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沙子井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晚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 及晚第三系的沉积外 ,其余地 层均有 分布 ,以 三叠系 、 二叠 系 、 石炭系 地层分布最广, 发育最好,晚 二叠 系为区内主要成煤时期,晚 二叠 系早期有 玄武岩 流喷发 ,见表 2- 1。 表 2- 1 区 域 地 层 简 表 地 层 系 统 代号 厚度 ( m) 岩 性 系 统 组 第四系 Q 020 坡积、残积物。 三叠系 中统 关岭组 T2g 669929 中至厚层状白云岩、 石灰岩夹泥灰岩 、泥岩 ,底部为绿豆岩。 下统 永宁镇组 T1yn 418730 薄至 厚层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飞仙关组 T1f 439799 以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灰岩、泥灰 岩。 二叠系 上统 大隆 长兴 组 P3d+c 大隆组 为硅质岩夹高岭石 泥岩 薄层, 顶部为薄层蒙脱石泥岩 ;长兴组以燧石 灰岩 为主。 龙潭组 P3l 242375 以粉砂 岩 、细砂岩 为主,夹 较多泥 岩、 石灰岩及煤层等。 为 区内主要 含煤地层。 峨嵋山 玄武岩组 P3β 0342 玄武岩夹角砾状玄武岩及碎屑岩。 中 统 茅口组 P2m 354388 灰岩,上部含燧石结核及燧石层。 下 统 栖霞组 P1q 118152 燧石灰岩夹少量白云质灰岩。 梁山组 P1l 20100 石英砂岩及杂色泥岩夹薄煤层。 石炭系 C 701000 中、下部为白云岩,上部为灰岩。 寒武系 杂色砂质泥岩、粉砂岩。 贵州省织金县 以那 镇 沙子井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11 二、矿区地层 矿区 及周边 出露 的地层有二叠 系中统茅口组、 上 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 长兴组、 大隆组、三叠 系 下 统飞仙关组及第四系。 地层走向总体为 东 ~西 向,倾向 北 ,倾角 8~ 12176。 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 茅口组 ( P2m): 主要分布在矿区外南面,岩性以 灰岩 为主 , 分上下两段。 上段:底部为薄 ~ 中层状燧石灰岩及硅质灰岩夹燧石层,为上下段的分段标志;下部以燧石灰岩为主,相变明显;上部为浅灰微带肉红色厚 ~ 块状生物灰岩,隐晶质, 本段总 厚约 127~ 144m。 下段:以灰 ~ 深灰色厚层状、块状灰岩为主,多含白云质斑块及少许 燧石结核 ,下部夹白云岩。 本段总 厚约 227~ 244m。 2. 峨嵋山玄武岩组( P3β): 主要分布在矿区外南面, 为晚二叠系早期的基性火山喷发物, 厚约 60~ 150m。 为 灰绿色玄武岩,块状,致密坚硬。 具气孔、杏仁构造。 其上一般有 2~ 20m 紫 色 、灰绿色凝灰岩与玄武岩过渡。 3.龙潭组( P3l): 本矿区主要 含煤地层 , 为 一套以碎屑岩为主夹较多的泥岩、石灰岩、硅质岩、含菱铁质粉砂岩的含煤沉积。 厚 度 ~,一般厚度 231m 左右。 含煤层 16~ 32 层, 一般 22 层。 矿区范围内含主要 可采煤层 2 层 ,为 1 16 号煤,其余均为零星可采或 不可采煤层。 出露 于矿区南部,与下伏玄武岩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龙潭组 是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都十分丰富。 常见 腕足类、瓣鳃类、海百合、螺等动物化石 ,代表浅海或滨海沉积;常见 大羽羊齿、栉羊齿等植物化石 ,代表一种温暖潮湿的气候环贵州省织金县 以那 镇 沙子井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12 境。 4. 长兴组( P3c): 以浅海相燧石灰岩为,夹钙质粉砂岩及泥岩,。 本组 厚 度 ~ ,一般 厚 度 22m。 5. 大隆组( P3d): 由黑灰色中厚层状硅质岩夹数 层高岭石泥岩组成 , 硅质岩单层厚度 ~ ,坚硬性脆,菱面体节理发育。 高岭石泥岩颜色鲜艳,为鸭蛋绿或黄绿色,呈鳞片状,单层厚度 ~ ,底部为一层泥灰岩。 产丰富的腕足、瓣鳃类等动物化石。 本组 厚 度 ~,一般厚 4m。 6. 飞仙关组( T1f):岩性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 以岩石颜色、夹灰岩或泥灰岩的层数、灰岩发育程度等将飞仙关组分为 六 段。 一 段( T1f 1):浅灰绿色,薄层状钙质粉砂岩及钙质泥岩为主,夹泥质灰岩。 向上钙质含量逐渐增加,底部常见深色硅质条带。 厚 52~75m,一般为 66m。 二段( T1f 2):上部为中厚层状石灰岩 ,夹白云质、泥质条带,下为深灰色薄~中层状泥质灰岩,夹钙质泥岩及石灰岩,厚 76~ 95m,一般为 82m。 三段( T1f 3):浅灰微带淡红色,中厚~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夹薄层状泥质灰岩及钙质 泥岩,厚 84~ 101m,一般为 90m。 四段( T1f 4):灰~深灰色,中厚~厚层状石灰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及钙质泥岩,底部夹白云质灰岩,产腕足、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厚 92~121m,一般为 103m。 五段( T1f 5):紫灰色,薄层状 钙紫粉砂岩为主,夹钙质泥岩、细贵州省织金县 以那 镇 沙子井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13 砂岩及泥质灰岩,水平层理。 厚 43~ 71m,一般为 53m。 六段( T1f 6):黄灰、紫灰色 ,薄层状钙质泥岩,夹钙质粉砂岩及泥质灰岩,厚 41~ 63m,一般为 45m。 7. 第四系( Q): 主要 为 坡 积、 崩积、 残积 亚粘土、粘土、冲积砂、砾石等 松散沉积物。 第二节 构 造 一、区域构造 沙子井煤矿所处织纳煤田位于板块 (Ⅰ级) 、川黔滇 盆地 (Ⅱ级) 、黔北断拱 (Ⅲ级) 西部南缘。 织纳煤田坐落在黔中隆起的西段,由于基地刚性大,盖层于燕山运动中形成的褶皱 宽缓其延伸距离短,使一系列短 轴 式褶皱 形成为控构造的主体, 轴 线基本沿北东向延伸,沙子井煤矿位于 张维背 斜与三塘向斜之间的次级褶皱板桥向斜的 南 西翼。 二、矿区构造 沙之井 煤矿范围位于 板桥向斜的 南 西翼,为一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总体为东 ~西 向,倾向 以 北 为主 , 靠矿区西部 倾向 北东, 倾角 8~ 12176。 本核实报告的煤号及断层号均采用 邻区以那煤矿详查 地质报告编号。 沙子井 矿 区内发育有 F1 F1 F11 共 3 条 正 断层 ,无褶皱发育,井下见个别 小断层。 F12 正断层:分布于矿区北部, 区内延伸长度约 ,断层走向南西 ~ 北东,倾向北西,倾角约 65176。 ,断 距约 30m,切割地层: T1f、贵州省织金县 以那 镇 沙子井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14 P3l、 P3β; F19 正断层:分布于矿区南 东部边界外,断层走向南西~北东,倾向北西,倾角约 70176。 ,断距约 30m,切割地层: P3l、 P3β; F11 正断层:分布于矿区南部,断层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西,倾角约 60176。 ,断距约 110m,切割地层: P3l、 P3β; F1 F1 F12 断层切割 P3l 地层,对煤层有一定破坏作用,同时对煤质、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今后煤矿生产均带来不利因素。 综合分析本区构造特征以及其对煤层的影响程度,井田内构造类型属中等构造。 第三节 煤 层 由于本矿区内未进行过地质勘探工作,本节内容主 要参考邻区以那煤矿勘查区提交的《贵州省织金县以那煤矿详查地质报告》而写。 一、含煤性 矿区 内 二叠系上统 大隆组不含煤,长兴组仅 有 一层薄煤, 龙潭组( P3l) 为 主要 含煤地层 , 岩性 主要 为灰、浅灰、灰黑色薄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块状泥岩,中厚层状细砂岩,夹灰岩 及煤。 龙潭组 厚度 ~ ,一般厚度 231m 左右。 共 含煤 16~ 32层, 一般 22 层 , 有编号的 20 余层, 含煤平均总厚约 21m,含煤系数%, 可采总厚度 11~ 16m,一般厚度 14m,占该组总厚的 %。 贵州省织金县 以那 镇 沙子井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15 二、可采煤层 根据 本次工作及邻区资料 ,本区可采煤层 4 层: 1 16 及 30号煤层。 其中:全区 及大部 可采 2 层 (1 16 号煤层 )、 局 部可采 2 层 (30 号煤层 )。 根据沙子井 煤 矿 现有开采情况, 对 局 部可采 30 号煤层 ,因地表无出露又无巷道揭露,对其厚度、煤质、稳定性及变化情况不了解,本次核实工作不对其描述。 只对 区 内 主要 可采煤层为 1 16 号 煤层,由上 到 下 分 述如下: 1. 14 号 煤层 位于龙潭组 中 部,煤层厚度变化不大, 属较稳定煤层, 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 煤层厚 ~ , 一般为。 含夹石 0~ 3 层, 一般为 2 层,夹石 主要为泥岩。 煤层厚度变化主要与基底起伏有关。 较厚的煤层出现在原先地势的低处,较薄的煤层则出现在高处。 由于植物遗体都首先在低洼处堆积,随着泥炭层的不断堆积加厚而逐渐连成一片。 顶板 : 为深灰色 泥岩 或炭质泥岩 ,局部相变为粉砂质泥岩,层位稳定,岩性较稳定,产大量腕足类动物化石。 底板:为 深灰色 泥岩, 或炭 质泥岩。 2. 16 号 煤层 位于龙潭组 中 部,煤层厚度变化不大, 属较稳定煤层, 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 煤层厚 ~ , 一般为。 该煤层含夹石 0~ 2 层,一般为 1 层,夹石 主要为泥岩。 贵州省织金县 以那 镇 沙子井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16 顶板 : 为深灰色 粉砂质 泥 岩, 间接顶板为粉砂岩夹薄层状菱铁岩。 底板:为 含植物根部化石的 泥岩, 间接顶板为浅灰色粉砂岩或细砂岩。 综上所述, 矿区 1 16 号煤 煤层结构 总体上 较 简单 , 煤层稳定类型均为较稳定型煤层。 三、 煤层对比 矿 区内煤层对比方法采用标志层法,辅以层间距法进行煤层对比。 煤层对比的依据是岩性、古生物及煤层的自身特征。 在煤层自身特征方面依据煤层的厚度、结构、煤质及煤层组合关系等对比煤层。 1. 标志层法 龙潭组有 灰岩 标志层 10 余 层,其岩性、厚度、层位均为稳定和较稳定,并含有不同的物质成分及化石群,便于各标志层 之 间相互区别,这些 灰岩是本区煤层对比的重要标志。 其特征见表 2- 2。 表 2- 2 标志层特征一览 表 标志 层 与煤层 间距 厚度 ( m) 化石特征 主要岩性 稳定性及变化规律 三 下 下距 6 煤层约 5m 以腕足类为主 , 瓣鳃类及 腹足类 次之 浅灰色 石 灰岩 稳定 , 全区发育 , 对比 6 号 煤层 四 7 号煤顶板 产蕉叶贝、鱼鳞贝等 动物化石 浅灰 色 厚层状石 灰岩。 稳定,全区发育 , 对比 7 号 煤层 五 10 号煤层顶板 产鱼鳞贝、变带蛤等 动物化石 灰色中厚层状硅质 菱铁岩 稳定,全 区发育,对比 10 号煤层 六 下距 14 煤层约 11m 产网格长身贝、苔藓 虫等动物化石 灰 、浅灰 色 石灰岩 较稳定,大部发育, 对比 14 煤层 辅 12 下距 16 煤层约 产直房贝等动物化石 灰色坚硬菱铁质灰岩 较 稳定,全区发育,对比 16 号煤层 贵州省织金县 以那 镇 沙子井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17 七 上 21 号煤层之下 产网格苔藓虫、蕉叶 贝等动物化石 含铁硅质岩 稳定,全区发育,对 比 21 号煤层 七 下 下距 24 煤层约 16m 富含米格贝、蕉叶贝 等动物化石 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 稳定,全区发育,对 比 24 号煤层 十 30 号煤层之下 约 4m 产少量的小个体腕足类、瓣鳃类等动物化石 灰色中厚层状泥 质灰岩 较 稳定,全区发育,对比 30 煤层 2. 层间距法 矿区 1 1 30 号 煤层层间距较稳定,变化不大, 煤层 层位较稳定。 可采煤层及标志层间距见表 2- 3。 表 2- 3 可采煤层及标志层间距一览表 地层代号 煤 层 标 志 层 平均间距( m) 备 注 P3l 顶 P3l 上 部 三 下 稳定可靠 P3l 部 6 较 稳定、对比可靠 P3l 中 上 部 六 稳定可靠 P3l 中 部 14 较 稳定、对比可靠 P3l 中 部 辅 12 较 稳定 P3l 中 部 16 较 稳定、对比可靠 P3l 中下 部 七 下 较 稳定、对比可靠 P3l 下 部 30 较 稳定、对比可靠 P3l 中 部 十 较 稳定 P3l 底 3. 煤层本身特征 1 16 煤层全区可采 , 厚度变化 不 大,层位 较 稳定 ; 30 煤层 零贵州省织金县 以那 镇 沙子井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18 星 可采 , 厚度 有一定 变化 , 层位 较 稳定。 其中, 6 号 煤层 :为龙潭组最上一层可采煤层, 俗称“油糖煤”, 厚度 有一定 变化,层位 较 稳定 ,夹矸 0~4 层,一般 0~ 1 层,结构较简单。织金县沙子井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策略 纳什均衡,(战争,战争) 和(和平,和平),显然 后者帕累托优于前者,所 以,(和平,和平)是本 博弈的一个帕累托上策均衡。 5, 5 10, 8 8, 10 10, 10 战争 和平 国家 2 战争 和平 国 家 1 战争与和平 二、风险上策均衡 考虑、顾忌博弈方、其他博弈方可能发生错误等时,帕累托上策均衡并不一定是最优选择,需要考虑:风险上策均衡。 下面就是两个例子。 9, 9 8,
提高经销商团队的操作能力 山东万德酒业内训 终端维护的管理体系 • “ 四定” —— 定点、定时、定线、定人的巡回拜访 • 进行终端分类,制定不同的投入和维护标准 • 内外部的包装、出样陈列品种、数量与规格、安全库存 • 确定不同类型店的拜访频率 • 根据最佳交通线路设计拜访路线,提高效率 • 合理配置人员,达到与店数和路线的匹配 • 明确每人每天或每周拜访多少店次。 山东万德酒业内训
22 π , πVV R H RRH由 于dVVV V R HRH 于 是? , 1 . 0 4 , 20 6 少黄铜 问需要准备多 的黄铜 均匀地镀上一层厚度为 的圆柱体表面 半径 要在高为 例 cm cm R cm H 160 π 16 π 31 9 .2 π cm1 9 .2 π 8 .9 .g从而所需准备的黄铜为
cceptance amp。 Groupthift • Groupthinkphenomenon in which the norm for consensus overrides the realistic appraisal of alternative courses of action • groupshiftA chance in decision risk between the
矩使机身绕 y 轴旋转(方向如图所示),同理,当电机 1 的转速下降 ,电机 3 的转速上升,机身便绕 y 轴向另一个方向旋转,实现飞行器的俯仰运动。 ( 3)滚转运动:与图 b 的原理相同,在图 c 中,改变电机 2 和电机 4 的转速,保持电机 1 和电机 3 的转速不变,则可使机身绕 x 轴旋转(正向和反向),实现飞行器的滚转运动。 ( 4)偏航运动
四、若 ( ) 0 , πfx 在连续, ,1)(,2)0( ff 证明: π0[ ( ) ( ) ] sin d 3f x f x x x . 一、 1 . !!!)!1(nn ; 2 . 2!!!)!1( nn; 3 . e21 ; 4 . )1(41 2e ; 5 . 23ln21)9341( . 二、 1 . 211cos1s i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