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种植基地开发项目申请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分割成若干作业区,以 10 亩为宜,应考虑茶园作业机运行,本项目规划为 米宽,简易混凝土路面,总长 米。 (2)排灌系统包括横水沟、纵水沟、隔离沟、蓄水池、机井等,其目的在于排除积水,防止冲刷,利于灌溉和蓄水抗旱。 基地开垦 白茶基地开垦前,应清理地面杂草、树木、树桩、乱石等。 开垦深度应在 50cm左右。 如果是生荒地,种植前还需进行复垦,深度一般在 25cm 上下。 平地的开垦比较简单,经过深翻平整 ,即可划行种茶。 缓坡地开垦由下而上,按横坡等高进行。 若坡地白茶基地坡度小于 15176。 的,可修筑宽幅梯田,茶行可顺坡等高布置。 坡度大于 15176。 的,应修筑成窄幅水平梯田。 为适应今后机械采茶的需要,梯级长度一般不宜超过 40m。 二、白茶种植 茶树种植是基地建设的开始,是白茶基地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 根据白茶多年生的特点,必须实行合理密植和掌握正确的种植技术。 种植密度。 它关系成园投产的快慢和茶叶产量的高低。 在生产实践中,用的最多的白茶种植密度,主要的有两种:一是单行条栽,种植行距 120cm,丛距 33cm,每亩种植约 2225 丛。 二是双行条栽茶树,种植大行距为 150cm,小行距为 30cm,丛株距 20cm,每亩种植约 4150丛。 不论是单条栽,还是双条栽,每丛通常种植 2株茶树,本项目采用单行条栽茶树,每亩种植茶树约 4450株。 茶树种植密度,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土质条件、肥料条件、管理水平、选用的茶树品种,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 开沟施底肥。 白茶种植,先平整土地,再开种植沟分层施入有机肥作底肥。 基肥施下后,其上盖土 5cm左右,目的不使茶根接触肥料,以免灼根。 三、白茶基地耕作 茶地耕作是土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白茶基地中 的传统管理技术,其作用是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翻埋杂草和枯枝落叶,增加土壤有机质;将深层土壤翻至表面,使土壤熟化,增加活土层;衰老茶树在耕作过程中还能起到根系更新的作用。 白茶基地耕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浅耕、深耕两种。 浅耕。 浅耕是白茶园常年性管理作业,耕作深度为 35cm。 目的在于疏松表层土壤,防锄杂草,保蓄水分。 由于白茶基地在建设前,经过土壤深翻,采茶等田间作业少,践踏次数不多,土壤不易板结,因此,浅耕次数以杂草滋生情况而定,一般全年浅耕 24次。 白茶投产后,采茶、施肥等田间作业较多,虽然由于茶树密 接,杂草难易生长,但土壤表层由于人为践踏多,特别是茶树行间易板结。 因此,每个茶季结束后,应在茶树行间进行一次浅耕,全年一般应进行 23 次。 浅耕方法利用机械作业。 深耕。 一般在茶季刚结束时,在秋冬季与施有机肥结合进行,深度一般为 2030cm。 目的在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在部分低产区中还兼有更新茶树根系的作用。 深耕采用机械作业,本项目推荐采用 C12型茶园作业机,悬挂深耕机进行,比人工深翻效率可提高 45 倍。 四、茶树施肥 施肥是白茶基地增产提质,促进茶树生长的重要措施,其方 法有根部施肥和叶面施肥 两种。 根部施肥有基肥和追肥之分,叶面施肥主要用于追肥。 根据茶树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茶树施肥应掌握以下原则,即重有机肥,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重基肥,实行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重春肥,实行春肥与夏、秋肥相结合;重氮肥,实行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重根肥,实行根肥与叶面肥相结合。 基肥。 每年或隔年施一次,或采用隔行施,于地上部茶树开始休眠时施入。 通常实行沟施。 幼龄白茶基地每亩每年施堆、厩肥 50担,或饼肥 50100kg,过磷酸钙 2550kg,硫酸钾 1020kg。 进入采摘阶段的白茶基地每亩每年施堆、厩肥 3050担,或饼肥100150kg,并隔年施过磷酸钙 75100kg,硫酸钾 1525kg。 采取沟、环施,沟深 20公分左右,施后覆土。 追肥。 在生产中,每年施 23 次,通常在每季茶开采前20 天左右施入。 年施 2 次追肥的分别在春茶前和夏茶前施入,施肥量比例为 60%和 40%;年施三次追肥的分别在春茶前、夏茶前和秋茶前施入,施肥量比例为 40%、 30%和 30%,或 50%、 25%和 25%。 肥料以化肥中的氮肥为主。 根据茶树鲜叶中的含氮量分析,结合茶树对氮素的吸收率和雨水淋溶损失,一般成年进入采摘阶段的白茶基地,每生产 100kg干茶,大约要还给白茶基地土壤 1015kg 氮素,以条施和环施办法,并及时盖好土。 叶面肥。 茶树所需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靠“主渠道” 根部,但茶树叶片也有吸收养分的能力,特别是在土壤发生旱害或湿害的情况下,茶树根部吸收受阻,可以通过叶面施肥补充必要的养分。 叶面肥具有增产茶叶,改善品质和促使茶树提早发芽的作用。 肥料种类。 茶园肥料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两大类。 有机肥肥效长,释放缓慢,含有机质丰富,还能改良土壤,一般作基肥施用。 常见的有机肥有饼肥、堆肥、绿肥、猪牛栏肥、土杂肥等。 无机肥主要是化肥,因肥效 作用快,在茶园中常作追肥施用。 无机肥分为氮肥、磷肥和钾肥三大类。 此外,还有复合肥,氮、磷、钾含量和比例可按需复合而成。 为了提高 白茶 白化程度 ,应提倡在秋末冬初重施基肥 , 春茶前和夏、秋茶期间,薄施氮肥。 五、基地灌溉 茶树生长需要水分,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依靠降雨。 某某 县年降雨量达 1900mm,符合白茶对降水量要求。 但由于各月降雨量分配不够均匀,也常常出现供水不足情况。 如夏、秋茶期间 (79月 ),光照强,气 温高,茶树耗水量很大。 而在这一时期,降水量很少,蒸发量大,常出现高温干旱现象,这时实行白茶基地进行灌溉,对茶叶优质高产,以及茶树生长都有好处。 茶树需水特点。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其需水有如下特点: (1)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成年采摘茶园全年需水量约 1300mm, 其中 410月份生长季节,需水量接近 1000mm; 11月 次年 3月,需水量约为 300mm 左右。 (2)生长旺盛的成年茶园的需水量要大于幼年茶园。 (3)土壤湿度大、气温高时,茶树蒸腾强度较大,土壤表面的蒸发量也较大,这时茶树的耗水量当然就大;反之,茶树耗水量就较小。 茶园水分只有当降水 (包括雨水、灌溉等 )与失水 (茶树蒸腾、地面蒸发、地表迳流、地下渗漏等 )达到基本平衡时,茶树才不致于出现干旱或渍水。 白茶基地灌溉方法 合理的茶园灌溉,既要做到按茶树需要均匀供水,又要使土壤的水分、空气和小气候等都得到合理的调剂,以达到节约用水,促进茶树生长的目的。 目前,在茶园中使用的灌溉方法,主要有喷灌、滴灌、流灌等几种。 此外,还有用人工进行浇灌的。 (1)喷灌。 就是 把灌溉的水通过机械压力,由特制的喷头射向四周空中,拟自然降雨的方式落在茶园中。 喷灌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 固定式投资大,要经专门设计,在茶园中铺设管道,合理安装固定喷头。 移动式使用方便,较灵活,但转移搬动多,效率不及固定式。 (2)滴灌。 即滴水灌溉。 它是在一定的水压作用下,使水通过一系列管道,最后从滴头向茶树根部缓慢滴水,使土壤保持茶树需水量最佳状态。 同时,还可结合施肥。 滴灌的优点是省水, 不破坏土壤的物理结构。 但投资大,对水的清洁度要求高,不然会造成滴头堵塞。 (3)流灌。 就是在茶园中修筑水渠,利用地形,让水 从高处按一定的坡度比流向低处,让其自然渗透。 流灌的水利用率低,灌溉均匀度也差,一般适用于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 (4)浇灌。 就是人工挑水灌溉,它劳动强度大,多用于小面积局部抗旱。 进行浇灌时,若能结合稀薄水粪进行,效果会更好些。 综合上述比较,本项目推荐采用固定式喷灌方法实施白茶基地的灌溉。 白茶基地铺草 白茶基地铺草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增进土壤肥力,防止水土冲刷,还能抑制杂草生长。 所以,白茶基地铺草,其效果比临时灌溉为好。 若能结合灌溉进行,效果更佳。 茶园铺草数量,以铺 盖后不见土面为宜,一般草层厚度为 15cm 左右,每亩约需铺草量 吨。 若当地草源丰富,还可适当增加。 六、茶树修剪 茶树修剪是培养树冠,更新复壮树势的有效技术措施。 因此,在茶树不同的生育阶段,就要求采取不同的修剪方法。 茶树常用的修剪方法,有以下五种。 定型修剪。 一般适用于幼年茶树。 对台割改造养蓬的茶树,也应进行定型修剪,以塑造树冠。 幼年茶树的定型修剪,通常是指二、三、四龄茶树的第一、二、三次修剪。 目的是给予茶树有目的、有系统的干涉,改变茶树自然生长习性,促进分枝,控制茶树纵向生长速度,加速扩大横 向生长,培养茶树有健壮的骨干枝和骨架层,为培养高产型茶树打下基础。 轻修剪。 目的在于促进茶芽萌发生长,提高生产枝密度,增强茶树树势,它是创建培养茶树良好采摘面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 对正常采摘的茶树可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时期应选择在茶树地上部开始停止生长时进行。 轻修剪程度,以剪去蓬面 35cm的枝叶为度,通常用篱剪修剪成弧形。 本项目推荐采用双人抬修剪机。 深修剪。 茶树由于多年采摘和轻修剪后,在树冠采摘面上会形成密集而细弱的分枝。 这时,茶树新梢育芽能力减弱,生长乏力,单靠轻修剪已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为更新树 冠采摘面,就得采用深修剪技术,剪去密集细弱的鸡爪枝层,使茶树重新抽发新枝,提高育芽能力,延长茶树有效经济年限。 深修剪通常剪去冠面 1015cm枝梢,用双人抬修剪机实施。 经深修剪后茶树,当年多留些叶片采。 次年实行正常采摘,但仍需用每年或隔年轻修剪一次。 深修剪宜在春茶结束后抓紧进行。 重修剪。 其对象是半衰老和未老先衰的茶树。 这种茶树, 虽骨干枝的抽生能力仍较强,但生产枝的育芽能力已很弱,芽叶瘦小,叶张薄,采用轻修剪或深修剪已不能达到目的,这时,就得采用重修剪技术。 重修剪茶树宜离地 3040cm 处剪去较为合适。 若采用机器修剪,应掌握在离地 30cm 左右进行。 倘若茶树本来生长就比较矮小,那么亦可掌握在原茶树高度的二分之一处剪去为好。 但重修剪后茶树,必须加强肥培管理,否则,会影响效果。 台割。 它是比重修剪更为彻底的改造树冠的修剪技术。 其对象是严重衰老的茶树。 由于茶树台割后,从根颈部抽发的新枝能重新形成树冠,因此,台割后的茶树,必须加强肥培管理,并参照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技术,结合打顶采摘技术,开头二、三年,在养好茶蓬的基础上,即可投入正常采摘。 衰老茶树的台割高度,一般以离地 5cm砍去地上部为宜。 台割时期,以春茶快结束 时抓紧进行为宜。 台割工具可选用台割剪或锋利的砍柴刀进行,剪口力求平滑,并略呈倾斜。 台割作业本项目推荐以人工为主。 七、茶树病虫害 防治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各种病虫的危害,给茶叶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因此,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是茶园管理的重要环节。 白茶主要害虫,常见的有 50余种,为害较为严重的 10余种, 有茶尺蠖、茶卷叶蛾、茶毛虫、茶黑毒蛾、茶蓑蛾、扁刺蛾、茶细蛾、茶蚕、茶斑蛾、小绿叶蝉、茶蚜、黑刺粉虱、长白蚧、角蜡蚧、茶橙瘿螨、茶天牛、茶梢蛾等。 茶树主要病害,常见的有茶芽枯病、茶白星病、茶饼病、茶云纹叶枯病 、茶红锈藻病、地衣和苔藓、茶树根结线虫病等。 茶树病虫害的防治,一般多采用综合防治措施,生物防治、农艺措施防治相结合,减少农药污染,提高防治效果。 茶树防冻:其主要措施是亩用稻草 200至 250公斤进行遮盖,以防止冻害的发生。 八、白茶采摘 茶叶采摘好坏,不仅关系到茶叶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还关系到茶树的生长发育和经济寿命的长短,所以,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茶叶采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采摘方法 茶叶采摘,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 (1)手工采茶 这是传统的茶树采摘方法。 采茶时,要实行提 手采,分朵采,切忌一把捋。 这种采摘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标准划一,容易掌握。 缺点是费工,成本高,难以做到及时采摘。 (2)机械采茶 目前多采用双人抬往返切割式采茶机采茶。 如果操作熟练,肥水管理跟上,机械采茶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质量并无影响,而且还能减少采茶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近年来,机械采茶愈来愈受到茶农的青睐,机采茶园的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 但目前优质白茶的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