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研究过程与方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本考虑有三点: – 兴趣; – 能力; – 能够利用的资源。 确定研究策略 • 研究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研究策略。 • 首先要进行文献查阅,看关于这个题目前人已经做了些什么,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 可以采用某种他人使用过的方法或索性重复他人做过的研究。 对某个研究课题的独立重复研究是最常见的作法,这对科学发展来说很重要。 • 也可以研究这一课题中被他人忽略的方面,或采用与前人不同的方法。 用不同方法检验同一发现称为“三角测量”,是管理研究中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策略。 研究方案详细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 对研究方案的详细设计首先要考虑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具体的研究对象、能够提供适当信息的分析单位以及如何得到这些信息。 • 如果需要自己收集信息,要决定应当采用哪种方法去收集资料,如:是否可以通过参加一些会议了解情况,是否能从图书馆查到所需数据。 • 如果要进行抽样研究,就要决定采用何种抽样方法。 研究设计中的方案选择 研究设计涉及一系列方案选择决策,主要内容包括: ( 1)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描述还是解释。 ( 2)关系类型:是为了建立因果关系、相关关系或只是 描述差异。 ( 3)研究的时间尺度和环境:是进行横截面研究,还是 纵向研究。 是在人造环境还是在现场。 ( 4)分析单位:分析单位是个人、群体、组织还是社会 产品。 ( 5)确定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干预和控制的程度; ( 6)详细设计概念度量的方案; 研究设计中的方案选择 ( 7)抽样方案设计:是采用随机抽样还是非随机抽样。 样本大小的确定等; ( 8)数据收集方法:对观察、实验、访谈、问卷调查、 现场研究等数据收集方法的选择和设计; ( 9)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确定数据分析拟采用的方法 和形式; ( 10)研究结论拟推广应用的范围。 • 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设计的过程。 研究设计要考虑研究能力和资源支持情况,不要试图设计一个完美但无力实行的研究计划。 六、管理研究中使用的主要方法 • 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并使自身获得发展与进步的手段。 • “方法”这个词,最早出自于希腊文,意为“沿着正确的道路运动”。 • 科学研究方法可分为三个层次: – 科学哲学, – 学科的一般方法, – 学科的特殊方法。 管理研究方法分类 一般方法 (基本方法) 经验方法 (获取信息) 人为控制下 实验(准实验) 自然状态下 文献 观察 直接 间接 理性方法 (加工信息) 数学方法 逻辑推理 类比外推 归纳 演绎 比较 分类 分析 综合 综合性方法(如系统方法) 基本方法的组合成为具体方法 研究中数据收集方法使用情况 • 根据 Richard H. Wills和 J. Steven Picou 对 《 美国社会学评论 》 1936- 1978年 发表文章的分析。 数据收集方法 1936-1949年 1950-1964年 1965-1978年 1936-1978年 解释方法 51% 27% 17% 31% 调查方法 48% 70% 80% 67% 实验方法 1% 3% 3% 2% 样本数 ( 137) ( 200) ( 152) ( 489)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 • 据仝允桓等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84- 1995年资助研究项目的统计分析 4566 390102030405060708090100系统工程 数学方法模型模拟方法 社会调查方法行为科学和心理学MIS和DSS专家系统人工智能比较研究 案例分析 实验研究频度 (%)方法各类方法应用频度分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 • 据仝允桓等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84- 1995年资助研究项目的统计分析 67 66020406080100管理史基础理论 方法手段 宏观管理 行业管理 企业管理 科研管理 资源环境 其他管理平均频度 (%)类别社会调查方法按类别频度分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 • 据仝允桓等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84- 1995年资助研究项目的统计分析 01020304050管理史基础理论 方法手段 宏观管理 行业管理 企业管理 科研管理 资源环境 其他管理平均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专家调查现场研究频度 (%)类别几种社会调查方法按类别频度分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 • 据仝允桓等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84- 1995年资助研究项目的统计分析 0102030405060管理史基础理论 方法手段 宏观管理 行业管理 企业管理 科研管理 资源环境 其他管理平均频度 (%)类别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按类别频度分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 • 据仝允桓等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84- 1995年资助研究项目的统计分析 0102030405060管理史基础理论 方法手段 宏观管理 行业管理 企业管理 科研管理 资源环境 其他管理平均决策方法预测方法评价方法频度 (%)类别预测、决策和评价方法按类别频度分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 • 据仝允桓等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84- 1995年资助研究项目的统计分析 0102030405060管理史基础理论 方法手段 宏观管理 行业管理 企业管理 科研管理 资源环境 其他管理平均比较研究案例分析实验研究频度 (% )类别比较、案例和实验方法按类别频度分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 • 据仝允桓等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84- 1995年资助研究项目的统计分析 8051015202530管理史基础理论 方法手段 宏观管理 行业管理 企业管理 科研管理 资源环境 其他管理平均频度 (%)类别行为科学和心理学方法按类别频度分布设计与选择研究方法的规则 • 研究方法的选择要为体现研究的性质,满足研究要求,为实现研究的整体目标服务。 • 不同方法在功能上都具有 差异性,方法选择要注意功能的互补性,把若干方法结合起来用,以提高研究的总体功能。 • 注意方法的适用条件和隐含假定, 保证其有效性。 • 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追求简便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研究计划书的模式 • 企业内部研究的研究计划书的模式 内容 探索 研究 小规模 研究 大规模 研究 内容 探索 研究 小规模 研究 大规模 研究 摘要 √ √ 预期结果 √ √ 问题陈述 √ √ √ 研究力量 研究目的 √ √ √ 研究条件 √ 文献探讨 √ 进度安排 √ √ √ 研究意义 √ 研究预算 √ √ 研究内容 √ √ √ 项目管理 √ 研究设计 √ √ √ 参考文献 √ 分析技术 附录 √ 研究计划书的模式 • 企业外部研究的研究计划书的模式 内容 探索 研究 小规模 研究 大规模 研究 内容 探索 研究 小规模 研究 大规模 研究 摘要 √ √ √ 预期结果 √ √ 问题陈述 √ √ √ 研究力量 √ √ √ 研究目的 √ √ √ 研究条件 √ √ √ 文献探讨 √ 进度安排 √ √ √ 研究意义 √ √ √ 研究预算 √ √ √ 研究内容 √ √ √ 项目管理 √ 研究设计 √ √ √ 参考文献 √ 分析技术 √ 附录 √ NSFC项目申请书内容 • 简表(含摘要) • 立论依据(项目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 研究方案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 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 预期研究成果 • 研究基础 – 已有研究工作积累、已具备的研究条件、项目组情况 • 经费预算 第四章 管理研究的有效性 • 管理研究中,有效性( Validity)是被普遍接受的评价研究的指标。 这种评价与其说是对方法本身的优劣进行评价,不如说是对研究方法选择与应用是否适当进行评价。 • 任何理论都是由对有关概念 、 概念间关系的描述组成 , 并有其特定的理论背景和应用范围。 因此对管理研究的评价 , 就集中在对有关概念及概念间关系研究的评价上 , 同时考察理论的背景和应用范围。 研究有效性的类别 研究的有效性 ( Validity) 主要分为三种: • 概念建构有效性 ( Construct Validity, 简称 .) ; • 内部有效性 ( Internal Validity, 简称 .) • 外部有效性 ( External Validity, 简称 .) 各种有效性的定义 • 概念建构有效性 是指理论中的抽象概念在多大程度上在实际研究中成功地进行了操作化 , 即操作变量在何种程度上体现了它想要体现的理论概念的真正含义。 • 内部有效性 是指在多大程度上研究允许得出两个变量之间是因果关系的推断。 • 外部有效性 是指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将对特定研究样本和在特定研究环境下所得到的研究结果推广到理论假设中所明确的总体和环境中去 , 因而又可称为可推广性 ( generalibility)。 三种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真实世界 特定时间、背景、对象群体 其它时间、背景、对象群体 变量 x 变量 y 概念 Y 概念 X E .V . C .V . C .V . . 统计结论有效性 • 还有一种分类法是把有效性分为四种 , 即:概念建构有效性;统计结论有效性 ( Statistical Conclusion Validity,简称 .) ;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 • 统计结论有效性是指关于变量之间相关变化的统计推论在何种程度上得到证实。 对内部有效性则定义为:观察到的相关变化在何种程度上可被认为是因果关系。 • 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为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相关关系是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 这种分类方法是把前一种分类法中内部有效性的内容分成统计结论有效性和内部有效性两个层次。 一、概念建构有效性 • 概念建构有效性指的是一种操作化方案在何种程度上反映而且只反映希望度量的概念 , 而不受其他概念的系统影响。 它反映了理论层次的抽象概念与度量抽象概念的操作变量之间的符合程度。 • 对概念的度量应该是能够量度绝大多数希望反映的概念 , 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不希望反映的概念和随机误差的影响。 考察概念建构有效性的必要性 • 概念建构有效性是理论发展与检验的必要条件。 如果抽象概念与它的操作变量之间缺乏一致性 ,理论也就难以成立和发展。 研究如果缺乏概念建构有效性 , 无论随后的数据分析多么复杂精细 , 研究的结论也是没有意义的。 • 概念的操作化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包括一些不应包括的内容 , 同时又没有把一部分应包括的内容包括进来 , 因而管理研究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概念建构有效性问题。 概念度量误差的基本来源 • 概念度量误差的一个基本来源是观测变量对概念内涵反映的不充分和不准确。 • 操作层次的可观测变量是对理论层次的抽象概念的一种表示。 实际上 , 变量不可能只反映它感兴趣的理论概念 , 也不可能完全体现理论概念。 • 对一个变量的度量即使高度可靠 , 即度量的随机误差很小 ( 实际上 , 任何度量都不可避免会有随机误差 ) , 也可能不具有高的概念建构有效性。 因为可能是可靠地度量了其它概念 , 而不是原来希望度量的概念。 概念的多操作化定义 操作性界定 2 操作性界定 1 操作性界定 3 被度量的 C ons tru ct 被度量的 C ons tru ct 误差 度量误差来源举例 • 如果要研究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系 , 可以设计一种实验 , 通过考试测度采用多媒体手段与不采用多媒体手段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别 , 以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