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总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Cl2, 达到平衡时容器中含 g, 则300℃ 的合成 SO2Cl2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__________。 (4)将 (3)所得的平衡混合气溶于足量的 BaCl2溶液中 , 计算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 解析: (2)AgCl的溶解度比 Ag2SO4小得多 , 故应先生成AgCl沉淀。 (3)写出平衡的三段式: SO2+Cl2 SO2Cl2 起始 0 0 平衡 转化 K= = (4)溶于水后 , Cl2可以将 SO2氧化成 H2SO4, 与 BaCl2反应 , 由硫元素守恒得: n(BaSO4)=n(SO2Cl2)= 233= g。 2222( SO Cl )( SO ) ( Cl )ccc答案: (2)AgCl (3) (4)SO2Cl2+2H2O= H2SO4+2HCl SO2+Cl2+2H2O= H2SO4+2HCl H2SO4+BaCl2= BaSO4↓+2HCl 由 S元素质量守恒 , 可得: BaSO4的物质的量为 mol, 质量为: mol 233 g/mol= g。 化学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 , 与反应物 、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表达式中不出现纯固体和液体的物质。 且表达式与方程式的书写形式有关 , 当方程式可逆书写时 , 平衡常数为原平衡常数的倒数。 K与反应的快慢无关 , K大时 , 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大 , 反应的转化率大。 不能讲温度越高 , K越大 , 要看温度对平衡是如何影响的 , 若升温 , 平衡逆向移动 , K是减小的。 【 变式 2】 二甲醚 (CH3OCH3)和甲醇 (CH3OH)被称为 21世纪的新型燃料。 以 CH4和 H2O为原料制备二甲醚和甲醇的工业流程如下: 请填空: (1)在一定条件下 , 反应室 1中发生反应: CH4(g)+ H2O(g) CO(g)+ 3H2(g) ΔH0。 将 mol CH4和 mol H2O通入反应室 1(假设容积为 100L), 10 min末有 mol CO生成 , 则 10 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H2)= ________。 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 解析: v(H2)= 3v(CO)= mol 3/[100 L 10 min]= mol/(Lmin);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K=c(CO)c3(H2)/[c(CH4)c(H2O)]。 (2)已知: CH3OCH3(g)+ 3O2(g)==2CO2(g)+ 3H2O(g) ΔH=- 1323 kJ/mol; 2H2(g)+ O2(g)==2H2O(g) ΔH=- 484 kJ/mol;及 CO的燃烧热: 283 kJ/mol。 在一定条件下 , 反应室 2的可逆反应除生成二甲醚外还生成了气态水 , 该热化学方程式为: ——————(本题涉及的条件均在同一条件下 )。 解析: CO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g)+ O2(g)==2CO2(g) ΔH=- 566 kJ/mol;在一定条件下 , 反应室 2生成二甲醚和气态水的 热化学方程式为 : 2CO(g)+ 4H2(g) CH3OCH3(g)+ H2O(g) ΔH=-566kJ/mol- 484 kJ/mol 2+ 1323 kJ/mol=- 211 kJ/mol; 一定条件 ` (3)反应室 3中在催化剂作 用下发生如下反应: CO(g)+ 2H2(g) CH3OH(g)。 对此反应进行如下研究: ① 在容积为 1 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 1 mol CO和 2 mol H2, 实验测得甲醇的物质的量和温度 、 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 1所示。 则:该正反应的 ΔH____0(填 “ ”、 “ ”或 “ = ” ), 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图 1知温度升高 , 平衡时甲醇的量减少 , 平衡逆向移动 , 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ΔH< 0;或根据温度升高 , 平衡常数减小 , 说明平衡逆向移动 ,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ΔH< 0; 500 ℃ 时 , t2时刻向容器中再充入 1 mol CO和 2 mol H2, 相当于增大体系的压强 , 化学平衡 CO(g)+ 2H2(g) CH3OH(g)正向移动 , 重新达到平衡时 , CO的转化率增大。 500 ℃ 时 , t2时刻向容器中再充入 1 mol CO和 2 mol H2,重新达到平衡时 , CO的转化率 ————(“增大 ” 、 “ 减小 ” 或 “ 不变 ” )。 ② 在容积均为 1 L的 a、 b、 c三个相同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 1 mol CO和 2 mol H2, 三个容器的反应温度分别为 TT T3,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 , 实验测得反应均进行到5 min时甲醇的体积分数如图 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c三容器 5 min时的 正反应速率大小为: b> a> c B. 达到平衡时 , a、 b、 c中 CO转化率为: a> b> c C. 5 min时 , a、 b、 c三容器中的反应均可能达到平衡状态 解析: ② 温度升高 , 反应速率增大 , 故 a、 b、 c三容器 5 min时的正反应速率大小为: c> b> a,A错;温度升高 , 平衡逆向移动 , CO转化率减小 , B对;图 2说明 5 min时 , a容器没有达到平衡状态 , C错; c等效于 b平衡逆向移动的结果 , 升温或减压均使平衡逆向移动 , D正确 , 选 BD。 D. 将容器 b中的平衡状态转变到容器 c中的平衡状态, 可采取的措施有升温或减压 【 重点考点 3】 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 【 典型例题 3】 (2020南通一调 )T ℃ 时在 2 L密闭容器中使 X(g)与 Y(g)发生反应生成 Z(g)。 反应过程中 X、Y、 Z的浓度变化如图 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温度分别为 T1和 T2时 , Y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2所示。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 3X(g)+Y(g) 2Z(g) B. 反应进行的前 3 min内 , 用 X表示的反应速率 v (X)= mol/(Lmin) C.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 升高温度 , 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减小 D. 若改变反应条件 , 使反应进程如图 3所示 , 则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解析: 在同一条件下 , v(X)∶ v(Y)∶ v(Z)=Dn(X)∶ Dn(Y)∶ Dn(Z)=∶ ∶ =3∶ 1∶ 2, 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3X(g)+Y(g) 2Z(g), 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