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xx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无不良地质构造。 该区域地形地势起伏不大,属典型的南方丘陵地带。 地震 根据 ,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20》,永丰县地震峰值加速率 (相当于地震烈度小于六度)属地震不设防区。 外部协作条 件 交通条件 永丰的交通建设近些年发展较快,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公路通车里程 公里。 紧邻 105 国道、京九铁路和赣粤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区已全部实现了通电、通水、通讯和通信。 区内排灌设施配套齐全,旱涝保收面积达到 80%,有完善的供电设施,可保 24 证项目建设的需要。 产业条件 经过多年发展,永丰县无公害蔬菜已经成为全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不仅颇具规模,而且优质率高,产业化水平、科技水平也正在逐年提高。 项目保证条件 区位优势 永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依托紧临 赣江、 105 国道、京九铁路和赣粤高速公路,交通兼得水路、公路、铁路三者优势,内可通各乡镇村组,外能联各大中城市,距港澳 700900 公里,离闽江浙沪 500900 公里,区位优势突出,是我省实施“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战略决策、实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发展战略的要地。 产业优势 永丰县以早春大棚蔬菜、秋延后蔬菜、高山蔬菜、常规特色蔬菜和食用菌五大系列支撑的主导产业,不仅规模大、种植基础好,而且正逐步向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方向发展,为项目区的产业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优势 项 目区的核心区、示范区都已形成了“县 —— 乡镇 —— 村组—— 科技示范户”多层次的科技服务网络。 拥有蔬菜专业技术人员 40 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8人。 农民技术员 150 人, 25 蔬菜科技示范户 247 户。 取得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 4项,其中“早辣椒小棚双膜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获国家星火奖四等奖。 有国内高新技术科研机构的支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花卉蔬菜花卉研究所、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园艺系、永丰县蔬菜科学研究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建立起了科技支撑体系。 项目执行单位与技术依托单位的关 系 本项目执行单位确保项目实施自筹资金筹措以及管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运行,技术依托单位负责项目建设期以及运行期的科研技术服务,保证项目技术目标、方案等切实可行。 项目执行单位要委托形式要求技术依托单位完成永丰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化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的科技服务。 具体单项科目的研究可与其签订合同。 第五章 场址选择、建设规划及产品方案 建设场址选择 永丰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化项目分核心区和示范区两个层次, 26 核心区选址于永丰县潭城、佐龙、恩江、坑田、上溪 5个乡镇,位于永丰县东北一带,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无污染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示范区分布在永丰县除潭城、佐龙、恩江、坑田、上溪以外的 17 个乡镇场(详见“项目区分布示意图”)。 主导产业及产品 根据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农业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的总体要求,以及永丰县生态农业的区域特色,确定本项目的主导产业是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 根据项目区蔬菜产业化条件和市场需求,确定项目区的主导产品是:早春蔬菜、秋延后蔬菜、有机蔬菜、优质水生蔬菜、常规特色蔬菜、食用菌以及运用国内先进技术加工的冻菜、真空脱水菜、腌 渍菜、保健菜、蔬菜饮料(汁)等系列精加工产品。 采用现代生态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滴灌技术、植物离体培育、蔬菜产品精深加工等农业高新技术对项目区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和孵化。 项目区实施品牌战略,打好“生态牌”,充分利用永丰独特的生态优势,使永丰蔬菜上档次,创品牌,出效益,面向沿海发达地区和境外国外市场,推出“永丰牌”绿色蔬菜、有机蔬菜。 规划建设方案 项目针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所代表类型区农业结构调整的 27 需要,重点在优质种苗、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水生蔬菜、蔬菜精深加工、信息服务方面进行建 设,并在种苗、生产、加工、储藏保鲜、批发销售等方面建立蔬菜安全标准化体系和监督检测体系,把项目区建成技术、信息辐射源,直接带动示范区、辐射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开发。 项目核心区 无公害蔬菜工厂化育苗区 本区规划占地面积 3000 亩。 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运用先进种苗生产设施与技术规程,为示范区、辐射区供应种苗和对良种更新起主导作用。 主要建设内容为工厂化种苗车间、植物离体培育室、组培规模生产线和炼苗车间,生态能源环境工程及沼气(液)输送工程、小型沼气池等。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区 本区规划占地 面积 25000亩。 建设连片高标准万亩蔬菜基地,主要建有早春大棚蔬菜、秋延后蔬菜、常规特色蔬菜和食用菌试验及试种、大规模生产基地。 主要建设内容是完善路渠、排灌设施和遮阳、防虫网等栽培设施、滴喷灌设施、控温控湿设施、生态能源环境工程及沼气(液)输送工程及小型沼气池等。 优质水生蔬菜区产区 本区规划占地 5000 亩,主要建有莲藕、菱白、水芹、芋头、菱角、荸荠等水生蔬菜基地,主要建设内容为水系、标准池塘建设。 28 有机蔬菜生产区 本区规划占地 5400 亩。 利用永丰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大气、水、土壤因子),按标准生产 有机蔬菜,同时采用人工辅助繁殖、圈片散植、仿生栽培等技术,开发高山野生蔬菜。 主要建设内容为生态农业栽培设施。 蔬菜加工区 本区规划占地面积 900 亩。 蔬菜产品利用采收后技术处理形成二次商品进入流通领域。 主要建设内容是园区内基础设施(包括场地平整,道路,供排水,供电,路灯,通信,绿化等)。 产业化孵化区 本区规划占地 150 亩。 以永丰县蔬菜科研所为基础,聚集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产学研基地)和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地,为科研提供良好的软硬环境,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企业,为蔬菜产业化开发做好储备。 蔬菜批 发市场 本区规划占地 500 亩。 建设蔬菜批发中心、蔬菜检测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等。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平整,土建,道路,供排水,供电,路灯,通信,绿化等,并配备先进仪器设备。 “吞吐”能力,日交易量 80 万吨,年交易额。 科技培训及综合服务中心 本区规划占地 100 亩。 建设管理服务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农业(蔬菜)信息中心。 建设内容为土建、配备先进仪器设备。 29 项目示范区 本区规划占地 40 万亩。 主要承接核心区内展示的各项无公害蔬菜高新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组装配套技术和科技成果,将科技转化为 生产力。 主要建设内容是完善路渠、排灌设施、大棚等栽培设施、滴喷灌设施、小型沼气池等。 产品产量 年提供名、优、特、稀品种蔬菜苗 亿株,年提供优质无公害蔬菜 ,年加工蔬菜 8万吨。 30 第六章 技术方案与技术评价 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 工厂化育苗技术 工厂化育苗技术利用国内外先进种苗生产设施与技术规程,从而大大提高种苗的繁殖速度和成活率,同时能保证无公害蔬菜品质以及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技术方案如图 1。 种子处理(精选、加工) ↓ 种子丸粒化处理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融合) ↓ 精量播种生产线→催芽室→绿化室 ↓ 培育区 ↓ 种 苗 穴盘清洗、沥毒、干燥 基质粉碎、过筛、搅拌→装盘 →生产农户 植物离体培育新技术 植物离体培育技术是现代生物科研成果,是今后发展绿色农 31 业、生态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被广泛地运用到农作物种苗培育上,通过该技术繁育的种苗具有脱毒合、繁育快、品质好的特色。 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采用植物克隆新技术,繁育名、优、特、稀蔬菜、食用菌、野生蔬菜种苗。 技术方案如图 2。 ← 选取材料 ← 材料灭菌 ← 接种到培养基 ← 腋芽萌发、产生不定芽、胚胎产生 ← 基本培养基 ← 基本培养基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要点 产地环境: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选择应选择大气、水质、土壤无污染的地域、适宜蔬菜生长,有一定规模面积的生态环境。 大气环境不得含有污染源,水源不含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和有获 取 无菌材料 培 养材料培殖芽 苗 生根培养 小 苗 移植训化 32 害物质。 土壤重金属及有毒物质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确定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地。 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环境保护,杜绝污染源的产生,严禁污染物进入基地,确保基地环境质量不下降。 合理轮作:⑴采用不同科、属作物品种之间的轮作、水旱轮作,建立科学的轮作制度,达到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态环境,消灭病虫源,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⑵不断地培育土壤,提高肥力,采用有效措施改造和培肥菜园土,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如酸性土增施石灰,粘性土壤适量掺砂,砂性土掺粘土,增施有机肥、农家肥等措施。 清洁田园和土壤消毒:前茬收后及时消除残茬枯叶及田间、四周杂草,提前深翻晒 白,每 667m2施生石灰 100150kg 与耕作层混匀,以消灭病菌、增加土壤钙质。 合理整畦,高畦深沟栽培:永丰地雨水多,地下水位高,要适当深翻,进行高畦深沟栽培,并挖好四周的排水沟,保证灌排两便,合理整畦,做到畦直、沟深( 2025cm),畦面中间高,两边低,畦长适宜,土粒碎度适中。 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虫品种:要大力推广适全本地区种植的良种。 如目前推广的蔬菜品种有:早春辣椒有汴椒一号、丰椒一号、砀椒一号、湘研十二号、鸡爪吉林、川椒 1号、新丰四号等;秋辣椒宁椒 5号、汴椒一号;黄瓜有津春四号、津研四号;萝卜白玉春;茄子种都茄;黑皮冬瓜、后基冲等。 种子消毒与处理:⑴种子要进行筛选、精选,播种前用 33 温汤浸种。 十字花科蔬菜种子 5055℃温汤浸种 1015分钟或用100 倍硫酸铜浸种 1015 分钟,或用 1000 倍的高锰酸钾浸种 30分钟,或用每公斤种子和 2克多菌灵拌种。 药物浸种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⑵选择地势高、水源足、排灌易、土壤清洁、肥力高、结构良好的地块做苗床。 ⑶大力推广使用营养钵、营养块、穴盘育苗。 育苗基质配制:干净菜园土近 50%,腐熟的堆肥或农家肥土 45%,过磷酸钙 5%。 田间管理:⑴精细整地,施足 基肥。 菜地经耕翻晒白后选择晴天施下基肥,精细整畦,基地用腐熟农字 2500kg,加氮磷钾复合肥 2030kg 或生物有机肥 125 公斤。 ⑵定植,根据不同品种做到合理密植,保持园田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 定植时要选择晴好无风天气进行,定植后立即浇水定根。 ⑶中耕松土除草,适时中耕除草,保持蔬菜根部通气良好,降低园间湿度。 ⑷适量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适量追肥。 前期追肥浓度为%,中后期浓度为 %,提倡使用蔬菜专用肥和蔬菜生物有机肥。 ⑸合理灌溉,一般生长前期田间的湿润为主,中后期见干见湿,提倡沟 灌跑马水,切忌水淹畦面。 农业防治:⑴综合运用抗病虫良种,合理轮作和茬口安排,培养地力,培育无病虫壮苗,提高耕作质量,种子消毒,清洁田园,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科学水肥管理等措施。 物理防治:推广使用防虫网,培育出无病虫壮苗,减少虫害并克服病毒病的侵染传播,推广杀虫灯、黄板诱虫。 34 生物防治:⑴以虫治虫。 利用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来消灭害虫。 如瓢虫、寄生蜂等。 ⑵以菌治虫,利用细菌、真菌等生物农药制剂防治害虫。 如阿维菌素、蔬丹等。 ⑶用性诱剂,诱虫灯捕灭成虫,降低田间虫口密度。 1科学安全使用农药 :⑴搞好病虫预测预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根据预测预报结果,指导病虫害防治,避免盲目施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次数。 ⑵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严格掌握不同蔬菜品种施用不同农药后的安全间隔期。 ⑶提高防治技术,勤检查早发现,虫要治在低龄阶段,病贵在防或始发期喷药。 用药量要足喷药均匀,交替使用不同种类农药。 ⑷禁止使用国家公布的在蔬菜上禁用的农药。 《永丰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范》 范围 本规范标准综合规定了十五类蔬菜的农业生态环境、栽培管理、肥料使用、病虫草防治及采收后处理等。 引用标准 采用国家最新版本有关系列标准。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无公害蔬菜: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