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变电站防雷接地施工方案_secret1(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钻、电焊机、电焊工具等。 作业条件: 接地体作业条件: 按设计位置清理好场地。 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第 15 页 桩基内钢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接地干线作业条件: 支架安装完毕。 保护管已预埋。 土建抹灰完毕。 支架安装作业条件: 各种支架已运到现场。 结构工程已经完成。 室外必须有脚手架或爬梯。 防雷引下线暗 敷设作业条件: 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防雷引下线明敷设作业条件: 支架安装完毕。 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土建外装修完。 避雷带与均压环安装作业条件: 土建圈梁钢筋正在绑扎时,配合作此项工作。 避雷网安装作业条件: 接地体与引下线必须做 完。 支架安装完毕。 具备调直场地和垂直运输条件。 避雷针安装作业条件: 接地体及引下线必须做完。 需要脚手架处,脚手架搭设完毕。 土建结构工程已完,并随结构施工做完预埋件。 3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图见附件) 接地体安装工艺: 人工接地体(极)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人工接地体(极)的最小尺寸见表 348所示。 钢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最小 规格 种类、规格及单位 地 上 地 下 室 内 室 外 交流电流回路 直流电流回路 圆钢直径( mm) 6 8 10 12 第 16 页 扁 钢 截面( mm2) 厚度( mm) 60 3 100 4 100 4 100 6 角钢厚度( mm) 钢管管壁厚度( mm) 2 4 6 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其预部不应小于 ,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 垂直接地体长度不应小于 ,其相互之间 间距一般不应小于 5m。 接地体理设位置距建筑物不宜小于 ;遇在垃圾灰渣等埋设接地体时,应换土,并分层夯实。 当接地装置必须埋设在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小于 3m时,应采用均压带做法或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 50~ 90mm 厚度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 2m。 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的药皮敲净后,刷沥青做防腐处理。 采用搭接焊时,其焊接长度如下: 镀锌扁钢不小于其宽度的 2倍,三面施焊。 (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 敷设前扁钢需调直,煨弯不得过死,直线段上不应有明显弯曲,并应立放。 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 6倍并应双面施焊(当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以直径大的为准)。 镀锌圆钢与镀锌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 6倍。 镀锌扁钢与镀锌钢管(或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还应直接将扁钢本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当接地线遇有白灰焦渣层而无法避开时,应用水泥砂浆全面保护。 采用化学方法降低土壤电阻率时,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对金属腐蚀性弱; 水溶性成分含量低。 所有金属部件应镀锌。 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法。 人工接地体(极)安装: 接地体的加工: 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材料规格进行加工,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和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 采用钢管打入地下应根据土质加工成一定的形状,遇松软土壤时,可切成斜面形。 为 了避免打入时受力不均使管子歪斜,也可加工成扁尖形;遇土土质很硬时,可将尖端加工成锥形详见图 380所示。 如选用角钢时,应采用不小于 40mm40mm4mm 的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 ,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详见图 381所示。 挖沟: 根据设计图要求,对接地体(网)的线路进行测量弹线,在此线路上挖掘深为 ~ 1m,宽为 的沟,沟上部稍宽,底部如有石子应清除见图 382所示。 第 17 页 安装接地体(极): 沟挖好后,应立即安装接地体和敷设接地扁钢,防止土方坍塌。 先将接地体放在沟的中心线上,打入地中,一般采用手锤打入,一人扶着接地体,一人用大锤敲打接地体顶部。 为了防止将接钢管或角钢打劈,可加一护管帽套入接地管端,角钢接地可采用短角钢(约 10cm)焊在接地角钢一即可,见图 383所示。 使用手锤敲打接地体时要平稳,锤击接地体正中,不得打偏,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当接地体顶端距离地 600mm时停止打入。 接地体间的扇钢敷设: 扁钢敷设前应调直,然后将扁钢放置于沟内,依次将扁钢与接地体用电焊(气焊)焊接。 扁钢应侧放而不可放平,侧放时散流电阻较小。 扁钢与钢管连 接的位置距接地体最高点约 直,焊好后清除药皮,刷沥青做防腐处理,并将接地线引出至需要位置,留有足够的连接长度,以待使用见图 384所示。 核验接地体(线): 接地体连接完毕后,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接地体材质、位置、焊接质量,接地体(线)的截面规格等均应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分层夯实。 最后,将接地电阻摇测数值填写在隐检记录上。 自然基础接地体安装: 利用无防水底板钢筋或深基础做接地体。 利用无防 水底板钢筋或深基础做接地体:按设计图尺寸位置要求,标好位置,将底板钢筋搭接焊好。 再将柱主筋(不少于 2根)底部与底板筋搭接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施焊好连接板,消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以便于引出和检查。 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同时做好隐检记录。 利用柱形桩基及平台钢筋做好接地体,按设计图尺寸位置,找好桩基组数位置,把每组桩基四角钢筋搭接封焊,再与柱主筋(不少于 2根)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预埋好接地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便于引出和检查,并应及时请 质检部门进行隐检,同时做好隐检记录。 接地干线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接地干线穿墙时,应加套管保护,跨越伸缩缝时,应做煨弯补偿。 接地干线应设有为测量接地电阻而预备的断接卡子,一般采用暗盒装入,同时加装盒盖并做上接地标记。 接地干线跨越门口时应暗敷设于地面内(做地面以前埋好) 接地干线距地面应不小于 200mm,距墙面应不小于 10mm,支持件应采用 40mm4mm 的扁钢,尾端应制成燕尾状,入孔深度与宽度各为 50mm,总长度为 70mm。 支持件间的水平直线距离一般为 1m,垂直部分为 ,转弯部分为 . 接地干线敷设应平直,水平度与垂直度允许偏差 2/1000,但全长不得超过 10 mm。 转角处接地干线弯曲中径不得小于扁钢厚度的 2倍。 接地干线应刷黑色油漆,油漆应均匀无遗漏,但断接卡子及接地端子等处不得刷油漆。 接地干线安装: 接地干线应与接地体连接的扁钢 相连接,它分为室内与室外连接两种,室外接地干线与支线一般敷设在沟内。 室内的接地干线多为明敷,但部分设备连接的支线需经过地面,也可以埋设在混凝土内。 具体 第 18 页 安装方法如下: 室外接地干线敷设: 首先进行接地广线的调直、测位、打眼、煨弯,并将断接卡子及接地端子装好。 敷设前按设计要求的尺寸位置先挖沟。 挖沟要求见 ,然后将扁钢放平埋入。 回填土应压实但不需打夯,接地干线末端露出地面应不超过 ,以便接引地线。 室内接地干线明敷设: 预留孔与埋设支持件: 按设计要求尺寸位置,预留出接地线孔,预留孔的大小应比敷设接地干线的厚度、宽度各大出 6m.以上。 其方法有以下三种: a 施工时可按上述要求尺寸截一段扁钢预埋在墙壁内,当混凝土还未凝固时,抽动扁钢以便待凝固后易于抽出。 b 将扁钢上包一层油毛毡或几层牛皮纸后埋设在墙壁内,坝留孔距墙壁表面应为 15~ 20mm. c 保护套可用厚 1mm 以上铁皮做成方形成圆形,大小应使接地线穿入时,每边有 6mm 以上的空隙。 支持件固定: 根据设计要求先在砖墙(或加 气混凝土墙、空心砖墙)上确定坐标轴线位置,然后随砌墙将预制成50mm50mm 的方木样板放火墙内,待墙砌好后将方木样板剔出,然后将支持件放入孔内,同时洒水淋湿孔洞,再用水泥砂浆将支持件埋牢,待凝固后使用。 现浇混凝土墙上固定支架,先根据设计图要求弹线定位,钻孔,支架做燕尾埋入孔中,找平正,用水泥砂浆进行固定。 明敷接地线的安装要求 a 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并便于检查。 b 接地线应水平或垂直敷设,也可沿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情况。 c 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应保持 250~ 300mm 的距离,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隙应不小于 10mm. d 明敷的接地线表面应涂以 15~ 100mm 宽度相等的绿色漆和黄色漆相间的条纹,其标志明显。 e 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内的入口处或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白色底漆后标以黑色符号,其符号标为 “ ”标志明显。 明敷接地线安装: 当支持件埋设完毕,水泥砂浆凝固后,可敷设墙上的接地线。 将接地扁钢沿墙吊起,在支持件一端用卡子将扁钢固定,经过隔墙时穿跨预留孔,接地干线连接处应焊接牢 固。 末端预留或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避雷针制作与安装: 避雷针制作与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所有金属部件必须镀锌,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层。 采用镀锌钢管制做针尖,管壁厚度不得小于 3mm,针尖刷锡长度不得小于 70mm。 多节避雷外针节尺寸见表 349。 避雷针应垂直安装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3/1000。 焊接要求详见第。 避雷针一般采用 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第 19 页 针 体 各 节 尺 寸 项 目 针 全 高 ( mm) 上 节 中 节 下 节 1000 — — 2020 — — 1500 1500 — 1000 1500 1500 1500 1500 120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