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效果与有效性(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 卢卡斯的 “ 为预期抵消的无效论 ” QtQN AS AD1 AD2 π 2 QN SAS1 SAS2 QN π 1 通货膨胀率π 理性预期假说 价格完全弹性 E2 E1 E3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 卢卡斯的 “ 为预期抵消的无效论 ” 理性预期假说 理性预期( Rational Expectations),或者叫做理性预期假说( Rational Expectation Hypothesis),是指人们在理性的情况下,针对某个经济现象(例如市场价格)进行的预期。 他们会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来作出行动而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平均地来说,理性预期应该是准确的。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 新凯恩斯学派的 “ 政策有效论 ” QtQN LAS AD1 AD2 π 2 QN AS1 AS2 QA QN π A π 1 ASA 通货膨胀率π 信息不对称 工资价格粘性 理性预期 E1 E2 E3 EA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 温特劳布 卡尔多的 “货币政策 无效论 ” 温特劳布的工资定律 工资定理是温特劳布的内生货币供给模型的基础。 他认为,物价( P)是名义工资的函数,两者正相关变化。 即: P= P( w) 其中, w为名义货币计算的年平均工资率,它通过集体义价外生决定。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 温特劳布 卡尔多的 “货币政策 无效论 ” 温特劳布的工资定律 根据工资定理得出: 货币供给只能以名义工资增长率超过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程度相应增加,它不为中央银行独立决定,而由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决定。 (物价是工资的函数,不是货币供给的函数,货币当局并不拥有控制物价水平的有效手段)。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 温特劳布 卡尔多的 “货币政策 无效论 ” 卡尔多的内生货币论 卡尔多认为: 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是作为“最后贷款人”,通过贴现窗口,保证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 这就使中央银行坐在自己的炸药箱上,为了防止信贷紧缩导致灾难性的债务紧缩,中央银行除了满足“交易需求”外别无选择。 所以,在信贷、货币经济中,货币供给是内生而不是外生的,它直接随公众对现金或银行存款的需求变化而变化,不能独立于这种需求变化之外。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总体评价 • 从理论演变过程来看 “ 有效 —— 无效 —— 有效 ” • 从宏观调控的实践来看 货币政策总体上仍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第三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  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配合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两者关系 1)共性 2)区别 配合效应 配合效应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  调控方式不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