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活性污泥处理废水运行工艺故障咨询(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来的,还是去通过控制得来得。 都没有关系。 但要和其他参数一起考虑,总结各个情况下的最佳控制点。 ,依据的参数是 SV30 值, 30%以下比较正常,否则应用显微镜检查丝状菌的增殖情况。 ,多半是污泥负荷较高,导致生物活性增强不易沉降导致。 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多量的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比如,侧跳虫,滴虫等常见的快速游动型纤毛虫。 此类生物可以直接利用游离的细菌及有机物作为食物源。 在负荷高时,游离不易絮凝的细菌增加,为此类生物提供了大量食物源,由此导致大量增生。 不易絮凝的细菌和此类原生动物,导致活性污泥沉降变差。 机理于此,还请自己体会。 ,空间产生来源考察一下,是池底沉降后又浮上来,还是未沉降到池底就浮上来了呢。 颜色,粘度,上浮物显微镜检查都是要检查的。 少量产生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大量产生,将使出水指标上升,曝气池污泥量减少。 ,即使如此,在二沉池同样,在水切力小的时候可以快速絮凝的。 ,是基于成本控制而言 ,而且是指曝气池出口出水的溶解氧含量,曝气池首端的曝气要经常检测,必须予以保证的,因为,吸附氧化的主要位置就在前 2/3 的位置,后 1/3就应该,为其絮凝做准备,试想,出口过度曝气,其生物活性被动升高,怎么利于二沉池的生物絮凝沉降呢。 尤其是污泥老化时,污泥粘度升高,很容易粘附曝气的小气泡而有浮泥,不易沉降。 (二十八 ) 请问:我公司食堂经隔油池出水后 COD值为 1200mg/l左右,水量 2 万 t/月,要求出水 COD《 300,如何处理。 根据水量,成本及处理要求,我想要增加生化处理系统了。 单单依靠物化可能达不到要求, 费用也会较高的。 活性污泥培养过程中 C: N: P=100: 5: 1 但是怎样计算面粉和尿素和磷酸氢二氨的投加量。 我厂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污泥膨胀现象,镜检应该怎样监测。 请告诉我详细的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的具体操作。 ,运行中,营养剂的添加也可按照 C: N: P=100:5: 1 来确定。 但要注意,检测生物系统进水前,原水中的氮磷含量,并予以抵扣掉。 ,有点浪费吧。 直接将面粉溶解在水中,检测 BOD5,然后根据投加量及水量换算一下就可以了。 46%,计算投加量时不要忘了。 根据日实际处理水量(如 万吨),进水 BOD5=200ppm,进水几乎不含氮磷(含则扣除),则,尿素投加量 =( 15000*200*5)/( 100*1000*) =326kg。 磷酸也同,只是分子中的 5 换成 1,分母中的 换成磷酸氢二氨中磷的含量。 ,但控制是比较困难的。 ,我所见到的丝状菌或类丝状菌,大凡如下特征:呈透明半透明状,细如发丝。 粗细均匀,有的体 内带硫粒成黑点状,部分具有活动性,甚者菌体长出细小分枝以扩大吸收养分的能力。 光学镜 600 倍放大可见到的,内部构造 1000 倍放大可见。 ,但,大凡带绿色而可区分。 ,你可以看一下,我这里不可能一一列举的,还请原谅。 (二十九 ) 进水含有大量的印染废水,只要曝气二十几分钟,氧化沟上就有半米高的白色泡沫。 一个氧化沟有六个曝气机( 30kw),曝气机的主要作用为充氧和推流。 DO 基本上为 8 到 9。 所以我一般交替开启曝气机。 印染废水除了白色泡沫外,还有什么危害。 我们该 怎样杜绝。 2)进水时我们该开启几台曝气机。 不进水又该如何操作。 3)二沉池该开几台回流。 一台还是三台回流泵( 37kw)。 才不导致出水带泥。 4)氧化沟的 MLSS 有所增加。 SVI(30)达到 5%,但是污泥比较细小,泥相还是比较好。 可发现菌种。 接下来的工作该如何开展。 5)可以打剩余污泥吗。 ,白色泡沫的产生和印染废水关系不是很大的,应该是你的生物数量少,相对进水浓度,负荷很高,由此,在底物较高的情况下曝气,自然会产生白色不易破碎的比较粘稠的泡沫了。 也所以生物培养较好的几个池不产生泡 沫的原因吧。 只要生物数量上去了,泡沫是会消失的。 ,每个断面测定值都是 8~9ppm,那么,是一定要降低曝气量的,可能你会觉得我已经开很少的曝气机,怎么溶解氧还很高,我想这是因为微生物数量少,氧的利用也就很少了。 2 台曝气机,并交替开启,但首端一定保证有一台进行充氧。 ,浓度过高其不易降解的物质将影响生物正常代谢,以至印染废水生物培菌比较慢的缘故。 同时前段物化控制不好,对生物产生冲击,就会使出水色度上升,产生超标现象 泥回流按略大于正常回流比即可。 100%回流也是可行的。 ,我不建议你排泥的。 ,跟你曝气过度是有很大关系的。 ,有一个缺点就是不易调节充氧量,关闭设备来减少充氧又导致搅拌不足。 (三十 ) 我厂是 AAO 工艺,在缺氧段有两台搅拌器,中间用混凝土墙隔开,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在走廊左右两侧都有浮泥,浮泥没几天就变结实、变干。 清理后,过几天就恢复原样了,影响视觉。 帮分析一下原因。 ,存在死区。 部分流出厌氧区也会在好氧区被打碎的。 ,但特意处理也无必要的。 (三十一 ) 我们的 A/O 池今天产生很多泡沫,而且那泡带有很多污泥颗粒。 这是为什么呢。 昨天晚上我们没给 A/O 池进水,但有加过面粉。 而在二沉池中也有很多污泥上浮上来了。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 ,直链淀粉,不易很快分解,由此会对微生物产生影响。 ,反 复曝气,未降解有机物过多时产生的。 AO 池产生过多泡沫浮渣会累及二沉池的。 ,过几天应该会好转的。 ,投加面粉不是唯一,效果和费用也不合宜的。 处理水量不大时,购买工业甲醇或许效价较好。 (三十二 ) 含油污水处理的工艺有那些。 哪一种工艺的投资低,处理效果好。 隔油混凝气浮似乎比较常用。 我们现在的工艺是水解酸化 +CASS,设计的最大负荷试进水 COD1000,但是现在进水经常在 1500 左右,同时氨氮在 150 左右, PH 值为。 现在的现象是出水在 250 左右,暗淡的处理效果非常的 不好,同时污泥散碎,微生物的个体小, SV 在 99%,出现了严重的膨胀,我因该如何调整运新参数。 我们的参数分为曝气、沉淀、滗水、间隔,在一个池子里面间隔进行。 是肯定需要调整的,否则对微生物不利。 ,但处理水量不知是否也超负荷了呢。 如果处理水量只有设计处理水量的 70%的话,应该还不会超过设计负荷的。 ,通常认为不会导致丝状菌膨胀的发生,如果污泥回流入水解酸化池,回流量能够保证,那,更加不会有丝状菌的膨胀发生了。 分布是否均匀,有无死角,此也可能导致丝状菌膨胀的原因。 ,成分单一的话,产生丝状菌膨胀可能比较难避免的。 ,阶段缺氧,应该抑制丝状菌有利。 ,这可能是您出水超标的一个原因,还请尽量提升该值。 、底物是否充作处考虑,因为我不知道您具体的操作过程,所以,无法做出更深的判断了。 (三十三 ) 我们水厂是间歇进水的 ,而且目前只是一级处理 ,我想问一下您 ,在初沉池取出水水样作化验 ,还需要考虑初沉池的停留时间 ?如果不考虑 ,那们取水样最佳的地点和时间怎么选择 ?。 ,最后指导生产工作。 置通常是初沉池出水汇集后的出口处。 (三十四 ) 请问在显微镜下观察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相时,是否能看到霉菌。 需要多大倍数的显微镜才能看到霉菌。 当然可以,在普通低倍镜下就可以,可以参照俞毓馨等人编写的环境工程微生物检验手册。 (三十五 ) 请问活性污泥法中的污泥越来越少,曝气池进水 COD 约100~200mg/l,污泥难生长, 而且没投用的池死泥多,怎么办好呢。 一、采用间断曝气,间断少量排泥。 没有运行的池就让它闲置。 不要进水。 二、 ,似乎污泥浓度也无法保证的。 少曝气时间,采用低溶解氧运行。 ,可以适当投加外加碳源。 或者将附近的生活污水引入。 (三十六 ) 德国的一台机器很好,能够把水、油、泥分别分出来,名字叫什么伟。 德国福绿韦的离心脱水机用于含油污泥效果很好。 (三十七 ) 5000m3/天棉纺印染废水 ,现正兴建 ,工艺为混凝初沉 水解酸化 接触氧化 混凝沉淀 次氯酸钠脱色 ,水解酸化池 为折流板式 ,污泥内部回流 ,接触氧化池污泥不回流 ,不知是否可行 ?是否有这样的实例 ? ,接触氧化池似乎要有排泥系统,否则生化池都没有排泥,符合变化过大时可能对出水水质造成影响。 (三十八 ) 请问你对生物槽假期管理有何高见,请指教。 、及环保设施的自身情况。 管理似有不同。 (三十九 ) 我污水场采用 A/O/O 工艺,最近受到含硫污水的冲击,来水中 H2S 严重超标,结果二沉池出水水质暗红,另外氨氮来水也超,是那个原因引起的色度, H2S 或氨氮。 ,收到此种情况比较正常的。 ,多半是新增企业的排放水或是其他企业的事故排水。 ,出台企业排水指标(污水厂受水指标)比较重要的,定期派员检查也可减少此类情况的产生。 (四十 ) 间歇排泥对处理效果有影响吗 ?排泥会影响污泥龄变化 ,这会影响到工艺吗 ?。 ,规律性要保证。 如此对污泥龄、工艺的影响就比较小。 (四十一 ) 印染废水处理,好氧池和终沉池为什么生长大量的藻类植物,但出水很清。 有可能 氨氮超标吗。 怎样解决。 ,能够满足活性污泥的营养要求那么,基本上也满足了藻类的要求。 ,多半是营养剂在放流水中过多所致。 ,出水浑浊的话藻类是不易生存的。 (四十二 ) 我所在的一个污水回用装置前端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水 COD=50,BOD=8,请问接触氧化法能够有效吗。 如此浓度,似乎不太好。 (四十三 ) 活性污泥法, SVI 低, MLSS 在 2g/l 左右。 进水氨氮 2mg/l左右,最后出水氨氮 5mg/l 左右,其他指标正常。 请问各位,要提高 SVI和降低出水氨氮 ,该用什么办法呢。 提高食微比,可降低活性污泥浓度。 (四十四 ) 我们的二沉池近日出现了反消化现象,有大量的黑色污泥上浮,槽口处, H2S 100PPM 以上,当初设计时,装有抽浮泥的设备( AIR TO SKIMER)但是现在我一打开,池内翻腾的很厉害。 不一会污泥就上浮了,请问这个设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呀,对于二沉池我们应如何管理。 为此还请判断是否缺氧导致污泥上浮。 ,重点是控制曝气池的工作状态。 (四十五 ) 如何使表面曝气池(我们的是完全混合式的)的污泥增多,我想问问有什么直接有效时间短的好办法么。 通常的方法是减少排泥,增加进水底物浓度。 具体投加何种底物可以自己决定的。 (四十六 ) 啤酒废水设计 .经过厌氧处理后 ,出水 COD=550mg/L,要求达标排放 =90MG/L,请问采用哪种好氧工艺好呢 可以采用二段推流式接触氧化法处理,但是爆气系统必须选用微孔爆气,二沉池污泥应设回流系统。 供参考。 (四十七 ) 我们厂出现大量的水蚤,你告诉了我生长的原因,但是该怎么解决啊。 针对你说的在低浓度,低浊度环境下生长 的条件,我们现在投加培养基,目前暂时减少了,但是这是治标不治本,还有就是我有个想法就是即使进水 BOD 很低,针对有好多营养物质养好多微生物来说,虽然污泥量不大,但是性状应该好才对,现在我们氧化沟的忤逆含有机物成分不到 20%,是否是造低浊度生虫的主要原因,成我想如果重新培养污泥,虽然量没撒变化,但是只要含有机成分比较多达到 70%以上,这样,虫是否能从根本上被减少。 ,有一定的周期及季节性,降低污泥浓度,可以没有问题的。 (四十八 ) 当水中含盐量在什么情况下,微生物的增长会受到 抑制。 当水中含盐量在 3%时候,微生物的增长会明显受到抑制。 一般控制 Cl 离子在 1200mg/L 以下,最好低于 400~600mg/L。 (四十九 ) 我接触到的这个污水厂采用的是 CAST 工艺,从培菌到现在大概运行了 3 个月,到目前为止,出水水质较好,除了 N 的去除率很低外,其余均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我也试着通过改变运行程序来提高 N 的去除率,可未曾见效,希望你能给我提供一些建议,不甚感谢。 我想还是厌氧控制时间和底物浓度供给的问题上进行检查。 具体方法,您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尝试。 以充分发挥前置厌氧段的脱氮效果。 (五十 ) 我们厂是双沟氧化沟工艺并且沟前有厌氧段加强除磷 ,就是所谓的加强型 DE 工艺 .设计处理量 ,水温 15℃ ,进水BOD,COD较设计值低 50%左右 ,COD只有 80,TN18,厂已经培养污泥有一个月了 ,我们的培养方法是 :12 月 17 号开始 .8台转碟加四个水推一起曝气 34小时 ,再静沉 ,再进水 小时 .再曝气 34 小时循环 ,两沟 DO 都在 78ma/l 左右随后做的 SV30 只有 2%3%,但 MLSS 计显示 MLSS 在增加 ,考虑是进水 BOD 低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