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生产装置的安全评价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 清除院内废弃桶、院内的废料坑,保持安全通道畅通;增挂功能分区标识 已整改 符合要求 4 清理、拆除原用明火加热设备 已整改 符合要求 5 设置 职工更衣洗浴室 已整改 符合要求 6 更换过期灭火器,车间、库区规范配置 已整改 符合要求 7 蒸馏塔二层操作台须加防护栏( 105cm以上),增加一个安全楼梯通道。 已整改 符合要求 8 检查修理蒸馏设备焊接、连结处、杜绝滴、漏 已整改 符合要求 9 车间的照明电路改为防爆开关和防爆灯,并规范布线。 已整改 符合要求 20 通过对 化工有限公司混合苯 生产的 安全现状评价表明,该 公司 混合苯 生产过程中存 在 许多固有 的 危险 、有害因素 ,不可忽视。 该 公司 采 取 的 安全对策 措施切实有效,对评价过程中提出的整改措施也已落实。 评价 组对 安全管理、 外部环境及总体布局、生产现场三个评价单元的评价结论均为合格。 因此 ,评价组认为 西安 化工有限公司混合苯 生产的 安全现状评价结论为“ 符合安全生产条件 ”。 21 安全评价报告的附件 、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物 质 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公司生产中使用的原料粗苯、甲醇、 硫酸、氢氧化钠 及 其 产品 混合苯 (含甲苯、二甲苯等)均为易燃易爆 或 强 腐蚀 性 化学物品, 对 其危险特性、应急措施、消防方法、储运须知等 做 以下 辨识。 苯 危险物品编号 32050; UN 号 1114;分子式: C6H6;属 第 类中 闪点易燃液体。 物化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芳香味。 熔点 ℃ ,闪点 11℃ ,沸点 ℃。 不溶于水,可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 溶剂 混溶。 危险特性:易燃液体,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易产生和积聚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出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毒性: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有麻 痹作用,引起急性中毒。 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 具有致突变性、生殖毒性和致癌性。 应急措施及消防方法:灭火用二氧化碳、干粉、泡沫 和沙土,用水灭火 22 无效。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也可用 不燃性 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 喷洒雾状水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 防爆 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吸入时逃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果停止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 若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患处。 若 不慎 口服,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措施:佩戴自吸式过滤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储存运输:储存密封和放在地面上的容器内, 库区 阴凉并有良好通风的条件。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 30℃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防止蒸汽泄露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容器损坏 甲苯 危险物品编号 32052; UN 号 1294;分子式: C7H8; 属第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物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 , 有类似苯的芳香气。 熔点为 ℃,沸点为 ℃。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 溶剂。 主要用于掺 23 合汽油组成及作为生产甲苯衍生物、炸药、染料中间体、药物等的主要原料。 危险特性: 本品易燃,爆炸限为 ~ %,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 其蒸气比空气重 , 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 遇明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 , 容器内压力增大 , 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毒性:对皮肤、粘膜有刺激 作用 ,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 长期作用可影响肝、肾功能。 急性中毒:病人有咳嗽、流泪、结膜充血等 ; 重症者有幻觉 , 神志不清等 , 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综合症的表现 , 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应急措施及消防方法:吸入后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 保持呼吸通畅 , 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并就医。 泄漏后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 ,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 ,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 , 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 . 喷水雾会减少蒸发 , 但 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空间内的易燃性 . 用活性炭吸附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 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也可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乳液刷洗 , 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 , 利用围堤收容 , 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灭火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 用水灭火无效。 防护措施:空气中浓度超标时 , 佩带防毒面具。 手接触戴防护手套 , 也可用皮肤防护膜 ,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4 储存运输: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 、 通风等设施用防爆型,开关设在 库外。 配备相应的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必要的走火通道。 二甲苯 危险物品编号 33535; UN 号 1307;分子式 C8H10; 属 第 类高闪点液体。 物化性质: 无色液体,蒸汽有芳香气味,易挥发 ; 熔点 ℃ , 闪点℃ , 沸 点 ℃ ; 不溶于水 , 可与醇、醚和许多其他有机 溶剂 混溶。 危险特性: 易燃、有爆炸危险。 属 于甲类火灾危险物质。 毒性: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有麻痹作用。 具有致突变性、生殖毒性 和致癌性。 消防方法及应急措施: 灭火用二氧化碳、干粉或泡沫灭火剂,不宜用水。 着火时 切 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使用防爆工具收集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 如大量泄漏,应建围堤收集,然后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吸入时 脱离产生源或搬移至空气新鲜处,如果停止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 若 皮肤接触用微温、缓慢的流水冲洗,在流水下脱去被污 染的衣服,用肥皂清洗。 若 眼睛接触使眼睑张开,用生理盐水或微温、缓慢的流水冲洗患眼约 20 分钟。 若不慎口服 , 用水充分漱口,不可催吐。 防护措施: 应使用手套 ,穿 工作 服、工作鞋 ; 工作场所应备有安全淋浴 25 和眼睛冲洗 器具; 戴化学防溅眼镜或面罩。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 习惯。 储存运输: 将二甲苯储藏于密封和放在地面上的容器内,置于阴凉并有良好通风条件 处,远离火源。 防止阳光直射,温度不超过 30℃ ,包装密封,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甲醇 危险物品编号 32058; UN 号 1230 ;分子式: CH4O,属 第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物化性质: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 ℃ ,沸点 ℃ ,闪点 11℃ ,溶于水 ,可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 溶剂。 危险特性: 易燃液体,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易产生和积聚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出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毒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至代谢性酸中毒。 具有致突变性和生殖毒性。 应急措施及消防方法:灭火用二氧化碳、干粉、抗溶性泡沫和沙土。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应急处理人员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 26 吸收,也可用 不燃性 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 喷洒雾状水稀释蒸汽,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 防爆 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吸入时逃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果停止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 若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患处。 若不慎口服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措施: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 佩戴空气呼吸器。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储存运输:储存于密封和放在地面上的容器内,置于阴凉并有良好通风条件处,远离工作场所或火源。 仓库 内温度不宜超过 30℃ ,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要求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 装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硫酸 危险物品编号 81007; UN 号 1830; 分子式 H2SO4,属 第 类酸性腐蚀品。 物化性质 与危险特性 :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 熔点 ℃ ,沸点 ℃ ,可与水混溶。 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飞溅。 遇可燃物和易燃 27 物能引起燃烧。 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应急措施及消防方法:灭火用干粉、二氧化碳和砂土,不宜用水。 消防人员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 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应急处理人员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用砂土、干燥 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 防爆 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吸入时脱离产生源或搬移至空气新鲜处。 若皮肤接触用微温、缓慢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 15 分钟,在流水下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清洗。 若眼睛接触使眼睑张开,用生理盐水或微温、缓慢流水冲洗患眼约 15分钟。 若不慎口服 ,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防护措施:可能接触其蒸汽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 穿橡胶 耐酸碱工作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沐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储存运输:存储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内,应 与 易燃或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 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 轻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