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吨良田示范基地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6 万元。 其中:人工 投入 816 万元,机械投入 544 万元,物资投入 816 万元。 因此,上述投资对于一个人口仅有 万人的少数民族 聚居 镇来说,将对区域经济产生较强的拉动作用。 项目对合作社发展的必要性 : 提高为社员提供服务能力,增强合作社凝聚力 ; 通过统一机械作业、统一种植模式、统一采购农资、统一对外销售、统一教育培训、统一信息服务等综合保障、服务措施,提高社员生产能力和劳动效率。 降低 合作社产品 生产成本 ,增强合作社 竞争力; 项目可以发挥降本增效、节本增效、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方面的作用 ,提高合作社产品市场竞争力。 扩大合作社土地经营规模,增强 合作社带动力。 通过土地流转、共同经营等手段,可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一家一户小经济向集约化、品牌化、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变。 项目对促进成员增收及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必要性: 提高玉米单产,促进成员增收。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玉米吨粮田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项目区人均土地面积有限,靠增加土地面积来增收是不现实的,因此只能依靠提高现有土地生产能力来促进农民增收。 本项目通过各项农艺、技术措施可以提高玉米产量, 年增加收入 万元,人均增收 1 万元。 发 展庭院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社员增产的玉米用于发展庭院经济可以给每户农民带来 2 万元的庭院经营收入。 其中:养猪 3 头,收入 9000 元;养肉食鸡 20 只,收入 2020 元,养蛋鸡 50 只,收入 9000 元。 第三章建设条件 玉米吨粮田示 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第三章 建设条件 项目区概况 建设地点选择 建设地址位于 凤城 市宝山镇大营子村八 组,系社员的承包地,合作社采取土地集中流转方式,取得 20 年的土地经营权。 首先,该种植基地周围没有大气污染源,环境空气符合 GB3095 质量标准;其次 ,生产基地排灌系统与常规地块有相应 的隔离措施,灌溉用水来自大营子河 ,水 质 符合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第三,生产基地的土壤耕性良好。 36 个 月内未使用违禁物质,不含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 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 项目所在的 凤城 地区在全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属于南温带湿润区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候温寒适度,阳光雨露和谐,非常适合气候 玉米生产。 来自太平洋的温暖湿润的东南风沿地形抬升,给凤城 地区带来丰沛雨泽。 长白山 ——千山山脉横卧于北部和西北部边界,对来自西伯利亚 的寒冷干燥的西北风构成一道天然屏障。 因此,在全国干旱的北方,凤城 地 区是最湿润的地方,在全国严寒的 东北,凤城是最温暖的地区之一。 凤城 四季分明,冬季时间最长,夏季次之,春秋过渡季节最短。 与同纬度的内陆相比,雨量要多数倍,且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雪丰足。 凤城 的大气湿润清新,洁净无尘,少风沙沉降,空气资源属全省最佳。 雨量资源得天独厚,温度资源丰富,光照资源略少于各地。 这些条件,适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于水稻、玉米、大豆、柞蚕、烟草、林果、药材、果菜及各种特产的生产第三章建设条件 玉米吨粮田示 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十分有利。 春秋季节是南、北风交替的季节。 春季冷空气开始衰弱北退,暖空气北进;秋季则反之。 上述天气形势特点,形成我区为温带气 候,四季分明。 冬季时间最长,夏季次之,春秋过渡季节最短。 凤城 年平均气温为 ℃ ,南北温差约 2℃。 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冬季虽长,但严寒期(日平均气温低于 10℃ 的时期)较短。 夏季虽热但炎热期(日平均气温达 25℃ 或以上时期)较短,一般约 20天左右( 7 月下旬至 8 月中旬)。 水文条件 凤城 降水量较多,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区,年平均降水量为。 全年降水量的 2/3 集中在夏季,其中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是本区暴雨集中期。 境内有爱河、大洋河、草河等大小河流 270 多 条。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年,人均占有量 5831 立方米,占辽宁省地表水资源的 ﹪。 可利用水总量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 亿立方米,地下水 亿立方米。 凤城 水质条件良好,地表水全部达到和 超过国家地表水二级质量标准,水质好,水源丰富,为发展粮食 生产提供了极为优越便利的水资源条件。 地理条件 凤城 地区是辽东山地丘陵的一部分,属长白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或余脉。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 按高度和地形特征,可划分为北部中低山区、南部丘陵区 2 类规模较大的地貌单元。 其中以山地第三章建设条件 玉米吨粮田示 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和丘陵为主,局部还有阶地、盆地、台地等小型地貌单元。 社会经济状况 凤城 概况: 凤城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地近黄海北岸,东经 123176。 32′124176。 32′、北纬 40176。 02′41176。 06′。 北邻本溪满族自治县,南与丹东市振安区和东港市接壤,东靠宽甸满族自治县,西与辽阳县、岫岩满族自治县毗连。 南距丹东市区 60 千米,北距沈阳 217 千米。 全市总面积 5513 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近 59 万人,全市共有满、汉、蒙、回、朝等 24 个民族,满族人口占 %。 全市辖 3 个经济管理区、 18 个镇 , 201 个行政村。 近年来,凤城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绒山羊生产基地、板栗生产基地、国家粮食自给工程建设市、国家对外开放县(市)。 项目所在的宝山镇位于辽宁省凤城市西南部,所跨经度范围为东经 123176。 40′13″—123176。 57′12″ , 所 跨 纬 度 范 围 为 北 纬40176。 15′37″—40176。 30′40″。 东邻凤山经济管理区大梨树村,南靠 白旗镇 ,西与沙里寨 、 岫岩满族自治县 大营镇接壤,北与鸡冠山镇相连。 镇政府驻地红旗堡,距凤城市 22 公里,距沈丹高速公路凤城出口 16 公里。 总面积 316K ㎡ ,东西长 22 ㎞ ,南北宽 18 ㎞。 辖 10 个村, 109 个村民组,5879 户, 21,689 人。 其中,农业人口 20,584 人。 凤城 交通 : 凤城 交通条件良好,经过多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形成了以凤城市为节点,包括铁路、公路在内的放射状交通网络。 丹阜高速 、丹沈 铁路、东边道铁路横贯区内,构建了 与 辽宁省内、吉林大部分城第三章建设条件 玉米吨粮田示 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市的三小时都市生活圈;正在建设的丹沈高速铁路,更是将凤城 与沈阳、大连 、长春、哈尔滨 的交流空间缩短至 三小时内。 凤城 人口: 至 2020 年末,全市总户数 108166 户,户籍人口 597049 人。 按性别分,男性人口 304025 人,女性人口 293024 人。 按户口性质分,农业人口 409649 人,非农业人口 197400 人。 按年龄分, 18 岁以下人口93763 人, 18—35 岁人口 146045 人, 35—60 岁人口 268466 人, 60 岁以上人口 98775 人。 全年出生人口 3616 人,死亡人口 3878 人,出生率 ‰ ,死亡率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 凤城 农业 经济: 2020 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元。 其中,农业总产值 亿元;林业总产值 亿元。 牧业总产值 亿元。 渔业总产值 亿元。 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 亿元。 2020 年农作物播种 总面积 万公顷。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含薯类 ) 万公顷。 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谷物播种面积 万公顷,豆类播种面积 万公顷,薯类播种面积 万公顷。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万公顷,其中,油料播种面积 万公顷,烤烟种植面积 万公顷,药材种植面积 万公顷,果菜种植面积 2 万公顷,瓜果类种植面积 万公顷,其它种植面积 万公顷。 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为 :。 第三章建设条件 玉米吨粮田示 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2020 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亿元。 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纸及纸制品、纺织服装、造纸机械、仪器仪表 、电子元件、硼化工业、水产品加工、电 力设备、 果菜加工等十大骨干产业集群。 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本项目属于粮食 产业,关联产业 为 畜牧业 、饲料加工业、以玉米为原料的食品深加工业。 本行业发展现状 : 凤城市拥有耕地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 %。 其中灌溉水田 万亩,占耕地面积 %;旱田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菜田 万亩。 人均耕地 亩。 旱田 万亩中,玉米种植面积 万亩,年产量 万吨。 玉米产业的组织形式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 主,规模小、效益差、机械化水平低, 每户的玉米种植面积徘徊在 310 亩的范围内;有少数耕地通过流转形式集中在种田大户手中,但流转面积局限在 50100 亩的水平,且流转土地占比不超过全部耕地的 11%。 玉米的种植结构以粮饲兼用型玉米为主,占 96%以上。 其他品种的玉米包括 鲜食玉米、粘玉米,占 4%。 因此,市场细分程度不高。 凤城畜牧 产业发展现状 : 养猪业:全市现有规模化养猪场个,存栏头;养猪小区个,存栏头;养猪大户个,存栏头。 养鸡业:全市现有规模化养鸡场个,存栏只;养鸡小区个,存栏只;养鸡大户个,存 栏只。 畜牧深加工企业以肉食鸡加工业为主,又深加工企业两个,分别是凤第三章建设条件 玉米吨粮田示 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城市耘垦牧业有限公司、凤城市辽丰牧业有限公司。 凤城饲料加工业发展现状 : 现有规模以上饲料加工企业家,年加工量万吨,其中消耗玉米万吨。 凤城以玉米为原料的食品深加工业发展现状 : 煎饼、土磨房个、空白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政策 优势 本项目属涉农产业,有关扶持政策十分密集; 本项目属粮食产业,事关国家粮食安全 战略,是国家一贯坚持优先发展的产业项目,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通过改造良田、引进良种、实施良法等综合措施,提高了玉米单产,提高了玉米生产效益,激发了农民从事玉米生产的积极性,符合粮食 行业政策; 玉米产业是凤城市农产品支柱产业, 已经纳入凤城市农业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制定了相应 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体系; 项目实现秸秆废弃物资源化,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符合未来循环经济发展方向。 技术优势 : 使用良法 一是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 就是将过去的两垄(垄距 60 厘米~ 65 厘米)合成一大垄,在垄上种两行玉米,小行间距 40 厘米,大行间距 80 厘米或 90 厘米;也可第三章建设条件 玉米吨粮田示 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不合成大垄,直接按 40 厘米小行距偏心播种,播种后即形成大小垄。 其优势是通风透光,形成垄垄是边行,棵棵是地头,有利于光合作用。 有利于田间作业。 二是三比空密疏密交错种植技术 在正常起垄播种的条件下,种植 3 行玉米,空垄 1 行,将空垄上的植株苗数分配到其他三垄上栽植。 即种植三垄空一垄,依此循环。 垄距为 47cm,密垄株距为 20—22cm,疏垄株距为 40—44cm,以 4 垄为一个循环,即种植三垄空一垄,三条垄的两边密,中间稀 ,依此循环。 试验证明 “三比空密疏密交错 ”新型栽培模式,发挥了玉米群体和单株的边行效应,有利于通风透光,并提高玉米的免疫力和增产能力。 三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项目单位拥有凤城地区唯一一台日本久保田拖拉机,该机械马力大、耕层深,可深翻到 30厘米以下耕层,仅此一项措施,就可以使玉米产量增产 12%以上。 引进良种 引进两个新品种 分别是: 一是郑单 859。 该品种 植株清秀、株型紧凑,叶片较窄而上冲;株高 240厘米,穗位 105厘米。 穗筒型,长 20 厘米,穗行数 1416行,行粒数 40;白轴,籽粒黄色,粒 深,结实性好,出籽率 8890%,千粒重 300330克,单穗重一般 180克左右。 该品种根系发达,抗倒性强,耐旱、耐高温,活杆成熟。 高抗矮花叶病、黑粉病,抗大、小斑病,同时对粗缩病、茎腐病和玉米螟及食叶虫等病虫害也有很好的抗性。 在全国夏玉米区域试验中,参试的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第三章建设条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