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垃圾填埋场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头塘、螺丝山、吉兴四处垃圾场,总面积 ,其中 , 五马归槽垃圾场已填完封场;头塘垃圾场为露天堆放,现已造成极大的二次污染,无法正常使用;螺丝山垃圾场也已填完封场;吉兴垃圾场现已填埋垃圾 6~ 7 年,预计 5~ 6 年后填完封场,四座垃圾场的具体情况见表 2- 4。 表 2- 4 衡阳市现况垃圾场情况表 区域 名 称 垃圾场性质 面 积( ha) 运行情况 江东区 五马归槽垃圾场 简易填埋场 已填满,超标加层,现已封场 城南区 头塘垃圾场 露天堆场 无法正常使用,时有纠纷 城北区 螺丝山垃圾场 简易填埋场 已填满封场 城北区 吉兴垃圾场 简易 卫生填埋场 正在填埋,无场底防渗 垃圾产生量预测 据衡阳市环卫处提供的数据,衡阳市城区人口约 90 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 70 万人,流动人口 20 万人,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由 1985 年的 万 t/a 增加到 2020 年的 万t/a。 城市生活垃圾中易腐有机物质含量较低,约占垃圾总量的 14%,而灰渣及砖瓦约占垃 3 圾总量的 80%。 垃圾年增长率基本稳定,从表 2- 1中可以看出,年平均增长率为 %。 随着衡阳市城区建设的加速发展及人口的自然增长,城市居民生活条件、居住条件、生活燃料结构(燃煤改用燃 气)的不断改善,垃圾的成份及产生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根据衡阳市环卫处统计, 2020 年衡阳市城区日均产生的生活垃圾约 804t,全年共 万 t。 参考国内同类型城市生活垃圾的实际产生量,结合衡阳市历年生活垃圾的增长情况,以衡阳市 2020 年城区垃圾产生量 800t/d 为基准,预计衡阳市 20202020 年生活垃圾的增长率为 6%, 20202033 年为 3%。 采用下列公式对衡阳市未来十五年的生活垃圾产量进行计算: W=W0(1+r)(n2020) 式中: )万预测年垃圾的产生量(— atW / )(万基准年垃圾实际产生量— atW /0 年平均递增率—r 预测年份—n 计算出衡阳市城区未来 20 年生活垃圾的数量见表 25。 表 2- 5 衡阳市城区未来 20年内生活垃圾量预测值 年份(年)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产 量( t/d) 1000 1071 1135 1203 1275 1352 1433 累 计(万 t/a) 年份(年) 2020 2020 2020 2017 2018 2019 2020 产 量( t/d) 1519 1610 1658 1708 1759 1812 1866 累 计(万 t/a) 年份(年)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产 量( t/d) 1922 1980 2039 2101 2164 2229 2295 累 计(万 t/a) 年份(年)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产 量( t/d) 2364 2435 2508 2584 2661 2741 2823 累 计(万 t/a) 年份(年) 2035 2036 产 量( t/d) 2908 2995 累 计(万 t/a) 填埋场建设规模 本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规模的确定主要考虑了以下两个因素: ( 1)衡阳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情况 从表 25的垃圾产生量预测结果可以知道, 2020 年前( 2020~ 2020 年)衡阳市垃圾产生总量约为 万 t, 2020~ 2036 垃圾产生总量约为 万 t。 2020 年垃圾产生总量约为 万 t,日均垃圾产生量 为 1000t。 2020 年垃圾产生总量约为 万 t,日均垃圾产生量约为 1610t。 2036年垃圾产生总量约为 万 t,日均垃圾产生量约为 2995t。 ( 2)衡阳市生活垃圾组成成分 根据衡阳市环卫处提供的资料,衡阳市目前所产生的垃圾中易腐有机物含量较低,仅占垃圾总产生量的 14%左右,而灰渣及砖瓦却占垃圾总量的 80%,详见表 22。 根据衡阳市的城市发展状况,预计近年内由于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垃圾的组成成分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是不久的将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净菜进城,能源结构由燃煤向燃气转变,并采取集中供热,建筑废渣另外处理等,与目前的垃圾组分相比,将来垃圾 的成分将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即:垃圾中的无机组分明显下降,有机成分增加。 参照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垃圾组分情况,预计 2020 年后衡阳市垃圾中的有机成分将达到 40%以上。 综合考虑上述两个因素,初步确定本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规模为日填埋垃圾 1000t。 2020 年后,随着垃圾中有机组分的增大,可考虑对垃圾进行多元化处理。 4 3 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原则及选址要求 采用卫生填埋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由于其投资和工程量均较大,场址确定后不可更改,如因场址确定错误而污染环境,将造成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其影响在很长的 时期内也难以消除。 因此,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 CJJ172020)的要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必须遵循以下环境保护要求: 填埋场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区域环境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 填埋场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影响不超过国家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 填埋场应与当地大气防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一致; 填埋场应具备相应的库容,填埋场使用年 限宜 10 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 8年,且填埋场应尽可能利用天然地形,如洼地、沟壑、峡谷、废坑等; 建设地的人口密度低、土地利用价值低、地下水利用的可能性低; 填埋场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下方,距人畜居栖点 800m 以外,地下水水流向的下游地区; 垃圾填埋场不应建在下列地区: ( 1)国家划定的珍贵动植物栖息养殖区、国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区、生活饮用水源地以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 2)居民密集居住区; ( 3)填埋区直接与河流和湖泊相距 50m 以内地区; ( 4)专用水源蓄水层、地 下水补给区、洪泛区、淤泥区等; ( 5)活动的坍塌地带、地震区、断层区、地下蓄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 场址方案比较 为了选好衡阳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场址,由市环卫处牵头,组织国土、规划、环保、环卫等有关部门对衡阳市郊区进行踏勘,初步选定 3 个进行方案比较,即朱马冲、塘冲、大王冲 3个场址。 我公司于 2020 年 3月会同市环卫处等有关部门对初步选定的场址进行踏勘,并作出了方案比较。 场址Ⅰ:朱马冲场址位于衡阳县樟木乡朱马冲,与 107国道相距约 400m,距市区约 13km,场址设置符合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该场址位 于城市规划区的北部,处于城市主导夏季风向偏东的下风向。 该场址四周环山,地势北高南低,东西方向基本持平,整个场地山势较小,场内相对高差最大不超过 40m。 场址自然径流向东南方向,场内无固定居民住户,场址周围 800m范围内零星分散一些居民住户。 场址内有塔新林场,无农田,南端有朱马冲水库,作为灌溉农田水源,水库南向为大片农田。 场内北边有国防电缆由东北至西南方向通过。 场址Ⅱ:塘冲场址位于衡阳县樟木乡塘冲,紧邻 107 国道,与现有的垃圾填埋场 — 吉兴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仅一山之隔,距市区约 14km。 该场址位于城市规划区的 北部,处于城市夏季主导风下风向偏西方向。 该场址东、南、西、北四面环山,山势较陡 , 场内相对高差最大高达 87m。 场址东北方向有一地势陡峭的峡谷,出峡谷为开阔的荷花坪,峡谷口约 25m 处有一小溪,自北绕荷花坪向西南方向流去。 场内自然径流向东北方向,最终汇入场址东北端的小溪。 场址底部为农田,四周为荒山灌木丛。 场址北边入口处有 2 户居民,东边出口临近 107 国道处有 2~ 4 户居民,除此之外,场址 800m 范围内无居住户。 场址Ⅲ:大王冲场址位于衡阳县樟木乡大王冲,与 107 国道相距约 5km,距市区约 19km,场址设置符合衡阳 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该场址位于城市规划区的北部,处于城市夏季主导风下风向偏北方向。 5 该场址东、西、北三面环山,山势较陡 , 场内相对高差最大约 50m。 场内自然径流向南方向,场内为肥沃农田,四周为油茶灌木丛。 由 107 国道进入场址,沿线分布居民户,进入场内也有多处居民户,除此之外,场址 800m 范围内分散多处居住户。 场址的确定 通过上述方案比较,可以看出朱马冲场址虽然不占有农田,仅占有塔新林场林地,离市区相对较近,临近 107 国道 400m,运距适宜,运输费用少,但场址 800m内居民较多,搬迁量较大,场地面积少 ,场内相对高差最大不超过 40m,库容小,服务年限短,单位面积前期投资大,且场区占用朱马冲水库,自然排水口处于农田保护区内,其对生态环境的风险与危害较大,加上场内北边有国防电缆由东北至西南方向通过,场址不符合国防电缆有关法律规定,应予以否定。 大王冲场址方案虽然场区面积大,库容大,服务年限长,但离市区远,从 107 国道进场内 5km 处都是乡间小路,运输较远,运输费用高,且道路工程投资较大。 加上该场址占用农田多,场址 800m 内居民多,搬迁量大,该场址同样应予以否定。 塘冲场址方案占地面积大,占用农田不多 ,四面环山,山势较陡 , 场内相对高差最大超过高达 87m,库容大,服务年限长,且离市区相对较近,紧邻 107 国道,道路运输容易,运输费用低,场址 800m 内无居民,搬迁户数少,前期投资少,加上场址与现有吉兴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相邻,外部条件(供水、供电)好,新建填埋场的生活辅助设施可以和吉兴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合并考虑,统一管理。 综上所述,根据衡阳市的具体情况,从衡阳市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以及投入产出比率等多角度考虑后,确定采用塘冲场址方案。 场址概况 场区地形地貌 塘冲场址为中生代末期形成的内 陆湖盆地,衡山山脉南延至此,场区属剥蚀地貌。 场区东、南、西、北四面环山,山势较陡 , 山脉呈东西走向,东西两面为岗峦起伏的山岭,中间为一“ O”形山包,整个场区由东北向西南方向看呈“ M”形。 场区东北方向有一地势陡峭的峡谷,出峡谷为开阔的荷花坪,峡谷口约 25m 处有一小溪,自北绕荷花坪向西南方向流去。 场内自然径流向东北方向,最终汇入场址东北端的小溪。 场址四周为荒山灌木丛,沟谷为农田,底部自然坡降 1% ~ 2%,四周最大坡度达 60%。 沟谷总长 约 2800m,平均谷宽约 40m。 场区总体地势为南高北低,谷北向山脉最高高程为,最低高程为 ,相对高差。 谷南向山脉最高高程为 ,最低高程为 ,相对高差。 谷底西端最高高程为 ,最低高程为 ,相对高程。 东端最高高程为 ,最低高程为 ,相对高差。 场区地质条件 场址所在区域上有一条东西向的逆断层通过场区南部,走向为东北至西南,倾向东南,富水性中等。 另一条小断裂,走向为西北至东南。 场区构造位于两断裂层相夹处,属稳定结构期,不会引起近期活动。 场区内山坡坡脚、农田、溪 沟、水塘等为第四系黄、褐粘土、耕植土,厚度为 ~ 3m,占总面积的 15% ,渗透系数为 ~ 104cm/s,该土可作为填埋垃圾覆盖土。 场区西北、东南角为岩性紫红色砂质岩,粉砂岩,风化强烈,大部分成土状,含水较弱。 遍及场区为古界冷家溪群板岩,颜色多样:暗红、灰绿、青灰、泥黄色等。 岩层倾向正南,倾角较陡。 场区岩石裸露区分布面积占填埋区的 85%。 场区水系 区内主要河流有三渡水、湘江。 三渡水由场区北面经过,在场区北出口处河宽 ,河岸标高 53m,河底标高。 当三渡水水位标高分 别为 、 、 、 53m 时对应流量分别为 、 、 、。 三渡水最终流入湘江,处理后底渗 6 滤液将通过三渡水排入湘江。 湘江是衡阳市的主要给水水源和排水体,其水文特征如下: 河流宽度 400m 年平均流量 最大流量 m3/s 最小流量 m3/s 年平均水位 最高水位 最低水位 年平均流速 年经流量 504 亿 m3 平均水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