaf) 原煤 %,平均 %, 浮煤 %,平均 %; 全硫( St。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