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大磨岭煤矿采矿专项初步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新密煤田内均发育一层深灰色、灰黑色菱铁质泥岩,厚度一般不超过 ,但特征明显、层位稳定,本区即以其作为与二叠系的分界标志层。 二叠系下统 ⑴ 、山西组 本组下起菱铁质泥岩顶面,上止于砂锅窑砂岩底面,厚 ~,一般厚度 ,俗称二煤组。 通常将其自下而上分为大占砂岩段、香炭砂岩段、小紫泥岩段。 大占砂岩段:一般厚度 ,由大占砂岩、二 1 煤层及其底板砂质泥岩组成。 香炭砂岩段:一般厚度 m,由香炭砂岩和二 3煤层组成。 小紫泥岩段:一般厚度 ,岩性以灰色、深灰色泥岩为主,具暗斑或紫红色斑块,含铝土质,具鲕状结构。 夹薄层粉、细粒砂岩。 ⑵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 P1x) 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2020届毕业设计(论文) 7 下起砂锅窑砂岩底面,上到田家沟砂岩底面,厚 ~,一般厚度。 煤层 顶底板岩性特征 及其他开采条件 1)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 该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井田内埋藏深度 350~ 800m。 上距砂锅窑砂岩( Ss) ~ ,平均。 下距 L7 灰岩 ~,平均。 井田内新老共 15 个钻孔穿过该煤层位,且 2孔遇逆断层见煤层重复。 煤层厚度 ~ ,平均。 经统计,二 1煤厚度小于可采厚度者有 3 个点,占 %, ~ 有 2 个点,占 , ~ 者有 2 个点,占 %, - 8m 者有 7 孔,占 %, 者有 3 个,占 %。 通过计算,该煤层不稳定系数为 ,变异系数为 %,可采系数 %,标准差。 总体衡量二 1煤层属较稳定型、中厚 — 特厚可采煤层。 综观 本井田,中、厚煤层分布在地层产状变化较小的地区,几个不可采煤点出现在逆断层两侧,薄煤点出现在地层产状变化较大即褶曲轴部,因此,可以认为,本井田煤厚变化与区域变化原因基本一致,即主要是受后期褶皱、断裂等构造影响造成的增厚与变薄,沉积环境次之 二 1 煤层的直接顶板是中 — 细粒结构的大占砂岩,厚度两极值~ ,平均厚度。 岩石强度中等,是较稳定的顶板。 局部具炭质泥岩或泥岩伪顶。 底板为砂质泥岩和泥岩,局部夹砂岩薄层,厚度 ~ ,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2020届毕业设计(论文) 8 一般厚。 岩石强度较低。 局部有厚度不大的炭质 泥岩伪底。 据可采与不可采 17 个点资料统计,其中无夹矸的 14 点,占%;含 1 层夹矸的 1 个点,占 %;含 2 层夹矸 1 点,占 %。 多层夹矸的 1 个点,占 %。 总体看来二 1煤层的结构属简单类型。 二 1煤呈黑色,具有似金刚-金刚光泽,多呈粒、粉状产出,组织疏松。 煤中含黄铁矿结核,二 1煤视密度。 2) 地温 新密煤田地温状况总体上由西向东有增高的趋势。 西部米村等井田全孔平均地温梯度低于 1℃ /100m,二 1 煤垂深 300m 地温不超过20℃,中部裴沟等井田全孔平均地温梯度为 ℃ /100m, 二 1煤垂深千米地温 35℃,东部的新郑矿区全孔平均地温梯度多在 3℃ /100m 以上,二 1煤垂深千米地温 50℃。 本区无恒温带观测孔,也未取样作岩石密度、比热、热导率、岩石放射性元素含量测定,现引用东部新郑矿区资料。 恒温带深度为 ,温度 ℃。 本区二 1上温梯度多为 ~ ,仅遇断层而未见二 1煤的 5501孔较高,达 以上。 300m 地温多在 ~ ℃,仅 5501 孔达℃。 二 1煤底板温度多在 ~ ℃, 5501 孔东出现热害区。 3) 煤尘爆炸危险性和煤的自燃倾向 ① 煤尘爆炸危险性 七 二 二 1 煤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一 1煤因缺资料,无法进行评述。 详见表 124。 煤尘爆炸危险性试验结果表 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2020届毕业设计(论文) 9 表 124 煤层 火焰长度 (mm) 加岩粉量( %) 爆炸危险性 七 4 30 50 有 二 3 120 70 有 二 1 20~ 100 50~ 70 有 ② 煤的自燃倾向 各煤层的燃点测定结果见表 234。 煤层燃点测定结果表 表 125 煤层 煤的燃点 (℃) △ To (℃) 氧化程度 ( %) 自燃倾向等级 还原样 氧化样 原煤样 七 4 372- 363 357- 351 366- 358 7- 9 - 40 不易自燃 二 3 404~ 360 394~ 354 401~ 358 4~ 7 30~ 不易自燃 二 1 404~ 375 382~ 356 394~ 368 9~ 12 ~ 不易自燃 七 二 二 1 煤均为不自燃发火煤。 一 1煤因缺资料,暂不评价。 4)、瓦斯地质 大致以 5205 孔北缘为界线,其线以北主要为瓦斯风化带,夹有5002 孔一块沼气带。 其线以南为沼气带,沼气带面积约占该区 2/5。 其余均为瓦斯风化带。 沼气带瓦斯成分以烷烃为主 , 达 80%以上,次为N CO2 含量比前者较高。 在取样深度内,瓦斯中烷烃含量~。 一般均在 4ml/。 据瓦斯吸附试验资料,瓦斯逸散初速度(△ p)为 及 ,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2020届毕业设计(论文) 10 煤的坚固性系数为 ,计算煤的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数为 及 ,说明本区二 1煤层属于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煤层。 本区沼气带应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管理。 另外瓦斯风化带内二 1煤层瓦斯中烷烃含量多在 5ml/,接近瓦斯爆炸临界点。 二 1煤层原煤灰份 ~ %,平均 %,属低 中灰煤,精煤灰分 %。 原煤全硫含量除 5403 孔为 %外其它均小于%,属低硫份煤。 原煤磷含量 %,属低磷煤。 原煤干燥基高位发热量。 二 1煤层水分、灰分统计见表 123。 二 1 煤层煤质汇总表 表 123 煤层 项目 指标 Ad(%) Std(%) Pd(%) ( MJ/kg) ST(oC) Asd ( %) 煤类 七 4 数值 1400 1 JM 评价 中高灰 特低硫 特低磷 中高热值 较高软化温 度灰 一级含砷 二 3 数值 1400 1 SM 评价 低中灰 特低硫 特低磷 特高热值 较高软化温度灰 一级含砷 数值 1400 0 PS 评价 低灰 特低硫 特低磷 特高热值 较高软化温度灰 一级含砷 二 1 数值 1395 1 PS 评价 低中灰 特低硫 特低磷 特高热值 较高软化温度灰 一级含砷 数值 1390 PM 评价 低中灰 特低硫 特低磷 特高热值 较高软化温度灰 一级含砷 一 1 数值 SM 评价 低中灰 高硫 特低磷 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2020届毕业设计(论文) 11 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2020届毕业设计(论文) 12 水文地质 井田水文地质边界条件 井田内有两条河流,一条为源于西部区外老石板山下的泽河,另一条为发源于南部区外凤后岭脚下的苟堂河。 井田内仅东部及东北部第四系砾石层发育相对较厚,含丰富的孔隙潜水,是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 地表水文特征 井田内 地表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至二 1 煤层的间距较大,平均 ,其间受新近系砂质粘土、粘土隔水层和上、下石盒子组巨厚的砂质泥岩、泥岩隔水层阻隔,对二 1 煤层开采无影响。 二 1煤层顶板砂岩孔隙裂隙水是矿床充水水源之一,但富水性弱5204 孔,地下水迳流迟缓,补给条件差,充水通道均系微细的孔隙和裂隙,故一般不会对矿井形成较大的充水。 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是二 1 煤层底板直接充水水源。 据小口径抽水试验资料( q=, K=0. 0775m/d),富水较弱,表现在灰岩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及富水性的 不均匀性。 但据区域资料( q=~ ),该含水层具水量丰富、水头压力大的特点。 二 1 煤层底板砂质泥岩和泥岩隔水层厚度 ~ ,平均,隔水性不佳,特别是断裂带将形成煤层底板突水通道,在矿山压力及高水头压力等因素作用下,还可能成为下部 C3tL14 灰岩甚至 O2m 灰岩岩溶承压水的间接充水通道。 主要含水层和隔水层 1)含水层 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2020届毕业设计(论文) 13 对井田内未来矿井充水有重要意义的岩层,根据其岩性、含水特征以及地下水的储存,埋藏条件等划分为六个含水层,自下而上有: 1) 奥陶系马家沟组 (O2m)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层 为灰色至深灰色厚层状隐晶质灰岩,井田内有 3 个孔揭露该层,揭露厚度为 ~。 据区域资料,该层普遍发育且层位稳定,由东向西埋藏深度逐渐变深,局部特别是顶面以下 10m 古风化带内溶洞和裂隙较发育。 主要富水地带在断裂带附近。 5103 孔遇溶洞或裂隙漏水,漏水标高 ,最大漏水量为 2t/h。 另据邻区资料钻孔单位涌水量 ~ 、渗透系数 ~ 、水化学类型为 — 、矿 化度 ~。 该含水层距 距离二 1煤层 90m 左右,距离 上覆一 1煤层较近,为其底板直接充水岩层。 2) 太原组下段( c3tL14)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层 该含水层由 L14 四层灰岩组成,间夹薄层泥岩、砂质泥岩及煤层。 井田内共有 4 个钻孔揭穿该层,厚度 ~ ,平均厚度,其中灰岩厚 ~ ,平均厚。 另据邻区资料钻孔单位涌水量 ~ 、渗透系数 ~ 、水化学类型为 — 、矿化度 ~。 因其层位稳定、厚度大故有较大的水文地质意义。 该含水层为一 1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岩层, 距离 二 1煤层 底板 60m,是二 1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岩层,据邻区资料,其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较 强,正常情况下对一 1煤层开采有较大的影响,对二 1煤层的开采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2020届毕业设计(论文) 14 影响不大。 3) 太原组上段( c3L78)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层 该含水层由 L L8 两层灰岩组成。 井田内共有 10 个钻孔揭穿或揭露该层。 厚度 ~ ,平均厚度。 该段 L L8 灰岩厚度 (5205 孔 )~ (5103 孔 )m,平均厚度。 5003 孔遇溶洞或裂隙漏水,漏水层位 L7 灰岩,漏水标高 ,最大漏水量为 ,近似静止水位标高。 该含水层西北部埋藏较浅( ~ ),南部南东部埋藏较深( ~ )。 钻孔单位涌水量 ~ 、渗透系数 ~ 、水化学类型为 、矿化度~ , 水温 ~ 22℃。 该含水层层位稳定、厚度较大, 上距二 1煤层 20m 左右, 是二 1煤层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虽然上述小口径抽水试验并非富水,因岩溶裂隙发育及突水性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在断裂带两侧及其附近,岩溶裂隙相对发育,富水性好,对开采二 1煤层影响较大。 4) 山西组( P1sh)砂岩孔隙裂隙承压水含水层 该含水层主要由大占砂岩和香炭砂岩组成。 大占砂岩为灰、深灰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香炭砂岩为浅灰、灰色细 — 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两层厚 ~ ,平均 ,埋藏深度一般在 341~827m。 单位涌水量 ,渗透系数 ,水位标高+。 该含水层为二 1和二 3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但平均含水性较弱,补给条件较差,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2020届毕业设计(论文) 15 5) 上、下石盒子组砂岩孔隙、裂隙承压水含水层 该层段为砂岩、砂质泥岩互层,以砂锅窝砂岩( Ss)、田家沟砂岩( St)、平顶山砂岩( Sp)发育较好。 上、下石盒子组中厚度 5m的中、粗粒砂岩总厚度 ~ ,平均总厚度 ,埋藏深度 20~ 183m,为灰、浅灰局部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风化后呈灰黄色,裂隙较发育,疏松。 平顶山砂岩在井田南部 520 4902 孔中见到 ,埋深 ~。 东部 540 5404 孔见该层埋深 40~ 45m。 岩性为浅灰、灰白色中 — 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厚层状构造,厚度,含水性不详。 该套砂岩虽厚度较大,但富水性弱,其间因有数层砂质泥岩及泥岩隔水层而水力联系不佳,所以对开采七 4煤层及下伏二 1煤层无大影响。 6) 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 Q) 该层岩性上部为棕黄色粉土、粉质粘土,下部为砾石层。 砾石多为石英砂岩,次为长石石英砂岩,砾径 1~ 5cm,次棱角状,分选差,其中充填粗沙、粉沙及砂质粘土。 东北部较厚 ~ 40m,其中砾石层厚 ~ ,南东部较薄 ~ ,其中砾石层 0~,而泽河两侧砾石层相对较厚。 该含水层特别是下部砾石层,孔隙发育、含丰富的孔隙潜水,是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由于离开采煤层较远,加之下部有较厚的隔水层,一般对矿产开发影响不大,只是在开挖井筒过程中有一定影响。 潜水流向由西南流向北区,水位标高 ~ ,水位埋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2020届毕业设计(论文) 16 藏深度 ~ ,最终排泄于泽河。 2)隔水层 1) 一 1煤层底板铝土质泥岩、砂质泥岩隔水层 位于奥陶系灰岩顶面至一 1煤层底面之间,平 均厚度 ,岩性以浅灰至褐红色铝土质泥岩为主,局部夹灰至深灰色砂质泥岩或细粒砂岩。 层位稳定,致密,隔水性良好。 局部地段厚度变薄,尤其在受断裂错动的情况下,奥陶系灰岩高压岩溶水有可能突破,发生底鼓突水,对一 1煤层的开采有直接影响。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