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运行效果的检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工艺流程:原水 — 合格水路线、各管路路线; 熟悉工艺指标:各单元进出水指标、各单元控制指标; 熟悉操作规程:各设备操作规程、技术操作规程; 二、建立联系通道: 获知协调人员、安装维修人员、电器安装人员、土建施工人员、公司相关负责人等的联系方式、沟通渠道,以便在有问题需要解决时,及时联系到相应负责人,保证调试、运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编制调试方案、计划: 四、点检工程构筑物、设备: 各构筑物是否达到运行要求,是否清理干净;各设备、阀门、管路等是否达到 安装要求,各传动设备是否已达到厂家的润滑要求,管路是否经过吹扫,泵入口是否加装临时过滤网等; 五、设备试运行: 通电试验、运转是否有异响,转向是否正确 六、构筑物沉降试验: 水源的选择,优先选择附近坑塘河湖的微污染水,其次是二次水、井水、自来水,如原水浓度不高,可考虑加入部分原水(不得超过方案营养液浓度)。 充水按照设计要求一般分三次完成,即 1/ 1/ 1/3 充水,每充水 1/3 后,暂停 38 小时,检查液面变动及建构筑物池体的渗漏和耐压情况。 特别注意:设计不受力的双侧均水位隔墙,充水应在 二侧同时冲水或交替进水。 已进行充水试验的建构筑物可一次充水至满负荷。 充水试验的另一个作用是按设计水位高程要求,检查水路是否畅通,保证正常运行后满水量自流和安全超越功能,防止出现冒水和跑水现象。 充水试压,渐次进水; 七、设备单机试运行: 单机调试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按工艺资料要求,了解单机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和管线连接。 认真消化、阅读单机使用说明书,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机座是否固定牢。 凡有运转要求的设备,要用手启动或者盘动,或者用小型机械协助盘动。 无异常时方可点动。 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 滑油(润滑脂)加至油标指示位置。 了解单机启动方式,如离心式水泵则可带压启动;定容积水泵则应接通安全回路管,开路启动,逐步投入运行;离心式或罗茨风机则应在不带压的条件下进行启动、停机。 点动启动后,应检查电机设备转向,在确认转向正确后方可二次启动。 点动无误后,作 35min 试运转,运转正常后,再作 12h的连续运转,此时要检查设备温升,一般设备工作温度不宜高于 5060℃,除说明书有特殊规定者,温升异常时,应检查工作电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规定范围的应停止运行,找出原因,消除后方可继续运行。 单机连续 运行不少于 2h。 单车运行试验后,应填写运行试车单,签字备查。 泵满负荷水试两小时左右,压力设备按试压要求充水试压 24 小时左右,检查法兰连接处、焊缝处是否渗漏; 八、单元试运行: 目的是检查单元内各设备连动运行情况,并应能保证单元正常工作。 九、联系菌种: 菌种量的确定 好氧:构筑物体积 *500— 1000mg/l 量过少启动速度慢,过多易污泥老化。 选用菌种的原则 低费用 距离就进、体积小 (尽量采用压缩污泥) 活性好(近似工艺、性状、处理能力) 如果污水处理 装置比较小,如 LTIR 集成装置,由于菌种用量小,最好直接选用污泥浓缩池的液态污泥。 十、营养液配比: BOD、 N、 P碳氮磷, 100:5:1,原水性质。 B: N 大于 20 应考虑加氮(常用尿素) B: N 小于 3 应考虑加碳源(常用甲醇、葡萄糖或大粪) 十一、水处理辅料的准备: 有机碳源(甲醇、葡萄糖等)、无机碳源(纯碱、小苏打)、磷(磷酸三钠、磷肥)、消泡剂、硫酸; 十二、检测装置的准备: 溶氧仪、 pH 计、化验仪器、药品 第二节 好氧处理菌种的投加与培养 一、菌种培养时构筑物的选择: 方便加菌种、有曝气装置、有搅拌、方便进原水或营养液 二、菌种的投加方案的确定 根据现场具备的条件综合考虑。 如场地、人工、运输车辆、临时电源、临时泵及管道、水枪、高差、过滤等因素 三、菌种的粉碎 对于压缩污泥应考虑污泥的粉碎问题,应根据现场的条件确定粉碎方法。 粉碎方法选择的顺序为水枪 泵循环 +滤网冲击 曝气、搅拌。 四、菌种活性的恢复 菌种加入后,首先是恢复其活性,由于菌种脱离其原来的好氧环境往往已有较长时间,因此,菌种运输到现场后应尽快加入培养构筑物,并且加入时,使构筑物处于曝气过程,每批加完后继续 曝气,一方面淘汰厌氧菌,另一方面将构筑物内的营养物质消耗,恢复其活性 五、菌种的培养 在活性恢复后即进入培养阶段,目的是使活性污泥尽快生长,以达到一定的数量级。 菌种活性恢复期间,同时自身也有部分增殖。 菌种的培养可单独进行,也可与驯化同步进行,通常是以培养为主,即污泥量增加为主,兼顾驯化。 如原水浓度较高或毒性较强,培养时应以加营养液或生活污水为主;如原水基本无毒性,碳氮比适当,可在培养阶段以原水为主。 第三节 好氧处理活性污泥的驯化 一、活性污泥驯化应遵循的原则 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精心控制 二、 活性污泥驯化的方法与技巧 如果培养期间加入的主要是生活污水,应逐步减少生活污水的加入量,并逐步增加原水的进水量,每次增加的进水量为设计进水量的 5— 10%,每增加一次应稳定 23 个周期或 2 天左右,发现系统内或出水指标上升应继续维持本次进水量,直至出水指标稳定,如出水指标一直上升,应暂停进水,待指标恢复正常后,进水量应稍微减少,或略大于上周期进水量。 以此类推,最终达到系统设计符合。 活性污泥驯化时,也可采用体积负荷法来进行驯化,可根据化验数据、进水指标、系统指标、构筑物体积推算出单位时间的系统污 泥负荷,根据体积负荷来确定下个周期的进水量。 下面以 SBR 池为例计算体积负荷。 12 小时一周期,曝 8 推 4. 进水 COD5000mg/L,氨氮 1000mg/L,好氧池体积 1000 方,进水后生化池内COD300mg/L,氨氮 50mg/L,曝气 4小时后,生化池内 COD200mg/L,氨氮 34mg/L。 则系统 COD 体积负荷 =( 300200) /4= 25mg/。 系统氨氮体积负荷 =( 5034) /4= 4mg/。 再计算出本周期 COD 去除总量 =1000 方 * 25mg/* 8=200 公斤 ; 氨氮去除总量 =1000 方 * 4mg/* 8=32 公斤; 以 COD 计算下周期进水量 =200*1000/5000mg/L=40 方; 以氨氮计算下周期进水量 =32*1000/1000mg/L=32 方; 下周期进水量取 32 方 连续进水的运行方式中,应计算单位时间内系统进入的 COD、氨氮的总量,结合在此期间系统内指标的变化情况计算出体积负荷来确定下周期进水量。 • 如果化验设施不到位,无法获知 COD、氨氮等数据,可根据溶解氧的变化、风机风量的大小来估算体积负荷。 在这种情况下,进水 量的增加更应稳定,避免冒进对系统产生冲击。 • 例如,系统内。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运行效果的检测(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32 第七部分: 综合评价 ...................................................................................................... 32 社会评价(定性) .........................................
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 可 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 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这更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 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 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工程说明 1. 1 本招标工程项目说明详见本须知前附表第 1 项~第 4 项。 1. 2 本招标工程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通过 招标方式选定承包人。 2.招标范围及工期 2. 1 本招标工程项目的范围详见本须知前附表第 5 项。 2. 2 本招标工程项目的工期要求详见本须知前附表第 6 项。 3.资金来源 3. 1
最大一个药包的最小抵抗线。 按照《爆破安全规程( GB67222020)》中的规定,飞石安全距离按设计,安全警戒距离为 300m,并且在各个交通要点设置警戒点。 见爆破安全警戒示意图。 二次破碎 加强中深孔爆破的大块量控制,尽量减少大块,如出现较多的大块时应采用挖掘机装破碎垂进行二次破碎。 少量大块采用浅孔爆破进行破碎。 ( 1) 钻孔方式:钻孔深度为块石直径的三分之二
~ 40~ 78 59 ~ 3~ 4 3 ①榆树泉煤矿 a 全硫 井田内各煤层硫含量普遍较低 ,原煤全硫含量平均值介于 %~ %之间,浮煤中全硫含量平均介于 %~ %之间 ,均≤ %,可采煤层均属特低硫分煤 (SLS)。 b 磷元素 井田内各煤层原煤干燥基磷( Pd)平均含量两极值介于 %~ %之间,浮煤干燥基磷( Pd)平均含量两极值介于 %~ %之间,可采煤层均属特低磷煤( SLP)。 c
基基础设计规范》( GB1789); ( 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J388); ( 3)《砖结构设计规范》( GB1089); 根据废水处理的工艺要求,所建构筑物和辅助生产建筑物分废水处理构筑物和辅助生产建筑物部分。 结构设计 1 工程概况 1)本工程室内地 坪标高177。 相当于黄海高程 1000米。 12 2)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