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金融监管基础理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囚徒困境)  nonzero sum game,  Present us with a conundrum (both lose or both win)  Coordination problems Prisoner B Prisoner A Confess Deny Confess Judgement (1,1) (0,4) (4,0) (2,2) Deny 三、金融脆弱性的原因 ——归纳 金融机构及其活动本身的特征 1)高负债经营 很容易陷入流动性危机 2)资产负债约束不对称 硬负债软资产 3)短借长贷 使银行天然具有流动性风险。 4)部分准备金制度 限制了银行的支付能力 5) “ 先到先提 ” 排队提存的原则 ,强化存款人的挤兑选择欲望。 不同的经济金融活动主体非理性行为 信息不对称问题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宏观经济冲击 经济周期、宏观政策调整 国际资本流动 差别性监管的缺陷 1)根据“木桶原理”,木桶装水的多少,决定于最短的那快木板。 2)差别性监管就象由一系列长短不一的木条所组成的木桶,监管体系的总体有效监管程度与最短的木条相当,相对严厉的监管政策如同较长的孤立木条 总 结: 市场不完善和金融脆弱性,意味着市场机制在金融领域的失灵现象,而这种失灵对社会经济有巨大的负面影响,损害了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对金融进行管制不可避免。 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基于把金融监管看作是进行 利益分配过程 基础之上的分析方法 ,属政治经济学的分析。  寻租理论  监管的俘获论  监管供求论 一、寻租理论(可参阅陆丁文 见文献资料): 关于寻租理论( Rentseeking theory):  “租”的经济学解释: 源于地租 经济租 .是稀缺要素的超额收益 ,与垄断、市场限制有关。 寻租经济学中“租”,指的是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或管制所形成的超额收益 .是权力租 (很常见 )。  寻租的涵义 : 寻求 “租”这种超额收入的非生产性活动。 再具体而言,指通过寻求政府干预或管制来谋取经济利益的 非生产性活动 . 围绕政府权力进行的游说、拉关系甚至行赂是最典型的寻租活动 (往往与腐败同义 )。 与“寻利”相对应,正统经济学研究的是寻利活动。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社会是否具有生产性 . (1)有 “ 寻租” ,必有 “避租” ,还有 “设租” ,这些行为构成社会资源的纯粹 “ 内耗 ” 与浪费。 无益于社会福利的增加。 (2)寻租必然的后果 ——权 钱 交易 ,导致政府腐败。 (3) 寻租有三个层次(布坎南:以出租车执照管理为例): 一是对政府活动所产生的 额外收益 的寻租; 二是对政府 肥缺 的寻租; 三是对政府活动所获得的 公共收入 的寻租。 我国金融管制的寻租分析: ( 1) 严格 的行业管制,致使围绕政府的金融监管产生了严重的寻租腐败现象。 (2)金融监管寻租行为的表现: 第一、金融机构为开展新业务而被动进行的寻租活动 协迫情形。 开展新业务时面临:机构审批、高管任职资格审批、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考核等方面。 金融机构不得不受监管当局设租盘剥. 从现实掌握的情况看,这类盘剥属于极度恶劣的行为,往往体现为搁置不办、让金融机构自行领悟其中的“奥妙”,最后迫使金融机构从“不懂事”变得“懂事”起来。 谢平 ,陆磊 , 2020:利益共同体的胁迫与共谋行为:论金融监管腐败的一般特征与部门特征 第二、当金融机构违规时为寻求庇护而主动性的寻租活动。 因为寻租的存在,市场竞争的公平性被破坏了,使人们对市场机制的合理性和效率发生了根本置疑。 金融监管是政府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金融监管中同样存在寻租现象,影响金融监管的公平与效率。 寻租的后果 二、监管俘获论 三、监管供求论 思考题: 试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银行贷款时面临的风险。 明斯基金融脆弱性理论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 寻租解释 第四章 金融监管的成本 —收益分析 一项监管措施乃至整个金融监管 ,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影响 ,我们把这种影响区分为成本 (负面影响 )和收益 (正面影响 ),然后运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量化处理分析 ,试图通过成本 收益配来评价监管政策的一种框架 . 例 如 :存款利率管制制度 成 本 : *监管机构:制定政策、监管落实费用(工时 ⅹ 工时工资 +其它 *银 行:服从成本 :机会损失(少吸收存款 ⅹ 存贷款利差); *存款人:消费者福利受损 [存款余额 ⅹ (市场化利率 官定利率) ] 收 益: *银 行:节省资金成本 [(市场化利率 官定利率) ⅹ 存款额 ] *存款人:节省寻价成本(寻价时间 ⅹ 时间价值) *银行体系:更加安全 [所避免的高风险倾向损失,(银行系统性风险所产生的经验损失 ⅹ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发生风险的概率 管制条件下发生风险的概率) ] 成本、收益孰大孰小。 金融监管成本 收益分析的特征  分析时应当有更广阔的视野 ,包括监管者 \被监管者 \金融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角度 .  难以 准确 量化 ,但分析思路值得肯定 . 内容安排  金融监管成本的构成  金融监管收益的构成  银行业管制的成本收益分析  金融管制的边界 第一节 金融监管成本的构成 一、直接成本 行政成本(管制机构的支出) 管制当局在制定和实施监管措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 : 雇员费用 \日常业务费用 \固定资产折旧 ,也包括机构 开办费 . 服从成本(被监管者的支出) 被监管者为监管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向监管 机构提供信息 的成本、进行 内部检查 使本部门符合监管条例的成本、针对新出台的监管措施所进行的 培训费 、直接向监管机构交纳的 监管费 等等 . *“填表费” *信息披露费 两者属于信息费 二、间接成本 :管制活动带来的非量化的负面影响 道德风险 削弱竞争 妨碍创新 监管不当 寻租成本 无论 8090年代美国的 Samp。 L危机,还是 9798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均可以找到一个重要成因 —— 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