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模拟电梯系统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片机 I/O口都是开漏输出,除了 P0口都内置弱上拉电阻,所以选择 1K也行,电流才 5mA。 但不能太 小,防止灌电流过大。 数码管显示电路的设计 此次采用的是共阳数码管,阳极接公共段 ,阴极接单片机,所以,单片机需用低电平来 控制。 当然,数码管用了 103排阻,用作上拉电阻 , ( 103=10*10^3=10000=10K 欧姆) 并且也加了 360Ω的电阻用来限流。 数码管 静态时,推荐使用 1015mA;动态时, 16/1动态扫描时, 平均电流 为 45mA,峰值电流为 5060mA。 一般工作电流为 5 mA 10 mA,所以( ) /R=I,所以 R=(230Ω 460Ω ),所以限流电阻选择了 360Ω的。 图 23 数码管显示 模块的电路 基于单片机的模拟电梯 系统设计 丽水学院 2020 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13 电梯模拟指示灯的设计 图 24 模拟指示灯 的电路 本次设计的指示灯共有 6个,其中一个是电源模块的指示灯(后面会有 提到),还有一个是单片机电源指示灯,再一个是电梯正常运行的指示 灯。 这三盏灯的功能就是为了提示,不做任何 模拟,还有三盏灯分别接在 , ,。 接在 ,当电梯上升时,该指示灯亮,当电梯下降时,该指示灯呈熄灭 状态。 接在。 在电梯运行后,两盏灯同时熄灭代表电梯正在 关门,同时亮代表正 在开门,单独 电梯处于关门状态,单独。 因为发光二 极管接的是 5V 电源,所以限流电阻分到 3V左右的压降,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流通常是 2 mA5mA,所以选择了 1k的电阻,根据 电阻公式是 R=( U- Uf)/ I,可以算出 R=(52)/( ~) =(600~1500) Ω ,所以电阻就选择了 1K的,这样的电流是 3mA,发光二极管可以正常工作。 蜂鸣器电路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模拟电梯 系统设计 丽水学院 2020 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14 图 25 蜂鸣器 电路 本次设计用 9012三极管驱动蜂鸣器,当电梯到达所需楼层时, 单片机给三极管基极输入一个低电平,此时基极的电压小于发射级的电压,三极管导通,可以使蜂鸣器作响。 三极管在蜂鸣器 上 的作用是放大声音信号。 三极管是一种控制元件,主要用来控制电流的大小,当基极电压 UB有一个微小的变化时,基极电流 IB也会随之有一小的变化,受基极电流 IB的控制,集电极电流 IC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基极电流 IB越大,集电极电流 IC也越大,反之,基极电流越小,集电极电流也越小,即基极电流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变化。 但是集电极电流的变化比基极电流的变化大得多,这就是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该三极管的放大倍数在 150200之间。 在 I/O口和三极管 B级之间 串接个 1K左右的电阻的作用是限制 I/O口电流,防止 I/O口过流烧坏。 因为蜂鸣器正极接 VCC,串联的电阻选择 1k,根据公式可以算出 I/O的电流为 5mA,再加上蜂鸣器的内阻,电流小于 5mA,可以保证 I/O口不被烧坏。 电源电路的设计 稳压电路的介绍 本次设计采用的电源电路是经典的稳压电路。 用一个电源适配器直接将 220V 的交流电转换成9V,然后接入板子上,一开始的设计是用两个电 源,将单片机跟电机的电源分开,但考虑到了 经济性和实用性,用了这个模块,只需一个电源输 入 即可。 9V的电可以直接供给 H桥驱动,串联一个二极管可以有效防止反接,然后电压经过 输入端 滤波,由稳压芯片 7805 输出 ,再由输出端滤波输出5V 直流电给单片机供电。 这里的电阻选择 1K 跟上面讲到的发光二极管的电阻选择一样,都 是限流的。 基于单片机的模拟电梯 系统设计 丽水学院 2020 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15 图 26 电源 电路 稳压芯片的介绍 此次采用的是 7805 三端稳压集成电路,三端 IC是指这种稳压用的集成电路,只有三条引脚输出,分别是输入端、接地端和输出端。 用 78/79系列三端稳压 IC来组成稳压电源所需的外围元件极少,电路内部还有过流、过热及调整管的保护电路,使用起来可靠 、方便,而且价格便宜。 该系列集成稳压 IC 型号中的 78 或 79后面的数字代表该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如 7805表示输出电压为正 5V, 7905表示输出电压为负 5V。 在实物制作中,在 7805上安装了散热器,为了防止温度过高时,稳压性能变差。 图 27 稳压芯片 7805 H 桥驱动电路的设计 光耦的介绍 基于单片机的模拟电梯 系统设计 丽水学院 2020 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16 图 28 光耦内部图 光耦。 它是以光为媒介来传输电信号的器件,通常把发光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LED)与受光器(光敏半导体管)封装在同一管壳内。 当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器发出光线,受光 器接受光线之后就产生光电流,从输出端流出,从而实现了“电 — 光 — 电”转换。 以光为媒介把输入端信号耦合到输出端的光电耦合器。 这次设计时本来采用要用驱动芯片 L298N 来驱动电机的,但考虑到自己动手接触过 H桥电路之后会有更深的了解,后又改用 H桥。 但是刚好有同学也是用 H 桥驱动电机的,所以就加了光耦。 跟原先的 H 桥相比,稳定性又有所提升。 光耦的主要作用 就是强弱电的隔离,因为单片机是小功率的芯片,而电机是大功率的 ,所以光耦可以有效的起到 隔离 作用。 光耦合器的主要优点是:信号单向传输,输入端与输出端完全实现了电气隔离,输出信 号对输入端无影响,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无触点,使用寿命长,传输效率高。 光耦合器是 70 年代发展起来产新型器件,现已广泛用于电气绝缘、电平转换、级间耦 合、驱动电路 开关电路、斩波器、多谐振荡器、信号隔离、级间隔离 、 脉冲放 大电路、数字仪表、远距离信号传输、脉冲放大 、固态继电器 (SSR)、仪器仪表、通信设备及微机接口中。 在单片开关电源 中,利用线性光耦合器可构成光耦 反馈电路 ,通过调节控制端电流来改变占空比,达到精密稳压目的 [2]。 如上图, 二极管负极 接 VCC, 二极管正极 接单片机 I/O口, 发射极 接地, 集电极 接入 H桥 电路。 当电梯需要上升或者下降时,给 二极管正极 输入一个高电平或者低电平,控制二极管的通 断。 假如芯片给 二极管正极 的是低电平,此时二极管导通,然后三极管也 导通,因为 发射极 是接地的,所以集电极 端也是低电平。 将此信号传输给 H 桥。 光耦在电路中一左一右两个,给左边的 光耦 输入低电平了,那右边的就是要输入高电平,这样才能 维持电机的运转,这个在下面的 H 桥电路设计中会解释。 H 桥驱动电路的介绍 基于单片机的模拟电梯 系统设计 丽水学院 2020 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17 图 29 H 桥驱动电路图 如上为本次设计的 H 桥驱动电路。 电路得名于“ H 桥驱动电路”是因为它的形状酷似字母 H。 4个三极管组成 H的 4条垂直腿,而电机就是 H中的横杠。 在桥路 左边加了一个 NPN三极管 Q12和 PNP三极管 Q8,右边也同样加了 Q7 和 Q11,可以更有效的 控制和 保护电路。 要使电机运转,必须是一条对角线上的三极管导通。 下面,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下 H桥电路的工作原理。 假设左边是低电平,那相对应的右边为高电平。 所以左边的光耦 C 脚输入低电平,右边的光耦内的三极管不导通。 因为PNP是低电平导通,所以左边第一个三极管 Q8导通,因为下面串联一个电阻,所以呈高电平状态,所以左边第二个三极管 Q12导通,所以, H桥中右下角的三极管 Q14也导通,左上角的三极管 Q9的基极 B 经过了三个电阻,而他的发射极只经过一个电阻,所以基极的电压相对的低于发射极,所以左上角的三极管 Q9也导通。 所以电机可以运转。 接下来要验证右上角的三极管 Q10和左下角的三极管 Q13不导通,因为光耦不导通,所以右边第一个三极管 Q7没有构成回路,所以不导通,右边第二个三极管 Q11和 H桥右上角的三极管 Q10 同理也不导通,左下角的三极管 Q13 B级没电压,所以也不导通,所以,当左边输入低电平,右边输入高电平时,左上角和右下角的三极管 Q9, Q14 导通,电机正转。 反之,电机反转。 四个并 联 在 H桥三极管两端 的二极管起到 续流保护 的作用。 基于单片机的模拟电梯 系统设计 丽水学院 2020 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18 第三章 电梯系统的控制程序设计 程序流程图 主程序流程图 当电梯上电了之后,程序开始执行,数码管显示为 1楼,同时开始扫描键盘,判断是否有按键按下, 当有按键按下后,根据按键修改变量,然后电梯运行,同时数码管显示相应楼层,当抵达所需楼层楼层后,开始开门,同时蜂鸣器发出声音,提示已到 达。 然后循环以上过程。 中断程序流程图 开始 初始化 扫描键盘查询变量,调用子程序 电梯运行 基于单片机的模拟电梯 系统设计 丽水学院 2020 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19 当有键按下之后,中断开始,修改变量,然后电机开始转,电梯运行,当电梯到达所需楼层后,中断结束,电梯开始开门,同时蜂鸣器发出声音提示到达。 然后循环上述过程。 电梯运行流程图 入口 键盘扫描 有键按下。 修改请求变量 电梯运行 返回 N Y 基于单片机的模拟电梯 系统设计 丽水学院 2020 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20 当有键按下,电梯开始运行时,先关门,然后电梯运行, 数码管显示电梯所在位置,当到达所需楼层时,电梯门打开,并且蜂鸣器发出声音,提示到达。 入口 电机运行 关门 是否到达所需楼层。 开门 返回 数码管显示楼层 N Y 基于单片机的模拟电梯 系统设计 丽水学院 2020 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21 第四章 系统的调试 系统调试过程 软件调试 程序在调试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错误,书写格式上的疏忽或者循环错误及参数表语法错误等等,此次的程序是在 keil中编译完成的,在编写好程序之后,出现的错误很多,比如“ Declaration missing ” “Do statement must have while”“ unction call missing”等等一大堆,然后自己根据这些提示去查找错误, 然后一点点的修改,最后成功编译,当编译成功之后 仿真然后 在开发板上进行调试,一开始的时候一些功能实现不了,比如开门关门的状态跟自己预先想的完全反了,后面又去程序中修改,这样反反复复直到功能全部实现 [5]。 系统仿真 此次系统仿真用的是 protues进行仿真的,首先用 keil编译程序产生 hex文件并保存,然后在protues 上画出仿真图,导入程序并进行仿真,一开始仿真的时候 是 使用 L298N 进行仿真的,正在关门的状态显示不出来,去查了正在关门的程序,是直接把那个和关门的程序写一样了,修改过来之后就好了, 后来因为设计的更改,采用了 H桥驱动电路的仿真仿真图 如下 : [7] 图 41 仿真图片 硬件调试 在调试过程中,一开始的时候蜂鸣器一直不响,一开始以为蜂鸣器是坏的,用万用表的二极管档测了之后发现蜂鸣器能响,然后又看三极管,接法也没错误,最后去检查了程序的 I/O 口才发现是 I/O 口定义错了,本来是应该定义 的,程序上写成了。 将这个改过来之后蜂鸣器就能基于单片机的模拟电梯 系统设计 丽水学院 2020 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22 响了。 还有就是电机只会正转,不会反转,然后找到当电机反转时电流的流向,后来发现光耦接反了,按照那个接法,光耦内的三极管会一直处于断路状态,所以无法驱动 H 桥内的电机。 当全部修改 好之后,电梯就可以正常运行了。 系统 调试 成果 当插上电源的时候,电梯显示的楼层在 1 楼,电梯运行指示灯亮,电源指示灯亮,电源模块的二极管也亮,图片如下: 图 42 调试图片 假设我在 4 楼,现在我要到 1 楼去,我按下 4 楼下召唤按钮,然后电机反转,电梯到达 4楼,基于单片机的模拟电梯 系统设计 丽水学院 2020 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23 图片如下: 图 43 调试图片 进入门后,按下 1楼按键 ,电梯运行,图片如下: 图 44 调试图片 其他的各个功能也都能正常运行,这样调试就好了。 最后附上完成后的实物图,如下: 基于单片机的模拟电梯 系统设计 丽水学院 2020 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24。基于单片机的模拟电梯系统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9 拾取必要的输入信息。 对于测量系统而言, 其核心任务 是怎么样 获得 准确的被测信号 ;而对测控系统 来说 , 不可缺少的环节 是对条件的监测和对被控对象状态的测试,传感器是实现测量与控制的第一环节,是测控系统的关键部分 ,一切准确的测量和控制都将 在传感器对于原始信号的准确可靠的转换和捕捉,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测量和控制,基本主要依赖 各种传感器来 控制和检测 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量,使
钻杆接箍外圆半径,m;—套管内圆半径,m。 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几何磨损面积为:A=x1x2r2x2+k+R2x2dx 式中:、分别为两圆的交点,可根据两圆的方程求得。 则套管磨损后的剩余壁厚为:t0=t+Rrk (22)根据截面总磨损面积,求取值。 即:ηHNμπDn=x1x2r2x2+k+R2x2dx (23)上式可通过迭代法求出k值,带入原式,求得剩余壁厚t01)
支持 MCS- 51 用 C 语言编程的编译器主要有两种: Franklin C51 编译器和 KEIL C51 编译器。 目前在单片机开发中普遍都是使用 KEIL C51来进行编译。 因此软件设计最终方案为采用 C 语言为程序语言, KEL C51 为编译工具 进行程序的编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功能要求与方案选择 7 译。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系统硬件设计 8 第三章
最普遍的保护器件之一。 熔断器是一种过电流保护器。 熔断器主要由熔体和熔管以及外加填料等部分组成。 使用时,将熔断器串联于被保护电路中,当被保护电路的电流超过规定值,并经过一定时间后,由熔体自身产生的热量熔断熔体,使电路断开,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 以金属导体作为熔体而分断电路的电器,串联于电路中,当过载或短路电流通过熔体时,熔体自身 将发热而熔断,从而对电力系统、
引言机械手的出现目的是为了减轻工人的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代替劳动者在高温、高压、噪声、等对人体有危害的场合工作,随着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使用机械手了,如:焊接、搬运、装配等等。 再加上微电子技术在机械手中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融入,机械手的发展和应用水平也进一步的提高,在军事、海洋探测、航天、医疗、农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总而言之
行改造 ,还是设计新的生产机械设备 .毫无疑问 ,生产 ,设计周期 越短越好 ,甚至希望边设计 ,边安装 ,边调试和边生产 ,特别是产品更新换代 ,生产 工艺 改造 ,不需改动现有生产设备及其外部接线 ,就能马上组织生产 ,这不仅节约了劳动力 , 而且新产品能尽快投入市场 .这无疑给企业增加了活力 ,提高了经济效益 .如果把这些要 求得以实现 ,继电器或半导体都不能满足 ,而 PLC