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计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算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之后,为了使生产任务进行平衡,还需要将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折合为代表产品的产量,将其总和与生产能力进行比较。 具体产品折合为代表产品产量,其换算表如表 8- 2 所示 设备负荷系数(η)= 600/660= 因为η< 1,即车床组能力大于计划产量。 表 8- 2 代表产品法生产能力计算表 产品 名称 计划产量(台) 单位产品台时定额 (台时) 代表台时定额 (台时) 换算 系数 折合产量 (台) A 100 40 80 50 B 200 60 150 C 300 80 1 300 D 50 160 2 100 合计 600 以假定产品计算生产能力 在企业产品品种比较复杂,各种产品在结构、工艺和劳动量差别较大,不易确定代表产品时,可采用以假定产品计算生产能力。 计算步骤如下: 首先,确定产品的定额; 假定产品台时定额=∑(具体产品台时定额该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百分比) 其次,计算设备组生产假定产品的生产能力; 以假定产品为单位的生产能力=(设备台数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 第三,根据设备组 假定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出设备组各种计划产品的生产能力。 计划产品的生产能力=假定产品的生产能力该产品占总产量的百分比 例 :某机加工企业生产 A、 B、 C、 D 四种产品,各产品在车床组的台时定额及计划产量如表 8- 3 所示。 设备组共有车床 16 台,每台车床的有效工作时间为4400 小时,试用假定产品计算车床组的生产能力。 解:详细计算及结果见表: 表 8- 3 车床组生产能力计算表 产品 名称 计划产量(件) 各种产品占总产量的比重(%) 在车床上的台时定额(小时) 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小时) 生产假定产品的能力(台 ) 折合成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台) (1) (2) (3) (4) (5)= (3) (4) (6) (7)=(6) (5) A 750 25 20 5 880 B 600 20 25 5 704 C 1200 40 10 4 1408 D 450 15 40 6 528 合计 3000 100 20 3520 3520 第二节 备货型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 备货型生产企业编制年度生产计划的核心内容是确定品种和产量,因为有了品种和产量就可以编制年度生产计划。 备货型生产无交货期设 置问题,顾客可直接从成品库提货。 大批和中批生产一般是备货型生产。 一、品种的确定 对于大量大批生产,品种数很少,而且既然是大量大批生产,所生产的产品品种一定是市场需求量很大的产品。 因此,没有品种选择问题。 对于多品种批量生产,则有品种选择问题。 确定生产什么品种是十分重要的决策。 确定品种可以采取象限法和收入利润顺序法。 象限法是美国波士顿顾问中心提出的方法,该法是按“市场引力”和“企业实力”两大类因素对产品进行评价,确定对不同产品所应采取的策略,然后从整个企业考虑,确定最佳产品组合方案。 收入利润顺序法是将生产的多种产品按销售收入和利润排序,表 84 所示的 8 种产品的收入和利润顺序,见图 82 所示。 由图 82 可以看出 ,一部分产品在对角线上方 ,还有一部分产品在对角线下方。 销售收入高,利润也大的产品,即处于图 82 左下角的产品,应该生产。 相反,对于销售收入低,利润也小的产品(甚至是亏损产品),即处于图 82 右上角的产品,需要进一步分析。 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产品生命周期。 如果是新产品,处于导入期,因顾客不了解,销售额低;同时,由于设计和工艺未定型,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利润少,甚至亏损,就应该继续生产 ,并作广告宣传,改进设计和工艺,努力降低成本。 如果是老产品,处于衰退期,则需提高产品质量。 一般来说,销售收入高的产品,利润也高,即产品应在对角线上。 对于处于对角线上方的产品,如 D 和 F,说明其利润比正常的少,是销价低,还是成本高,需要考虑。 反之,处于对角线下方的产品,如 C 和 H,利润比正常的高 ,可能由于成本低所致 ,可以考虑增加销售量 ,以增加销售收入。 表 84 销售收入和利润次序表 产品代号 A B C D E F G H 销售收入 1 2 3 4 5 6 7 8 利 润 2 3 1 6 5 8 7 4 收入大小顺序 图 82 收入 — 利润次序图 二、确定生产产量的方法 (一)盈亏平衡分析法 盈亏平衡分析法,就是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界限时,产品所支付的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才能为销售收入所抵偿;产品产量小于界限,企业就要亏损;大于这个界限,企业才盈利。 这个界限点称之为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计算公式为:盈亏平衡点的产量=固定费用 /(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单位产品变动费用) 下面举例来说明盈亏平衡分析法。 例 8. 3:某企业计划明年生产某产品,销售单价为 元 /件,单位产品的变动费用为 元。 预计明年该批产品总的 固定费用为 10000 元,试确定该批产品的产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