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核酸章节考点总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五、 变性、复性及杂交 变性、复性是核酸的重要的物化性质,相对蛋白质来说,核酸可以耐受反反复复的变性、复性。 这也是核酸研究技术的基础。 变性 ( 1)、 变性: 核酸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不涉及共价键断裂。 多核苷酸骨架上共价键的断裂称核酸的降解。 DNA 的变性是爆发式的,变性作用发生在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内。 P350 图 518 变性过程 热变性 因素 酸碱变性( pH 小于 4 或大于 11,碱基间氢键全部断裂) 变性剂(尿素、盐酸胍、甲醛) 260nm 吸收值升高。 变性后 粘度降低,浮力密度升高。 二级结构改变,部分失活。 ( 2)、 熔解温度( Tm)或称熔点: DNA 的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对应的温度。 DNA 的 Tm 一般在 70— 85℃之间。 浓度 50ug/mL 时,双链 DNA A260=,完全变性(单链) A260= 当 A260增加到最大增大值一半时,即 时,对应的温度即为 Tm。 ( 3)、 影响 DNA的 Tm 值的因素 ① DNA 均一性 均一性高,熔解过程发生在很小的温度范围 内。 ② GC 含量与 Tm 值成正比, GC 含量高,则 Tm 越高,测定 Tm,可推知 GC 含量。 GC%=( ) P351 图 519 图 520 Tm 值与 GC 含量的关系 ③介质中离子强度 其它条件不变,离子强度高, Tm 高。 P351 图 521 复性 变性 DNA 在适当(一般低于 Tm20— 25℃)条件下,两条链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结构。 变性 DNA 在缓慢冷 却时(快速冷却可防止复性),可以复性。 DNA 片段越大,复性越慢; DNA 浓度越大,复性越快。 复性速度可用 Co t衡量。 Co 为变性 DNA 原始浓度 mol L1, t为时间,以秒表示。 P352 图 522,不同 DNA 的复性时间。 A. 1 个核苷酸对( ) 图上查出 Cot1/2=4 若浓度为 Co= mol/L 则复性 50%所需时间 t= 秒 若要全部复性, Cot=104 t= 秒 B. 106碱基对 图上查出 Cot1/2=10 若浓度 Co= umol/L则复性 50%所需时间 t=107秒,约 115 天。 复性 100%Cot=500 t=5 108秒, 5758 天。 对于 , 106bp,浓度达到 umol/L级时,浓度已很高。 复性机制: 1020bp 成、拉链 杂交( DNA— DNA、 DNA— RNA) 将不同来源的 DNA 混合加热,变性后,慢慢冷却使它复性。 若这些异源 DNA 之间,在某些区域有相同的序列,则复性时会形成杂交分子。 第五节 核酸研究技术 一、 核酸的分离纯化 要求:尽可能保持其天然状态。 条件温和,防止过酸、过碱。 避免剧烈搅拌,抑制核酸酶。 DNA 分离纯化 真核 DNA 以核蛋白( DNP)形式存在, DNP 溶于水或盐( 1mol/L),但不溶于 ,利用此性质,可将 DNP 与 RNA 核蛋白分开,提取出 DNP。 DNA 核蛋白可用水饱和的酚抽提,去除蛋白质。 还可用氯仿异戊醇去除蛋白质。 RNA 的制备(重点介绍 mRNA 的分离、纯化) 用 ,上清中即为 RNA 核蛋白( RNP)。 去蛋白:盐酸胍、苯酚等 必须防止 RNA 酶对 RNA 的破坏。 二、 核酸的凝胶电泳 琼脂糖电泳 ① 核酸分子的大小,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成反比 ② 凝胶浓度 ③ DNA 的构象,超螺旋最快,线形其次,环形最慢。 ④ 电流,不大于 5V/cm PAGE 电泳 三、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979年发现) 限制修饰系统 图 II 型核酸内切酶 核酸内切酶有 I、 II、 III 三种类型,其中 II 型酶在 DNA 克隆中十分有用。 II 型酶的特点:限制和修饰活性分开,蛋白质结构是单一成分,辅助因子 Mg2+,位点序列旋转对称(反向重复)。 II 型酶的切割频率 识别位点 4 44=256 6 46=4096 8 48=65536 Not I GCGGCCGC 限制酶的命名: 第一位: 属名 E(大写) 第二、三位: 种名的头两个字母小写 co 第四位: 菌株 R 第五位: 罗马字,从该细菌中分离出来的这一类酶的编号。 同裂酶:来源不同的限制酶(名称自然不同),识别同样的核苷酸靶序列,产生同样的切割,形成同样的末端。 BamH: GGATCC 同裂酶 BstI 识别位点相同,切割位点相同,产生同样的粘性末端。 同尾酶:来源各异,识别的靶序列不同,但都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 BamHI: GGATCC 同裂酶: BstI GGATCC 同尾酶: BclI TGATCA BglII AGATCT MboI GATC Sau3A GATC 星号活力:在一定条件下(低离子强度,碱性 pH,或 50%甘油),限制酶的特异性降低。 结果,它的识别与切割所需的典型的核苷酸序列的数量和种类会发生变化。 例如 HindIII AAGCTT 四、 DNA物理图谱及构建 (限制酶切图谱、 DNA 酶切位点图谱) 在研究某一种 DNA 时,弄清该 DNA 分子有哪些限制酶切位点是很重要的。 建立物理图谱是进一步分析此 DNA 的基础,末端标记法构建 DNA 物理图谱: ( 1)单酶完全降解和部分降解 ( 2)双酶降解 图 五、 分子杂交 Southern Blotting P353 图 523 DNA 样品 酶切 电泳 变性 转膜 固定 杂交 洗涤 放射自显影 变性( NaOH ) 转膜( NC 膜) 固定( 80℃, 46h) 杂交(高盐浓度, 68℃,几小时) Southern Blotting 可用于 DNA 之间同源性分析,确定特异性 DNA 序列的大小和定位。 可用 DNA 或 RNA 探针。 Northern Blotting 研究对象是 mRNA 检测可与探针 DNA 同源杂交的 mRNA 分子的存在,因而可以研究细胞内特定 mRNA 的产生,即特定基因的表达。 mRNA 易形成局部二级结构,因此,总 RNA 或 mRNA 需在变性条件下电泳,乙二醛、甲醛可防止RNA 形成二级结构。 Western Blotting 是研究克隆基因表达产物、鉴定克隆株的常用技术。 六、 DNA序列分析 (一) 化学裂解法( MaxamGilbert 法) DNA 一级结构测定原理: 利用特异性的化学裂解法,制备出具有同一标记末端,而另一端是长度只差一个核苷酸的片段群,然后将此片段群在能够分辨长度只差一个核苷酸 DNA 片段的 PAGE 上分离。 一定浓度的特测片段 32PGCTACGTA 特异性化学裂解 在 A 处 : 32PGCT 和 32PGCTACGT 在 G 处: 32pGCTA 在 C 处: 32PG 和 32PGCTA 在 T 处: 32PGC 和 32PGCTACG 图 硫酸二甲酯特异切割: G 甲酸特异切割: G 和 A 肼在 Nacl 条件下切割: C 肼在无 Nacl 条件下切割: T 和 C 32P *ACTTCGACAA 硫酸二甲酯: *ACTTC 甲酸: *P *ACTTC *ACTTCG *ACTTCGAC *ACTTCGACA 肼(有 Nacl): *A *ACTT *ACTTCGA 肼(无 Nacl): *A *AC *ACT *ACTT *ACTTCGA 从下往上读: CTACGTA 末端 G 不能读出。 (二) 双脱氧终止法 英国 Sanger 1955 确定牛胰岛素结构 1958 获诺贝尔化学奖 1980 设计出 DNA 测序法 1980 再获诺贝尔化学奖 合成一段与待测 DNA 序 列互补的 DNA 片段群。 图 胰岛素的基因工程: A 链 63 个核苷酸 B 链 90 个核苷酸 (三) 序列分析仪 四色荧光基团标记的 ddNTP 七、 DNA合成(合成探针、引物、基因) 化学合成 —— DNA合成仪 DNA 固相合成(亚磷酸三酯法) 合成方向: 3’ 5’端 5’OH 用二对甲氧三苯甲基( DMT)保护, 碱基上氨基用苯甲酸保护 3’OH 用氨基磷酸化合物活化 P353 合成过程 保护: 5’OH、活化 3’OH、 保护所有 NH2 DNA 的酶合成 —— PCR 用 DNA 聚合酶 I 必备条件: ①模板 DNA(单链) ②引物 ③ DNA 聚合酶 ④ dATP、 dGTP、 dCTP、 dTTP ⑤一定浓度的 Mg2+ 链合成方向: 5 ’ 3’端 新的 DNA 链合成,从引物 DNA 的 3’OH 开始。 图 链的增长反应是引物 DNA 的 3’OH,对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的α 磷原子亲核进攻的结果。 化学合成:方向 3’ 5’,不需 DNA 模板,不用酶。 生物合成:方向 5’ 3’,需模板,引物,用酶。 计划: 6 第七章 激 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