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污水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方法,一是控制抗生素的流失量,二是用化学方法破坏其活性。 前者在生产过程中很难做到;比较安全稳妥的方法是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这也是国内外常用的成熟方法,本设计采用升温加化学药剂方法,经化学处理后,抗生素对生化处理的微生物抑制作用减小,保证生化系统稳定运行。 (2)加强预处理,分离水中的SS。 本工程生产废水中SS含量较高,SS主要是废酸水中的蛋白质及冲冼水中的放线菌菌体,SS多为有机物,对废水中的CODcr贡献较大。 考虑到原有设备及SS性质的不同,在现有两个斜管沉淀设备分别处理废酸水废碱水中的有机蛋白质和冲洗水中的放线菌丝体的基础上,再加一级气浮处理。 确保SS去除率达到70%以上,CODcr同时削减30%。 (3)严格控制水中的氯离子浓度。 该废水中的氯离子浓度较高,废酸水中Cll浓度在12000mg/L左右,碱洗水Cl浓度在20000mg/L左右,混合水中Cl浓度在5000mg/L左右。 工程实践证明,在生化系统中Cl含量小于4000mg/L为宜,本设计中采用用一倍的降温水作为稀释水来达到控制氯离了浓度的目的。 (4)钙离子的去除由于生产过程中发酵工段加入了CaCO3,氧提工段加入了大量的氧化剂漂白粉造成了废水中钙离子含量高,致使原设施O1段生物膜结钙严重,该设计在废酸水加药沉淀前增加一个碳酸钠反应罐,使废酸水中的Ca2+和加入碳酸钠中的CO32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再自流入原加药反应罐中和絮凝的蛋白复合物一块在斜管沉淀Ⅰ中沉淀除去,剩余碳酸钙微粒又接着在下步气浮中随絮凝物除去。 (5)利用活性污泥法的剩余污泥排放,进一步去除剩余碳酸钙为彻底解决O1段生物膜结钙问题,确保改造后处理系统能长期稳定运行,本改造将O1段的生物膜法改造为活性污泥法,水中残存能在耗氧段的碳酸钙,随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的沉淀被排出来,整个生化系统处理效果和稳定性都会得到大大提高。 (6)脱氮问题UASB池出水进入A池,A池出水自流入O池,O池回流到A池。 以废水中BOD为碳源,进行反硝化脱氮。 氨氮去除率提高,达到排放标准,对于总氮也有一定地去除率。 技改工程工艺流程选择本工程主体工艺采用生物处理法,即水解酸化+UASB+生物接触氧化。 为了降低系统负荷,首先对废水进行预处理。 1.从提炼废酸水中回收丁酯工艺废酸水卷板换热器丁酯蒸馏塔收集池蒸汽粗馏塔列管换热器回收粗丁贮罐列管冷凝器回收丁贮罐列管冷凝器废丁醇贮罐蒸 汽加NaOH回收后废酸水去污水站2/3回流PH调至5177。 升温至80—90℃从提炼废酸水中回收丁酯工艺流程图PH为2的废酸水先流入收集池,然后在收集池中将PH调至5177。 ,卷板换热器升温进入丁酯蒸馏塔,从塔上部蒸出的丁酯经列管冷凝器冷凝后2/3回流至蒸馏塔,1/3流入回收至粗丁贮罐,整个蒸流过程中,塔底部回收后的废酸水经卷板换热器冷却后,源源不断流入污水站废酸水调节池,经该步回收能使废酸水中的COD由25000mg/L降至12500mg/L。 经蒸馏获取的粗丁再经精馏塔精馏,分离出丁醇剩余丁酯压入回收丁贮罐再回用于生产。 粗蒸罐粗品贮罐列管冷凝器废水罐废水罐回收DMF贮罐DMF废液贮槽冷却器2/3回流粗蒸罐抽真空蒸发冷却夹层升温50℃真空蒸发冷却2/3回流6080℃2.合成废水中DMF回收工艺流程:合成废水中DMF回收工艺流程DMF废液在粗蒸罐中50℃真空蒸发得到DMF粗品,粗品在精蒸罐中控制60—80℃(温度从60℃分段升至80℃)抽真空蒸发得到DMF回收液用于再生产,废水罐中的废水排至污水站,通过DMF回收,能使合成废水COD由120000mg/L降至60000mg/L。 该废水为有机物污染型废水,其BOD5/,可以采用生物工艺进行处理。 为了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有效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好氧系统前应设水解酸化系统。 水解酸化属于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技术范畴,水解池分为污泥区和清水区两部分,污水由反应器底部进入池内,并通过带反射板的布水器与污泥床快速而均匀地混合。 污泥床较厚,类似于过滤层,从而将进水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 由于污泥层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兼性微生物,在池内缺氧条件下,被截留下来的有机物在大量水解-产酸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如有机酸类);同时剩余污泥菌体外多糖粘质层发生水解,使细胞壁打开,使污泥液态化,重新回到污水处理系统中被好氧菌代谢,达到剩余污泥减容化的目的。 经过水解后的污水可生化性进一步提高,并通过清水区而排出池外并进入后续的好氧系统进一步处理。 由于上述原因以及水解酸化的污泥龄较长(一般15-20天),所以在污水处理的同时,污泥得以消化减容。 水解酸化工艺具有以下特点:以多功能的水解池取代功能单一的初沉池,水解酸化池对各类有机物的去除率远高于初沉池。 其中CODCr、BODSS去除率分别达到10-20%、15-25%、10-20%,从数量上降低了对后续处理构筑物的负荷。 水解池用较短的时间和较低的能耗完成部分有机污染物的净化过程。 水解酸化过程可改变污水中有机物形态及性质,有利于后续好氧处理。 水解酸化具有较强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 水解酸化在低温下,仍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水解酸化工艺将剩余污泥最终从水解酸化池排出,由于采用厌氧处理技术,在处理水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大部分污泥的减容处理,使得污水、污泥处理一体化,简化了传统处理工艺流程,水解酸化池内污泥龄达15-20天,污泥稳定,剩余污泥量少,容易处理和处置。 水解酸化处理工艺基建费用较常规初沉池低,且无需大量的水下设备,处理效果稳定,管理方便。 因此在废水进入好氧系统之前采用水解酸化工艺进行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后续好氧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 因此在废水进入好氧系统之前采用水解酸化工艺进行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后续好氧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是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使有机物分解并生成CH4和CO2的过程。 它可分为三个阶段:水解、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甲烷化阶段。 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厌氧生物法能耗低,产泥量少,并可降解部分好氧生物法无法降解的基质。 厌氧反应在自身发挥作用的同时,还可为后续好氧处理创造良好的生化条件。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是目前国内实际运行数量最多,效果理想的厌氧废水处理工艺,其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及投资运行的经济性均得到了证明。 UASB在反应器的上部设置三相分离器,下部为污泥悬浮区和污泥床区,底部为布水区,它还能在反应器内实现污泥颗粒化,颗粒污泥其良好的沉降性能和三相分离器对污泥的良好截留作用,混合液在沉淀区进行分离,污泥可自行回流到污泥床区,这使污泥床区能保持很高的污泥浓度。 因此UASB工艺对有机废水的处理更具有容积负荷高、去除效果明显、抗冲击能力强、污泥浓度高的优势。 由于UASB不设填料,避免了堵塞问题,不设沉淀池和污泥回流设备,简化了工艺设施,降低了基建投资,运行费用也很低廉,UASB在各种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应用广泛,设计及运行经验丰富。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在工艺上较一般厌氧装置效率高,可节约投资,减少占地面积,具有以下优点:(ⅰ)UASB的容积负荷大,明显降低有机污染,具有较高的去除率,CODcr去除率可达7090%,并将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 由于具有较高的运行负荷,可大大减小设备容积;(ⅱ)UASB不必鼓风曝气,只需提升废水进入反应器内,节约了大量的动力,也不需加化学药剂,与好氧相比,厌氧过程动力消耗低,一般为活性污泥的1/10;(ⅲ)主要处理设备呈密闭或半密闭状态,带气味的气体散逸量小;(ⅳ)污泥产量低,且污泥易于利用或处理,无需大量投资和运行费用,操作简单;(ⅴ)厌氧方法适合于处理有机废水,且没有污泥膨胀等问题;(ⅵ)能使一些好氧处理难降解的长链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易降解的短链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好氧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ⅶ)在生产停止期间,厌氧菌可以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而不需专门维护,重新启动方便、时间短;(ⅷ)UASB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可适应水量、水质的突变。 目前废水处理工程中应用的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接触氧化法、标准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SBR法、A/O法等。 生物接触氧化法在生物反应池中装设填料,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生长,是利用生物膜微生物系统降解有机物的一种生物处理技术。 由于填料容易老化,出水中生物膜难以进行泥水分离,而且工程造价比较高。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也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反应机制和标准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但运行操作程序完全不同。 SBR法的操作模式由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和待机等五个基本过程组成,从废水流入开始到待机时间结束为一个周期,在一个周期内一切过程都在一个设有曝气或搅拌装置的反应池内依次进行,这种操作周期周而复始的反复进行,以达到不断进行废水处理的目的,因此本方法不需要标准活性污泥法中必须设置的沉淀池、回流污泥泵等装置。 标准活性污泥法是在空间上设置不同设施进行的连续操作,而SBR是在单一的反应池中在时间上进行各种目的的不同操作。 氧化沟是一种改进的活性污泥法,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形,进入的废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其中循环流动。 早在1920年谢菲尔德(Sheffield)在英国首次建成氧化沟,采用浆板式曝气机,曝气效果不理想,该处理厂被认为是现代氧化沟的先驱。 1925年可森尔(Kessener)开始研制转刷曝气机,巴司维尔(Pasveer)于1954年将可森尔转刷用在氧化沟中。 由于受当时曝气设备的限制。 随着氧化沟技术的应用,氧化沟占地面积大的缺点越来越突出。 为了弥补转刷式氧化沟技术的弱点,20世纪60年代DHC公司将立式低速表曝机应用于氧化沟,将设备安装于中心隔墙的末端,利用表曝机产生的径流作为动力,推动氧化沟中的液体,该工艺被成为卡鲁塞尔(Carrousel)氧化沟,1968年在荷兰的废水处理中首次得到了成功应用。 1970年赫斯曼(Huisman)在南非开发了使用转盘曝气机的Orbal氧化沟。 随着曝气机设备和自动化设备的发展,目前开发了多种形式的氧化沟,氧化沟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O法),其主要特点是将反硝化反应器放置在系统之首,又称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是目前采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脱氮工艺。 A/O法生物去除氨氮原理:废水中的氨氮,在充氧的条件下(O段),被硝化菌硝化为硝态氮,大量硝态氮回流至A段,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兼性厌氧反硝化菌作用,以废水中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使硝态氮被还原为氮气,逸入大气从而达到最终脱氮的目的。 由于A/O法工艺流程简单、无需外加碳源,因此该工艺的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均较低。 标准活性污泥法又称传统活性污泥法,是采用以普通曝气池为主体处理构筑物对有机废水进行生物处理的方法,废水及回流污泥从曝气池的首端进入,废水在池内呈推流式流动至池的末端,流出池外进入二次沉淀池,在这里活性污泥与废水分离,活性污泥由池底部回流至曝气池。 该工艺具有如下特征:有机物在曝气池内的降解,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吸附和第二阶段代谢的完整过程,活性污泥也经历了一个从池首端的对数增长,经减衰增长到池末端的内源呼吸期的完全生长周期。 由于有机底物浓度沿池长逐渐降低,需氧速率也是沿池长逐渐降低。 本工艺具有如下特点:有机污染物在曝气池内的降解,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吸附和第二阶段代谢的完整过程,活性污泥也经历了一个从池首端的对数增长,经减速增长到池末端的内源呼吸期的完全生长周期。 由于有机污染物浓度沿池长逐渐降低,需氧速度也是沿池长逐渐降低,因此,在池首端和前段混合液中的溶解氧浓度较低,甚至可能是不足的,沿池长逐渐增高,在池末端溶解氧含量就已经很充足了,一般都能够达到规定的2mg/L左右。 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对污水处理的效果极好,B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适于处理净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废水。 结合企业现有实际情况,在原有废水处理站的基础上进行好氧改造,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进行好氧处理不但可以满足废水处理的要求,同时改造内容相对简单。 综合考虑,本项目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 本次改造,将原有生物接触氧化系统改造为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将原有1000m3生物接触氧化池改造为活性污泥池,新增1000 m3活性污泥池,提高好氧处理效果。 高效引气气浮装置是一种新型的悬浮物分离净化设备,专门为去除悬浮固体、胶状物质和油类物质而设计,是常规溶气气浮的替代技术。 由于常规溶气气浮系统的附属设备较多,包括压力容器、空压机、循环泵和释放器等许多必须设备,而且对容气罐的压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因而造成占地面积大、操作复杂等缺点。 而高效引气气浮装置结构非常简单、没有复杂的溶气和释气设备,系统仅由安装于箱体上的引气曝气机和刮渣机构成,自动化程度高,整个运行过程十分简单,运行中基本不需要人工参与。 高效引气气浮装置仅是常规气浮设备耗电的20%左右。 非溶解性(有机、无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率超过90%以上。 其采用的引气曝气机微气泡总量和直径可方便调节适应不同粒径悬浮物的去除,同时避免了泡沫和浮渣的外溢。 由于处理后的出水要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作进一步处理,为了避免对污水处理厂形成较大的水量冲击,必须实现出水的连续排放。 同时结合厂家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设计的生物处理系统采用水解酸化+UASB+活性污泥法作为主题处理工艺。 板框冲洗废水洗涤废水、合成工艺废水合成冲洗水药剂PAM Na2CO3Na2CO3 空气空气调节池Ⅱ调节池Ⅰ沉淀池Ⅱ沉淀池Ⅰ反应槽生污泥除钙沉淀池滤液板框压滤机泵(计量)稀释水池池调节池Ⅲ泥饼外卖水解酸化池UASB厌氧罐滤液。某污水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过湿,使砖不能吸收砂浆中的多余水份,影响砂浆的密实性、强度和粘结力,而且还会产生坠灰、 12 砖块滑动现象,造成操作困难,使墙面不清洁,灰缝不平直,墙面不垂直。 一般要求砖的合适含水率为 10%15%。 砖砌体总体质量要求是:横平竖直,灰浆饱满,内外搭接,上下错缝,表面平整。 5)脚手架工程 ( 1)外墙脚手架 采用钢管和配套扣件组成,立杆横距 ,离墙 ,纵距 ,步距 ,立杆下要夯实并垫好垫板
进度的控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 物资管理体系及代保管措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 安全施工措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 文明施工与环境管理 ...............
.,查知空气加热器 (冷却器 )安装项目的编码是“030901001”,计量单位是 “台 ”;根据定额指引,知空气加热器 (冷却器 )安装的定额在定额编号 “9213 至 9215 之间 ”,由《江苏省安装工程计价表》第九册的 查知 , 在 200kg以下时,空气加热器 (冷却器 )安装的定额编号是 “9214”,计量单位是“台” )。 将查知的空气 加热器 (冷却器 )安装项目的编码
供给。 给水泵汽轮机凝汽器热井中的凝结水由凝结水泵升压后,进入主机的排汽装置。 每台给水 泵汽轮机安装 2 台 100%容量的电动凝结水泵。 两台汽动给水泵组安装 3 台 50%容量水环真空泵组。 正常运行时, 2 台运行, 1 台备用。 、贮存和排空系统 每台汽轮发电机组设有一套在线润滑油净化装置,对汽轮机主油箱中的油进行净化处理。 两台汽轮发电机设置 1 台脏油 /干净油组合贮油箱,其容量为
安全控制; 锅炉本体膨胀和汽机本体膨胀; 锅炉炉膛几何尺寸的控制; 汽机轴系振动的控制; 前置泵不设临时滤网,确保系统清洁度的要求; 只设一台 100%汽动给水泵,对系统试运可靠性带来的难题。 主要工程量 第一节 本工程施工标段的划分及 6标段施工范围 1 本工程施工标段划分见下表: 标段号 主要工作范围 1 除# 2 标、# 3 标桩基处理外的所有打桩工程(不包括碎石 桩基处理) 2
尺寸视用水户数及人数多少而定。 设计考虑有消防栓共 8 套,除学校单独安外,其余按每间隔 100 米左右安装一套;考虑水龙头及水表进户,有进户站管,其管径均为 DN15 镀锌管。 进户管用 C10 砼固定块固定。 主要建筑工程量为:土 方开挖 m3,石方开挖 , 土方 回填, 浆砌块石 , 砌 砌砖 ,C10 砼 m3, C15 砼, C20砼 , M10 水泥砂浆抹面。 主要材料用量为: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