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金来源计划: ( 1)公司土地投入款 1096 万元(出让土地评估价)已付; ( 2)在本项目“ xx”第一阶段开发建设中,新风小区一期待售近 90 套现房正在热销中,预计于 2020 年 4 月全部售罄,实现销售收入(资金回笼) 1300 万元; ( 3)在本项目“ xx”第一阶段开发建设中,新风小区一期靠近南环路临街商业用房(一至二层)约 7600 平方米同期热卖,资金回笼快,预计于 2020 年 8 月全部售罄,实现销售收入(资金回笼) 1672 万元; ( 3)银行部门贷款支持第一阶段项目中的工程款约 2020 万元; ( 4)根据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规定,本项目“ xx”第一、二阶段工程全部竣工验收后,支付总工程款的 80%左右,因此可余一部分工程款的支付资金; ( 5)第一阶段开发建设的同时,代理销售公司进行强有力度的房产预售,将促使资金快速回笼。 预计本项目第一阶段将于 2020 年 2 月开工, 5 月开始预售, 8 月至少实现销售收入 2020 万元(第一阶段全部 6348 万元的 30%)。 至此第二阶段项目开工。 综上所述,本项目将使资金的灵活周转 ,与项目的顺利开发建设环环相扣,实现整体良性循环。 本项目计划至多在二年半内顺利完成两个阶段的全部开发建设,三年半内实现全部销售收入,二年半内还清全部贷款。 四、 经济分析 本项目的成本、利润,由住宅、商业用房、架空层(车库、储藏室)三部分组成,且架空层成本已摊入住宅商业用房成本中,其销售所得即为纯利润,具体分析如下: 住宅(商品房),测算成本为人民币 953,预计盈利 3165 万元。 如下表: 面积 ( m2) 单位成本 (元 / m2) 总成本 (万元) 销售均价 (元 / m2) 销售收入 (万元) 利润 ( 万元) 70803 953 6747 1400 9912 3165 说明:具体明细见附表( 1) 商业用房由临街一至二层组成,测算成本为人民币 1187 元 / m2,预计盈利 978万元,如下表: 面积 ( m2) 单位成本 (元 / m2) 总成本 (万元) 销售均价 (元 / m2) 销售收入 (万元) 利润 (万元) 9659 1187 1147 2200 2125 978 说明:具体明细见附表( 2)。 架空层(车库、储藏室),因其成本已摊入住宅、商业用房成本中,故其销售收入均为利润,即人民币 822 万元,如下表: 项目 面积 ( m2) 销售价 (元 /m2) 销售收入 (万元) 备注 储藏室 4620 650 300 车 库 4500 1160 522 合 计 9120 822 由上述经济分析得出,本项目综合经济效益分析如下表: 项目 面积 ( m2) 总投入 (元 /m2) 总收入 (万元) 利润 (万元) 住 宅 70803 6747 9912 3165 商业用房 9659 1147 2125 978 车 库 4500 522 522 储藏室 4620 300 300 合 计 89592 7894 12859 4965 附表( 1) 住宅成本分析 项目 数量 每平方米摊销 (元 / m2) 金额 (万元) 备注 建筑面积 70803 土地款 200 城市配套费 40 土地规划设计费 中心会所 绿化广场 配电设施 道路 15 土建费、水 电安装 500 开发管理费 按销售收入 3%计 不可预见费用 按销售收入 %计 税金 按销售收入 %计 合计 附表( 2) 商业用房成本分析 项目 数量 每平方米摊销 (元 / m2) 金额 (万元) 备注 建筑面积 9659 土地款 200 城市配套费 40 土地规划设计费 中心会所 绿化广场 配电设施 道路 15 物业管理设施 土建费、水电安装 600 开发管理费 66 按销售收入 3%计 不可预见费用 33 按销售收入 %计 税金 按销售收入 %计 合计 7. 环 境风险分析 聚丙烯催化剂及石油炼制助剂属微毒化学品,在其生产、贮运、应用等每个环节都潜在着对人类生活及生态环境的污染危害。 另外,通过工程分析可知,江西西林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现有生产线所使用的原辅材料大都属于微毒或者易燃物质,例如:金属钠为易燃物质;四氢呋喃、环戊二烯、 CO 为有毒化学试剂,因此,本次环评主要针对以上物质进行事故风险分析。 环境风险物质的理化性质、毒性指标 环境风险物质的理化性质详见 表 32: 环境风险原因分析 运输、装卸过程 江西西林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所使用的 四氢呋喃、双环戊二烯、金属钠、氯化锰、二甲苯、氯甲烷等原辅材料均由外地购买,因此,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故为: ( 1)最为严重但几率很小的是运输过程中因意外交通事故,造成有毒物料 进入 环境,导致周围部分人员的中毒,或者发生火灾; ( 2)运输过程中因管件老化、阀门密闭不严等原因而造成有毒物质逸散、泄漏,引起中毒现象; ( 3)装卸过程中因操作人员失误,或管道阀门等部件密封不严,造成 物料泄漏,造成工作人员中毒现象。 贮存与生产过程 CO、四氢呋喃、双环戊二烯、金属钠、氯化锰、二甲苯、氯甲烷等 原辅材料在贮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故为: 管理人员失误 或不 可抗拒因素等造成物料泄漏引发污染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管道、阀门老化或操作未按规范,致使物料泄漏逸散,导致人员中毒。 环境事故影响分析 通过分析可知,该厂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是由于 CO、 四氢呋喃、环戊二烯、金属钠、氯甲烷、氢气、氮气、双环戊二烯、二甲苯、氯化锰、浓硫酸等有毒有害物料的泄漏及发生火灾等原因造成的。 事故污染程度则由物料的理化性质、毒性、消耗量、生产工艺发及事故发生地环境状况等一系列因素决定。 CO、四氢呋喃、 氯甲烷 属易燃易爆物料。 其中 CO用量为 204Nm3/d,四氢呋喃用量为 , 氯甲烷 用量为 ,消耗量较大。 因此,在运输、生产及贮存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极易进入空气引发污染事故,甚至发生火灾。 本次环评建议江西西林科实业有限公司应对 CO、四氢呋喃、 氯甲烷 的贮存予以限制,尽量做到即用即运,降低贮存风险,并 能 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事故风险防范、应急措施,避免环境污染引发的污染纠纷事件。 CO、四氢呋喃、环戊二烯、 氯甲烷 属有毒物料,年需量较大,在生产、 贮运过程中可能会因溢漏、包装破损等因素而引发对农产品、水、大气、土壤及生态 系统的污染事故。 这些物料毒性较大,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危害较大。 建议厂家加强管理,预防为主。 金属钠属化学性质很活泼的物质,属极其危险物料,能与非金属直接化合,在空气中氧化迅速。 遇水时起剧烈作用,生成氢气和苛性钠。 本物料用量为 ,量非常大。 运输、贮存过程中及工人的操作不当均会造成意外事故,尤其对近距离人员(现场作业人员)危害很大。 因此须引起厂方的高度重视,尽可能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CO 风险性评价 可能产生的 CO 对环境的风险 生产中使用的 CO,是利用浓硫酸和甲酸进行制备,制备好 的 CO 存储在两个 100m3的低压储罐中,因此生产过程中 CO的泄漏是环境风险的主要环节。 CO 消耗的泄漏因素主要有:( 1) CO 加压机轴封不严等;( 2) CO 储罐的泄漏或发生爆炸等。 CO 危害性分析 CO 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比重为 ,易燃烧,燃烧时成浅蓝色火焰,有毒,空气中最大容许浓度为 30mg/m3。 爆炸极限%,最易引燃浓度 30%;产生最大爆炸压力的浓度 %;最大爆炸压力。 燃烧热值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成为爆 炸性混合物。 遇高温瓶内压力增大,漏气遇火种有燃烧爆炸危险。 对人体的危害性:由于它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 O2大 200300倍,故人体吸入 CO后,即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血液输氧,造成人体缺氧中毒。 当浓度为 400ppm 时,会出现头痛、恶心、虚脱等症状;当空气中浓度达到 10000ppm 时,可导致人立即死亡; 100ppm以上时,长时间的暴露也有不良的影响。 CO 泄漏对环境的影响预测 泄漏量预测 根据 CO泄漏因素分析,本评价主要考虑 CO 储罐爆裂全部泄漏的情况,预测 的泄漏量为。 预测模式选取 泄漏常发生在有限时间( T)内,以瞬时单烟团正态扩散式,对 CO 在有限时间 T 内积分,经整理后可得泄漏时排放模式。 CO发生泄漏时作为面源考虑。 其计算方法:把面源的排放当作一个位于几何中心的点源的排放,对扩散参数适当修正后,采用点源模式直接计算,用以近似代表面源的扩散。 有风情况点源模式如下: 以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原点,有效源高为 He,平均风向轴为 X轴,源强为Q( mg/s) ,开始非正常排放时的时间为 t1,非正常排放持续时间为 T,预测 时刻的时间为 t0。 t 时刻任一 点 ( x,y,z) 的浓度,以持续排放源模式为基础,乘上一个系数 G1,按下式计算: 12y2zyGF2 σye x pσ2 ππμ Qz)y,c ( x ,        k kn zeze zHnhzHnhF 2 22 2 2 )2(e x p2 )2(e x p     xxxxXUTUtxUtxxUtG。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