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码头改建环评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回填土 石方, 回 填按每 层 厚 - 米 分层摊铺 , 用摊 土 机或振动 碾 逐层碾压 密 实。 回 填 与 挡 墙 施 工交替进行, 以便为挡墙施工提供条件。 整个 工 程须选择有技术和设备能力的专业化施 工 队伍施 ( 2) 进港公路 进港公路利用原水泥厂的简易泥结石公路改建为混凝 土 道路,原道路基础较好、路宽足够不需进行表土剥离,可直接进行面层施 工。 路两边的沟与面层施 工 同时进行。 ( 3) 泊位区 泊位照包括斜坡道、 趸船 和 回旋水域。 斜坡道采用草袋土围堰施,围堰将于 12 月 10 日 前形成,在干地上搭设脚手架施工浆砌条石重力墩、搭设支架现浇钢筋砼轨道梁,架空斜坡道需在 2020 年前施工完成。 泊位基本没有土石方工程,为 固 定 船 只,沿岸在斜坡 道 上、下游各设地牛 三 个, 用于 于趸船的系锚 固 定。 回旋水域不施 工。 ( 4) 港内锚地 锚地水深足够,不需开挖。 : 皮带机装煤工序 由于码头地形高差比较大,故采用两个平台。 上一个平台用装载机推到临江平台,再用人工铲入皮带机料斗上,通过皮带机直接输到船舱内(只适用粉煤)。 载重汽车 → 后方堆煤场 → 装载机 → 前方堆煤场 → 皮带机 → 船舱 N N、 G N、 G N、 G N、 G 图 2 起重机装煤工艺流程与主要环境问题框图 装煤工序 20 由于码头为两级平台,后方货场通过汽车或 装载机转入前方货场,再用 QT16 轨道塔式起重机吊装到船舱内(采用钢丝网或专用铁盒,适用于块煤或其他物资装卸至岸上)。 载重汽车 → 后方堆煤场 → 装载车 → 前方堆煤场 → 起重机 → 驳船 N N 、 G N、 G N、 G N、 G 图 3 装煤工艺流程与主要环境问题框图 滑槽装煤工序 由于地势高差较大,利用脚手架在自然板高上设置大于 35%坡度的滑 槽,上端设置 3 米 3 米的方形漏斗。 滑槽用陶瓷滑槽瓦,下端滑槽可缩短或加长,助于枯、中、洪水期装煤(只运用于粉煤)。 装煤工艺载重汽车 → 堆煤场 → 装载机 → 滑槽 → 船舱 N N 、 G N 、 G N 、 G 图 4 滑槽装煤工艺流程与主要环境问题框图 注: W、 N、 G、 S 分别表示废水、噪声、废气、固体废弃物 二、 主要污染工序 施工期 ( 1)噪 声污染工序 工程施工期的主体工程建设及办公生活设施建设工程各工序将产生施工噪声,影响区域声学环境。 噪声污染主要来自开挖、钻孔、爆破、混凝土搅拌和及浇筑以及机械设备运行、车辆运输。 ( 2)大气环境污染工序 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为工程开挖、钻孔、 爆破 、 混凝土拌和、砂石料筛分、车辆运输等产生的扬尘及机械车辆燃油产生的废气。 主体工程产污工序为:建筑工程所使用砂、石等材料(外购采集) 21 的运输、卸料过程产生的扬尘和汽车尾气;挖填方、钻爆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混凝土拌和、砂石料筛分、场地清理产生的扬尘,挖掘机等施工机械及运 输车辆产生的扬尘;各种施工机械运行、车辆运输产生的燃油废气。 ( 3)水环境污染工序 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工程施工废水和施工营地生活污水。 其中,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基坑废水、砂石骨料加工废水、混凝土拌和冲洗废水、机修含油废水等;生活污水来源于施工人员的日常生活。 ( 4)固体废弃物产生工序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的固体废弃物为工程废渣土,同时有少量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 5)生态环境影响工序 主体、辅助等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占地、动土,破坏扰动地表植被,可能造成在一定时段和范围内的局部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影 响或破坏等。 运营期 ( 1)废气 生产扬尘 : 该项目在原煤运输到码头和装卸过程中,会产生扬尘,扬尘源强为。 生活燃煤废气 : 营运期职工生活用煤产生的含二氧化硫、烟尘的废气,年使用量20 吨,采用低硫无烟煤( S: %),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 240kg/a,烟尘排放量为 15kg/a。 运输原煤和产品的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 . 表 13 营运期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 22 产生原因 产生地点 污染物 汽车往来 停车场 NOX、 CO、 SO HC 生活燃煤 食堂 二氧化硫: 240kg/a 烟尘: 15kg./a ( 2) 废水污染源 生产废水全部闭路循环使用,不外排,废水源强为: PH: ―― SS: 29000— 36000mg/l Fe: — 以上数据取自同类调查数据。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本厂生产工人。 人员编制 50 人,污水产生量约3t/d,其污染物主要为 SS、 CODCr、 BOD5,废水在治理前的污染物源强分别为 SS: 250mg/L、 CODCr: 500mg/L、 BOD5: 300 mg/L(数据为类比值 )。 本项目废水排放量小,生产废水不外排,生活污水日排放量 总计为 1t,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可利用当地市镇排水设施排入 乌江 (不得排入农田和鱼塘)。 ( 3) 噪声污染源分析 噪声源主要为 传送带等 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物料装卸、 及 人员活动, 其声源噪声通常在 80~ 105dB(A)之间。 表 14 主要设备声源声压级 噪声源 声压级(分贝) 传送带 86 吊塔 80 ( 4)固体废物污染源分析 项目投入使用后,固废主要来自少量生活垃圾。 产生量 10 kg/d左右。 三、总图布设分析 项目 平面布设应充分利用场地,人流、车流、物流 互不干扰 ,形成环形网络和回路,均衡地分配各种交通 流量,同时区内 集 水管道做到收集全部废水。 保留 30%的绿化面积。 本项目从工程的总平面图并结合 23 现场情况进行分析,项目总图布置基本合理。 项目平面布置见附图 四、达标排放 营运期废气、噪声、固废经有效处理后可以做到达标排放 ,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 采取的有效污染防治: 无生产废水排放,场地废水通过收集系统回用,不外排。 扬尘废气通过洒水措施得到有效控制。 ( 3)选用高效、优质、低噪声设备,通过合理布局,并采取减震、消声、隔声等措施,使噪声能达标排放。 ( 4)生活垃圾通过运到垃圾场卫生填埋不外排,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 5)做好厂区及其周围的 植被 的绿化。 ( 6)良好的生产和管理。 加强进厂物料控制,在生产中杜绝因管理不善导致的跑、冒、滴、漏现象。 总的来看,本项目基本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建议投产后进一步进行清洁生产审计工作,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做到持续清洁生产,将清洁生产、污染预防和控制贯穿到从 从原材料――生产――产品――消费使用的全过程。 五、总量控制 为了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必须遵守污染物浓度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同时,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要求。 项目投产后,主要产生污染物为: 废气: SO烟尘,废水: CODcr、 BOD SS,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 其中 SO烟尘、 CODcr、工业固体废物四种污染物为国家规定的总量控制污染物,项目投产后, SO2 的排放量为 240kg/a,烟尘排放量为 24 100kg/a,无生产废水外排,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不外排。 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施工期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 25 大气 污染物 土石方及建筑施工工程、施工机械、运输车辆 扬尘、废气( COCO、 NOx、 CHx、烟尘等) 因气候条件、施工方式、施工机械与工序不同而不同,产生和排放量有限。 水 污染物 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污水量 BOD5 CODCr SS 高峰期 5m3/d ≤ 200mg/L,≤ 400mg/L,≤ 300mg/L,旱厕收集后作农肥不外排 生产废水:来源于砂石骨料冲洗、砼拌和及冲洗、基坑、机修等 废水量 SS pH 石油类 最大排放量 5m3/ h 2020~ 30000mg/L 11 经沉淀处理后重复利用,施工废水不外排。 固体 废弃物 土石方工程,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工程废渣 生活垃圾 废渣回填,生活垃圾收集集中,妥善处理。 噪声 施工爆破 施工机械 车辆运输 施工噪声 源强 70~ 100dB(A) 营 运 期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 生总量 处理后排放浓度 及排放总量 大气 污染物 生活区、生产区 SO2 240kg/a 240kg/a 烟尘 100kg/a 100kg/a 扬尘 / 厂界外浓度小于 水 污染物 生活 CODcr 500mg/L,450kg/a 100mg/L BOD5 300mg/L,270kg/a 20mg/L SS 250mg/L 225kg/a 70mg/L 固体 废弃物 办公及生活 生活垃圾 2t/a 送垃圾场卫生填埋 噪声 设备、车辆 噪声 80~ 105dB(A) 达标排放 主要生态环境影响 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 ( 1)工程占用土地、土石挖填、地表扰动、植被破坏会引起局部的生态环境破坏。 26 ( 2)施工扰动原地貌、土地、植被,将破坏原有水土保持设施,工程开挖产生的弃土弃 碴处置不当,可能造成局地水土流失,对局地生态环境有影响。 ( 3)本工程建设所需的块石、条石、碎石、砂等建筑材料可在附近购买,水泥、钢材等在本地采购,但工程的开挖及其表土、石碴、原材料的临时堆放,将造成占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环境影响分析 一、 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施工的废气来源,主要为:挖填方、钻爆、混凝土拌和、 27 砂石料筛分、场地清理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挖掘机等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各种施工机械运行、车辆运输产生的燃油废气。 施工废气排放将对局地大气 环境有一定影响。 从工区周围自然环境及人群分布情况分析,施工区废气排放的扩散条件较好,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本项目建设规模、施工量相对较小,废气污染物排放源强较小,故工程造成所在区域大气质量改变或生物资源破坏的可能性及敏感程度相对较低,施工期产生的废气排放,不会对该地区形成大气污染危害。 声学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工程施工噪声的来源包括:工程开挖、混凝土工程、构(建)筑物砌筑、场地清理和修理等使用施工机械的固定声源噪声,施工运输车辆的流动声源噪声和爆破噪声。 经建筑工程施工工地的噪声源强类比调查,确定工程的噪 声影响主要来自于施工现场的固定声源噪声。 本项工程施工期主要使用的机械设备有:挖掘机、振动碾、蛙夯机、混凝土拌和机、振捣器等。 在施工过程中,这些设备产生的噪声可能对作业人员和工区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砂石料加工系统分布在水坝、厂房及引水渠道,为固定连续式噪声污染源,其加工设备噪声均大于 90dB(A),属高频性质;而其它机械设备的噪声源强也在 70~100dB(A)之间。 据分析,白天施工机械噪声超标在 100m 范围内,夜间将对周围 600m 范围内产生影响。 考虑到工程区 周围有单位和散居住户,应加强施工期机械噪声的 降噪处理(如避免夜间作业),避免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同时对作业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也需采取劳动卫生防护措施。 此外,车辆运输产噪约 87dB(A)(路边),故交通噪声对工区及公路沿线有一定影响;爆破产噪约 74dB(A)(距声源 300m),属间歇性噪声源,音频高,传播距离远,对工区周围也有一定影响。 水环境影响分析 28 拟建工程施工期的废水来源由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两个部分组成。 ( 1)生产废水 施工区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拌和系统砂石骨料加工、冲洗、养护等施工作业,其中砂石料加工废水排放量最大,约 占总废水量的 90%。 据估算,本工程施工期高峰用水量约 6m3/h,施工生产废水除部分消耗于生产过程外,大部分成为废水直接排入地表径流,取排污系数 ,则施工期生产废水排放量约 5m3/h。 经类比调查分析,生产废水 pH 值呈碱性,基本不含毒物,主要含泥沙等悬浮物质浓度较高,。煤码头改建环评报告书(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实际损失予以赔偿外,须承担由此引起的所有后果。 7. 5 乙方必须执行国家及省市有关安全施工的规定,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承担由此自身安全措施不力造成事故的责任和因此发生的费用,非乙方责任造成的伤亡事故,由责任方承担责任及有关费用。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乙方应按有关规定上报有关部门并通知甲方代表,同时按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处理。 7. 6 在本产品及安装工程竣工移交甲方前,乙方须搬走所有施工机械、垃圾
程,常用的滤料有石英沙,无烟 煤,锰砂等,主要用于水处理除浊,软化水,纯水的前级预处理等,出水浊度可达 3 度以下。 石英砂过滤器:填装精制的石英砂,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的颗粒物质,改善出水的温度。 石英砂相对密度为 — ,粒径为—。 活性炭过滤器:填装水处理用活性炭,用于去除色、味、余氯和有机物。 除铁除锰器:装填精制锰砂和石英砂二元滤料,用于去除水中铁、锰。 锰砂、磁铁矿的相对密度为 —
板 塑料板 玻璃板 硅钙板 格栅 1 龙 骨 龙骨间距 2 2 2 2 2 尺量检查 2 龙骨平直 3 3 3 3 3 尺量检查 3 起拱高度 177。 10 10 177。 10 177。 10 177。 10 拉线尺量 4 龙骨四周水平 177。 5 177。 5 177。 5 177。 5 177。 5 尺量或水准仪 5 面 板 表面平整 2 2 1 2 2 用 2m 靠尺检查 6
、掘进队、机电队、运输队、通风队。 各队配置有队长、生产副队长、安全副队长等人员管理安全工作。 煤矿领导层安全管理机构情况:矿长一名、总工程师一名、安全副矿长一名、生产副矿长一名、机电副矿长一名。 业务职能机构设置情况:设立有安全管理队,工程师 办公室(包括工程、计划、职工教育培训管理职能),调度室,机运队(具有机电运输管理职能)、通风队(具有“一通三防”管理职能)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传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及 代码 占地面积 (平方米 )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总投资 (万元 )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 100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 工程内容及规模: **县 **畜牧场 由孙投资兴建,主要从事良种猪的饲养繁殖。 项目总投资 800万元,分两期实施,第一期投入
............................................... 20 钻机工操作流程 .................................................................................................................... 20 监测工操作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