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初设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润 222 万元,总投资收益率 %,动态投资回收期 (含项目建设期)。 项目投资经济效益 十分 显著。 将脱毒种薯源源不断地提供给本县马铃薯种植区及周边各地,提 升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水平, 提高脱毒种薯的覆盖率 , 6 降低种薯退化,增加马铃薯产量,促进农民 增收,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实施退耕还林 还草、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创造先决条件,减轻土壤水蚀和风蚀,减少农田水土流失。 第三章 总 体布 局 ( 1) 原种繁育基地 原种繁育基地选择在 树台乡韩庄村 , 面积 2020 亩。 树台乡韩庄村 交通 便利 , 有部分补灌水资源 ,海拔相对较高 , 具有自然隔离带 , 为马铃薯原种繁育的理想地区。 树台乡韩庄村 地 下水资源 比较 丰富 ,项目区内 原 有机井 4眼 , 能保证灌溉面积 1500亩 左右。 通过项目建设 在 原种基地内 新 增 机井 2眼 , 每个机 井 控灌面积 250亩。 项目区 6眼机井 完全可以 满足 2020 亩原种基地的需水。 为 保障 原种基地 水资源充分利用 , 同时配套低压输水管 道 10 公里。 增加 2台变压器, 配套 5km输电 线路。 为 方便种 薯 基地机械作业出入和种薯运输 ,配套 建 设 硬化 路 5km。 ( 2) 一级种 繁育 基地 一级种基地选择在关庄乡 关庄 村 10000 亩、 曹洼乡脱烈村 10000亩。 这 两 村都是我县一级种薯繁育的最佳区域 , 也是马铃薯主产区。 在关庄乡关庄村一级种薯繁育基地 配套 建设砂石路 5km。 常温库布局在关庄乡关庄村 10000亩繁育基地 和生产路之间,常温库东 侧 设地中衡。 7 第四章 工艺设计说明 工艺设计标准 — — DB64/T4922020《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规程》 ; —— NY/T391202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 GB3095202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50842020《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 GB156182020《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NY/T393202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 NY/T394202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工艺设计主要原则 —— 工艺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 工艺设计遵循各个单项工程之间、各个单位工程之间、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弥补的原则 —— 工艺设计遵循农业专业化对工程设计的需要 — — 工艺设计遵循当地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资源条件的原则 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按照脱毒马铃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要求, 我县 自繁 原原种保证 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重点建设马铃薯原种和一级种薯繁育基地,实现种薯脱毒化,生产标准化。 品种选择: 种薯基地 选择已经审定推广的马铃薯优良新品种宁薯 10 号、宁薯 11 号 和 宁薯 12 号,通过 以往的 品种对比 8 栽培试验 、不同种植模式的栽培试验, 研究和制定出与新品种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挖掘新品种增产潜力,提高产品质量。 原种生产: 原种是微型薯的扩繁产品,在我县冷凉山区 进行 原 种生产,有着天然隔离的基础条件,生产的原种作为一级种薯基地用种。 ① 选种。 选择 健康的原原种 作为原种基地用种。 ② 土地平整。 为了便于灌溉和机械作业。 结合 机械 对原种繁育基地 上凹凸不平的地块 进行平整。 ③ 土壤改良。 在原种繁育基地上,针对瘠薄土壤亩施有机肥 1000 公斤,油渣 20 公斤,复合肥 10 公斤提高土壤肥力。 ④精细播种。 采用机械播种,亩用 马铃薯 原原种 5000粒。 ⑤ 田间管理。 加强 对 马铃薯原种基地田间管理,勤查苗、及时补苗,中耕培土,病虫害检测防控。 ⑥合理轮作。 项目区 原 种繁育基地实行三年以上 轮作制,建立一个良好土地用养结合的农田轮作生态系统。 ⑦ 适时收获, 安全贮藏。 马铃薯原种在 9 月下旬进行收获,收获后 晾 23天精 选贮藏。 一级种薯生产 :一级种薯是原种的扩繁产品,即生产用种薯。 一级种薯 严格生产也 是提高种薯质量的关键, 我县一级种薯繁育基地选择 在风速大、海拔高、蚜虫传媒少的环境条件下,以 保证种薯质量。 ① 选种。 选用薯皮光滑 、 圆整 的 种薯作为 一级种薯基地 用 9 种。 ② 选地。 选择前茬为小麦或豆类 地作为一级种繁育基地,并且集中连片,通过 深耕 , 耙耱、蓄水保墒。 ③ 施足底肥。 亩施农 家肥 1000 公斤,搭配 50 公斤 磷肥 ,采取秋施肥方法。 ④适时播种。 马铃薯播种一般在土壤表层 10cm 土温达 7一 8℃时即可播种,为了避开夏季高温对薯块形成和膨大的不利影响,播种时间应根据品种和当地气候条件而定。 采用机械播种。 ⑤合理密植。 根据我们多年的种植试验,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中晚熟品种以 4000株/ 亩 为宜。 ⑥合理轮作。 项目区一级种繁育基地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制,建立一个良好土地用养结合的农田轮作生态系统。 ⑦适时收获,安全贮藏。 马铃薯一级种在 10 月上旬收获然后晾 23天精 选贮藏 , 确保种薯质量和大田需种。 流程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种子法》、《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规程》 (DB64/T4922020)、《马铃薯脱毒种薯 (苗 )质量检验规程》 (DB64/T4932020)。 原原种生产:脱毒苗移栽、剪切、扦插 250 株 /平方米蛭石或腐叶土栽培,网室和日光温室加代繁殖生产 3克以上微型 10 薯。 原种生产:选择肥沃、无土壤传播的薯类病害的田块,高密度起垄种植,每亩播种 5000粒。 第五章 建筑工程设计说明 设计依据 ——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20 ——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704 ——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20 生产原种 推广优质马铃薯脱毒种薯,建立脱毒薯基地生产产 种薯贮藏 建立一级种繁育基地 原种生产基地 温室 、网室生产原原种 马铃薯品种选择 脱毒苗繁育 组培室 茎尖剥离技术 培养室培养 病 毒 检 测 、 切断繁育 原原种节本增效技术 原原种标准化贮藏 原原种标准化贮藏技术 11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 ——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20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0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20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20 ——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20 海原地区冻土层深度 米;地震烈度为 8度。 项目区有效土层厚度 10m。 经化验土壤含盐 — %,PH 值 — ,有机质含量 %。 地基承载力暂定为fk=100kPa。 常温 库 设计 特点 ( 1) 常温库结构独特,温度调控效果好。 按照设计要求,采用砖混结构设计常温库的主体结构,利用 通风 窗进行 换气 调节温度的骤升剧降。 ( 2) 常温库适宜的跨度 (13m)和通风换气构造,提高了建造质量和控温效果。 常温库 建设在 海原县 关庄乡关庄村 ,建筑面积 2028m2,分4座并排建设,每座 建筑面积 507 m2 , (开间 、进深 13 m,层高 5m 共 10间)。 工程结构 为 砖混结构,半地下式 (地下 2m,地上 3m)。 12 地基:采用 MU30毛石基础,。 墙身及墙面:墙厚 360mm,内墙 面 为 20mm 厚 防水水泥 砂浆 层上刷涂料而成 , 外墙面为清水砖墙 , 用水泥原浆 勾 缝。 地面:地面采用 100mm 厚 3: 7灰土垫层,上铺 100mm 厚C10 碎石砼, 200mm厚 C20砼面层压实抹光。 门窗:门宽为 4米、高为 米,采用高窗,安装高度为 米,窗规格为 *,本设计均为木窗。 屋面:轻钢屋架上为 20mm 厚方钢檩条, 500mm 厚草泥挂瓦。 电气设计 ——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 《供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295)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JG/T1692) 照明系统 项目区内电源引自关庄乡关庄村 30KVA 变压器。 室外采用直埋电缆,电缆进建筑物穿钢管保护。 每座库房 照明总用电负荷 ,计算负荷 kW。 供电电压 为 380/220v, 三相 四 线制 ,电源 由基地总配电柜分别引入 4 座常温库,各库设单独配电箱。 ( 1) 光源 13 依据国家照度标准,按 库房 的环境特点和使用要求,以高光效和节能为设计原则, 仓库采用 吊管式节能灯 ,每开间 2套。 ( 2) 照度标准 仓库照度 100 LX。 ( 3)电气设计 库房 照明、插座分别由不同支路供电。 其中:照明线路全部采用截面积为 2* 铜 芯塑料绝缘导线穿 PVC( SC) 15管沿墙或地暗敷。 库房插座 采 用截面积为 3*4mm2 铜 芯塑料绝缘导线穿 PVC25 管沿墙或地暗敷。 所有插座回路均设漏电断路器保护,漏电 动作电流为 30mA。 ( 4) 接地及安全系统 本工程强电、接地系统采用 与 项目区 原有接地系统 共用 联结 接地系统。 第六章 田间工程 设计 说明 设计依据 ——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