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里安微观经济学显示偏好revealedpreference(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C 因此 A 显示偏好于组合内的 所有消费束。 B A 因此包含 A的无差异曲线必须在 阴影部分集合的上方。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现在,那些比 A更受偏好的消费束在什么地方。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A B E C D A: (p1,p2)=(1,1)。 (x1,x2)=(15,15) B: (p1,p2)=(2,1)。 (x1,x2)=(10,20) C: (p1,p2)=(1,2)。 (x1,x2)=(20,10) D: (p1,p2)=(2,5)。 (x1,x2)=(30,12) E: (p1,p2)=(5,2)。 (x1,x2)=(12,30). A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D A: (p1,p2)=(1,1)。 (x1,x2)=(15,15) D: (p1,p2)=(2,5)。 (x1,x2)=(30,12). A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D D 接显示偏好于 A. A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D D 直接显示偏好于 A. 性状良好的偏好关系是凸的 A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D D 直接显示偏好于 A. 性状良好的偏好关系是凸的 因此所有介于 A和 D的消费束都受 偏好于 A。 A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D D 直接显示偏好于 A. 性状良好的偏好关系是凸的 因此所有介于 A和 D的消费束都受 偏好于 A。 A 同时 , ...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D 所有包含同样数量的商品 2与更 多数量的商品 1比 D更受偏好,因此 也比 A更受偏好。 A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D A 那些严格偏好于 A的消费束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A B E C D A: (p1,p2)=(1,1)。 (x1,x2)=(15,15) B: (p1,p2)=(2,1)。 (x1,x2)=(10,20) C: (p1,p2)=(1,2)。 (x1,x2)=(20,10) D: (p1,p2)=(2,5)。 (x1,x2)=(30,12) E: (p1,p2)=(5,2)。 (x1,x2)=(12,30). A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A E A: (p1,p2)=(1,1)。 (x1,x2)=(15,15) E: (p1,p2)=(5,2)。 (x1,x2)=(12,30).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A E E 直接显示偏好于 A.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A E E 直接显示偏好 A. 性状良好的偏好关系是凸的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A E E 直接显示偏好 A. 性状良好的偏好关系是凸的 因此所有介于消费束 A 和 E 的消 费束比 A更受偏好。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A E E 直接显示偏好 A. 性状良好的偏好关系是凸的 因此所有介于消费束 A 和 E 的消 费束比 A更受偏好。 同时 , ...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A E 所有与 E包含同样数量的商品 1和更多 数量的商品 2的消费束比 E更受 偏好,因此也比 A更受偏好。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A E 更多的严格偏好于 A的消费束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A B C E D 之前说发现的偏好于 A的 消费束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B C E D 所有显示的偏好于 A的消费束 A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现在我们已经获得了包含 A的无差异曲线的上界和下界。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所有显示偏好于 A的消费束 A 所有显示没有 A受偏好的消费束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所有显示偏好于 A的消费束 A 所有显示没有 A受偏好的消费束 重新获取无差异曲线 x2 x1 包含 A的无差异曲线存在的区域 A 指数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商品的价格改 变。 那么消费者的处境总体上来讲是 变好还是变坏了呢。 指数给出了这样的问题的粗略回答。 指数 两个基本指数 –物价指数 , 和 –数量指数 每一个指数都通过比较 基期花销 与 现期花销 比例来计算。 数量指数 数量指数是价格加权的平均数量需求。 例如 (p1,p2) 可以是基期价格 (p1b,p2b) 或者当期价格 (p1t,p2t). Ip x p xp x p xqt tb b1 1 2 21 1 2 2数量指数 假如 (p1,p2) = (p1b,p2b) ,我们可以得到拉氏数量指数: L p x p xp x p xqb t b tb b b b1 1 2 21 1 2 2数量指数 假如 (p1,p2) = (p1t,p2t), 我们可以得到派氏数量指数: P p x p xp x p xqt t t tt b t b1 1 2 21 1 2 2数量指数 数量指数如何用来评估消费者福利的改变。 数量指数 假如 那么 那么消费者在基期比当期的处境好 Lp x p xp x p xqb t b tb b b b1 1 2 21 1 2 21p x p x p x p xb t b t b b b b1 1 2 2 1 1 2 2 数量指数 假如 那么 消费者在当期的处境比基期好 P p x p xp x p xqt t t tt b t b 1 1 2 21 1 2 21p x p x p x p xt t t t t b t b1 1 2 2 1 1 2 2 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是数量加权平均价格;例如 (x1,x2) 既可以是基期消费束 (x1b,x2b) 也可以是当期消费束 (x1t,x2t). Ip x p xp x p xpt tb b1 1 2 21 1 2 2价格指数 假如 (x1,x2) = (x1b,x2b) 那么我们有拉氏价格指数。 Lp x p xp x p xpt b t bb b b b1 1 2 21 1 2 2价格指数 假如 (x1,x2) = (x1t,x2t) 那么我们有帕氏价格指数。 Pp x p xp x p xpt t t tb t b t1 1 2 21 1 2 2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如何衡量消费者福利的变化。 定义消费者开销比例 Mp x p xp x p xt t t tb b b b1 1 2 21 1 2 2价格指数 假如 那么 因此消费者当期的处境比基期好 L p x p xp x p xpt b t bb b b b1 1 2 21 1 2 2 p x p xp x p xMt t t tb b b b1 1 2 21 1 2 2p x p x p x p xt b t b t t t t1 1 2 2 1 1 2 2 价格指数 但是假如 那么 因此消费者基期的处境比当期好 P p x p xp x p xpt t t tb t b t1 1 2 21 1 2 2 p x p xp x p xMt t t tb b b b1 1 2 21 1 2 2p x p x p x p xb t b t b b b b1 1 2 2 1 1 2 2 完全指数化。 价格指数的改变有时用来调整工资或者转移支付,我们称之为指数化。 当价格指数用来评估总体通胀率,完全指数化发生于当工资或者报酬以某一速率上升时。 完全指数化。 由于价格并没有同一速率上升,相对价格随着一般价格水平改变。 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在保存以前报酬的购买力的前提下来对社会保障报酬进行指数化。 完全指数化。 一个一般用来指数化的指数是帕氏指数(例如消费者物价指数)。 那么会有什么结果呢。 完全指数化。 注意这个指数用 当期价格 比较当期与基期 消费。 Pp x p xp x p xqt t t tt b t b1 1 2 21 1 2 2完全指数化。 x2 x1 x2b x1b 基期预算约束 基期选择 完全指数化。 x2 x1 x2b x1b 基期预算约束 基期选择 指数化之前的当期预算约束。范里安微观经济学显示偏好revealedpreference(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1 22122 //边际效用和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效用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U(x1,x2) k, k为常数 全微分得到如下方程: Uxdx Uxdx1122 0 边际效用和边际替代率 Uxdx Uxdx1122 0 Uxdx Uxdx2211 也即 边际效用和边际替代率 Uxdx Uxdx2211 也即 且 d xd
:从事生产管理工作:如生产人员的考勤、管理、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化、检验情况和质量环境管理建立、实施等工作。 所需资格: 中专以上学历毕业,对本产品的生产、设计开发和、检验有一定的了解。 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协调、指挥、组织生产的能力。 能组织起草各类生产管理文件。 对生产管理有 5 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7 身体符合食品行业生产要求。 品保 部主管 工作说明书 职务名 称
给定 y2, 产量 y1 为多少时可最大化厂商 1的利润。 1 1 2 1 2 1 1 1(。 ) ( ) ( ).y y p y y y c y 数量竞争。 一个例子 假设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为: 厂商的总成本函数为: p y yT T( ) 60c y y1 1 12( ) c y y y2 2 2 2215( ) . 和 数量竞争。 一个例子 (。 ) ( )
良好的生产函数 凸性 凸性 : 假如投入束 x’ 和 x” 都能生产出 y单位产出,那么投入束的组合 tx’ + (1t)x” 至少能够生产出 y单位产出,对于任意 0 t 1。 性状良好的生产函数 凸性 x2 x1 x239。 x139。 x2x1y性状良好的生产函数 凸性 x2 x1 x239。 x139。 x2x1 tx t x tx t x1 1 2 21 139。 39
与自身价格弹性 p D(p), S(p) 市场需求 市场供给 p* q* 无税 CS 无谓损失与自身价格弹性 p D(p), S(p) 市场需求 市场供给 p* q* 无税 PS 无谓损失与自身价格弹性 p D(p), S(p) 市场需求 市场供给 p* q* 无税 CS PS 无谓损失与自身价格弹性 p D(p), S(p) 市场需求 市场供给 p* q* 无税 CS PS
收益与自身价格弹性 p q a bq( ) MR q a bq( ) 2a a/b p q a/2b 边际收益与自身价格弹性 p q a bq( ) MR q a bq( ) 2a a/b p q a/2b q $ a/b a/2b R(q) 第十六章 均衡 市场均衡 当所有买者的总需求量等于所有卖者的供给量时,我们称市场达到 均衡状态。 市场均衡 p 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